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義的重建》是學富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卡爾
基本介紹
- 作者:大衛.卡爾
- 出版時間:2007年2月1日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頁數:436 頁
- ISBN:9789868312319
- 定價:640 元
- 裝幀:平裝
- 原作品:Making Sense of Education
《教育意義的重建》是學富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卡爾
《教育意義的重建》是學富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衛.卡爾內容簡介本書為當代教育理論與教育哲學的主要議題提供了全面的審視與介紹,書中探討了過往與當前的主要教育觀、教學觀與學習觀,本書的目的旨在使教育哲學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教師...
第二節 走向大課程:德育課程概念的重建 第三節 道德灌輸論的終結與學校道德教育的新生 第四節 從“灌輸”道德到“學習”道德——對道德學習論的一種詮釋 第五章 發展教育學的建構 第一節 發展教育學的學科建構和學科價值研究 第二節 從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反思基礎教育功能 第六章 教師科研素質研究 第一節 教育...
二、對行為科學的批判(1)——教育目標與教育評價 三、對行為科學的批判(2)——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性知識 四、基於參與觀察的研究 第五章 教與學:意義和關係的重建 一、教學的兩個概念——“模仿模式”與“變化模式”二、學習的再定義——關係論認識及其實踐 三、學習的理論——建構主義及其課題 四、教學的...
《教育變革的新意義(第4版)》第一版出版於1982年,該書的深刻見解鼓舞了無數的教育工作者。Fullan從來沒有停滯不前,他在第四版中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視角。內容簡介 這一版中,一個新的重點是“關注結果的能力建構”。書中,Fullan揭示了“繼續深入”的希望及其風險,如創造共享的意義、文化重建、三位一體的...
代序教育合理性的重建 緒論教育究竟怎么了?第一章 教育批評概念釋義 一、批評概念的理解 二、教育批評的涵義與特徵 第二章 教育批評現象掃描 一、教育批評的描述 二、教育批評的類型 第三章 教育批評的社會背景 一、知識化與社會變遷 二、人為風險與風險社會 三、生活水平與學歷社會 四、社會氛圍與批評環境 第四...
知行重建學習法是由學習力輔導專家趙志安老師帶領其團隊經十餘年時間,5000例個案的研究和摸索,結合心理學、教育學、腦科學和當下全新的中高考新趨勢,而研發的一種全方位解決學習者學習問題的輔導方法。簡介 知行重建學習法包括幾大方面:自我概念的認知重建模組、自我學習的認知重建模組、情緒情感調控模組、知識互動...
《追尋有意義的教育》是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鐵芳。內容介紹 什麼樣的教育是真正有意義的?曾聽有朋友說這本書讀不懂,我就偏想看看這本書,這或許是一種不服輸的個性在作怪吧。且先不談這本書的內容,先和你們分享一下封面的一段文字吧:當我們越來越多的沉溺於瑣碎而庸常駐...
《基於生命-課堂生活重建探索》是2007年3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芝、朱西嶽。內容簡介 本書是龍泉國小課堂生活重建課題研究成果的結晶。這所由縣政府投資興建的學校從1999年起就開展了課堂生活重建的研究,本書圍繞這一探索,描寫了教育應該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背景,教育者應該尋求教育的新起點。一方面讓課堂...
《中國教育會好嗎》是201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東平。作者簡介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關注中國教育改革、教育公平、生態環境保護並參與實際行動,著有《中國教育會好嗎》《教育的重建》。作者片語 今天,我們...
美國教育改革 20世紀初,隨著美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完成,新興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所導致的中產階級群體的壯大,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受到威脅,正是出於重建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適應時代新變化的目的,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才向以...
在我國的現實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重建教育的公共性。它意味著要通過制度創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權力,促進辦學體制的靈活性和多樣化,使教育重新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機盎然的事業。在教育多元化、社會化、地方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主體性。與此同時,需要確立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師生平等、社會參與...
二、推動課堂教學“四個重建”三、實現課堂教學“四個開放”四、開展基於標準的系列探索 【本章啟示】在創造中追尋教育的魅力 第五章 師資隊伍——定位每個教師的成長坐標 第一節 專業成長:教師一生的使命追求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闡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價值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革新 第二節 團隊...
全書分為七章,包括高等教育政策的初步奠基、艱難探索、嚴重破壞、恢復重建、初步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振興。教材目錄 引論 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歷史邏輯 一、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嬗變軌跡 二、當代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形成機制 第一章 高等教育政策的初步奠基(1949-1956)第一節 新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基礎 一、...
全書共分兩編:上編為教育哲學概論,分四章:教育哲學歷史沿革、教育哲學學科性質、教育哲學研究對象、教育哲學基本問題;下編為教育價值論,分六章:價值與教育價值、教育價值分類、教育價值觀、教育職能價值觀、教育目的價值觀、知識教育價值觀。作者運用教育價值論來改造和重建現代教育哲學體系,不僅有助於區分教育...
“文”的教育與“文”的闡釋——關於大學語文教學形態的思考 淺談漢語“文”的傳統及其重建——有關語文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架構的初步構擬 經典漢語:正在遭遇什麼 在“新語文”的崛起面前 “新語文”與大學語文的感染教育 新語文:拒絕還是接受 修辭教育:大學語文不可或缺的一課 漢語的四類修辭形態 談“大學語文”...
(二) 教學生活意義的反思 (三) 教學生活意義的復歸 第六章 教學生活的重建 一、教學生活重建的實質——走向澄明之境 (一) 存在之維:指向生命發展 (二) 意義之維:創造幸福生活,,二、教學生活重建何以必要 (一) 教學生活重建的內在依據 (二) 教學生活重建的外在依據 三、教學生活重建何以可能 (一) 內在...
第一節 教學組織形式的含義 095 第二節 教學組織形式的作用 095 第三節 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 096 第 七章 我國當前教學改革 100 第一節 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 100 第二節 新課程中的教學觀 101 第三節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理念的重建 102 模組四 中學生學習心理 第一章 認知過程 107 第一節 感覺 ...
《禮之道:中華禮義之學的重建》是翟玉忠創作的文化類書籍。圖書簡介 這是一個崇尚文明進步的時代,但又是一個缺乏社會道德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不乏道德訴求的時代。作者簡介 翟玉忠,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產業創意研究所研究員,國學專家,財經評論家。原《中國產經新聞》國際部...
第三節 教育哲學的學習與研究 一、對社會和人生問題高度關注 二、不斷挖掘教育生活的經驗 三、不斷提高自己的哲學素養 四、努力學習教育哲學名著 五、從事教育哲學的研究 第二章 教育哲學簡史 第一節 中國教育哲學的歷史 一、解放前中國教育哲學的發展 二、解放後中國教育哲學的取消與重建 三、當前我國教育哲學...
我國對世界教育評價的發展有著傑出的貢獻,特別是科舉制度對世界人才測評的影響很大。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對教育評價的研究和套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於停頓狀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高等院校教育系的先後恢復,以及各省(市、自治區)的教育學院相繼重建,《教育評價學》的教學與研究才相繼開展起來。(一)目標分析...
為科學、依法、統籌,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務院關於做好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14號)、《國務院關於支持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0〕16號),在災害評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評價和房屋及建築物受損程度鑒...
在當下環境下,“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個必要的烏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體成員——一群教育理想主義者的追求。在現階段,這一追求主要體現在新教育人力圖實現的“四個改變”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
《生命教育引論》內容簡介:2008年,有兩件發生在中國西部地區、本身並無直接聯繫卻有某種內在邏輯關係的事件,注定了2008年必將成為中國的“生命教育元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地震所帶來的巨大生命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後全民抗震救災的仁心大德、地震後災民生活及生命重建的延續性需求,...
十、建構主義的意義重建 12 第二節 兒童青少年哀傷干預方法簡介 13 一、多維哀傷治療 13 二、青少年創傷與哀傷模組治療 14 三、創傷認知行為療法 14 四、家庭喪親課程 15 本章結語 16 第二章 兒童青少年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 18 第一節 皮亞傑學派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8 一、不同發展...
教育意義 將《英才通識·四字經》套用於學生誦讀教育,改變教育體系中學科過於獨立及缺乏人文底蘊和思辨性、創造性思維啟蒙的現狀,批判性地繼承和延展了傳統童蒙經典,尤其可使孩子具有全球視野、受到科學人文思想啟蒙,彌補了傳統啟蒙經典的缺陷,使傳統與當代教育、中方與西方文化對接,互相補充,對重建中華學統、完善...
忽視不同學校實踐的特殊性;教師在課程開發中的主體性、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學習者是被控制的對象,在課程開發和教育過程中被置於客體地位,其主體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壓抑;工具化的知識觀與社會效用標準觀,使課程扮演著社會適應及社會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對社會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責任意識及使命感。
皮亞傑堅持認為,只有在學習者仔細思考時才會導致有意義的學習。學習的結果,不只是知道對某種特定刺激作出某種特定反應,而是頭腦中認知圖式的重建。決定學習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如個體生理成熟),而是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作用。在他看來,對兒童思維運演變化過程的描述,本身就構成了對學習的解釋。(一)、學習從...
第一節新課程實施中作業概念的重建 第二節語文作業創意設計的思路 第三節創新作業評價方式 第十章讓語文學習的天地更廣闊——語文課外學習行為創意 第一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第二節引領學生在書海里徜徉 第三節在體驗中情動辭發 第四節開闢語文學習的新天地 第五節讓書信展示交往的魅力 第十一章一枝紅杏出牆來—...
《旅遊情境中的數學學習案例研究》,香港教育學院第三次學校課程改革研討會,2001年5月5日。《學校課程改革的動力——經濟學的分析》,台灣師範大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研討會,2002年12月28日。《學習的社會性和意義重建》,2003年5月28日 東京大學學校教育開發學專業研究生seminar;2003年7月1日慶應大學教育心理學...
艾德勒說:“...我們的政治民主取決於我們學校的重建。我們的學校不是讓年輕人為高級職務做準備,而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公民的責任。我們的政治體制不能蓬勃發展,甚至不能存在下去,如果我們不產生大量有思想的公民,從他們中間最終可能出現18世紀的那一類型的政治家。我們的國家已經深處危險之中,只有徹底改革我們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