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國空軍飛行學院原來實行的“
初教-6/
殲教-5"教練機系列,突出存在著初教-6飛機訓練起點低、與殲教-5飛機飛行性能跨度差距大,而殲教-5飛機又存在耗油率高、續骯時間短、教員座視界差、設備陳舊、維修性差等問題,整體經濟效益和訓練效益均較低。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空軍曾多次提出研製新型教練機,以適應裝備的發展需要。
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空軍強烈要求使用噴氣式教練機,以提高飛行員的訓練效率。1968年,中國從
捷克斯洛伐克引進了4架噴氣式
L-29教練機〔從1970年開始,空軍十三航校先後用L-29噴氣式教練機培養了3批共23名飛行員。參與培訓的學員和教官一致認為,用L-29這類飛機訓練飛行員效率高、質量好。為此,空軍正式提出要求研製一種新的初級噴氣教練機(簡稱:初噴教),以實現初噴教--殲教-6的訓練體制。1974年4月5日,中國
第三機械工業部(簡稱:三機部)正式上報研製初級噴氣教練機,並將其定名為初教七(代號L-7)。飛機研製定點在僅與洪都集團一牆之隔的512廠(該廠於1978年底與洪都合併)。512廠根據要求進行了初噴教的大量試驗。遺憾的是,1979年2月,三機部正式通知暫緩研製初噴教,原因是國產發動機研製落實不下來。
研製啟動
1982年為了給解放軍裝備先進的噴氣初級教練機,中國航空工業洪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代號:320廠)成立了教練機方案組。
1983年初,當洪都將與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簡稱:中航技)自籌資金研發噴氣式教練機的計畫通報空軍領導機關後,空軍隨即於1983年3月派人,到廠傳達空軍對航校訓練體制的構想和對噴氣教練機設計要求。洪都開始將初噴教定名為教練-8(代號:L-8)。1983年6月,工廠形成了L-8的初步設計方案後,由
陸孝彭帶隊,向空軍領導機關匯報初步方案並徵求空軍意見。空司領導十分重視。1983年8月,空八所又派副總工程師王士禹專程來廠傳達空軍對噴氣教練機設計的要求,明確以(75)常裝15號文為基礎,增加八項新要求。1984年10月,空軍副司令
王定烈來廠聽取L-8教練機設計方案匯報,再次強調空軍需要噴氣教練機,同時王副司令指示空軍有關部門要參與教練機方案論證。1986年4月,空軍副司令
林虎又到洪都聽取L-8教練機方案匯報,林副司令強調L-8教練機必須選用渦扇發動機,飛機續航時間要大於3小時;飛機大速度為850千米/小時。當工廠匯報中反映,要滿足850千米/小時要求,發動機選型有困難時,林副司令說,若發動機選型有困難,飛機大速度不得低於800千米/小時。L-8研製始終以滿足空軍需要為前提,空軍首長和空軍領導機關,都十分關注L-8研製,對飛機設計研製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未能正式立項研製。1988年在殲教-5飛機停產、洪都研製的K-8飛機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空軍決心在K-8飛機基礎上,配裝國產發動機和國產設備,研製國內型基礎教練機。總參命名為基教-8教練機(代號JL-8、對外為K-8J)。
1986年,中國決定與
巴基斯坦合作研製教-8(
K-8教練機)。巴基斯坦方面投資25%,並負責生產前機身等部位。1987年7月,教-8開始具體設計。
1989年1月開始製造K-8原型機,共製造5架原型機(3架試飛,2架用於靜力試驗),001與003號原型機分別於1990年11月26日和91年10月首飛。隨後15架預生產型開工,並在1992年7月首飛。
1988年,在
殲教-5飛機正式停產。中國航空工業洪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代號:320廠)研製的
K-8教練機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空軍同意在K-8飛機基礎上,配裝國產發動機和電子設備,研製國內型基礎教練機。
在K-8首飛成功之後,空軍在論證報告中提出,要求基教-8飛機繼承K-8飛機的優點,實現發動機及其成品國產化是發展基教-8的技術途徑。在研製過程中,發動機選型是最大障礙,經反覆論證,確定測仿俄АИ-25ТЛ發動機。
研製歷程
K-8J在研製之初,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即原三機部)稱其為教-11,後總參命名為基教-8教練機,代號JL-8,在K-8系列中為K-8J,其實就是K-8的國內型。它是90年代後期裝備我軍使用的新型教練機,用於進行飛行駕駛術和戰鬥技術訓練,取代了殲教-5。學員經過基教-8教練機訓練後,再經過短期訓練即能使用航空兵主要作戰機種。
K-8J能在四種氣象條件下,按飛行訓練大綱規定的要求,完成起落、特技、儀表、編隊、航行、攻擊和晝夜複雜氣象等課目的飛行訓練任務。
K-8J是以外銷型K-8為原準機研製的國內型基礎教練機,配裝國產發動機和國產設備。K-8J於1992年2月立項,1994年12月首飛成功,2004年7月設計定型,現已裝備我國空、海軍部隊。1997年10月完成配裝AI-25TLK發動機的鑑定試飛,11月完成設計技術鑑定審查,同年12月空軍司令部、航空工業總公司批准技術鑑定。
評估立項
1990年11月K-8飛機首飛成功,12月5日國防科工委、空軍、航空航天工業部領導觀看了K-8的飛行表演,促進了基教-8飛機的立項工作。空軍在方案論證報告中提出,繼承K-8教練機的特點,實現發動機及成品國產化是發展基教-8的技術途徑。洪都公司根據空軍需要提出了詳細的戰術技術要求,對可靠性維修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表示成品國產問題不大。當時,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動機,可供選擇的發動機方案有兩個,一是測仿烏克蘭的AI-25TLK發動機,二是測仿或引進專利生產美國的TLE731-2A發動機。經過較長時間的比較論證,1989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發動機選型論證會上,確定選擇測仿AI-25TLK發動機作為基教-8教練機的動力裝置(後經總參、國防科工委命名為FWS-11發動機),同時在會上還初步確認了基教-8教練機配裝AI-25TLK發動機的技術可行性。
1991年3月,在北京召開基教-8教練機綜合論證評審會,對基教-8教練機研製的必要性、研製途徑、主要戰技要求、技術可行性、研製周期和經費等進行了全面討論,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見。
1992年2月,總參、國防科工委正式批誰基教-8教練機立項。隨後,骯空工業總公司委任副總經理
王昂為型號總指揮,洪都K-8飛機總設計師
石屏任基教-8總設計師。
1992年4月在北京召開基教-8教練機戰術技術要求協調會,空軍和工業部門就有關指標問題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討論,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5月空軍上報了基教-8教練機戰術技術要求,7月總參、科工委作了批覆下達。
基教-8教練機雖以外銷型K-8飛機為原準機,但除氣動布局繼承K-8飛機外,由於發動機換裝,機載成件國產化及空軍戰技指標要求,飛機機身結構、環控系統、搬油系統、電源系統,液壓系統都要重新研製,機翼、襟翼、副翼、平尾及起落架均要相應加強,新發圖量達整機80%。1993年底,近2萬A4的圖紙基本完成。
試飛定型
1994年4月,
國防科工委下文確定基教-8教練機研製工作分兩步走:1996年對裝AI-25TLK發動機的基教-8教練機完成技術鑑定,以滿足空軍急需;1998年最終完成對裝WS11發動機的基教-8教練機的設計定型工作。
1994年12月,基教-8教練機01架成功地進行了首飛,後因發動機空中再次啟動成功率問題,未能接著進行調整試飛,直到1995年11月才開始進行調整試飛,12月完成調整試飛。
1997年10月完成基教-8教練機配裝AI-25TLK發動機的鑑定試飛,11月完成設計技術鑑定審查,同年12月空軍司令部、航空工業總公司批誰技術鑑定。
基教-8於1998年6月首批交付8架。在具體工作中,320廠廣泛採用了計算機輔助工藝管理技術,解決了下大梁、後機身初裝、垂尾型架、返修等許多重大技術問題。1998年12月,基教-8改裝國產發動機渦扇-11首飛成功。該發動機於2000年10月完成了定型試驗。2003月11月完成裝渦扇-11發動機的設計定型審查。除發動機之外,中國裝備的基教-8在電子系統方面也與K-8有所不同。基教-8飛機是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主力基礎教練機。在2003年底之前交付大約100架到中國空軍飛行學校服役。
中國空軍使用的基教-8(K-8J)改用國產渦扇-11發動機。1986年,測繪仿製渦扇-11的任務交給了南方航空動力公司。1992年8月渦扇-11開始投入制,1995年點火,1998年10月26日首次裝上K-8首飛。2001年10月定型試飛結束並小批量交付。如前所述,該發動機經過一些事故後方定型。渦扇-11源自烏克蘭進步機械設計局(Motorsich)的АI-25ТL (АI-25ТLК) (據部分資料稱,該發動機由AI-25發展而來,也有稱K-8使用同一設計局的AI-222-25渦扇發動機),並非官方所宣稱的那樣是一種自力更生的東西。АI-25ТL (АI-25ТLК) 海平面最大推力1720千克,燃油消耗率最大狀態0.575,直徑為3358х985х958mm(ТLК為2860х868х959.5),淨重350 千克。與基型相比,改進型號提高了壓氣機壓縮比等指標,從而提高了推力。該系列的發動機還可用於捷克L-39等小型飛機。基教-8飛機1990年代末開始交付空軍,主要裝備於各航校和一些訓練基地,基本取代了殲教-5型飛機。
基教-8在飛行教練上主要有11種典型機動訓練,包括簡單特技帶飛、複雜特技帶飛、失速螺旋、高級特技帶飛、暗艙儀錶帶飛、單機對機動目標攻擊等等。練習包括大坡度盤旋和半滾轉等動作。
設計特點
動力裝置
渦扇-8(FWS-8)渦輪風扇發動機,是中國測繪仿製的烏克蘭AH-25TJI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推力720千克,最大推力燃油消耗率0.6千克/千克/小時,最大連續推力1500千克,最大連續推力燃油消耗率0.585千克/千克/小時,總增壓比9.5,總壽命3750小時,翻修4次,翻修壽命750小時。
火控系統
基教-8(JL-8)飛機
火控系統的瞄準顯示部件仍採用光學顯示器(瞄準具),具有控制航炮射擊.投擲炸彈和發射火箭等功能。該瞄準具是在SM-7甲瞄準具的基礎上重新研製的。雖然它的外形、內部結構與SM-7系列瞄準具有許多相類似的地方,但是它與SM-7系統瞄準具的不同之處:
1.數位化的參數測量處理系統。由於參數的處理過程中均採用了先進的數位技術,失真度較低。
2.軟體化的武器控制什算系統。電子部件採用了全軟體什算方法,對武器控制的計算公式和數據存放於ROM中,隨時可根據戰鬥任務從相應的ROM地址中取出相關的公式和數據進行計算,獲得控制。
3.瞄準具內可偏轉反射鏡。
4.異常狀態符號顯示和軍械綜合顯示器。JL-8飛機瞄準具其有自動偵測本身故障、監視飛行員超限駕駛或使用瞄準具的功能。一且發現異常就在瞄準具視場內顯示相應的符號.向飛行員發出警示信號,使用較為方便。
此外,JL-8飛機還安裝了一個軍械綜合顯示器。這個顯示器可以及時地顯示剩餘炮彈、火箭彈數量;機翼掛梁的外掛物情況和帶彈著陸告警。從顯示器上可方便地觀察到飛機武器的現有狀態。這個顯示器比殲-6飛機的余彈計數器功能多,觀察也比較直觀。
空地作戰
對空中目標作戰基教-8(JL-8)飛機使用航炮對空中目標攻擊,具有熱點攻擊和前置跟蹤兩種攻擊方法。這兩種方法的操作要領與SM-7瞄準具基本相同。
對地面目標作戰 JL-8飛機對地攻擊方法和手段比對空攻擊要多些、也完善些。
對地攻擊可用航炮、火箭彈和炸彈等武器進行。JL-8的火控系統在對地攻擊時,不使用光學測距機構進行測距,它可根據高度、俯衝角自動解算出目標距離。攻擊時飛行員不要關心光環包目標的間題,故可集中精力操縱飛機用光點壓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攻擊難度也提高了射擊準確度。
當使用炸彈攻擊地面目標時要修正風的影響。SM-7系列瞄準具不具備自動修風功能,轟炸時要靠飛行員進行人工計算修風量、確定瞄準點。JL-8飛機瞄準具在轟炸時,具有明顯的優點。首先具有風向、風速裝定旋鈕,飛行員裝定風向、風速後可操縱飛機從任意方向進入攻擊,其次它具有連續計算命中點和延遲連續計算命中點兩種投彈方式,並且根據飛機狀態,瞄準具可自動選擇投彈方式,自動地、連續地完成攻擊狀態的計算。飛行員只要按動作要領,均可較容易地完成投彈井能獲得較高的命中率。
可維修性
基教-8飛機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為100小時,提前換髮率為0.4/1000發動機飛行小時平均空中停車率為0.2/1000發動機飛行小時,發動機維修工時小乾2小時/飛行小時(含外場維修)。
參數性能
飛機幾何數據:基教-8,機長(含空速管)11.6米,飛機停放高度4.21米,機翼翼展9.63米,機翼面積17.02平方米,水平尾翼翼展3.8米,機翼平均空氣動力弦長1.85米,主輪輪距2.54米,前主輪距4.42米。
重量強度數據:基教-8,空機重量291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397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686千克,正常著陸重量3700千克,機內載油量890千克,最大載油量1277千克,最人外掛重量720千克,最大使用過載(無外掛時)+7.33/-3。
飛行性能數據:基教-8最大平飛速度800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錶速800千米/小時,最小平憶錶速17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2000米,最大爬升率(H=0Km)30米/秒,續航時間(不帶副油箱)3小時,最大續航時間(帶副油箱)4小時,起飛離地速度185千米/小時,著陸接地速度165千米/小時。
性能數據
基教-8教練機參考數據:
機長
| 11.6米
|
機高
| 4.21米
|
翼展
| 9.63米
|
空重 | 2910公斤 |
最大燃油重量 | 890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
| 4686公斤
|
最大平飛速度
| 800公里/時
|
最大升限
| 12000米
|
最大航程
| 1400公里
|
載彈量
| 720公斤
|
機載武器
| 可掛1具23毫米航炮吊艙、5個掛架可掛炸彈、火箭、飛彈、副油箱、訓練彈等,每個掛架最多可懸掛250公斤重量
|
服役動態
基教-8飛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基礎教練機,1998年7月裝備中國空軍飛行院校。
通過換裝發動機和部分國產航電設備後,國內立項研製出了K-8國內型飛機,即基教-8(亦稱K8J教練機),相繼贏得了國內空、海軍大批量訂單,中國空軍已經成為K-8教練機系列產品的最大用戶。
2011年4月20日,在空軍第四飛行學院機場,幾架掛裝航空火箭彈的基教-8飛機先後呼嘯而起,奔襲數十公里外的靶場。10多分鐘後,首機飛抵,只見兩隻“火龍”拖著長長的“火舌”直撲目標——基教-8飛機火箭實彈驗證試飛首發命中。此次火箭實彈射擊訓練,在基教-8飛機上和在空軍飛行院校中皆屬首次。據該飛行學院院長、空軍大校張蘭瑞介紹,基教-8飛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高級教練機,自上世紀90年代裝備空軍飛行院校以來,培養了大批的飛行人員,但其火控裝備和攻擊性能一直沒能被充分利用發掘,以前該機型只實施過航炮射擊訓練。此次火箭實彈試訓對充分發掘基教-8飛機武器系統的作戰平台及火控性能、增強遠程和空對地打擊攻擊能力、加強院校飛行人員實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評價
基教-8(JL-8)採用中國研製的渦扇發動機和航空電子設備,在1990年後期進入中國空軍服役去代替陳舊的
殲教-5(JJ-5),用於初級噴氣飛機的飛行訓練。
(“環球防務”評)基教-8是一種標準的基礎教練機,在起降速度、爬升率和升限等基本性能以及中、高空機動性能方面與戰鬥教練機差距明顯,從基教-8改裝到
殲教-7的訓練跨度較大。
(“華夏經緯”評)由於國際禁運,中國空軍自用的基教-8無法安裝外銷型K-8上的先進發動機和電子系統,性能反而有所下降,難以完成高難度特技動作,致使原本考慮過換裝該機的
八一飛行表演隊不得不放棄了這一計畫。
(“評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