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
歐陽修、
楊邦乂、
胡銓的畫像,諡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
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
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考官
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後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1259年),元朝的軍隊攻打南宋,宦官
董宋臣對宋理宗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
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不被採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後來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回音。因此出外任
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併兼任代理直學士院。
賈似道稱自己患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宋理宗,詔令沒應允。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聖旨誥命的內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台臣
張志立奏劾罷免他。文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
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鹹淳九年(1273年),起用為
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
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率軍勤王
鹹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為
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
陳繼周率領郡里的志士,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
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群起回響,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自己貶損責罰自己,把家裡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
臨安(今浙江
杭州),擔任
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為丞相
陳宜中沒有返回朝廷,所以沒有受到派遣。十月,陳宜中至,於是派遣去任職。朝議中剛剛擢升
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
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呂師孟更加傲慢驕橫、放肆。
苦戰東南
文天祥辭別皇帝,之後上疏說:“朝廷之內,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奮發之志、果斷處事的人卻很少。我請求處斬
呂師孟作為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又說:“我們大宋吸取了
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
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裡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設定都督來作為它的統帥。把
廣南西路合併於
荊湖南路,在
長沙建立治所;把
廣南東路合併於
江南西路,在
隆興(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把
福建路合併於
江南東路,在
番陽(今江西鄱陽縣)建立治所;把
淮南西路合併於
淮南東路,在
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兼領
鄂州等處,隆興兼領
蘄州、黃州,番陽兼領
江東,揚州兼領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範圍更廣、力量更強,足以抵抗元軍。然後各地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眾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大宋民眾中的英雄豪傑,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文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文天祥到
平江,元軍已從
金陵出發進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將帥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橋,麻士龍戰死,朱華率領廣南軍隊,戰於五牧,被打敗,尹玉也打敗了,爭相渡水,扒張全軍中的渡船,張全的士兵斬斷他們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鬥,到第二天早晨都戰死了。張全不發一箭,逃跑退卻了。元軍攻入常州,占領了獨松關。陳宜中、
留夢炎召令文天祥,棄守平江,退守餘杭。
義使元營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擔任臨安知府。不多久,宋朝投降,陳宜中、
張世傑都走了。朝廷繼續任命文天祥為
樞密使。不久,擔任
右丞相兼樞密使,作為使臣到元軍中講和談判,與元朝丞相
伯顏在皋亭山針鋒相對爭論。伯顏發怒拘捕了他,同左丞相
吳堅、右丞相
賈餘慶、知樞密院事
謝堂、簽樞密院事
家鉉翁、同簽樞密院事劉祒,向北至
鎮江。文天祥與他的侍客
杜滸等十二人,於夜間逃入真州。
苗再成出來迎接他,高興得流著眼淚說:“兩淮的士兵足可以興復宋朝,只是二制置使有些矛盾,不能同心協力。”文天祥問道:“這個計謀是從哪裡來的呢?”苗再成回答說:“現在先約淮西兵趕赴建康,他們必然全力以防禦我們淮西的士兵。指揮東面各將帥,以
通州、泰州兵攻打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兵攻打楊子橋,以揚州兵攻打瓜步,我率領水軍直搗鎮江,同一天大舉出兵。灣頭、楊子橋都是沿長江的脆弱之軍,又日夜希望我們軍隊攻來,攻打他們,定會很快取勝。一齊從三個方向進攻瓜步,我自己率兵從長江水面中以較少的士兵佯攻,雖然有智慧的人也不能預料到這一點。瓜步攻下後,以東面的軍隊入攻京口,西面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脅浙江的後退之路,那么元軍的大帥就可以生擒了。”文天祥對此大加讚揚,隨即寫信送兩個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聯絡。
文天祥沒有到的時候,揚州有逃跑歸來的士兵說:“朝廷秘密派遣一丞相進入真州勸說投降來了。”
李庭芝信以為真,認為文天祥勸降來了。派苗再成迅速殺掉文天祥。苗再成不忍心殺他,欺哄文天祥到相城壘外,把制司的文書給他看,把他關在門外。好久以後,又派兩批人分別去窺測證實天祥是否是來勸降的,如果是勸降的就殺了他。兩批人分別與天祥談話後,證實其忠義,都不忍心殺他,派士兵二十人沿路護送至揚州,四更鼓響時抵達城下,聽等候開城門的人談,制置司下令防備文天祥很嚴密,文天祥與隨從聽說後相互吐舌,於是向東入海道,遇元軍,躲入四圍土牆中得以免禍。然而,因為飢餓而走不動路,於是向樵夫們討得了一些剩飯殘羹。走至板橋,元軍又來了,眾人跑入竹林中隱伏,元軍進入竹林搜尋,抓住杜滸、
金應帶走了。虞候張慶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兩度挨箭,文天祥兩次都未被發現,得以脫身。杜滸、金應拿出身上的金銀送給元軍,才被放回,雇募二個樵夫抬著坐在籮筐里的文天祥到高郵,泛海坐船至溫州。
江西抗元
文天祥聽說益王未立,於是上表勸請即帝位,以觀文殿學士、侍讀的官職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不久與陳宜中等人議論意見不統一。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於是以同都督職出任
江南西路,準備上任,召集士兵進入汀州(今福建長汀)。十月,派遣參謀
趙時賞,咨議趙孟溁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贛州寧都縣),參贊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贛州于都縣),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
鄒洬以招諭副使在寧都召聚兵眾,元軍攻打他們,
鄒洬兵敗,同起事率兵的人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岩都死了。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復了
永豐縣(今江西吉安永豐縣),不久兵敗被俘,死於獄中。文天祥聽說羅開禮死了,穿起喪服,痛哭不已。
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軍攻入汀州,文天祥於是遷移
漳州,請求入衛朝廷。
趙時賞、趙孟溁也率兵歸來,唯獨
吳浚的士兵沒有到。不久,吳浚降元,來遊說文天祥。文天祥派人縛起吳浚,把他吊死了。四月,進入
梅州,都統王福、錢漢英專橫跋扈,被處斬了。五月,遷出
江南西路,進入
會昌。六月,進入
興國縣。七月,遣參謀
張汴、監軍
趙時賞、趙孟溁榮等率大軍進逼贛城,
鄒洬率領贛州各縣的軍隊攻取
永豐,他的副官黎貴達率領吉州各縣的士兵攻取泰和。吉州八縣克復了一半,僅剩贛州沒有攻下。臨洪各郡,都送錢勞軍。潭州
趙璠、張虎、張唐、熊桂、劉斗元、吳希奭、陳子全、王夢應在邵州、永州等地起兵,克複數縣,撫州
何時等人起兵回響文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都派人到軍中接受調遣參戰。
元軍江南西路宣慰使
李恆派遣士兵入援贛州,而自己率兵在興國進攻文天祥的據點。文天祥沒有預料到李恆的兵突然攻至興國,於是率兵撤退,靠近永豐的
鄒洬。鄒洬的軍隊已在他的前面潰敗,李恆於是窮追文天祥至方石嶺。
鞏信堅守拒戰,身中數箭,死了。到達空坑,士兵都被打敗潰散,文天祥的妻妾子女都被抓住。趙時賞坐在轎子中,後面的元軍訊問他是誰,趙時賞說“我姓文”,眾兵以為是文天祥,活捉了他返回軍營,文天祥因此得以逃脫。
彭震龍、
張汴等死於軍中,繆朝宗自己上吊死了。吳文炳、林棟、劉洙都被抓住帶回隆興。趙時賞怒罵不屈服,有的多次被抓來的,往往很快放掉,說:“小小的簽廳官,抓來有什麼用呢?”因此得以逃脫的人很多。到行刑的時候,劉洙多次辯解,趙時賞呵斥他說:“死了算了,何必這樣呢?”於是林棟、
吳文炳、蕭敬夫、蕭燾夫都不能免難。
戰敗被俘
文天祥召集殘兵奔赴循州,駐紮於
南嶺。黎貴達暗中陰謀投降,被抓住殺了。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文天祥進駐麗江浦。六月,入船澳。益王死了,衛王繼承王位。文天祥上表自責,請求入朝,沒有獲準。八月,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國公。軍中瘟疫又流行,士兵死了幾百人。文天祥唯一的一個兒子和他的母親都死了。
十一月,進駐潮陽縣。潮州盜賊陳懿、劉興多次叛附無常,為潮陽人一大禍害。文天祥趕走了陳懿,抓住劉興,殺了他。十二月,趕赴南嶺,鄒洬、
劉子俊又從江西起兵而來,再次攻伐陳懿的黨羽,陳懿於是暗中勾結
張弘范,幫助、引導元軍逼攻潮陽。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出現,眾士兵隨從措手不及,都埋頭躲在荒草中。文天祥匆忙逃走,被元軍千戶王惟義抓住。文天祥吞食腦子(即
龍腦),沒有死。鄒洬自刎頸項,眾士兵扶著他至南嶺才死。僚屬士卒得以從空坑逃脫的人,至此時
劉子俊、陳龍復、
蕭明哲、
蕭資都死了,杜滸被抓住,憂憤而死。僅有趙孟溁逃脫,張唐、熊桂、吳希奭、陳子全兵敗被活捉,都被處死。
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范時,左右官員都命他行跪拜之禮,沒有拜,張弘范於是以賓客的禮節接見他,同他一起入厓山,要他寫信招降
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因多次強迫索要書信,於是,寫了《
過零丁洋》詩給他們。這首詩的尾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范笑著收藏它。厓山戰敗後,元軍中置酒宴犒軍,張弘范說:“丞相的忠心孝義都盡到了,若能改變態度像侍奉宋朝那樣侍奉大元皇上,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眼淚撲簌簌地說:“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張弘范感其仁義,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
從容殉國
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吃飯。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陳設奢豪,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於是移送兵馬司,令士卒監守他。當時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
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於是派遣王積翁去傳達聖旨,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回歸故鄉,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么任用我有什麼用呢?”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為道士,
留夢炎不同意,說:“文天祥放出後,又在
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於何地?”此事於是作罷。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藉口,結果沒有被釋放。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元朝左丞相
阿合馬,於是命令撤除城葦,遷徙瀛國公及宋宗室到開平,元朝廷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然而忽必烈還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幾天以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面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後在其衣服中發現文信公所作其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主要成就
軍事
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職,即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並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採納,辭官回鄉。後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書左司郎官等職。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今杭州)。上書力陳分全國為四鎮,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今杭州西)。德祐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
張世傑率京師軍民20餘萬,與元軍背城一戰,宋廷不許。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泛海至溫州(今屬浙江)。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進軍江西失敗。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於雩都(今於都)擊敗元軍,收復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文學
文天祥在文學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專著,這是由於當是的環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託,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
指南錄》和《指南後錄》和《吟嘯集》外,還有《
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天祥在文學創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於多難之秋,朝內執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鬥力的隊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鬥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
赴闕》一詩。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裡似乎已經看到前途已呈現光明,復興有望。後來
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後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興大志,覺得李的說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胆違抗,便設“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後拒而不納。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並未氣餒,而是鬥志昂揚接新的戰鬥。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後身歷險境的經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後大有渾灝流轉的感覺,難怪後人讀此詩後,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到了福安之後,情況起了根本性的變化。皇帝仍被陳宜中等人把持。雖然文天祥由行朝給了官職,但是不允許在行朝工作,連要求開府於永嘉(溫州)也不允許,最後決定讓其開府於南劍(福建南平縣),不久已移開府於汀州再至漳州,於此可知文天祥這個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這個職銜,不過是一個形同虛設的官銜名稱而已。這一時期,文天祥在詩詞寫作上,開始顯露出後期階段的特色,大都有對人生旅途多“險阻艱難”未盡人意的感嘆。
特別是在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張弘范集中軍力破崖山,強制文天祥與之隨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軍被元軍打敗的慘景,心中猶如刀割,深恨豎子大不爭氣,致有此敗,造成行朝覆滅。乃作長詩以哀之。詩題為《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一首,表達了當時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對賈似道、陳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惡果無比痛恨。文天祥這一階段寫的詩詞,既悲壯、沉痛,又秀腴,典雅。
歷史評價
史書評價
《
宋史》: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
歷代評價
軼事典故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家族成員
妻子:歐陽夫人
六個女兒:柳娘、環娘、定娘、壽娘、監娘、奉娘。
後世紀念
文山城牆
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期間留下不少事跡,影響最深的是“
文山城牆”。“文山城牆”位於福建南平市
延平區城北茫盪山的
蓮花山,城垣舊址長5000餘米、寬4.5米,高3米許,外側利用天然山脊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頭壘砌而成,更多為夯土所築,十分壯觀。遺址後經造林、開路,嚴重受毀,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牆基尚存。文天祥於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上旬到達南劍州後即著手籌建這一帶城牆。因為元軍南侵陸路必經城北的官道,因此築城牆成為當務之急。按理說這么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僅用了幾天幾夜就把這10里長牆築成了。修築工事,夜以繼日,遠近百姓聞風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足見當時民眾抗元熱情之高漲。後來人們傳說文天祥抗元氣節驚天地泣鬼神,築牆如有神鬼相助,遂把這段城牆稱為“鬼城牆”。
江西遺墓
位於江西吉安市
青原區富田鎮騖湖大坑之原。進入墓園,首先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鐫刻著“仁至義盡”四個大字,內有石拱橋,石級神道。神道為47米長,寓意為文天祥走過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兩旁,翁仲、石獸肅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從山下仰望墓塋,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築可謂獨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塋,呈圓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狹長直立的石台階。
祠堂
江西吉安
文天祥紀念館位於新縣城當緬山,取名“緬懷”。1984年動工,1991年底竣工開館。總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正氣堂坐北朝南,臨門九十九級台階,周圍松柏四季常青。正氣堂為序廳,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莊嚴威武。四壁嵌八幅大型壁畫,描繪文天祥生平佳績。序廳設有一全館整體模型盤,指導遊人參觀瞻仰。四個展廳,分東西廳,西廂房為書畫珍藏廳及文天祥生平事跡展覽廳,四周亭廓環抱,館內有中心花園。
廣東海豐
方飯亭及
表忠祠,位於廣東省
海豐縣城北面的五坡嶺上,乃文天祥被執之地,亭坐西北向東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層34級台階,台階上面是一幅長20米、寬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後側再置一廡殿頂小石亭,高3.9米,內豎一碑,高2.7米,寬0.9米,刻文天祥畫像。該亭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方飯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飯亭”。
北京
又名
文丞相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
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占地600平方米,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萬曆年間自府學右側遷建到府學左側,後屢有重修。1984年重修,1985年對外開放。現存大門、前殿、後殿。
浙江溫州
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周年,占地面積821平方米。
廣東深圳
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並規模最大的古建築。
南通
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2008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公園
井岡山天祥公園
天祥公園以文天祥紀念館為主體,坐落於吉安縣城東北角,緊靠吉泰走廊快速通道——井岡山大道吉安縣段,占地面積550畝,其中將軍湖水面面積200畝,綠化面積300畝。
汕尾海豐
海豐文天祥公園位於汕尾
海豐縣五坡嶺方飯亭,是南宋文天祥
落難之地。在原有方飯亭的基礎上,海豐縣投資1700萬元,將其建成了一個集
愛國主義教育、健身休閒、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
主題公園,並征名確定為文天祥公園。2011年8月21日,文天祥公園正式開園。
香港新界
香港文天祥紀念公園,位於香港
新界新田之
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間,占地2萬公頃,為紀念文天祥而建,又名“文天祥公園”。公園內最高處有文天祥銅像一座,銅像後有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跡,當中包括耳熟能詳的《
正氣歌》。
相關文學
史書記載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