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 tí diǎn ,一指提醒指點,二指官名,出自宋·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既而許公自濱 罷,擢提點兩浙刑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點
- 拼音:tí diǎn
- 注音:ㄊㄧˊ ㄉㄧㄢˇ
- 釋義:提醒指點
提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 tí diǎn ,一指提醒指點,二指官名,出自宋·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既而許公自濱 罷,擢提點兩浙刑獄。”
提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 tí diǎn ,一指提醒指點,二指官名,出自宋·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既而許公自濱 罷,擢提點兩浙刑獄。”...
提點,一種古代的官職名。任職機構是古代提點刑獄公事。...... 京畿地區有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掌司法與刑獄等事,工部軍器設有提點官。...
提點是一個漢語詞語。有提醒指點之意。...... 金 近侍局置提點。 明 光祿寺尚飲局有提點大使之職。 清廢。宋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既而 許公 自濱...
提點所,宋朝時期主管官員帶“提點” 銜的各種機構簡稱。為提點在京寺務所、提點中太一宮所、提點建隆觀所等。 ...
官署名。全稱“開封府界提點司”。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置,掌提轄開封府所屬諸縣刑獄、兵民,肅清賊盜,兼管倉場庫務及溝洫河道之事。設提點、同提點,以...
官名。即 “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或稱“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等事”。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始置,以朝臣及閤門祗候以上充任,後罷武臣提點。掌提轄諸...
官署名。見“大都規運提點所”。元宣政院所屬有大都規運提點所與上都規運提點所各一,秩正四品。每所置達魯花赤、提點、大使、副使各一人。 ...
官署名。或名提舉坑冶司。宋朝置,掌收山澤之利,鼓鑄泉貨,以供國家之用,設提點坑冶鑄錢公事等官領之。凡地利所入及鑄錢,歲有定額,視其盈虧而行賞罰。...
提點五房公事,宋官名。簡稱提點刑獄、提刑、憲。...... 提點刑獄公事官署稱提點刑獄司,簡稱提刑司或憲司,屬官有檢法官及斡辦官。提點五房公事官職產生...
官署名。北宋置。或稱提點倉場司、提點倉草場所、都大提點在京倉場司、都大提點倉場所等。掌開封各糧倉、草場糧草積儲、出納等事務。設監官二人,以閤門祗...
提點管幹郊廟祭器所,古代的官署名稱。宋朝太常寺所屬機構,管轄南郊太廟祭器庫,掌藏郊廟祭器,以待祭祀之用。 ...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五品。順帝至元六年(1340),改原屬太禧宗禋院之會福、崇祥、隆禧、壽福四總管府及隆祥使司為規運提點所,又增設萬寧提點所,均隸宣...
大都規運提點所,官署名。設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秩正四品,隸宣政院。置達魯花赤、提點、大使、副使各一員。 ...
提調提點五房公事,簡稱提點刑獄、提刑、憲。...... 提調提點五房公事,簡稱提點刑獄、提刑、憲。提調提點五房公事 宋官名。掌稽考一路刑獄,審問囚徒,...
官名。北宋初,以發運使兼提點各錢監。真宗鹹平三年(1000),以江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點江南、福建路鑄錢事,另設同提點鑄錢事。仁宗景祐二年(1035),始置江...
《送魏介之江西提點》,屬於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宋朝時期詩人范仲淹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宋官名。在開封府界,除了東京城,其餘諸縣、諸鎮刑獄、盜賊、兵民、倉場、庫務、溝洫、河道等事,皆由府界提點來主持。 開封府中...
中文名 教坊提點 始置 金 金代設定教坊提點,使,副使,判官,掌宮殿宮廷音樂。其下有諧音郎,無定額。 [1] 參考資料 1. (清)黃本驥.歷代職官表:上海古籍...
官名。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始置,資序同提點刑獄。後省。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復置,後又省。孝宗淳熙二年 (1175)再置。掌坑冶鑄錢之事。參見“提點...
《沁園春 贈王提點》是元代詩人李道純的作品之一。...... 《沁園春 贈王提點》是元代詩人李道純的作品之一。作品名稱 沁園春贈王提點 創作年代 元 文學體裁 詞...
宋初,發運使兼提點各錢監。真宗鹹平三年(1000),以江南轉運副使兼都大提點江南、福建路鑄錢事。仁宗景祐二年(1035),始置江、浙、川、廣、福建等路提點坑...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建大聖壽萬安寺,置萬安規運提點所,秩正五品。仁宗延祐二年(1315),升都總管府,秩正三品。後升壽福院,秩正二品。文宗天曆...
提點醴泉觀,宋朝宮觀官名。以武臣未至橫行使臣和內侍兩省押班者充任,掌點檢本觀官物,月終籤押簿歷。參見“宮觀官”。 ...
《送施屯田提點銅場兼相度嶺外鹽入虔吉》的作者是宋朝詩人梅堯臣,精彩詩句:江西采銅山未竭,南越熬波海將結。...
提點行在皇城司,官名。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置,員二人,為行在皇城司次官,以諸司副使、內侍都知押班充任。 ...
《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詞作之一。此哲理詞。借友人“一枝”堂名,闡發莊子“齊物”哲理,“小大若為同”,一篇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