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規制是指通過限制企業資本投資收益率的辦法來使企業的資本獲得公正的收益(fairreturn),因此也被稱為公正報酬率規制。在收益率規制下,允許企業的資本投資賺得公正的收益,不允許企業獲得超過公正收益率水平以外的利潤。只要企業的利潤率不超過公正收益率,企業就可以自由地選擇價格、產量和投入。收益率規制被廣泛地運用於美國公用事業的規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收益率規制
- 外文名:fairreturn
- 方式:通過限制企業資本
- 作用:美國公用事業的規制
理論淵源
收益率
2、淨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權益報酬率/權益利潤率/淨資產利潤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是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淨資產利潤率越低,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弱。
①淨資產利潤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②淨資產利潤率是從所有者角度來考察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的,而總資產利潤率別從所有者和債權人兩方來共同考察整個企業盈利水平。在相同的總資產利潤率水平下,由於企業採用不同的資本結構形式,即不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例,會造成不同的淨資產利潤率。
公式
主要特徵
局限性
收益率規制存在最為嚴重的問題是被規制企業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企業的價格與成本直接相關,極端的情況是企業有機會收回所有的成本(即企業的收入具有完全的保證),包括資本投資的公正報酬。結果,企業的支出越多,則價格就有可能越高。在被規制企業有機會賺得特定的投資回報率時,增加投資支出一般會提高價格,進而增加企業的總收入。這樣,被規制企業在收益率規制下會更多地使用資本,也就是說,在既定的產出下,可能使用無效率的資本勞動比,這與競爭性市場的情況完全相反。在競爭性的市場條件下,成本與利潤是負相關的,即成本越低,利潤越高,這種關係會激勵企業不斷降低成本。在收益率規制下,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是,成本越高,則企業產品的價格越高。這也是企業的成本需要被不斷地評價與審核的原因。
在收益率規制下,如果成本估計的過高,收入就會人為地膨脹。如果成本估計的過低,收入就會被人為地壓低。因為規制的基礎是成本,所以規制者與被規制企業必須能夠識別與分配成本。但是,在實踐中,收益率規制被運用於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企業發生的共同成本在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之間難以分攤,此時,企業與規制者之間只能依靠估計的辦法來分攤成本,在沒有清晰的分配原則情況下,估計可能完全是武斷的。美國的規制者根據這個成本基礎計算企業要求的收益率。企業要求的收益率需要收回它的成本,並且產生一定的利潤(利潤不超過允許的最大比例)。當然,為了達到這個收入要求,規制者需要確定允許的利潤率,即允許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是基於規制者在考慮類似企業收益率的基礎上,對被規制企業在產業內允許獲得的投資收益率的估計。當然,這也是一個談判的過程。簡而言之,分配成本加收益率等於企業的收入要求,企業的收入要求決定後,被規制企業可以設定價格,以使企業產生的收入不超過要求的收入。
與價格上限規制的異同
從運行機理上講,收益率規制與價格上限規制之間存在許多明顯的不同之處。
收益率規制的是資本收益率。價格上限規制的是價格。
在收益率規制下,被規制企業傾向於過多地使用資本,缺乏節約成本的動力,因此,收益率規制一般也被稱為低強度激勵契約。價格上限規製作為一種典型的激勵性規制手段,可以彌補收益率規制易產生過多地使用資本的弊端,一般被稱為高強度激勵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