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手肱拳

“掩手肱拳”是太極拳中重要的拳法之一,在陳氏老架一路二路中前後重複了10次,充分說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掩手肱拳
  • 外文名:Cover Hands and Strike with Fist
  • 特點:通背勁
  • 種類:太極拳法
拳勢含義,動作,動作要點,發勁特點,注意,口訣,動作講解,

拳勢含義

“掩手肱拳”是以肢體動姿勢做來命名的拳勢,又名“掩手肱錘”或“奪命紅拳”,拳在武術中俗稱為“錘”,意喻拳頭像鐵錘一樣堅硬而有力,此勢為傳統陳氏太極拳“七大錘”之首(掩手肱錘,庇身錘、肘底錘、擊地錘、護心錘、指襠錘、撇身錘)是傳統陳氏太極拳中較重的手法,是通臂勁的具體表現,主要用於擊打對胸部,可破解對方從正面的快攻。
近戰時可兜、掛、撇、以勁走三節的肩靠、肘擊、拳撩的方法應戰,遠戰時可調整身法,快速進步對敵,所發之拳螺旋衝出,直取對方要害,出手見紅,在戰術上採用了化打合一、驚上取下、擊前攻後、因敵而變的戰略方針。
主要體現出一個“掩”字,套用時拳肘同發、相互掩映。如陳長興公在《用武要言和戰術篇》中所述的攻擊方法:“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速雷,雷發不及掩耳。”此勢在技擊中要以速度和力量見長,可短打、可遠發,左手的掩護動作要真中有假、假裡藏真。右拳要快而準,一擊即中、絕不遲滯。
《歌訣》云:“意領形隨周身松,合掌沉拳蓄如弓。錘自心發同放箭,擊前顧後似炮轟。”

動作

(1)接第1勢,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左擦出一步成右偏馬步;同時兩掌向左(右)、向上劃弧分掌,掌同胸高。接著兩掌外旋內合,左掌心翻向上,拇、食兩指伸直,余指屈攏,成“八"的手勢,臂微屈,肘下垂,掌同胸高,指尖朝左前方。右臂外旋,同時右掌變拳屈肘立於左胸前,拳心朝右後方。目視左掌,這時採用吸氣。
(2)接上勢,上體微左轉,重心微左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內旋迅速收至左腹前,手型不變,掌心緊貼左腹。右拳沿左下臂上方內旋,向左前方擊出。目視右拳,這時採用呼氣。
(3)接上勢,上體微右轉,重心微右移,成右偏馬步;同時右拳變掌,兩掌同時向下、向左(右)、向上分掌。接著兩手外旋內合,右掌心翻向上,拇、食二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攏.成“八”的手勢,臂微屈,肘下垂,掌同胸高,指尖朝右前方。左臂外旋,同時左掌變拳屈肘立於右胸前,拳心朝左後方。目視右掌,這時採用吸氣。見圖89。
(4)接上勢,上體微右轉,重心左移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內旋迅速收至右腹前,手型不變,掌心緊貼右腹。左拳沿右下臂上方內旋,向右前方擊出。目視左拳,這時採用呼氣。
注意事項:練習時可跟隨口令左、右單勢交替練習,也可原地按組合動作一起練習。
兩臂合臂時兩手要做順纏。兩臂打開時兩手要做逆纏。發拳時要快速有力,力達拳面。

動作要點

發勁特點

掩手肱拳的發勁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通背勁”。它在發勁時右拳向前擊打,左手向後回掛肘部後擊,左肘的勁點與右手的勁點同時到位,使左手的力量通過肩背完全輸送到右手的勁點上。發勁時身體下沉,重心在右腿上,左腳五趾扒、抓、扣,右腳五趾蹬地向上反彈,扣膝、松胯,擰腰左轉,以手領勁,使勁力從脊背順達於右拳。當勁點到達右手的同時,重心通過襠下走弧從右腿移於左腿。

注意

做好“掩手肱拳”這個動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交叉回掛、擊出;如果雙手不交叉,則身體中線敞開門戶,對手可乘隙而人攻擊。
(2)右拳不是直線向前撞擊,而是在身體節節貫通下發出的螺旋穿透力帶動下擊出。
(3)把握好擊出的勁點,以防對方在變化中縮短擊打距離後發不出力。
(4)發勁後身體不能前傾,否則就會腳下無根,一旦對手閃避或引帶,自己就會因站立不穩而向前栽倒。
(5)發勁前全身處於放鬆狀態,發勁的瞬間肌肉高度緊張,發勁後迅速放鬆。
總之,“掩手肱拳”的發勁要有“一動無有不動”的協調性,要求打前擊後用好通背勁,並保持好自身的平衡。

口訣

上打咽喉下打,左右兩助並中心。
兼兩,腦後一擊要人魂。
掩手肱拳練捶,左引右擊見肱拳。
前發後塌勁要松,發勁全在中。

動作講解

動作1:氣勁由右腿纏至左腿,同時由上行丹田貫於兩手。
動作2:接上勢,勁由左腿纏至右腿,同時氣由右手收回于丹田。
動作3:接上勢,勁由右腿瞬間纏至左腿,氣瞬間貫於右拳,同時瞬間收回於左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