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背景
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過後,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信息革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捲全球,隨著數據價值化加速推進,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產業數位化套用潛能持續迸發,作為信息革命時代新型經濟形態的數字經濟,已然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的典型發展方向。不斷擴大的數字經濟產業增值規模,持續增加的數字經濟產業GDP占比,宣告人類已經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近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任務,我國數字經濟產業仍保持較快增長,整體發展邁向新高度,具體表現為: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再創歷史新高,增速持續高位運行,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升級,各區域數字經濟發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領域數字經濟同樣穩步向前推進、亮點頻出:數字產業化持續穩步發展,產業數位化她詢組逐漸深入推進,數位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數據價值化逐步加速推進,如今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極之一。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GDP占比36.2%,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按可比口整重舟徑計算,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15.6%,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約7.8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地位進一步凸顯。
近年各國對數字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斷加深,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將發展數字經濟納入國家戰略規劃版圖。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指出,要壯大數字經濟。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備刪槓尋重要舉措。發展數字經濟,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政策背景
2016年12月1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要把戰贈估旬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強調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規劃》指出,未來5~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進程將持續快速演進,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將廣泛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緊緊把握這一重大機遇,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培育發展新動能,在國際競爭中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
2017年1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意義重大。深化產教融合,要求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健恥束遙腳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使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健全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解決人才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的重大結構性矛盾,顯著增強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
2018年2月5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等六部委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指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機制,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在國務院相關部門和地方章兵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進支持政策、服務平台和保障機制,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2018年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十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穩定並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辨蘭廈指導意見》),提出要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加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下,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為主線,強化數字人才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支持行業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任務目標:到2025年,使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基本完善數字經濟領域就業法律制度框架,提升數位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提高人力資源市場配置效率,不斷擴大就業規模,持續改善就業質量。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方案,提出顯著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斷最佳化職業教育結構與布局的任務目標,鼓勵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強高等學校創新體系建設,建設一批國際一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鏈條、網路化、開放式協同創新聯盟。同時,要強化職前教師培養與職後教師發展有機銜接,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慧型製造,全面推進“
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如今,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中國經濟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是必然選擇。
數字經濟專業簡介
專業分類及代碼等信息
專業名稱:數字經濟專業
專業方向:數字經濟
專業代碼:020109T
專業類別:經濟學類
學科門類:經濟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開設時間:2019年
數字經濟專業核心課程
數字經濟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模組、數位技術模組、數字經濟套用模組三大模組。
經濟學模組: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等。
數位技術模組:區塊鏈原理及套用、Python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套用、Python大數據分析、網際網路+運營管理等。
數字經濟套用模組:數字經濟概論、基於大數據的經濟分析綜合實訓、社會經濟調查實訓、統計綜合模擬實訓、區塊鏈金融實訓、全鏈網路行銷、數字行銷實驗、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數字經濟專業培養目標
數字經濟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紮實的經濟學知識、系統的管理學基礎,並具有較強的數據分析工具使用能力,畢業後可以從事有關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電子商務、全鏈網路行銷等新興領域的相關經濟分析、金融分析和行業管理工作,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數字資產管理、社群協作、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用戶價值分析等領域,達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同時具備從事研究性工作的能力,符合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綜合性經濟管理人才標準。
數字經濟專業特點
數字經濟專業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 屬新興經濟領域,符合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涉及多行業領域;
2. 市場人才需求量大,崗位多、高薪、職業發展性強、就業前景廣闊;
3. 屬特色優勢潛力專業,吸引力強,易招生;
4. 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專業人才,創新意識強,迎合市場需求,好就業。
數字經濟專業開設院校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安徽:安徽財經大學、安徽新華學院
廣西: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寧學院
2021年教育部批准新增數字經濟專業院校:
四川:西南財經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
河北:河北金融學院
遼寧:遼寧財貿學院
浙江:浙江財經大學
安徽:銅陵學院
福建:福建工程學院
江西: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山東:山東農業大學
湖南:長沙理工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工程學院
廣東:廣東財經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南方學院
重慶: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重慶財經學院、重慶移通學院
甘肅:蘭州財經大學、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
數字經濟專業站項目
項目簡介
本項目旨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教育部等十九部委《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穩定並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等檔案精神,匯聚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圍繞數字經濟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需求,依託高校優勢學科,通過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產業創新基地等形式引產入教,強化學生就業創業實踐能力培養,搭建符合產業需要的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為促進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地方城市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奠定紮實人才基礎。
數字經濟專業站面向大學生、高校和企業,緊緊圍繞產業需求和學生就業創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本科和高職等三個層次的
產學研融合培養模式改革,助力構建套用型、複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高水平培養體系。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還將面向高校、職業院校和地方政府展開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促進產業鏈和教育鏈深度融合與高效協同。預計5年內合作200所高校,將為數字經濟大產業培養和輸送超過20萬名高質量套用型人才。
2020年9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印發《關於開展“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數字經濟專業站建設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根據工作站建設安排,同意在萬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數字經濟專業站點試點建設。”數字經濟專業站建設將高度匹配教育部對創新型、套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後續,萬學教育將用最專業化、最精細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各友好高校進行教學課程體系設計和實施,幫助各校數位化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全力助力新產業人才培養。
項目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等戰略
新興產業發展。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化
大數據、
人工智慧等研發套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供給側
結構性改革,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分別達到16.2萬億元、18.6萬億元、22.6萬億元、27.2萬億元、31.3萬億元和35.8萬億,占GDP比重為26.1%、27.5%、30%、33%、34.8%和36.2%,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占
GDP比重也不斷增加,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提供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總就業人數24.6%。全國25個省份紛紛出台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意見,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廣東、浙江、江蘇等十餘省的數字經濟規模超萬億。
伴隨新一輪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以全鏈網路行銷、
5G、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典型發展方向,具有附加值大、吸納大學生就業能力強、帶動就業方式靈活等特點,已經成為地方城市解決基礎就業、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型“蓄水池”。由於我國數字經濟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轉型期,許多高校、企業和研究所培養數字人才的速度、質量遠遠趕不上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所需。
政策引領下,數字經濟產業井噴式發展。然而,套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缺失問題,正嚴重影響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數據顯示,未來5年全鏈網路行銷、5G、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數字經濟產業相關人才缺口將超過2000萬。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方案等重要檔案,都在強調鼓勵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急需緊缺的學科專業,發揮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共建產業學院等。
2018年9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九部委聯合印發《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穩定並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為主線,強化數字人才教育,積極發展數字領域新興專業,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數字人才培養培訓。深化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新模式。支持行業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
職業院校。
2020年8月28日,教育部和工信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強調以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繫緊密的高校,建設若干高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
現代產業學院。
在國家數字經濟和產教融合政策的引領下,在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萬學教育科技集團有意願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的指導下,聯合高校、地方政府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多種形態的數字經濟專業站。
項目建設內容
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字經濟產業相接軌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建設
圍繞全鏈網路行銷、5G、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相關優勢學科專業,以強化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課程的實踐能力和畢業後職業勝任力及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出發點,引進行業中高級專家,一校一策,深度研發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特色和企業用人需求的
人才培養方案及
課程體系,打造
特色專業和
一流學科。
(1)聯合高校,共同設立數字經濟教育與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本校學科特點和師資力量,為高校配置行業專家智庫;
(2)聯合高校,共同研發符合學校實際基礎條件和區域產業需要的人才方案;
(3)聯合高校,共同搭建數字經濟
MOOC資源平台,共同研發國家級精品課程;
(4)聯合高校,共同開發項目式、互動式、市場化的教材;
(5)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師資資源、資金等支持。
2. 數字經濟深度產教融合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1)以數字經濟產業的技術、套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產業鏈為基礎,搭建符合產業真實生產和研發過程,兼具學生實訓學習和創業實踐、教師案例教學為一體的校企協同創新實驗
實習實訓基地。
(2)聯合共建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基地,包括不限於實訓基地等;
(3)聯合引進企業真實套用、科研、生產、行銷等實訓項目,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企業文化。
(4)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3. 數字經濟高水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依託校企深度產教融合的數字經濟學院,實施校企師資資源
雙向流動計畫,提升高校師資實踐教學能力與水平。
(1)聯合開發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向有意向的高校開放名額;
(2)聯合選聘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的管理、技術、培訓、業務骨幹入校教學;
(3)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
4.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集團(聯盟)體系建設
圍繞高校和企業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的資源
聚合效應,由骨幹企業、高校、職業院校、中小企業、產業園區共同建設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集團(聯盟),發揮平台力量,推動數字經濟產學研合作創新、資源共享。
5. 數字經濟產學研創新合作服務體系建設
依據企業的科研需求,發揮高校在科研基礎、人才基礎、實驗實訓條件基礎和專業方面的基礎性優勢,校企雙方在產業技術方面聯合科研和項目孵化,協同創新實現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硬核發展。
(1)聯合成立數字經濟先進成果轉化研究中心,根據地區經濟和產業特色,引進院士、企業技術專家等,共同開展科研和教學,共享研發成果;
(2)聯合舉行專題培訓課程,學習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和實施方案;
(3)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6. 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創新平台體系建設
通過校企雙方資源協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就創業體系,涵蓋學校、教師、學生三個維度,搭建以實習、見習、培育、孵化、大賽等為核心內容的創新型平台。
(1)聯合部委、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高校,共同搭建符合區域特色的網際網路+就業綜合服務平台,為大學生實習、就業提供信息渠道;
(2)聯合企業、聯盟、高校,共同搭建高校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平台,匯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關課程;
(3)聯合部委與行業企業,共同開展創業、就業師資培訓;
(4)聯合行業企業、創新創業領域專家,對高校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輔導;
(5)聯合高校,共同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教,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6)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7. 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管理制度
立足部委和政府引導,共同建設理事會制度下的共建、共管、共享校企多方協同合作與管理機制,合理引導校內、校外各項合作資源的協調和保障。
(1)聯合成立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理事會,並建立相關制度體系;
(2)校企雙方選派相關專業負責人和企業代表,負責運營管理產業學院。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是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媒體等數字經濟產業的大背景下,通過走“產業發展人才先行”和產教融合的模式,由政府出台專項政策,校企雙方在
新媒體等新興產業領域進行產業運營、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就業等領域的產教融合合作,最終為地方城市培育優秀、有用、留得下的套用型人才,同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的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字經濟產業教育中心
數字經濟產業教育中心,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核心,在高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基礎上,引進龍頭企業,將其項目實訓中心、培訓中心、認證中心等以教育培訓為核心業務的部門單元,轉移至地方,為地方政府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奠定紮實的人才基礎。
2. 數字經濟產業運營中心
數字經濟產業運營中心,由政府提供財稅政策和運營補貼政策,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聯合高校和地方政府,批量化承接百度、阿里、華為、騰訊、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知名企業的新媒體、技術、服務、科技服務及大數據類等
高附加值業務,同時承接本地企業的行銷類、大數據類業務擴張需求,規模化解決大學生高質量本地就業難題。
3.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由政府提供創新創業類稅收、空間、培訓、資金等扶持政策,基於中國高校創新創業產業投資聯盟、中國著名創業孵化器車庫咖啡平台體系,連通完備的創業資源系統,提供高質量的雙創核心服務以及創業先進知識與核心能力培訓、創業全網深度行銷支持、創業全階段綜合融資等服務。
4. 數字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數字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基於全國高校科研項目、
中國技術交易所與
中國工程院等科研成果關鍵源頭與載體,構建長效科研成果轉化轉移平台,篩選引入適配當地產業的科研成果,全環節促進區域
產業結構最佳化與升級。
5. 數字經濟精準就業服務中心
數字經濟精準就業服務中心,結合企業對
新興行業人才的需求,成立新興產業人力服務平台,為全國新興產業提供人力招聘與兼職外包服務,開展特定崗位人才派遣工作,解決本專科畢業生和自由職業者的穩定就業難題。
項目保障體系
1. 保障措施
(1)項目專家組:由行業專家、高校專家組成,承擔項目諮詢、標準制定、學校遴選、成果評審等專業工作。
(2)項目管理辦公室:由項目實施方組成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項目統籌與規劃、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與成果分析等工作。
2. 合作院校條件
(1)涉及數字經濟相關學科,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均可申報。
(2)在產教融合工作推進上,有校級發展規劃和明確學科專業發展需求。
(3)能夠單獨成立項目實施小組,由專人負責項目推進,能夠選派合格的專業教師參與建設培訓。
3. 政策與支持
(1)為合作高校提供專家、就創業軟體平台、課程資源服務平台等資源。
(2)為合作高校進行國家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示範校等項目的申報工作提供智庫、諮詢、企業支持與服務等。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簡介
2020年,為推進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進程,在國家教育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批准同意,由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聯合相關高校和數字經濟行業企業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正式啟動。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的核心,旨在將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生態資源作為平台,依託合作高校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
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字經濟專業群的人才基礎,引進阿里巴巴、華為、百度等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企業,通過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雙師型師資、
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聯合組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幫助高校培育套用能力強且適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共同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難題。
合作模式與內容
1. 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完成教學、實訓、就業等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提供的合作模式,以合作高校的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群為核心,以本專科生源為人才基礎,通過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雙師型師資、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合作,聯合成立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共同組建核心領導小組,從而發揮校企雙方資源優勢,共同完成教學、實訓、就業等具體工作。
2. 合作內容:校企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的合作內容是校企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其中,合作高校主要負責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立項,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相關專業的招生宣傳,數字經濟創新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以及公共課程教授、學生日常管理、畢業證發放等一系列工作。
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與高校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專業課程體系、核心師資力量、教學和學院運營,以及創新基地的規劃、建設、運營等一系列工作。
合作發展規劃
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計畫通過未來八年在數字經濟領域產教融合的深度合作,實現多方聯合,將各合作高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打造成集專本科、國際碩士和行業培訓認證於一體,兼具高質量創業就業等特色優勢的品牌學院,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多方共贏。
創新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實訓課程具有標準高、實用性強、具備生產能力、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等特點,是教育改革和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之一。
在國家教育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設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創新實訓基地,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要依據數字經濟產業市場的基本需求,依託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的方向和特色,結合實際教學需要,提供定製化實驗室合作建設方案。
雙師型師資建設方案
在國家產教融合相關檔案對高校專業課教師提出包括行業經驗年限等明確要求的前提下,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和合作院校共建數字經濟學院,嚴格遵循相關建設原則,依照切實可行的雙師型師資建設方案,共同遴選師資,組成優秀教學管理隊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實習、實訓、就業方案
為引導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技能、提供多元化的就業解決方案,萬學教育科技集團以目標為導向,提供專業的實習、實訓、就業方案。該方案會依據學科方向和各方資源情況,在學院規劃建設符合實踐要求的實訓環境,為學生安排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同時根據合作院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專業設定和生源人數,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就業解決方案,包括簽約保障就業、現場宣講會、就業新媒體立體化平台、網上雙選會等,全面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
合作及品牌宣傳方案
作為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領域領軍企業、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主要承辦單位的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責任重大,要著力品牌宣傳,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及產業孵化方案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創造多方共贏的好局面。
相關大事件
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2016年9月4~5日,杭州峰會上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檔案。該倡議敏銳地把握了數位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為世界經濟擺脫低迷、重煥生機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帶來了新希望。
《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闡述了數字經濟的概念、意義和指導原則。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大力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畫、電子商務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行動,著力促進數字經濟進一步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既是基於發展實踐和理念提升的各方共識,也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方向指引,更是幫助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創新、強勁、活力、持續、平衡和包容式增長的國際智慧。通過推動數字經濟創新與合作,將為各國經濟成長注入新動力,使世界經濟煥發新活力,讓數字經濟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2019年9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國資委聯合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從2019年起,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畫單列市,試點建設首批2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形成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在全國建設培育一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
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陝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入選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寧波市、青島市、深圳市入選計畫單列市範圍。
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2019年10月20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啟動會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召開,河北省(雄安新區)、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等6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接受授牌,啟動試驗區建設工作。
會上發布了《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要求各試驗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結合各自優勢和結構轉型特點,在數字經濟要素流通機制、新型生產關係、要素資源配置、產業集聚發展模式等方面開展大膽探索,充分釋放新動能。
會議強調,各試驗區要充分認識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把握先機,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著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標桿,做強、做大數字經濟,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西安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論壇
2020年9月25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創業大學共同主辦,主題為“弘揚西遷精神,聚焦產教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的“2020西安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論壇聚焦產業與教育相融合,立足大數據、雲服務、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前沿科技,搭建數字經濟產業合作交流、產業與教育融合平台。
2020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研討會
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萬學教育科技集團等企業共同發起的“學碩創新工作站-數字經濟專業站項目發布會暨數字經濟產教融合研討會”在京召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萬學教育董事長張銳、執行總裁張強及全國70餘所高校和數字經濟行業頭部企業的嘉賓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深化
產教融合,讓人才培養精準匹配企業需求,從而充分實現企業與高校互利共贏。
萬學與山西陽泉高校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為加快推進套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進一步深化數字經濟領域
產教融合,促進高等學校分類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加快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行業產業發展的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2021年4月13日,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與
萬學教育科技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雙方宣布將共建
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相關企業簡介
2020年9月28日,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印發《關於開展“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數字經濟專業站建設的通知》。通知明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及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的《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等檔案精神,進一步推進教育現代化,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啟動第二批“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建設工作。
工作站是在中心“智慧學習工場2020”大框架下的專項校企合作平台,面向大學生、高校和企業,緊緊圍繞產業需求和學生就業創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套用型、複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2)聯合共建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基地,包括不限於實訓基地等;
(3)聯合引進企業真實套用、科研、生產、行銷等實訓項目,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企業文化。
(4)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3. 數字經濟高水平“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依託校企深度產教融合的數字經濟學院,實施校企師資資源
雙向流動計畫,提升高校師資實踐教學能力與水平。
(1)聯合開發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向有意向的高校開放名額;
(2)聯合選聘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的管理、技術、培訓、業務骨幹入校教學;
(3)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
4.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集團(聯盟)體系建設
圍繞高校和企業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過程中的資源
聚合效應,由骨幹企業、高校、職業院校、中小企業、產業園區共同建設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集團(聯盟),發揮平台力量,推動數字經濟產學研合作創新、資源共享。
5. 數字經濟產學研創新合作服務體系建設
依據企業的科研需求,發揮高校在科研基礎、人才基礎、實驗實訓條件基礎和專業方面的基礎性優勢,校企雙方在產業技術方面聯合科研和項目孵化,協同創新實現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硬核發展。
(1)聯合成立數字經濟先進成果轉化研究中心,根據地區經濟和產業特色,引進院士、企業技術專家等,共同開展科研和教學,共享研發成果;
(2)聯合舉行專題培訓課程,學習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和實施方案;
(3)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6. 數字經濟就業、創業創新平台體系建設
通過校企雙方資源協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就創業體系,涵蓋學校、教師、學生三個維度,搭建以實習、見習、培育、孵化、大賽等為核心內容的創新型平台。
(1)聯合部委、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高校,共同搭建符合區域特色的網際網路+就業綜合服務平台,為大學生實習、就業提供信息渠道;
(2)聯合企業、聯盟、高校,共同搭建高校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平台,匯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關課程;
(3)聯合部委與行業企業,共同開展創業、就業師資培訓;
(4)聯合行業企業、創新創業領域專家,對高校創新創業項目進行輔導;
(5)聯合高校,共同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賽促教,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6)合作高校為項目合作建設提供必要的場地、資源、資金等支持。
7. 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管理制度
立足部委和政府引導,共同建設理事會制度下的共建、共管、共享校企多方協同合作與管理機制,合理引導校內、校外各項合作資源的協調和保障。
(1)聯合成立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理事會,並建立相關制度體系;
(2)校企雙方選派相關專業負責人和企業代表,負責運營管理產業學院。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是在國家大力發展新媒體等數字經濟產業的大背景下,通過走“產業發展人才先行”和產教融合的模式,由政府出台專項政策,校企雙方在
新媒體等新興產業領域進行產業運營、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精準就業等領域的產教融合合作,最終為地方城市培育優秀、有用、留得下的套用型人才,同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的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數字經濟產業教育中心
數字經濟產業教育中心,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核心,在高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基礎上,引進龍頭企業,將其項目實訓中心、培訓中心、認證中心等以教育培訓為核心業務的部門單元,轉移至地方,為地方政府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奠定紮實的人才基礎。
2. 數字經濟產業運營中心
數字經濟產業運營中心,由政府提供財稅政策和運營補貼政策,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聯合高校和地方政府,批量化承接百度、阿里、華為、騰訊、今日頭條、快手、抖音等知名企業的新媒體、技術、服務、科技服務及大數據類等
高附加值業務,同時承接本地企業的行銷類、大數據類業務擴張需求,規模化解決大學生高質量本地就業難題。
3.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由政府提供創新創業類稅收、空間、培訓、資金等扶持政策,基於中國高校創新創業產業投資聯盟、中國著名創業孵化器車庫咖啡平台體系,連通完備的創業資源系統,提供高質量的雙創核心服務以及創業先進知識與核心能力培訓、創業全網深度行銷支持、創業全階段綜合融資等服務。
4. 數字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數字經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基於全國高校科研項目、
中國技術交易所與
中國工程院等科研成果關鍵源頭與載體,構建長效科研成果轉化轉移平台,篩選引入適配當地產業的科研成果,全環節促進區域
產業結構最佳化與升級。
5. 數字經濟精準就業服務中心
數字經濟精準就業服務中心,結合企業對
新興行業人才的需求,成立新興產業人力服務平台,為全國新興產業提供人力招聘與兼職外包服務,開展特定崗位人才派遣工作,解決本專科畢業生和自由職業者的穩定就業難題。
項目保障體系
1. 保障措施
(1)項目專家組:由行業專家、高校專家組成,承擔項目諮詢、標準制定、學校遴選、成果評審等專業工作。
(2)項目管理辦公室:由項目實施方組成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項目統籌與規劃、質量管理、進度管理與成果分析等工作。
2. 合作院校條件
(1)涉及數字經濟相關學科,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均可申報。
(2)在產教融合工作推進上,有校級發展規劃和明確學科專業發展需求。
(3)能夠單獨成立項目實施小組,由專人負責項目推進,能夠選派合格的專業教師參與建設培訓。
3. 政策與支持
(1)為合作高校提供專家、就創業軟體平台、課程資源服務平台等資源。
(2)為合作高校進行國家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示範校等項目的申報工作提供智庫、諮詢、企業支持與服務等。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簡介
2020年,為推進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進程,在國家教育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批准同意,由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聯合相關高校和數字經濟行業企業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正式啟動。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的核心,旨在將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生態資源作為平台,依託合作高校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
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字經濟專業群的人才基礎,引進阿里巴巴、華為、百度等有國際影響力的明星企業,通過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雙師型師資、
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聯合組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幫助高校培育套用能力強且適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共同促進地方產業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創業難題。
合作模式與內容
1. 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完成教學、實訓、就業等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提供的合作模式,以合作高校的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群為核心,以本專科生源為人才基礎,通過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雙師型師資、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合作,聯合成立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共同組建核心領導小組,從而發揮校企雙方資源優勢,共同完成教學、實訓、就業等具體工作。
2. 合作內容:校企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解決方案的合作內容是校企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
其中,合作高校主要負責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立項,數字經濟、全鏈網路行銷、智慧物流、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相關專業的招生宣傳,數字經濟創新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以及公共課程教授、學生日常管理、畢業證發放等一系列工作。
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與高校合作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專業課程體系、核心師資力量、教學和學院運營,以及創新基地的規劃、建設、運營等一系列工作。
合作發展規劃
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計畫通過未來八年在數字經濟領域產教融合的深度合作,實現多方聯合,將各合作高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打造成集專本科、國際碩士和行業培訓認證於一體,兼具高質量創業就業等特色優勢的品牌學院,實現學校、學生、企業多方共贏。
創新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實訓課程具有標準高、實用性強、具備生產能力、符合教學實際需要等特點,是教育改革和套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之一。
在國家教育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建設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創新實訓基地,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要依據數字經濟產業市場的基本需求,依託數字經濟相關專業的方向和特色,結合實際教學需要,提供定製化實驗室合作建設方案。
雙師型師資建設方案
在國家產教融合相關檔案對高校專業課教師提出包括行業經驗年限等明確要求的前提下,萬學教育科技集團和合作院校共建數字經濟學院,嚴格遵循相關建設原則,依照切實可行的雙師型師資建設方案,共同遴選師資,組成優秀教學管理隊伍,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實習、實訓、就業方案
為引導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技能、提供多元化的就業解決方案,萬學教育科技集團以目標為導向,提供專業的實習、實訓、就業方案。該方案會依據學科方向和各方資源情況,在學院規劃建設符合實踐要求的實訓環境,為學生安排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同時根據合作院校數字經濟產業學院的專業設定和生源人數,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就業解決方案,包括簽約保障就業、現場宣講會、就業新媒體立體化平台、網上雙選會等,全面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
合作及品牌宣傳方案
作為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領域領軍企業、中國高校數字經濟產教融合項目主要承辦單位的萬學教育科技集團責任重大,要著力品牌宣傳,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及產業孵化方案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創造多方共贏的好局面。
相關大事件
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2016年9月4~5日,杭州峰會上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檔案。該倡議敏銳地把握了數位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為世界經濟擺脫低迷、重煥生機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帶來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