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寺院

文峰寺院

文峰寺麗江文峰寺位於麗江壩子西南端的文筆峰下,距離麗江縣城8公里,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藏名桑納迦卓林(意為秘密宗教機關和幸福樂園的喇嘛寺)。文峰寺的風景,被公認為麗江所有寺院之冠,現存主體建築,大殿和2院僧房。大殿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築,面闊22米,總進深20.2米,頂層屋頂為四角攢尖頂,形如四方亭閣,位於大殿最高層,一、二層檐下均施異形斗拱,殿內空間宏敞,高4米,6根方形金柱雕有蓮瓣及各種圖案,承托著雕捲雲紋樣的大雀替。雀替柱身通體施貼金箔,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覆斗式藻井繪有喇嘛教八寶和金剛座圖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 在文峰寺後面,文筆山的山腰處有一靈洞,洞旁建有靜坐堂,是滇西北紅教13個喇嘛寺的最高學府,當年各寺都派有一定水平的喇嘛教徒來這裡學經深造,歷時3年3月3日3時3刻,在此期間,與外人隔絕。據稱佛門鑰匙,存放於靈洞側的一道岩縫中,藏族信徒每到雞足山朝拜,都先到這裡來叩拜,稱為“借鑰匙”,歸來時往岩縫中放下1粒小石,以示送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麗江文峰寺院
寺院歷史,文峰寺建築,珍貴文物,景區地圖,

寺院歷史

雍正十一年(1733年),番僧葛立布結茅於此。乾隆四年(1739年),西藏寶法王至麗江,求知府管學宣倡捐修葺,歷時五年方成。道光八年(1828)重修大殿。後改名文峰寺至今。
文峰寺院
文峰寺
文峰寺全盛時期曾有五大院,二十四小院,僧眾多至數百人。後來僅存護法堂、配殿及大殿,1986年修葺一新。大殿正中雷公柱繪八卦陰陽圖,四圍十二板花板繪佛教八寶,金剛亥母,內外檐斗拱繁複交疊。
文峰寺是滇西北噶舉派喇嘛教的最高學府。寺南山中有一靈洞,傳西藏大寶法王,曾三渡金沙江,尋遍滇西各地,終於有在麗江找到這一神奇美麗的地方。稱為佛教傳說中的南但贍部州二十四個靈洞之首,即為“南贍第一靈洞”。其側還有一大黑石,傳為迦葉尊者曾在此講經宏法,離去雞足山之前,把華首門鑰匙留於此石內,因此凡是到雞足山去朝佛的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香客都要到這裡“借鑰匙”,回歸照樣放回這裡。
文峰寺院
靈洞建有靈文閣(靜坐堂),為滇西北噶舉派十三大寺取得“格隆”學位的喇嘛靜坐修行處所。佛教稱為“坐禪”。1956年8月釋迦牟尼的舍利(佛牙)從緬甸接回我國,寺內舉行過盛況空前的迎佛牙宗教活動。1986年10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視察了文峰寺,並提寫了藏文寺名。1982年被公布為麗江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寺院
文峰寺院

文峰寺建築

是三重檐閣式建築,主體由門樓、大院、正殿組成,面闊22米,進深20米,屋頂為四角攢尖頂,形如四方亭閣,位於大殿最高層。一、二層檐下均施異形斗拱。殿內空間寬敞,高達4米,6棵方形金柱雕有蓮瓣及各種花卉圖案,承托著雕捲雲紋樣的大雀替。雀替全身通體施貼金箔,給予人以雍容華貴之感。覆斗式藻井繪有喇嘛教八寶和金剛座圖。大殿下層,靠牆三麵塑滿佛像,中間擺一紅銅香爐,兩邊整齊地鋪著紅色小圓地毯,是眾僧誦經之地。二樓是藏經樓,上萬卷經書藏於香樟箱內,由高僧保管。加上下邊香火不斷,無蟲景霉變。
文峰寺背後是禪房群體,30個院落,錯落有致地散在主體建築背後半圓形的山坡上。主體建築高大雄偉,金碧輝煌,莊嚴富麗四周院落小巧別致,典雅質樸。
文峰寺院

珍貴文物

寺中有一年代久遠的銅鼓,現珍藏於縣博物館。還有一卷法堂畫,長四丈,寬一丈余,是內地名師整整畫了三年才完成的,這幅畫只有重要的節日或迎送高僧活佛時長點燃香火,鼓樂齊鳴,拿出展示。大殿北邊廊柱間,垂掛著一口清初鑄造青銅鐘,重達400餘斤。

景區地圖

位置查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