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戴耳

撒母耳·戴耳

撒母耳·戴耳(Samuel Dyer,1804年-1843年),一譯“台約爾”或“塞繆爾·戴爾”,十九世紀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牧師,基督教傳教士戴德生外父。1804年生於英國格林威治。撒母耳在1822年成為基督徒。1927年在英國被授予神職。1827年被倫敦會派往南洋向華僑傳教。

檳榔嶼馬六甲期間,撒母耳一直想要印刷《聖經》,因此除了學習語言、打理學校以及傳教之外,他花了大量時間發明和完善漢字的金屬活字,並且成功地完成了西種字型的部分設計,其精準度和精美度至今無人企及。1843年,因發高燒而不幸去世。他的遺體被運到新教墓地,埋葬在馬禮遜的墓旁。

基本介紹

  • 本名:撒母耳·戴爾(Samuel  Dyer)
  • 別稱:台約爾
  • 所處時代:19世紀
  • 民族族群:英國人
  • 出生地:格林威治
  • 出生時間:1804年1月20日
  • 去世時間:1843年10月21日
  • 主要作品:《福建方言字彙》《伊索寓言》
  • 主要成就:發明和完善漢字的金屬活字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1804年1月20日撒母耳·戴爾出生於倫敦附近的格林威治的皇家醫院,他的父親約翰·戴爾(John Dye)是這家醫院的負責人。撒母耳在12歲以前接受的是親職教育,12歲那年,他被送往伍爾維奇(woolwich)的寄宿學校,在一位非國教派的牧師約翰·畢肯戴克(Rev. Jou Bickerdike)指導下學習。
1820年,約翰·戴爾被任命為海軍部的首席職員後,全家移居到帕丁頓,接受斯特拉頓牧師(Rev. J. stratten)的指導。
1822年,撒母耳在帕丁頓皈依我主,成為一名基督教徒,後在主日學校工作了若干年。他原先學的是法律,但是到劍橋大學以後,他第一次產生了當一名傳教士的念頭。隨者時間的推移,這個想法日漸成熱。
台約爾的 1833年 金屬活字版馬太福音台約爾的 1833年 金屬活字版馬太福音
1824年6月23日,撒母耳要求加入倫敦會的中請得到了批重準,於是他被送往戈斯波特參加傳教士課程學習。
1827年2 月20日,他在帕丁頓教堂被授予神職。不久以後同約瑟夫·唐(Joseph Tarn)的長女成婚。3月10日,撒母耳夫婦起程前往馬六甲海峽,7月17日他們抵達馬德拉斯,8月8日至檳榔嶼。撒母耳發現檳榔嶼的傳教情況非常不理想,於是決定留在這裡,不再前往原先的目的地馬六甲。由於撒母耳一直想要印刷《聖經》,因此除了學習語言、打理學校以及傳教之外,他花了大量時間發明和完善漢字的金屬活字,並且成功地完成了西種字型的部分設計,其精準度和精美度至今無人企及。
1828年底,撒母耳前往馬六甲探望那裡的傳教士同人,同時安排印刷中文書籍事宜。
1831年初,撒母耳在夫人陪同下再次前往馬六甲。在檳榔嶼的時候,他們的女兒,也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夭折了,不過到後來離開那裡的時候,他們又有了幾個孩子。
1835年,撒母耳前往馬六甲定居,於當年10月26日抵達該地,主要負責印刷所的事務及鑄造活字。在馬六甲居住期間,當地的傳教事業令他感到十分振奮,但是戴爾夫人的身體狀況追使他不得不離開一段時間。
1839年5月15日,撒母耳同家人一起委坐“約翰·道格代爾號”(John Dugdale)從新加坡起程,9月19日抵達英國。
1841年8月2 日,撒母耳全家乘坐“金雀花王朝號”(Plantagenet)又一次東行,10月12日到達開普敦後稍作停留,12 月中旬抵達加爾各答。
1842年2月26日,他們最終來到了此次的派駐地新加坡,沿途曾在檳榔嶼和馬六甲作短暫停留,撒母耳在當地差會的各個部門工作。
1843年7月18日,他前往香港參加倫敦會會議,同時出席了討論《聖經》翻譯事宜的傳教士大會,此時他的家人留在新加坡。8月7日撒母耳抵達香港後被住命為大會秘書,整個會議期間,他都在香港,會議結束後,他前往廣州考察,然後從那裡坐船回新加坡,途經澳門的時候,他因發高燒被迫轉移到岸上。10月21日,撒母耳在澳門去世。他的遺體被運到新教墓地,埋葬在馬禮遜的墓旁。
撒母耳有一個兒子,現在英國,兩個女兒,大女兒寶麗娜(Burella)嫁給了在上海傳教的包約翰牧師(Rev. J. Burdon),並在那裡去世;小女兒瑪麗亞(Maria)嫁給了在寧波傳教的戴雅各(Mr. J. H. Taylor),並跟隨他回到英國,居住在倫敦。

主要功績

撒母耳在檳榔嶼用大量時間研究和完善漢字的金屬活字,他設計和鑄造的三千個金屬漢字活字,十分精美,準確,實用。他還出版過一本漢字活字型型選編《作印集字》。台約爾(即撒母耳·戴爾)在1828年底前往馬六甲負責英華書院的印刷所事務,同時鑄造中文活字陽文鋼模、陰文銅模、以便鑄造漢字金屬活字。1839年,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理雅各馬六甲英華書院及其印書廠的華文活字連同三千多個活字鋼模和印刷機器,全部遷往香港。香港首份華文報章《遐邇貫珍》就是用英華書院的漢字活版印刷廠印刷發行的。當時台約爾設計由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世界聞名:俄國沙王欽差大臣、法國巴黎學會、新加坡政府、太平天國兩廣總督、上海道台、清廷總理衙門等,都先後購買過英華書院鑄造的中文活字,或全套活字銅模,是為西人鑄造的中文鉛字傳入中國之始。1843年7月18日,台約爾前往香港出席倫敦會的會議,並參加聖經翻譯事宜大會,被任命為大會秘書。會後返回新加坡,不幸途中犯病,於10月24日在澳門不治逝世;遺體埋葬在澳門基督教墳場馬禮遜墓旁。
澳門基督教墳場的台約爾墓碑澳門基督教墳場的台約爾墓碑

個人作品

中文
1.《論天》(Tract on Heaven)。檳榔嶼與1835年。
2.《福音總論》(Summary of the Gospel)。7頁; 1839年。這份小冊子的木刻板被送到倫敦製作成鉛版, 由英國及海外聖教書會(British and Foreign Tract society)印刷出版,鉛版的副本也被運送至中國。
英文
3. Vocabulary of the Hok-kien Dialect(《福建方言字彙》),12開本: 新加坡;1838年。
4. A Selection of Three thousand Char-acter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作印集字》) 。該書為雕刻漢字字模、鑄造金屬活字的工具書,12開本;vIII+24頁; 馬六甲;1834年。
5. Esop' s Fables(《伊索寓言》),作者將羅伯聃 (R. Thom)[註:英國駐寧波第任領事一譯註]的中譯本再次譯為福建省漳州地區的方言以及廣東省潮州地區的方言,第一部分為福建方口,8開本;II十40頁;新加坡;1843年,該書的第一部分成,也就是福建方言的這部分由撒母耳·戴爾先生和施敦力先生合作譯成,第二部分全由施敦力一人完。
除了以上這些,戴爾先生還為當時的刊物撰寫了大量稿件,在《加爾各答基督觀察者》(calcutta christian Observer)、《中國叢報》、《雜刊》(periodical Miscellany)以及其他一些流行刊物上有許多重要的文章出自他的筆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