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

《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哈佛數學案例發展項目1994~1997)》是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的負責人Katherine K.Merseth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高級講師,曾當過中學老師、學校管理人員、課程研製者及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系的主任,長期從事數學教育和師資培訓的研究與實踐。 在這本《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哈佛數學案例發展項目1994~1997)》中,作者精心挑選和創作了20箇中學數學教學案例,涉及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心理過程、課堂背景等多種因素。在每個案例中,作者都生動地描述了數學課堂中所發生的一些故事和困惑,讀來饒有趣味;並由此引發出了許多重要的案例問題,如教學法問題、數學問題、學生思維問題、課堂評評價問題、背景問題等等,啟發讀者進行深層次的反思。正如《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哈佛數學案例發展項目1994~1997)》的標題所說的那樣,案例是教學的視窗通過這個視窗,可以觀察別人的課堂,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實踐。 目前,教學案例已成為教師專業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哈佛數學案例發展項目1994~1997)》不僅對數學教師和師範生的專業成長很有價值;對那些有志於教學案例研製工作的人來說,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資料;甚至其他學科的相關人士也可以從中吸取營養,畢竟,教學是相通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
  • 譯者:鮑建生
  • 出版日期:2001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076765
  • 品牌: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默塞特(Katherine K.Merseth)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頁數:367頁
  • 開本:32
  • 定價:24.2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教學的視窗:中學數學教學案例集(哈佛數學案例發展項目1994~1997)》:21世紀數學教育探索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默塞特(Katherine K.Merseth) 譯者:鮑建生 等

譯者簡介:
鮑建生,男,生於1960年9月。長期從事中學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浙江省一所重點中學當過6年中學教師。現為蘇州大學數學系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學數學月刊》副主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和教學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英國Exeter大學訪學。主要從事的專業是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具體研究方向包括數學問題解決、數學教育國際比較、數學語言、中國小幾何課程等,發表論著20多篇(部)。

圖書目錄

導言
一、繼續、繼續、再繼續
二、符號,甜蜜的符號
三、夾在中間
四、迷失在翻譯中
五、是出現硬幣反面的時候了
六、石子線
七、一畫頂千字
八、圓的周圍
九、會有多高?
十、不直觀的代數
十一、眼見為實
十二、丌到底是什麼?
十三、問題的根源
十四、機會是——
十五、循環推理
十六、光滑圓柱
十七、給我一個證據
十八、霧中船
十九、推出極限
二十、更多的東西變了

文摘

插圖:


首先,案例提供了一種安全、範圍限定的探究環境。參與者討論特殊的教學實例,自由地提出幾種可能的理論和行動進程。這樣,案例參與者們可以安全地“嘗試”各種觀點和方法,並通過在討論中傾聽他人的闡釋和建議而獲得一些新的理解,在這種方法下,沒有人會受到設計不良的策略或笨拙的干預的傷害。而且,在每個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境也是受到限定的——它是特殊的,描述的常常是一種需要進行探索和解決的、特殊的、進退兩難的境地和緊張狀態.案例的更大的優點是通過具體的描述,參與者可以不親臨現場而訪問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教學情境.只是簡單地研究兩個案例,參與者就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在緬因州(Maine)鄉下的小型社區學校還是波士頓(Boston)的城市大型中學的教室里都可能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挑戰;考察並評價兩名有完全不同信念教師的教學實踐。
由於在教師教育和職業培訓中,以中學數學教學為中心的案例的開發和使用還是一種新方法,因而,重要的是要通過本書中的案例和支持性材料清楚地闡述一條能幫助教師成為改革的領導者的道路。首先,描述數學課堂和學生理解的案例提供了豐富的機會以探究特殊的數學內容,這些案例中的數學主題包括了學習者經常碰到困難的那些課題。為了給討論提供某種基礎,討論的組織者常常要問參與者,他們對案例中的數學問題是如何理解的,例如會問:為什麼圓的面積定義為x乘以半徑的平方?變化率和總變化的差別是什麼?等等。
在其他情境中,案例參與者可以討論隱藏在數學運算後面的邏輯,例如在有關等式的問題中,是否可以對其“兩邊”進行操作?或者,在關於機率的案例中,獨立事件的含義是什麼?如果投擲一枚硬幣,連續九次是正面朝上,那么第十次正面朝上的機率是多少?在點、直線和平面的討論中,參與者可以考慮數學家們是如何定義距離概念的,它和日常生活中該術語的使用有何異同。在關於微積分的案例中也存在同樣問題:我們平常使用的“極限”概念和其數學定義有何不同?

序言

隨著數學課程標準的制訂與推廣,中國小的數學教學將面臨著許多新的教學任務:創新教育、問題解決、項目學習,一個突出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問題。
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研室主任在討論《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草案)時曾十分感慨地說:“這的確是一棵好苗子,但僅僅有好苗子是不夠的,還得有適合她成長的土壤,而更重要的,還必須有好的園丁,去精心培育她。只有這樣,她才能茁壯成長。”
毫無疑問,教師是教學改革的關鍵。
那么,目前我國中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狀況到底如何呢?
從80年代以後,我國社會急劇地變革,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為大家所認同。可是,對教師專業化的理解仍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項來自上海市教師的調查顯示,高達44.12%的教師多年來僅追求原有教學技術的成熟,沒有對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作重大的、創造性的調整,對部分骨幹教師的調查也發現,他們在以下幾方面專業化程度有待加強:
數據取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建設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戰略研究課題報告”。
崔允廓:“新世紀教師的使命”,《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