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惠濟寺
- 地理位置:原平市東北15公里練家崗村
- 時代:宋
- 創建:唐
寺廟簡介,寺廟歷史,建築分布,寺廟結構,寺廟布局,寺廟景觀,寺廟佛殿,相關資料,
寺廟簡介
惠 濟 寺 (第二批省保)
寺廟合影

時代:宋
地址:原平市東北15公里練家崗村
寺坐北朝南,由山門、文殊殿、鐘樓、伽藍殿、大佛殿及東西廊廡等建築組成,占地面積2135平方米。
文殊殿為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殿內佛壇上保存彩塑18尊,兩山牆繪壁畫20餘平方米。
大佛殿為宋代遺構,面寬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磚建月台寬大。殿內使用減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內額,其上四椽栿與前後乳栿搭交。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里轉六鋪作出三抄,後尾置於順梁下,明間補間鋪作出45度斜昂。殿內佛壇上塑佛、菩薩、脅侍、童子、金剛等,為宋塑佳作。兩壁千佛閣記憶體有157尊宋代木雕,雕工精細,刀法有力。殿內後壁奉曹氏姥塑像一尊。
寺廟歷史
始建於唐,宋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始建於唐,宋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有山門,觀音殿,鐘樓,伽藍殿,東西廊廡,大佛殿等建築,殿內塑像俱存。其中大佛殿歷史最古,建築結構及其塑像藝術尚保存宋代風格。殿身寬五間,深八櫞,單檐歇山式屋頂,柱頭施五鋪作斗拱承托出檐及梁枋。殿內金柱四根,分布兩側,平面小八角,猶存唐宋古制。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內額, 上用四櫞狀與前後乳袱搭交,突破唐宋結構舊規,向擴大殿內方向變化。佛壇上泥塑佛,菩薩,脅待,童子,金剛等 比例適度,線條和諧,面形圓潤,衣飾流暢,脅侍菩薩下肢紗羅透體,塑工之巧,當為宋金佳作。
寺廟佛像

建築分布
寺廟結構
惠濟寺面積為八間,進深兩間,分上下兩層。主殿三間居於中部,下層主殿內有壁畫,內容為釋、道、儒三教聖像,像前置有隔扇,隔扇前為供奉活動之地,左右各為一間住屋。右住屋的石壁上有一黑洞,高約一米,可由此通向寺東絕壁上的另一小廟。今小廟已毀,僅留支撐寺廟的懸柱一根,稍有風吹動,即左右搖擺不定,當地人稱之為“扒拉柱”。金安寺上層主進深兩間,均為通天柱(5.1米)。余間皆進深兩間。前有走廊,走廊前又有木板伸出,為棧橋式殿內有閣,內畫玉皇像。線條流暢,比例適當,工藝相當精細。下層面闊八間,其中主殿三間。主殿,前置望柱七根,裝有木欄板。整個建築之前部均懸於空中,下用十餘根木柱支撐,結構奇特,十分險峻。上層面闊五間,主殿三間,主殿進深兩間,余皆進深一間。前均置走廊,供人登高望遠。
寺廟布局
中國古代寺廟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因而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惠濟寺的全寺布局則不一樣,天王殿後面,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屬於華北園林建築風格。這也與它依山就勢的地理位置有關,無法縱向延伸,只能橫向發展。慧濟寺里有一處龍泉,其意義頗似觀音淨瓶里的淨水,很多人都希望能沾上一點淨水,與佛結緣。
寺廟石井

寺廟景觀
文殊殿為康清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殿內佛壇上保存彩塑18尊,兩山牆繪壁畫20餘平方米。 大佛殿為宋代遺構,面寬五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頂,磚建月台寬大。殿內使用減柱造,金柱上用大雀替承內額,其上四椽栿與前後乳栿搭交。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里轉六鋪作出三抄,後尾置於順梁下,明間補間鋪作出45度斜昂。殿內佛壇上塑佛、菩薩、脅侍、童子、金剛等,為宋塑佳作。兩壁千佛閣記憶體有157尊宋代木雕,雕工精細,刀法有力。殿內後壁奉曹氏姥塑像一尊。
寺中庵,奉曹氏姥,相傳唐時建寺,曹氏布施汲水,每日一缸,供建設用,工竣而坐化。後人念其功德,建庵祀之。
寺廟佛殿
大圓通殿,是惠濟寺的主殿,建於清康熙年間,“圓通”是觀音的代名詞,其意是“不偏倚,無阻礙”,圓滿通達。大圓通殿即觀音菩薩正殿,在佛教經典中,觀音是耳根通(一根通)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觀音菩薩能聽到苦難的呼救聲,便能眼觀,故名觀音。大圓通殿是單層重檐的木結構建築,頂蓋黃色琉璃瓦,飛檐翹角,莊重典雅,是典型的清初建築風格。大圓通殿兩旁端坐著32座觀音應身像,展示了觀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現的各種形象。再加上中間供奉的觀音佛身,共33身。這裡還有一座白玉的觀音,很多人拜完以後,都會摸一摸玉觀音的腳。
玉雕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