文殊殿,又稱佛光寺文殊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佛光寺內。建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為金代建築的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殊殿
- 地理位置:山西省五台縣
- 所處時代:金
文殊殿,又稱佛光寺文殊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佛光寺內。建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為金代建築的代表。
文殊殿,又稱佛光寺文殊殿,位於山西省五台縣佛光寺內。建於金天會十五年(1137年),為金代建築的代表。文物遺存 殿頂脊剎 脊剎為黃綠釉琉璃製品,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燒造。金代塑像 五台佛光寺文殊殿佛像雕塑作於公元1137年(天會...
在天寧寺天王殿後與大雄寶殿前的左右兩側,有四個對稱的配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這四角等邊的配殿,將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同塑一寺,各居其說法顯靈的道場,象徵著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
位於山腳的文殊寺廣場擁有手印林,吳之鎮,文殊牌坊等幾個重要景點。山門天王殿內中間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後供韋馱天。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沿著明代古道向上到達文殊殿,它是文殊寺的主殿,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全稱叫文殊師利,意思是...
重建文殊院,重塑佛像,搶救寶貴的文化遺產,使文殊院重光,香火重旺,成為弘法利生的道場2011年11月,文殊院成立首屆重建籌備委員會,開始動工建設,規劃總占地面積80多畝,計畫建設6座殿宇;首期建設天王殿,文殊殿,觀音殿,山門,停車場...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因而所有寺院裡幾乎都供奉有文殊菩薩的塑像,且多數寺院還設有文殊殿,也有的寺院裡既有文殊殿又有觀音殿,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觀音殿中的三大士才以觀世音居中,如顯通寺。其實,文殊是文殊師利的簡稱,是梵文...
惠濟寺位於原平市東北15公里練家崗村,寺創建於唐,重構於宋,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由山門、文殊殿、鐘樓、伽藍殿、大佛殿及東西廊廡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2135平方米。寺廟簡介 惠 濟 寺 (第二批省保)時代:...
羅睺寺占地面積15000多平萬米,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文殊殿、大雄寶殿、配殿、後殿、藏經閣殿、堂樓、廊房等18間。山門前的一對石獅為唐代石雕臥獅。山門左側丈余高的藏式磚塔,叫文殊塔,塔上雕有文殊像。羅睺寺殿宇內的主要...
殿建構築華美雅致,布局嚴謹規整,中軸線上依次為牌樓、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彌陀菩薩,後面是韋馱菩薩,左右為四大天王。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
寺院占地約80畝,建築面積約9200平方米,按宋代“伽藍七堂”的形制布局,殿宇高廣,莊嚴瑰麗,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文殊殿、藏經閣等諸多建築。大雄寶殿飛檐翹角、氣勢恢宏,高約23米,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殿內供奉...
五文殊殿系指殿內供有五座台頂文殊 菩薩的五種法像。通道北側的六座大殿,都是面闊五間,面寬最小的十二米,最大的十五米,進深大都九米左右。 藏經樓是一座二層建築,左右兩側對稱建有十二角亭閣。台基也是十二角,上部為重檐攢尖頂,...
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餘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 [11] 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較高。 [10] 1961年3月4日,佛光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
重修後的寶蓮寺擁有“八殿、兩閣、一院”,面積1.64萬平方米,建築特色盡顯盛唐風格的恢弘大氣,其間宮塔交遞、雅致經典。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地藏殿、七佛殿、文殊殿、普賢殿、通天閣、藏經閣、方丈院、上客堂、齋房、...
閣院寺,"東漢時創建,唐時重修",現存最早的建築是遼初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國年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土木建築,是全國不多的幾座超過千年的土木建築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閣院寺在明之前稱為"閣子院",可能曾...
總占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在原址中軸線上,建有文殊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主要殿堂和其它建築。大殿金碧輝煌,佛像寶蓋莊嚴,四季香火旺盛。景點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仿宋歇山頂式,造型宏偉,金碧輝煌,殿高30...
此寺始建於唐代,顯跡於宋,占地1.5萬平方米,一進四院,今存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配殿、後殿、藏經閣、禪院等建築一百多間。其中藏經閣佛壇上的佛像置於木雕蓮瓣內,壇下連動裝置帶動花瓣一張一合,形成“...
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等。兩旁,對稱地排列著鐘樓、鼓樓、禪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偉;配殿位居兩側,左右對稱。全寺建築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壯觀恢宏,加之紅柱紅牆,金色琉璃瓦,更顯得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