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規避(英語:Loss aversion)是指人們同時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無論先後),大多數人都認為損失了。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損失規避
- 外文名:loss aversion
簡介,展望理論,相關條目,
簡介
損失規避(英語:Loss aversion)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由Daniel Kahneman(1934年~)和Amos Tversky(1937年~1996年)在1979年發表的論文中,通過以下的對照實驗,觀察到了此種心理上的“趨避現象”。次試驗分為兩組:
第1組實驗:被實驗團體先行持有1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A.50%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2000。
B.100%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1500。
此實驗中,被實驗團體的16%選擇了A,84%選擇了B。
A.50%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2000。
B.100%的機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1500。
此實驗中,被實驗團體的16%選擇了A,84%選擇了B。
第2組實驗:同實驗團體先行持有2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C.50%的機率損失1000單位現金
D.100%的機率損失500單位現金
此實驗中,同實驗團體的69%選擇了C,31%選擇了D。
C.50%的機率損失1000單位現金
D.100%的機率損失500單位現金
此實驗中,同實驗團體的69%選擇了C,31%選擇了D。
實驗中,A選項和C選項最終手中持有現金是1000或2000的機率都是50%。相對的,選項B和選項D最終手中持有的現金是1500的機率是100%。即是說,被實驗的團體在有可能獲得利益時傾向於選擇低風險,而在有可能遭受損失時,更傾向於選擇高風險。
還有一種情況是短視損失厭惡(英語:myopic loss aversion)。在證券投資中,長期收益可能會周期性地被短視損失所打斷,短視的投資者把股票市場視同賭場,過分強調潛在的短期損失。這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通貨膨脹的長期影響可能會遠遠超過短期內股票的漲跌。由於短視的損失厭惡,人們在其長期的資產配置中,可能過於保守。
展望理論
展望理論(英文:prospect theory,也作前景理論),是一個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為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假設之一是,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
此理論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成果之一。1970年代,卡內曼和特沃斯基系統地研究這一領域。長久以來,主流經濟學都假設每個人作決定時都是“理性”的,然而現實情況並不如此;展望理論加入了人們對賺蝕、發生機率高低等條件的不對稱心理效用,成功解釋了許多看來不理性的現象。展望理論對分析在不確定情況下的人為判斷和決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卡內曼更因此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