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石墓

支石墓

支石墓(Dolmen),是史前時期石墓的一種,支石墓分布地區中,東北亞最為集中,而其中心地區就是韓國。韓國已發現的支石墓近3萬座,其中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分布密集,形式多樣,是研究支石墓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重要遺址,具有歐洲、中國和日本的石墓無法比擬的特色。支石墓又是研究史前文化現象和社會結構、政治體制以及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的重要資料,有極高的保存價值。

基本介紹

  • 外文名稱:Dolmen
  • 分布東北亞最為集中
  • 製作過程:採石、搬運、築造
  • 類型:史前時期石墓的一種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什麼是支石墓,分布地區,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製作過程,支石墓的形態,世界遺產,和順支石墓位,高敞支石墓,江華郡支石墓,歷史意義,
支石墓

什麼是支石墓

支石墓是史前時期石墓的一種,英語叫Dolmen。支石墓是巨石文物之一,金字塔、方尖塔(obelisk)等埃及和非洲的各種石造建築,以及英國的巨石陣、法國卡爾納克的列石等都是巨石文化的產物。支石墓分布於世界各地,因地區和時期不同其形態也有所區別。
在支石墓分布地區中,東北亞最為集中,而其中心地區就是韓國。韓國已發現的支石墓近3萬座,其中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高敞、和順、江華支石墓遺址,分布密集,形式多樣,是研究支石墓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重要遺址,具有歐洲、中國和日本的石墓無法比擬的特色。支石墓又是研究史前文化現象和社會結構、政治體制以及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的重要資料,有極高的保存價值。支石墓是韓國青銅器時期的代表性石墓。韓國支石墓的起源分為北方說、南方說、自生說。北方說是受到Siberia Karasuk的巨石文化的影響,南方說是從東亞細亞與洗骨葬傳過來,自生說是在韓半島獨立發生。
同時支石墓又是研究史前時期文化現象和社會結構、政治體制以及當時人們的精神面貌的重要資料,對於研究史前時期具有很高的保存價值。2000年12月,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高敞支石墓遺蹟中,以全羅北道高敞郡竹林里和道山里一帶的梅山村為中心,在東西方向約1,764米範圍內分布著442座支石墓,是韓國最大的支石墓最密集的地區。這裡分布著從10噸以下到300噸的各種尺寸支石墓,桌形、圍棋盤形、地上石槨形等各種形式的支石墓在一起。和順支石墓遺蹟沿著全羅南道和順郡道谷面孝山里和春陽面大薪里一帶的溪谷分布,在約10公里長的範圍內集中分布著500餘座支石墓群,由於最近被發現其保存狀態良好。而且還發現了展現支石墓建築過程的採石場,被認為是能了解當時琢磨石材的技術、築造和搬運方法等的遺蹟。在江華支石墓遺蹟中,沿著仁川廣域市江華郡富近里、三巨里、鰲上里等地區的高麗山山腳分布著120餘座支石墓。此地有長7.1米、高2.6米的韓國最大的北方式支石墓,這裡在比韓國其他支石墓所在地區海拔高度高100m-200m的地區還分布著支石墓。
支石墓支石墓
支石墓是朝鮮半島史前時代的墓葬形式。支石墓由厚重的扁平石塊作支架和上托面,下面安葬死者遺骸和石器、陶器等隨葬品。有些支石墓還是古人祭祀時所用的祭台。平壤市發掘出的支石墓中,最大的扁平石塊長3.6米,寬2.5米,厚65厘米。據測定,這些支石墓是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300年間的墓葬。支石墓都在橫放的大石頭上刻有深鑿的星座坑,形態類似恆星、行星、衛星和彗星,有的似酒杯,有的呈橢圓形,有的還拖著一條尾巴,最大的直徑10厘米,最小的兩厘米,一般為5厘米至6厘米。星座坑的大小用來反映星座的亮度差異。這些星座坑大都用槽線連線起來。其中一個有7個互相連線的小坑組成的星座坑呈勺子形狀,表現的是北斗七星。支石墓是朝鮮半島史前時代的墓葬形式。支石墓由厚重的扁平石塊作支架和上托面,下面安葬死者遺骸和石器、陶器等隨葬品。

分布地區

支石墓是韓國青銅器時期的代表性石墓。韓國支石墓的起源分為北方說、南方說、自生說。北方說是受到Siberia Karasuk的巨石文化的影響,南方說是從東亞細亞與洗骨葬傳過來,自生說是在韓半島獨立發生。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隨著約一萬年前後冰期開始氣候的變化結束,氣溫升高,Tundra地域變到森林地帶,因此人們以原始農耕和畜牧為生產食糧,以及人類文化飛躍發展,這叫做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特點是以農耕或畜牧為中心定居生活,還有製作並使用陶器、磨製石器開發織布技術,因此在人類文化發展上形成了新的局面。
新石器時代遺蹟/遺物:位於海岸面縣2里,是與粘土帶陶器的居住遺蹟同樣的地點。採集好多件櫛文陶器,因分布在粘土帶陶器遺蹟的下面而新石器遺物層可能還沒露出來。

青銅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韓國的青銅器時代是從公元前一千年至鐵器文化流入的公元前三百年。公元前一千年左右隨著不同的居民從Siberia、中國的遼寧、滿洲等地移到韓半島,與新石器時代的櫛文陶器不同的無文陶器文化開始展開。根據歷史記錄,青銅器人以優秀的農耕文化為基礎吸收新石器時代居民擴張勢力,所以成了現代韓國人的直接的祖先。
支石墓支石墓
青銅器時代遺物:紅陶、無文陶器罐子、石鐮、石劍、有篝石斧、半月形石刀、銅劍的熔范、農耕文青銅器、銅鏡、銅劍等等。
青銅器製作:Crucible 和 Moule(熔范)是代表性的製作工具。Crucible是從礦石提取礦物或溶化金屬時使用的。在韓國還沒發現過青銅器時代的Crucible,但可能是50~60cc左右,底面厚而圓的陶器。Moule 是在韓國全地區出土,雖有把像鏡子似的框鏤刻在一側的單合法,但大部分是像斧子模樣的雙合法。Crucible的材料大部分是鏤刻或製作時耐熱膨脹的骨石材。

製作過程

支石墓的製作分為採石、搬運、築造。
採石:挖個岩縫的槽兒釘上一個小木橛子用水浸泡,結果因小木橛子膨脹而岩石裂開。
搬運:比方說把石頭的重量看作500噸左右,一個人能拿100公斤的話,必須500多個人以上。其實500多個人為了減少底面的摩擦把原木放在底面再把石頭放在那個上面,然後用槓桿搬運。
支石墓支石墓
築造:桌子式支石墓與蓋石式支石墓的築造方法有所差異.
·第一, 桌子式支石墓的築造方法 ◇挖土地上的坑用槓桿和繩子推下去合適的墊石。◇為了把蓋石放在墊石再把小石或泥土放在墊石周邊。◇用上述的方法把墊石用‘C’字形立在三個地點保持水平後,和墊石一樣高堆積土做圓形的結墳蓋土。◇把蓋石蓋後消除結墳蓋土,把屍體安置在墓室內堵‘C’字形墊石的另外一個牆壁。
·第二,蓋石式支石墓的築造方法 ◇在地下挖長方形的坑,把江的小石子或砸的石頭放在其內部做石槨。◇把屍體安置在石槨內部後,用平坦的石頭蓋再把蓋石蓋在那兒。

支石墓的形態

支石墓分為桌子式支石墓和蓋石式支石墓。
桌子式支石墓:是桌子形態的支石墓,就是一些平坦的石頭的墊石墊著蓋石的形態。這塊墊石是兩~四塊左右。裡面做長方形的棺室使用。因為大部分在漢江以北發現, 所以叫做北方式支石墓。
蓋石試支石墓:是把用平坦的石頭或其他石頭做的石棺部放在地下,在地上用小石墊大蓋石的。因為大部分在韓半島南邊的榮山江、錦江、洛東江下流發現, 所以做南方式支石墓。

世界遺產

和順支石墓位

於道谷面孝山里與春陽面大薪里交界的山澗一帶。位於道谷面孝山里一帶的石墓共980多個,其中經調查確認為支石墓的為135個,支石墓石桌下的磐石一部分被掩埋或損毀,能夠辨別出原貌的有100多個。孝山里一帶已經確認為支石墓或者為了建築支石墓而從其他地區運來的石材共有250多個。分布於春陽面大薪里一帶的石墓共3309個,經調查確認為支石墓的有124個。其中能夠變出原貌的為200餘個,石墓加上建築石墓的石桌共300餘個。保存有基磐石的支石墓共有23個。和順支石墓最突出的特徵在於,面積不大的地區卻密集了多達596個的支石墓,而且其中保有韓國最大(重量)的支石墓石桌。春陽大薪里最大的支石墓長7.3米,寬4.0米,重283餘噸。道谷面孝山里最大的支石墓長5.3米,寬3.6米,厚3.0米,重100餘噸。考古學家在附近發現了一部分建造支石墓的石室,在石室中也發現了支石墓,通過這些考古學家們初步了解到當時人們建造支石墓的過程與方法。2002年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和順、高敞、江華等地的支石墓列為第977號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帶將成為世界性的觀光勝地。
支石墓支石墓

高敞支石墓

高敞郡位於全羅北道。高敞郡支石墓群遺址面積8.38公頃,年代為公元前7世紀—前3世紀。1965年首次考古發掘。支石墓高1-5.8米不等,石頭重10-300噸。已記錄的各型支石墓達442座。位於梅山村(Maesan)的Chungnim-ri支石墓群是面積最大、形態最多的支石墓群。地址全羅北道高敞郡牙山面上甲里竹林里梅山里松岩里一帶概況介紹在距離高敞邑4公里處,道山里芝東村村民金英仁家的後面有一塊正統的北方式支石墓即兩邊用碎石高高壘起,最上邊加上一塊大石塊。往禪雲寺方向大約3公里的地方,牙山面的尚甲里高敞郡的竹林里,梅山里,松岩里等方圓2公里的地區均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支石墓。其中最大的支石墓長5米,寬45米,高4米,重150噸。447個支石墓均用白色油漆一一加以編號。該支石墓群自青銅器時期起就已形成,保存至今。

江華郡支石墓

是1992年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TheAcademyofKoreanStudies)勘探的,年代尚未最後斷定。江華郡支石墓群遺址面積12.27公頃,含支石墓120餘座。其中,Pugun-ri和Koch’on-ri兩處支石墓最具代表性。

歷史意義

在民間,支石墓一直以來是人們崇拜的對象。人們相信巨石也有靈魂,並將它視為祈願的神聖對象。在幾千年的歲月流逝過程當中,支石墓之所以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重要的原因是人們信奉這樣一個信條:損毀和破壞支石墓,自己和子孫後代會遭報應的。
支石墓支石墓
忠清南道泰安郡長山裡的丘陵斜坡上,一字排著七座支石墓。直至不久前,村子裡的人們還在支石墓前進行祭祀祈福活動。特別是在正月十五日晚上,村子裡的婦女們會到這裡來做祈禱。這處支石墓群沒有支石,只有蓋石,而且蓋石的一部分還掩埋在土裡,所以乍一看看不出是支石墓。但是,村民們認為,七塊石頭一字排開,肯定不是什麼普通的石頭,所以就稱之為“七星石”,並相信它們具有超凡的的力量。
泰安郡古南里有一座叫做“將軍石”的支石墓,路經這裡的人認為它會滿足祈願者的願望,所以就站在岩石前祈願。全羅南道和順郡則有一座支石墓叫做“平梅石”,這塊石頭還有一段麻姑奶奶的傳說。傳說麻姑奶奶得知附近的雲住寺要建千佛千塔,便搬起一塊大石頭前往雲住寺,途中聽到塔已建成,就把大石頭扔掉原路返回了。
有關平梅石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這個石頭上有一大孔,妊娠的婦女對準石孔投銅錢,投進去了生兒子,投不進去生女兒。還傳說姑娘和小伙把銅錢投進去了能結為伉儷,投不進去就說明沒有緣分,不能結合。現在我們也時常能看到一些路過平梅石的人在投錢,當然他們只是玩玩而已。如此,支石墓不單純是歷史遺蹟,也是各種傳說的載體和祈福信仰的對象,同村民們一起延續著生命。不僅如此,經過整修的支石墓公園和附帶有各種活動的支石墓節還起到了連線史前時期和現代的橋樑作用。位於全羅南道順川的順川支石墓公園是為了保護支石墓遺蹟以免水壩建造工程將它們吞沒掉而建造的。順川市政府按照文物遺蹟開發計畫,將分散在淹沒地區順川、寶城、和順郡九個面四十九個所的支石墓群、石柱等有代表性的文物移到一塊兒,建成了公園。現在,公園內有一百四十七座支石墓、五座支石墓模型、兩座石柱、六座洞穴和一座舊石器時代的房屋。
位於江原道楊口郡的楊口史前博物館設立了支石墓露天展,全羅北道高敞郡和全羅南道和順郡則以散布在廣闊空間的支石墓群為中心建造了公園。仁川廣域市江華郡也計畫在江華支石墓所在地建造一座方型支石墓公園。江華支石墓已被國家指定為第一三七號史跡,並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江華支石墓公園內將建有史前遺蹟博物館和集中世界各國支石墓模型的露天展場,還有再現支石墓建造過程和原始生活景象的展覽,觀眾可以看到和了解與支石墓相關的所有內容。支石墓公園內還配有修養林、散步路、便利設施等,為家庭成員一同出遊和共度閒暇時光提供了場所。此外,公園裡還設有體驗學習場和自然學習場,遊人在這個充滿生動感的教育場所可以感受和學習祖先們的生活方式。
支石墓節被開發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觀光商品而備受矚目。像江華島,為宣傳江華支石墓,每年都舉辦支石墓節慶典活動。江華支石墓文化節始於1998年,自從2000年起這裡的支石墓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文化節活動的規模日漸擴大。文化節期間進行各種各樣能夠體驗原始生活的活動,如建造支石墓、製作石器和陶器、鑽木取火、挖洞穴、投石釜、原始狩獵等,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另外,藉助江華島歷史遺物眾多的地域性特點,當地正在籌劃一些以歷史遺蹟為主題的旅遊觀光活動。和順郡也為了廣泛宣傳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和順支石墓的價值,舉辦了支石墓慶典活動。和順支石墓節是全羅南道的第一個支石墓節,研究支石墓的學者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委員等國內外專家聚在一起,召開了關於支石墓的保存方案和將支石墓轉化為旅遊資源的討論會。此外,全羅北道高敞郡每年都舉辦支石墓體驗活動。
支石墓節活動中有許多體驗活動。來到活動現場的觀眾或者參與捕魚活動和投石釜活動,或者參與再現建造支石墓過程等活動,親身體驗青銅器時代的生活狀況。就連與支石墓朝夕相伴的當地居民也通過這樣的體驗活動,加深了對支石墓的了解。支石墓節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美好的回憶,同時提供了生動感十足的教育機會,對孩子們進行韓民族文化的啟迪。
支石墓支石墓
支石墓節將各個地區的特產和地理特點有效地結合起來,正在發展成為名符其實的地區慶典活動。到那裡,可以感知支石墓是如何融進現代人的生活中的。如此,支石墓既是信仰的對象,又是進行教育的對象,有時它還發揮著休閒好去處的作用,給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注入生命的活力。
支石墓上的性穴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當時人們為了表示什麼而特意鑿刻的。那么,他們到底想通過性穴表達什麼意思呢?學界的一般觀點認為,正如其字面意義“孕育之穴”所表示的那樣,性穴具有多產和豐收的含義。朴昌范教授也同意性穴是基於祈福信仰而產生的觀點,但他強調這並不是全部。“古人也對人死後去哪裡,人為什麼存在等這樣的問題進行過思考。繪於高句麗(公元前37-668)和新羅(公元前57-935)時期古墳牆壁上的星座就是這種生死觀的證明。北斗七星是同時象徵死亡和復活的星座。這種生死觀恐怕不是現在突然出現的,我們會自然地認為那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
“從世界範圍來看,在巨石文化時代,人們喜歡將東南方向作為安置墳墓的朝向。雖然韓國的支石墓沒有特定的方向性,但惟有性穴都有明確的方向性,即東南向。這意味著性穴反映了史前時期的文化特徵。”如果說,一部分性穴是記錄星座的痕跡,那么,它所蘊含的含義是什麼呢?首先,通過性穴來記錄星座,反映了農耕社會的一個層面。另外,還可從中了解到人們的一種宗教信仰,死後可升天。但是,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含義。
“韓國的現代科學始於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是由日本人發展起來的。傳統科學也是在漢四郡(公元前108—公元前107中國漢朝在韓國設定的四個行政區)時期從中國傳入的。無論現代科學還是傳統科學,都離自主性有相當大的距離。然而,性穴上的星座可以成為證明在韓國也有過本土科學的事例。”
支石墓支石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