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文化館,事業單位。
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州市文化館
- 地理位置:江西省撫州市
- 經營性質:事業單位
- 逗留時間:1小時
撫州市文化館,事業單位。
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撫州市文化館,事業單位。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二級文化館公示名單。主要職責(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二)統籌規劃本館文化事業發展...
撫州市臨川區文化館 撫州市臨川區文化館,事業單位。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崇仁縣文化館建於1950年3月,是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場館介紹 崇仁縣文化館始稱崇仁縣人民教育館,建於1950年3月,1951年更名為縣文化館。“文革”期間,文化館改屬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易名文藝宣傳組,1973年恢復文化館並擴編至8人,此後,恢復了各種職能活動。1987年初遷入新建的四層...
黃春紅 黃春紅,女,現任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文化館館長。人物履歷 2022年6月,任崇仁縣文化館館長(試用期一年)。職務任免 2022年6月30日,崇仁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黃春紅同志(女)任崇仁縣文化館館長(試用期一年)。
黎川縣文化館,位於江西省。機構簡介 黎川縣文化館前身黎川縣文教館成立於1949年8月,1953年10月正式改名為黎川縣文化館,負責民眾文化工作。 文化館有編制10人,實際在崗人數10人,現文化館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藝培訓、文藝演出、輔導民眾文化、藝術創作、免費開放等多項工作。 文化館現有辦公面積590平方米,...
撫州市戲曲博物館是2019年6月4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歷史沿革 撫州市戲曲博物館以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為底蘊,以參觀者需求為導向,深刻解析戲曲歷史內涵,講述戲曲故事,把撫州市戲曲博物館建設成為以傳承中華文明為己任,以戲曲文化體驗和博物館休閒服務為主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的國際一流的專業博物館。擴大...
撫州市東鄉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是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的職能機構。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著作權、旅遊等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全區文化藝術、文博事業、文化產業、廣電影視、新聞出版、旅遊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二)管理文化藝術事業。指導文化體制改革;...
樂安縣文化館是樂安縣的一家文化館。發展歷程 樂安縣文化館成立1941年當時稱“民眾教育館”(縣文化館前身),1949年10月,將“民眾教育館”改稱“樂安縣人民教育館”。1952年3月正式定名“樂安縣文化館”,錄屬縣政府文教科。1968年9月,縣文化館被宣布撤銷,人員全部下放農村,公社文化站、業餘劇團同時被迫解散...
下屬單位有:臨川區文化稽查大隊、臨川區少年兒童業餘體校、臨川區圖書館、臨川區文物管理所、臨川區第一文化館、臨川區第二文化館、臨川廣播電視台(副科級單位)、臨川撫州採茶戲劇團(副科級單位)、臨川區第一電影公司(副科級單位)、臨川區第二電影公司。截止2008年4月底,區文體廣電系統設有基層黨委組織1個,...
撫州市東鄉區博物館先後被評為“中國國家3A級景區”“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東鄉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沿革 1978年,原東鄉縣文化館恢復,並在文化館內設立文物組,在原東鄉縣開展文物資料的徵集。1986年,原東鄉縣開始籌建舒同書法院、文化局...
撫州市文化局,撫州市政府原職能部門,已經撤銷。撫州市文化局管理全市藝術、文化市場、社會文化、圖書館、文物、博物館事業,推動全市文化體制改革事業,開展對外文化工作和文化交流。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文化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實施全市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二)管理全市藝術、文化市場、...
縱觀歷史,古臨川治屬相當於撫州市的絕大部分,並囊括了廬陵、豫章、甌閩部分。東連吳越,西接瀟湘,南控閩粵,北襟江湖,橫跨吳、越、楚三地,為古代通往閩粵沿海地區的要衝。這裡,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川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江山形勝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賈常行。荊楚、吳越文化交匯於此...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宜黃縣文化館獲“宜黃戲、宜黃禾槓舞 ”項目保護單位資格。文化館簡介 宜黃縣文化館是政府設立的民眾文化事業機構. 是股級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指導民眾性的藝術活動,用文藝形式向廣大人民民眾進行宣傳教育,豐富民眾文化...
楊曉斌,現任撫州市東鄉區文廣新旅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人物履歷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江西省文藝學校撫州分校 1994年8月至2006年2月東鄉縣文化館 2007年1月至2017年3月東鄉縣文化館館長 2017年4月至今東鄉區文廣新旅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職務任免 分管書法文化中心、電影公司、非遺中心、圖書館。負責綜治信訪維穩...
2003年4月—2006年4月宜黃縣文化館館長;2006年4月至今宜黃縣文體廣電局任副局長兼文化館館長;2000年3月—2000年12月就讀於江西省專業文化幹部培訓班;2003年8月—2005年8月就讀於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2002年1月至今當選為宜黃縣政協常委;2006年11月至今當選為撫州市政協委員。工作分工 文化市場、廣電新聞出版...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文化局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文化館 上苑現代藝術館 北京酷格姆藝術中心 中國藝術新聞周刊 藝術觀察網 搜狐微博 搜狐文化 主題闡釋:紅土地 很顯然,“紅土地”是一個以江西地域為參照系的區別性概念。事實上,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們,因為他們在民族、宗教以及文化傳統上的差異...
樂安圖書館1984年8月,圖書館從縣文化館分出,正式成立樂安縣圖書館。由於當時沒有館舍,故業務活動仍在文化館內。設定外借室、采編室、書庫和辦公室。基本信息 1986年3月,在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縣城沿河路與畢力路交叉處,破土動工,興建圖書館館舍,1993年落成,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內設有圖書外借室、...
羅漢燈是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農閒時農民自娛自樂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誕生於明初,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祭祀“觀音娘娘”祈求五穀豐登、人丁興旺為目的,根據“觀音送子”的傳說,融武術、儺舞、雜技為一體的表演藝術。羅漢燈共由28人組成,其中羅漢頭2人、領隊2人、小羅漢5人、樂隊4人。每個表演者都要有武術功底...
金溪疏口蚌殼燈,是流傳於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的傳統舞蹈,並衍射至全縣各鄉鎮的民間燈彩。一般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玩燈。與其他地方蚌殼燈有幾處明顯差異:一是四蚌一漁翁,一般蚌殼燈為一蚌一漁翁,四蚌同時登台頗為罕見;二是有魚、蝦、烏龜助演,使得表演十分豐富,妙趣橫生;三是蚌殼精表演時腦袋在外,外殼並不...
黎川縣圖書館原創於民國28年(1939年),29年改為民眾教育館,1987年12月圖書館借閱大樓建成使用。館舍面積1200平方米。發展歷史 黎川縣圖書館原創於民國28年(1939年),29年改為民眾教育館,1953年改為縣文化館同時設立了圖書閱覽借藏工作。84年圖書館在歷屆常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經過一代代黎川圖書館人的...
[1] 參考資料 1 撫州旴江穴位藥療.撫州市文化館.2021-12-31 [引用日期2021-12-31]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160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與是非1(2022-06-02) 突出貢獻榜 LiveForChange8 相關搜尋 學習油條培訓 燒腦大亂鬥小遊戲 街機電玩城手遊 加濕器價格表 室內外健身器材 蒼藍誓約 天天德州下載新...
2017年11月,樂安花鼓戲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據《鄧氏十五修宗譜》載:“天和公為一世祖,天和公乃南唐帝胄,系南唐後主李煜之胞弟也。天和公居宣城,聞金陵城陷,志不受辱,遂挈家南下。……族之翹傑長者集寧都、宜黃、廣昌、石城、吉安、永豐、南豐、樂安、台灣等地。”“鄧之先,...
二黃的反腔、南北詞、三平調、四平調、湖南調、崑腔、“高脖子”等當時流行的腔調。樂隊嚴格按照古老傳統,分左右場,左場有嗩吶、京胡、二胡;右場有大鑼、小鑼、邊鼓、小鼓、尺、鈸。現保留有20餘部整本戲,主要表現忠勇剛義、孝悌廉恥的思想。2019年10月,廣昌亂彈列入撫州市第五批市級項目名錄。
塘坊木偶戲是江西省東部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鄉傳統藝術。在素有“入閩咽喉”之稱的江西撫州廣昌縣塘坊鄉,有這樣兩個由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藝人組成的草根劇團。他們忙時下田,閒時登台,長年樂此不疲地活躍於贛閩深山邊界,年演出160餘場,為邊界農村民眾送去無盡的歡聲和笑語。劇團因此被民眾稱為“流動的鄉村大...
打船歌是江西省的民俗文化。既是民間祖傳世俗,也是古典文化的傳承。丁氏神燈,張氏神燈,游氏神燈(稱三巷神)同時出發,絢麗多彩,熱鬧非凡。“樂安打船歌習俗”是流傳於烏江兩岸的一項民間活動,由操燈出神和唱船歌兩部分組成。此活動在元宵節期間進行,一共持續三天三夜。白天出神遊菩薩,晚上操練花燈唱船歌。2013...
2008年5月,馬步燈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信息 遺產編號:Ⅲ-31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撫州市 金谿縣 遺產級別: 省 相關來歷 製作工藝 周家馬燈用竹篾紮成,分兩節,一節為馬頭及前部,一節為後部及馬尾,外面蒙上顏色布,演員站在兩節中間,走馬時,屁股頂動...
江西畲族山歌(資溪縣),中國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傳統音樂,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生產、生活鬥爭中創作的口頭文學,傳統的唱山歌活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通過祖輩言傳身教傳承。畲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常借用畲語章法手抄歌本。歌種分敘事歌、風俗歌、勞動歌、情歌、生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