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行政轉型

文化行政轉型是指那些由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國家文化的存在狀態從第一種狀態向第二種狀態轉變的過程中,文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文化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的轉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行政轉型
  • 類型:經濟術語
動力,特徵,

動力

計畫經濟體制下的文化行政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首先,它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解放區文化體制的基礎上建立的;其次,這種文化行政在建立過程中主要參考前蘇聯模式;其三,這種文化行政是與當時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也就是說,這種文化行政是在革命環境中生長、在計畫經濟體制下造就的。這種文化行政的主要特徵是:“不論是前蘇聯還是中國,文化管理體制的初始起點都是集中文化資源、掌握宣傳輿論控制權以應付國內戰爭的需要。戰爭年代的成功經驗也的確證明,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帶來很高的效率。因此,在文化管理體制形成初期就確立了這樣一個基本原則:為了保證黨組織充分有效地利用相關文化資源,黨對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實行高度集權的領導管理方式。”儘管這種文化行政在歷史上發揮過積極的作用,但它的弊端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在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體制、單一壟斷的所有制結構和僵硬不靈的經營機制等方面。這些文化行政的特徵,在計畫經濟條件下,表現得非常充分、非常典型。
在計畫體制下,和其他部門行政一樣,文化行政只是整個計畫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承擔國家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功能。由國家統掌的文化資源通過文化行政的調節從上而下地分配給基層文化單位,以保證整個文化行政體系的正常運轉。文化行政是國家職能之一,因而它對國家財政有著強烈的依賴性。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取向後,這種文化行政賴以生存的土壤和基礎慢慢發生了變化。文化行政轉型勢在必然。文化行政的轉型緊跟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而文化產業的興起直接催生著文化行政的轉型。
文化市場的出現和發展推動著文化行政的轉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隨著文化功能B趨多樣化和豐富,文化的產業屬性逐步顯現出來,以營業性舞會和音樂茶座為發端的文化市場日益活躍。文化市場成了檢驗文化行政轉型的“試金石”。從文化市場到文化產業,再到文化生產力,這一系列的提法,集中反映了同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在成長、在發展、在壯大,正在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而文化產業要發展得更好、發展得更快,就必須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就必須實現文化行政的轉型。

特徵

政治上的變化和所有制上的突破對文化行政的轉型產生重大影響,文化行政正在發生深刻的轉型,新型文化行政的一些特徵已經顯露出來。從巨觀體制上看:
首先,文化行政部門的職能漸進轉變,逐步由傳統體制下的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行政職能結構向市場體制下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行政職能結構轉型。
其次,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從政資不分向建立侵全的管理體制、實現政資分開的模式轉型。
再次,文化管理的手段正從單一的行政手段模式逐步向行政和法制手段並用的模式轉型。文化行政的法制化進程不僅表現在加快文化立法上,而且還表現在文化執法上。
最後,文化行政組織從單一型的文化行政機關向混合型的文化行政機關、文化社會組織、文化中介組織轉型。
從微觀機制上看,體制機制有所創新,文化企事業單位的競爭力得以增強,文化行政正在從僵死不靈的體制機制向靈活的、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轉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