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01年工作要點
2000年是我國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教背試育戰線認真落實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重要談話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欠兆整斷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基”奮鬥目標如期實現,“九五”各項任務順利完成,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01年是
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五”計畫的第一年。2001年的教育工作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落實第三次全教會精神和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圍繞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抓住機遇,堅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大力調整
教育結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信息化進程;在改革與發展中繼續保持穩定的政治局面,實現“十五”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堅持教育炒辣擔適度超前發展,鞏固提高“兩基”工作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發展
實施第二期“
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努力提高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地區
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打好“攻堅戰”,積極穩步地擴大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範圍;已經“兩基”驗收的廣大農村地區,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教育質量和改善辦學條件上,堅持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過程中鞏固;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義務教育要堅持高水平、高質量,率先走向現代化。重視不利人群的義務教育,有效控制國中輟學率,從教材建設入手規範義務教育學制。抓好掃盲工作。發展
學前教育。繼續完善保障機制,加強督導工作。召開全國“兩基”工作會議。
努力創造條件,積極擴大普通高中規模。因地制宜地發展
普通高中和
中等職業教育,保持合理比例。把
職業教育放在與
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要加快農村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適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的設定標準和質量水平去放欠,促使我國
基礎教育邁上新台階。
4、制定並頒布實施《全國教育事業“十五”計畫》。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拒元墓發展的實際,抓緊做好本地區教育事業的“十五”計畫,實事求是地確定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適應國民經濟結去墓永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加大教育結構的調整力度,支持西部地區教育的發展
在不斷推進“兩基”工作的基礎上,加快非義務教育的發展。大力發展各種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加快建設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融合和溝通。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目標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正陵臘寒戲確處理好新時期
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之間的關係。
6、加大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力度。
7、切實落實支持西部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
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以多種方式支持西部地區發展
中等職業教育;幫助西部各省區重點建設一所大學。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繼續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實行傾斜政策,辦好內地西藏班和新疆班。根據國家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整體要求,進一步調整城鄉教育布局結構,實現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的協調發展。
三、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8、進一步加強德育,改進智育和體育、美育,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將德育融入到
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認真研究社會環境變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踐環節。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
科技活動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
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外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推動全社會更加關心和支持教育。
9、加快中國小課程和教材改革的步伐。
完成各學科課程計畫和標準的制定以及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促進課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繼續做好減輕中國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工作。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重視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2001年起,在全國普通高級中學和大中城市的初級中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在縣以上城鎮國小的三年級開始逐步開設外語課。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雙語”教育。
10、職業教育要進一步最佳化結構,努力適應社會需求,辦出特色。
職業教育的學科專業設定、課程教材建設都應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的實際需要,大力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加快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基地的建設。完善勞動準入制度,實行
學業證書和
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
11、推動高等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
做好人才培養戰略規劃的研究,增強質量意識,加強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設施建設,實施新世紀教改工程。堅持用最新的科學文化成果教育學生,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科研和社會實踐,加大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切實加強教學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秩序、必要的教學條件和基本的教學要求。以加強本科教育為基礎,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培養水平,促進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注重加強對質量的監督和檢查評估,探索加強教育巨觀管理的有效機制。
12、進一步深化考試制度改革。
堅持國小畢業生就近免試入學。因地制宜地進行中考和高中會考制度改革。繼續改革高考內容,在18個省區推行“3+X”考試。全面實現高校招生網上錄取並積極推動網上錄取的遠程化,繼續進行兩次入學考試的試點。
13、努力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加強師德建設,推動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和改進
師範教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完成骨幹教師國家培訓任務。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繼續推進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中西部地區教師的交流、合作,鼓勵並引導在職教師由城市向縣鎮、農村、條件艱苦的邊遠地區流動任教,支持
大專院校、
科研院所等單位的有關專業人員到中國小兼職。進一步改善教師的住房條件和醫療待遇,依法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制度創新,深化體制改革,推進依法治教
14、繼續推進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探索教育發展的新機制。
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責任,加大各級財政對公共教育的投入;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以多種方式參與辦學,完善有利於
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激勵政策;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著重創造有利於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基礎;改變統包統攬過多的管理模式,支持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發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教育事業。
15、鞏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成果,加快省級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的調整,建立健全中央、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為主的新體制。
加強省級政府的統籌力度,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的
高等教育結構、發展模式和布局規劃。新合併組建的高校要抓緊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儘快推進實質性融合。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學校的關係,重點落實好
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繼續深化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制度。
16、全面推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程,為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政府對改革的統籌主導作用,及時研究和完善政策機制。按照社會化改革的目標要求,加快推進建立新型的高校後勤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以學生公寓建設為突破口,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資源和資金參與高校後勤服務設施的建設。
17、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採取多種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層次人才,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堅持以我為主,依法管理對外合作辦學,合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我國緊缺人才。認真研究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教育的影響和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失時機地制定有關政策,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18、積極推進依法治教。
做好新形勢下教育法制工作,加大教育普法和執法監督的力度,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做好行政審批和規章的清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教育巨觀決策科學研究。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改進中國教育科研網的運行機制,建設和完善中國教育科研網高速寬頻網和衛星教育傳輸系統。組織實施西部高校校園網建設工程。通過廣播電視、衛星、計算機網路等多種方式,啟動“
校校通”工程。加強中國小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推進以多媒體技術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發展
網路教育,逐步形成一批有影響的網路教育中心。完成第一批“網上合作研究中心”的建設。積極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教育軟體,豐富網路資源。依法規範教育網站。
大力發展
繼續教育、
崗位培訓和其他各種形式的
成人教育,開闢多樣化的人才成長道路,逐步完善
終身學習體系。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形成橫向聯合、縱向溝通的社區教育網路,推進學習化社區的試點。
六、繼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加快建設步伐。開展對重點建設大學建設項目的調研和指導工作,促進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的健康發展。在檢查評估“
211”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項目。做好知識創新、科技開發基地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的布點,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大學和重點學科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建設好高校基礎研究基地,進一步組織協調高校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規劃、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計畫的力量,積極開展前沿性科學研究。大力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骨幹隊伍建設,通過實施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制度、
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儘快形成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人才梯隊,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23、大力推動
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探索
產學研結合的新形式,重點辦好15個
大學科技園區。組織實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加強
智慧財產權保護,落實鼓勵科技人員以知識和創造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探索高校高新技術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管理的新路子。
七、努力增加教育經費,理順教育投入體制,為加快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24、提高中央本級財政對
教育經費增加的一個百分點的使用效益,推動地方政府比照中央的做法增加教育經費。 加大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對貧困地區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適當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要基本穩定2001年高校收費標準。繼續做好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工作。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嚴格內部審計制度。
25、認真研究解決農村稅費改革中的農村教育投入問題。
抓緊落實中發〔2000〕7號、15號檔案精神,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必須真正到位,確保農村義務教育在教師工資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費用,各級政府通過財政預算安排中國小危房改造資金。中央和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要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的需要。進一步理順農村教育的財政投入體制,做到原來用於農村教育的經費不減少。
26、做好財政統一發放教師工資的工作。
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發放教師工資的責任,縣級政府要建立教師工資專戶,財政收入和各項補助要首先保證編制內教師工資的如期足額發放,中央和省、地級財政對困難地區適當予以補助,從制度上根本解決拖欠教師工資問題。要適應國家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要求,積極調整義務教育的布局結構,重新核定每所學校的教師編制,辭退超編教師和代課教師,清理不合格人員,建立起嚴格控制教師隊伍膨脹的約束機制,不斷提高教育效益。
八、學習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加強語言文字信息管理,提高全社會的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
27、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以及國家機關推廣國語、社會公共服務行業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活動,組織做好全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工作。
28、建立對語言文字信息的有效協調管理機制,組織現代漢語核心語料庫的建設,為推進我國信息化進程服務。編制並發布漢語言文字的有關規範標準,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的巨觀管理。
九、進一步做好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強機關建設,樹立教育工作良好形象 29、按照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加強高校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
鞏固、擴大高校“三講”教育的成果,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的素質,提高領導高校改革和發展的能力。堅持不懈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積極做好在優秀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及時化解影響穩定大局的各種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在不斷深化改革中保持高校的發展和穩定。召開第十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
30、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貫徹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的思想文化陣地,高質量地全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新方案,繼續推進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改進形式、方法和手段。加強對高校師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認真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的工作,充分運用信息網路技術,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31、狠抓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保持和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認真解決民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糾正招生、考試、收費等領域裡的行業不正之風,著重抓好農村中國小教育收費專項治理工作。推行校務公開,嚴格幹部的廉潔自律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加強教育新聞輿論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32、加強機關建設。
提高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機關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論水平,加強對機關公務員的理論學習、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養培訓工作。倡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轉變職能,精簡會議,精簡檔案。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反腐倡廉,更好地為基層、學校和人民民眾服務。
在不斷推進“兩基”工作的基礎上,加快非義務教育的發展。大力發展各種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加快建設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不同類型教育之間的融合和溝通。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目標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正確處理好新時期
基礎教育、
職業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之間的關係。
6、加大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力度。
7、切實落實支持西部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
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以多種方式支持西部地區發展
中等職業教育;幫助西部各省區重點建設一所大學。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繼續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實行傾斜政策,辦好內地西藏班和新疆班。根據國家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整體要求,進一步調整城鄉教育布局結構,實現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的協調發展。
三、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8、進一步加強德育,改進智育和體育、美育,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將德育融入到
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認真研究社會環境變化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踐環節。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
科技活動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
社會實踐活動。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外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推動全社會更加關心和支持教育。
9、加快中國小課程和教材改革的步伐。
完成各學科課程計畫和標準的制定以及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促進課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繼續做好減輕中國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工作。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重視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2001年起,在全國普通高級中學和大中城市的初級中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在縣以上城鎮國小的三年級開始逐步開設外語課。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雙語”教育。
10、職業教育要進一步最佳化結構,努力適應社會需求,辦出特色。
職業教育的學科專業設定、課程教材建設都應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的實際需要,大力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加快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基地的建設。完善勞動準入制度,實行
學業證書和
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
11、推動高等學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
做好人才培養戰略規劃的研究,增強質量意識,加強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設施建設,實施新世紀教改工程。堅持用最新的科學文化成果教育學生,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科研和社會實踐,加大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切實加強教學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秩序、必要的教學條件和基本的教學要求。以加強本科教育為基礎,不斷提高研究生的培養水平,促進整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注重加強對質量的監督和檢查評估,探索加強教育巨觀管理的有效機制。
12、進一步深化考試制度改革。
堅持國小畢業生就近免試入學。因地制宜地進行中考和高中會考制度改革。繼續改革高考內容,在18個省區推行“3+X”考試。全面實現高校招生網上錄取並積極推動網上錄取的遠程化,繼續進行兩次入學考試的試點。
13、努力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
加強師德建設,推動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和改進
師範教育。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實施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完成骨幹教師國家培訓任務。全面實行教師資格制度,繼續推進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中西部地區教師的交流、合作,鼓勵並引導在職教師由城市向縣鎮、農村、條件艱苦的邊遠地區流動任教,支持
大專院校、
科研院所等單位的有關專業人員到中國小兼職。進一步改善教師的住房條件和醫療待遇,依法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制度創新,深化體制改革,推進依法治教
14、繼續推進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探索教育發展的新機制。
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責任,加大各級財政對公共教育的投入;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以多種方式參與辦學,完善有利於
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激勵政策;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著重創造有利於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基礎;改變統包統攬過多的管理模式,支持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發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教育事業。
15、鞏固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成果,加快省級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的調整,建立健全中央、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為主的新體制。
加強省級政府的統籌力度,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的
高等教育結構、發展模式和布局規劃。新合併組建的高校要抓緊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儘快推進實質性融合。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學校的關係,重點落實好
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繼續深化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制度。
16、全面推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進程,為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堅持政府對改革的統籌主導作用,及時研究和完善政策機制。按照社會化改革的目標要求,加快推進建立新型的高校後勤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以學生公寓建設為突破口,廣泛吸納社會各方面資源和資金參與高校後勤服務設施的建設。
17、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採取多種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層次人才,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或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堅持以我為主,依法管理對外合作辦學,合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我國緊缺人才。認真研究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教育的影響和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失時機地制定有關政策,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18、積極推進依法治教。
做好新形勢下教育法制工作,加大教育普法和執法監督的力度,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做好行政審批和規章的清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教育巨觀決策科學研究。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研究改進中國教育科研網的運行機制,建設和完善中國教育科研網高速寬頻網和衛星教育傳輸系統。組織實施西部高校校園網建設工程。通過廣播電視、衛星、計算機網路等多種方式,啟動“
校校通”工程。加強中國小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推進以多媒體技術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發展
網路教育,逐步形成一批有影響的網路教育中心。完成第一批“網上合作研究中心”的建設。積極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教育軟體,豐富網路資源。依法規範教育網站。
大力發展
繼續教育、
崗位培訓和其他各種形式的
成人教育,開闢多樣化的人才成長道路,逐步完善
終身學習體系。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形成橫向聯合、縱向溝通的社區教育網路,推進學習化社區的試點。
六、繼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加快建設步伐。開展對重點建設大學建設項目的調研和指導工作,促進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的健康發展。在檢查評估“
211”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項目。做好知識創新、科技開發基地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的布點,充分發揮重點建設大學和重點學科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建設好高校基礎研究基地,進一步組織協調高校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規劃、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計畫的力量,積極開展前沿性科學研究。大力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骨幹隊伍建設,通過實施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制度、
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儘快形成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人才梯隊,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23、大力推動
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探索
產學研結合的新形式,重點辦好15個
大學科技園區。組織實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加強
智慧財產權保護,落實鼓勵科技人員以知識和創造等要素參與分配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探索高校高新技術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管理的新路子。
七、努力增加教育經費,理順教育投入體制,為加快教育發展提供保障
24、提高中央本級財政對
教育經費增加的一個百分點的使用效益,推動地方政府比照中央的做法增加教育經費。 加大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對貧困地區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實施“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適當運用稅收、金融等手段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要基本穩定2001年高校收費標準。繼續做好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工作。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嚴格內部審計制度。
25、認真研究解決農村稅費改革中的農村教育投入問題。
抓緊落實中發〔2000〕7號、15號檔案精神,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必須真正到位,確保農村義務教育在教師工資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費用,各級政府通過財政預算安排中國小危房改造資金。中央和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要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的需要。進一步理順農村教育的財政投入體制,做到原來用於農村教育的經費不減少。
26、做好財政統一發放教師工資的工作。
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發放教師工資的責任,縣級政府要建立教師工資專戶,財政收入和各項補助要首先保證編制內教師工資的如期足額發放,中央和省、地級財政對困難地區適當予以補助,從制度上根本解決拖欠教師工資問題。要適應國家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要求,積極調整義務教育的布局結構,重新核定每所學校的教師編制,辭退超編教師和代課教師,清理不合格人員,建立起嚴格控制教師隊伍膨脹的約束機制,不斷提高教育效益。
八、學習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加強語言文字信息管理,提高全社會的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
27、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以及國家機關推廣國語、社會公共服務行業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推廣國語宣傳周活動,組織做好全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工作。
28、建立對語言文字信息的有效協調管理機制,組織現代漢語核心語料庫的建設,為推進我國信息化進程服務。編制並發布漢語言文字的有關規範標準,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的巨觀管理。
九、進一步做好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狠抓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強機關建設,樹立教育工作良好形象 29、按照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加強高校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
鞏固、擴大高校“三講”教育的成果,進一步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的素質,提高領導高校改革和發展的能力。堅持不懈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積極做好在優秀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增強高校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及時化解影響穩定大局的各種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在不斷深化改革中保持高校的發展和穩定。召開第十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
30、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貫徹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的思想文化陣地,高質量地全面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新方案,繼續推進鄧小平理論“三進”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改進形式、方法和手段。加強對高校師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認真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的工作,充分運用信息網路技術,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31、狠抓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保持和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認真解決民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重點糾正招生、考試、收費等領域裡的行業不正之風,著重抓好農村中國小教育收費專項治理工作。推行校務公開,嚴格幹部的廉潔自律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加強教育新聞輿論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32、加強機關建設。
提高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機關公務員的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論水平,加強對機關公務員的理論學習、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養培訓工作。倡導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轉變職能,精簡會議,精簡檔案。振奮精神,紮實工作,反腐倡廉,更好地為基層、學校和人民民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