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國女偵探小說家)

推理小說女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其代表作品包括《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等。

189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生於英國德文郡托爾奎,原名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阿加莎·克里斯蒂16歲時到巴黎學習聲樂,但文學的愛好使她最終放棄了走歌唱家的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參加了英國和紅十字志願隊,從事救護工作。1920年發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該書第一次出現了偵探波洛這個人物形象。1930年,阿加莎在《牧師家的謀殺案》中起用新的偵探形象,來自英國鄉村的女偵探瑪普爾小姐。1947年,應BBC之邀為瑪麗王太后的八十壽辰創作了廣播劇《三隻瞎老鼠》。1956年,獲得“不列顛帝國勳章”和埃克塞特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71年,她又獲得女爵士封號。她因創作偵探小說的成就,被吸收為英國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後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1973年,她寫完了老年湯米和塔蓬絲的故事《命運之門》後便擱筆了。1975年,波洛系列最後一部小說《帷幕》出版。1976年1月12日,她在英國沃林福特去世,享年85歲。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突破20億本。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推理小說,其他作品,出版圖書,創作特點,布局特點,心理描寫,語言特色,獲獎記錄,人物影響,人物評價,世界紀錄,

人物經歷

童年啟蒙
1890年9月15日,阿加莎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童年時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獲得的文化素養完全來源於母親的教育。她的母親是一位個性獨特、思維活躍的女性。她把長女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暱稱麥琪)和兒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暱稱蒙蒂)分別送到了英國頂級的寄宿學校——勞倫斯女子學校(現為Roedean School)和哈羅公學,然後又靈感突發地認為應該保護孩子的視力和大腦,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邊,不讓她在8歲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還是憑著自己的聰穎,以及文化不高的姆媽有限的幫助,在5歲學會了閱讀。從此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始翻閱各種兒童讀物,接受她的文學啟蒙。
由於父親不善理財,家庭條件開始每況愈下。為了暫避英國的高額消費,父母決定租出宅院,舉家到消費較低的國外度假。1896年,6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隨家人在法國西部居住了半年。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學習法語和了解社交活動的開端。
回到英國後,父親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1901年,父親因急性肺炎於倫敦伊靈離開人世。7個月後,姐姐麥琪出嫁。而哥哥蒙蒂被哈羅公學退學後則一直在外闖蕩,繼而從軍。因此家中只剩下阿加莎·克里斯蒂與母親相依為命。
此時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始閱讀一些英法名著,如狄更斯薩克雷大仲馬的作品。每次去倫敦伊靈區探望姨婆,她都有機會到劇院觀看舞台劇和音樂劇,這成為了她的一大愛好。受到如此的薰陶,再加上才女姐姐的影響,阿加莎的創作欲萌發了。她開始嘗試寫作一些詩歌、小說甚至劇本。此時,母親終於認識到應該讓女兒接受更多的教育。
國外生活
190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隨母親前往巴黎的寄宿學校求學。母親的心血來潮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喜歡新鮮感的個性使她在巴黎又兩次轉學,最終主修鋼琴演奏和聲樂。雖然嗓音一度被認為很有前途,但她的表演恐懼症還是使她不得不理智地放棄了音樂家之路。
1909年,伴隨患病的母親到埃及療養,未滿20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開羅開始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參加了不少舞會和其他社交活動。與此同時,在母親的鼓勵下,阿加莎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習作《白雪覆蓋的荒漠》,並得到了鄰居——小說家伊登·菲爾波茨的熱心指點。作家梅·辛克萊、加斯頓·勒魯的作品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後者的《黃屋之謎》激發了她創作偵探小說的熱情。可姐姐麥琪卻認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寫不了偵探小說,這反而更堅定了她創作的決心。
第一次婚姻
1912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與年輕的少尉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在一次舞會上相識。兩人彼此間“陌生的新奇感”強烈地吸引住對方。阿奇博爾德用他的熾熱激情感化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她滿懷歉疚地取消了與炮兵少校雷吉·盧西的婚約。可當時的阿奇正希望從陸軍轉入組建中的英國陸軍航空隊。他們只能等待結婚的時機。突然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竟促成了他們於1914年聖誕節前一天完婚。阿奇隨即奔赴法國戰場,匆忙的新婚之後就是久別。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醫院成為志願工作者,經過近兩年的學習與磨練,她從一個病房護士變成了一名擁有合法資質的藥劑師。藥物和毒物知識的突飛猛進使構思一部偵探小說終於成為現實。附近僑居的比利時難民們更是賦予她一個完全不同於福爾摩斯的可愛偵探形象——偉大的赫爾克里·波洛。1916年,《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完稿後不久,阿爾奇從法國戰場被調回倫敦。《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被退稿幾次後,阿加莎·克里斯蒂心灰意冷地把它投給了博得利·黑德出版公司,隨即一心投入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1919年,女兒羅莎琳德降生後,擱置2年的書稿終於得到了修改後出版的機會,多虧小說被《時代周刊》連載才勉強得到25英鎊的酬勞。1920年,《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出版,阿加莎·克里斯蒂這個日後享譽全球的名字開始在英國文壇閃亮。由於阿爾奇已退伍從商,事業剛剛起步,家庭負擔依然十分沉重。因此,阿加莎接受了阿爾奇的建議,繼續進行小說創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與第一任丈夫的合影
1922年,拮据中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婦面臨一次難得的機會——以大英帝國博覽會先遣巡視團成員的身份週遊世界。和心愛的人相伴同行是阿加莎能夠想到的最浪漫的事,他們不顧一切地踏上了旅程。在這次旅行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完成了《褐衣男子》的構思,並將帶隊的貝爾茨先生以及她在南非的一些見聞融入了故事之中。《褐衣男子》被《新聞晚報》連載,阿加莎·克里斯蒂得到了500英鎊的稿酬。但是在最初的激情過後,阿加莎·克里斯蒂夫婦漸漸失去了共同語言。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寫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羅傑疑案》。在《羅傑疑案》一炮打響的時候,厄運紛至沓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母親突然因病離世,令她傷心欲絕。向來厭惡生老病死的阿爾奇不但沒有帶給她體貼和安慰,反而更疏遠了氣氛壓抑的小家庭,並為了一個名叫南希·內萊的女子絕情地離開了阿加莎。同年12月3日,星期五,大概晚上11點鐘,飽受煎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駕駛著她心愛的莫里斯小汽車離開家,消失在夜色中,這起失蹤事件轟動全國。在歷時12天的大規模搜尋後,阿加莎被發現以特麗莎·內萊的化名棲身於約克郡哈羅蓋特的海卓酒店。
第二次婚姻
失去了經濟來源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得不重新投入寫作。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休養期間,她完成了《藍色特快上的秘密》。熱愛生活的她,終於還是鼓起勇氣回到英國,於1928年簽訂了離婚協定書。在這段人生中的低潮期,阿加莎·克里斯蒂創造了簡·馬普爾小姐這個終身未嫁的可愛老太太形象。
1929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朋友的建議下登上東方快車,遠赴中東。特異的風土人情翻開了她生命中嶄新的一頁。她慕名參觀了考古學家倫納德·伍利在烏爾(現伊拉克境內)的發掘地,並和伍利夫婦成為好友。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阿加莎·克里斯蒂與女兒
1930年,當阿加莎·克里斯蒂重訪此地時,伍利的助手馬克斯·馬洛溫被委派接待她,並陪她在返回英國的路途中一路遊歷。然而不期而至的電報傳來女兒羅莎琳德患上肺炎的訊息,令她驚慌失措。善解人意的馬克斯護送阿加莎回到英國。看到女兒已在姐姐的照料下逐漸康復,她如釋重負。生活仿佛又將歸於平靜。然而,比她年輕14歲的馬克斯的突然求婚打破了平靜,令她又驚又喜。在反覆權衡並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後,她克服了對愛情生活的恐懼,於1930年9月11日與她外甥的大學同學馬克斯·馬洛溫步入婚姻的殿堂。
這以後,寫作和一年一度的探親成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生活的主旋律。她懷著對生活的熱愛把她細緻觀察到的點點滴滴都寫進了自己的偵探小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馬克斯參軍,作為中東專家被派往北非。女兒羅莎琳德結婚生子,可丈夫卻在1944年陣亡。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忙亂中又參與了當地醫院的志願工作,業餘時間仍然奉獻給寫作。獻給羅莎琳德的《帷幕》和獻給馬克斯的《神秘的別墅》在炮火聲中寫就,這分別是波洛和馬普爾小姐的最後一案,直到完稿後30年才公布於世。她為保險起見,還專門將手稿的副本保存在保險箱裡。
1945年,馬克斯終於回到英國。
垂暮之年
1947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應BBC之邀為瑪麗王太后的八十壽辰創作了廣播劇《三隻瞎老鼠》。隨後,馬克斯在伊拉克尼姆魯德開始了挖掘工作——這使他在多年後獲封爵士。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中年時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195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第50部偵探小說《謀殺啟事》出版;她結識了戲劇製作人彼得·桑德斯;她還在尼姆魯德考古現場她的專用書房貝特·阿加莎(古阿拉伯語,意為阿加莎之屋)開始了歷時15年的自傳寫作。同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為英國皇家文學院(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會員。1952年11月25日,彼得·桑德斯將根據《三隻瞎老鼠》改編的劇本《捕鼠器》搬上舞台。正是從那一天起,這部作品開始創造連續上演五十餘年(僅逢周日休息)從不間斷、至今不衰的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的紀錄。
除了推理小說和戲劇之外,阿加莎·克里斯蒂還把她的創作熱情投入了其他類型作品的創作,例如真實記錄了她中東生活的《情牽敘利亞》,兒童文學《伯利恆之星》,以及詩集等等。她還偷偷地以瑪麗·韋斯特馬考特的筆名出版了數本情感小說。
1958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為偵探俱樂部會長,並連任終身。196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被埃克塞特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6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完成。次年,馬克斯完成其著作《尼姆魯德及其遺址》。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圖示
1973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寫完老年湯米和塔彭絲的故事《命運之門》後便擱筆了。
1975年,《帷幕》出版,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許多西方報刊爭相刊登了波洛的訃告。1976年,馬普爾小姐的謝幕之作《神秘的別墅》出版,與《帷幕》分別登上了當年英美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
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離世,享年85歲,被安葬於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

主要作品

推理小說

(共80部)
1、以赫爾克里·波洛為主角 共38部
長篇33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其他主角
1920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又譯《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史岱爾莊謀殺案》)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阿瑟·黑斯廷斯上尉、詹姆斯·傑普探長
1923
高爾夫球場命案》(又譯《高爾夫球場的疑雲》《高爾夫球場上的謀殺案》)
Murder on the Links
黑斯廷斯上尉
1926
羅傑疑案》(又譯《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羅傑·艾克洛命案》《迷霧》《謎情記》)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7
四魔頭》(又譯《四巨頭》《四大魔頭》《四大天王》)
The Big Four
黑斯廷斯上尉
1928
藍色列車之謎》(又譯《藍色特快上的秘密》)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1932
懸崖山莊奇案》(又譯《海濱古宅險情》《古屋疑雲》《懸崖山莊的奇案》《危機四伏》)
Peril at End House
黑斯廷斯上尉、傑普探長
1933
人性記錄》(又譯《埃奇威爾爵士之死》《不祥的宴會》《十三人的晚宴》)
Lord Edgware Dies 、 Thirteen at Dinner
黑斯廷斯上尉、傑普探長
1934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Murder in the Calais Coach

1935
Three-Act Tragedy 、 Murder in Three Acts

1935
雲中命案》(又譯《雲中奇案》《謀殺在雲端》)
Death in the Clouds 、 Death in the Air
傑普探長
1936
The ABC Murders
黑斯廷斯上尉、傑普探長
1936
古墓之謎》(又譯《美索不達米亞驚魂》)
Murder in Mesopotamia

1936
底牌》(又譯《牌中牌》)
Cards on the Table
亞瑞妮·奧利弗太太、強尼·雷斯上校、巴特爾警監
1937
沉默的證人》(又譯《啞證人》《無言的證人》《死無對證》)
Dumb Witness 、 Poirot Loses a Client
黑斯廷斯上尉
1937
尼羅河上的慘案》(又譯 《尼羅河謀殺案》)
Death on the Nile
雷斯上校
1938
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
波洛聖誕探案記》(又譯《聖誕奇案》《白羅的聖誕假期》)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 Murder for Christmas-A Holliday for Murder

1940
柏棺》(又譯《H莊園的一次午餐》《絲柏的哀歌》)
Sad Cypress

1940
牙醫謀殺案》(又譯《一,二,縫好鞋扣》)
One,Two,Buckle My Shoe 、 The Patriotic Murders-An Overdose of death
傑普探長
1941
陽光下的罪惡》(又譯《艷陽下的謀殺案》)
Evil Under the Sun

1943
啤酒謀殺案》(又譯《五隻小豬之歌》)
Five Little Pigs 、 Murder in Retrospect

1946
空幻之屋》(又譯《空谷幽魂》《池邊的幻影》)
The Hollow 、 Murder After Hours

1948
遺產風波》(又譯《漲潮時節》《致命遺產》《順水推舟》)
Taken at the Flood 、 There is a Tide
斯彭斯警官
1952
清潔女工之死》(又譯《麥金提太太之死》)
Mrs. McGinty's Dead
斯彭斯警官、奧利弗太太
1953
葬禮之後》(又譯《葬禮變奏曲》)
After the Funeral 、 Funerals Are Fatal

1955
Hickory Dickory Dock 、 Hickory Dickory Death
李蒙小姐
1956
死人的殿堂》(又譯《古宅迷蹤》《弄假成真》)
Dead Man's Folly
奧利弗太太、李蒙小姐
1959
鴿群中的貓》(又譯《校園疑雲》《鴿群里的貓》)
Cat Among the Pigeons

1963
怪鐘疑案》(又譯《怪鐘》)
The Clocks
巴特爾警監的兒子柯林·藍姆,又作柯林·蘭穆Colin Lamb
1966
第三個女郎》(又譯《公寓女郎》《第三個單身女郎》)
Third Girl
奧利弗太太、李蒙小姐
1969
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又譯《萬聖節派對》)
Hallowe'en Party
斯彭斯警官、奧利弗太太
1972
舊罪的陰影》(又譯《大象的證詞》《問大象去吧》)
Elephants Can Remember
奧利弗太太、李蒙小姐
1975
帷幕》(又譯《幕後兇手》《謝幕》)
Curtain - Poirot's Last Case
黑斯廷斯上尉

《威尼斯鬼魅》
A Haunting in Venice
小說集 6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備註
1924
首相綁架案》(又譯《波羅探案集》《白羅出擊》)
Poirot Investigates
收錄了波洛和黑斯廷斯為主角的11個短篇探案小說。
1937
幽巷謀殺案》(又譯《巴石立花園街謀殺案》)
Murder in the Mews 、 Dead Man's Mirro
收錄了波洛的4箇中篇探案小說。
1947
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又譯《大偵探十二奇案》《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
The Labours of Hercules
收錄了波洛的12大奇案。
1960
《雪地上的女屍》(又譯《哪個聖誕布丁》)
The Adventure of the Christmas Pudding
收錄了6個探案故事,5篇波洛的和1篇馬普爾的。
1974
蒙面女人》(又譯《藝術舞會奇案——波洛探案精萃》《白羅的初期探案》)
Poirot's Early Stories
收錄了波洛的18個短篇探案小說
2011
Agatha Christie's Secret Notebooks
由約翰·克倫整理出版的阿加莎的筆記,書里收錄了兩篇阿加莎身前未發表過的波洛的短篇小說:《制服惡犬克爾柏洛斯》(與《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里的那篇同名小說內容完全不同)和《狗球事件》。
2.以簡·馬普爾小姐為主角 14部
長篇 12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其他主角
1930
寓所謎案》(又譯《牧師公館謀殺案》)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42
藏書室女屍之謎》(又譯《藏書室的陌生人》)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43
魔手》(又譯《平靜小鎮裡的罪惡》《幕後黑手》)
The Moving Finger

1950
A Murder Is Announced
馬普爾侄子米德爾郡警督德莫特·克拉多克
1952
借鏡殺人》(又譯《莊園謎案》《殺手魔術》)
They Do It with Mirrors 、 Murder with Mirrors

1953
黑麥奇案》(又譯《黑麥滿口袋》)
A Pocket Full of Rye

1957
命案目睹記》(又譯《殺人一瞬間》)
4.50 from Paddington 、 What Mrs. McGillicuddy Saw
德莫特·克拉多克
1962
破鏡謀殺案》(又譯《遲來的報復》)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 The Mirror Crack'd
德莫特·克拉多克
1964
加勒比海之謎》(又譯《加勒比海疑雲》)
A Caribbean Mystery

1965
伯特倫旅館之謎》(又譯《柏翠門旅館》)
At Bertram's Hotel

1971
Nemesis

1976
沉睡的謀殺案》(又譯《神秘的別墅》《死亡不長眠》)
Sleeping Murder

小說集 2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備註
1932
死亡草》(又譯《13個難題》)
The Thirteen Problems 、 The Tuesday Club Murders
收錄了馬普爾小姐的13個探案故事集。
1979
馬普爾小姐探案》(又譯《瑪波小姐的完結篇》)
Miss Marple's Final Cases
收錄了馬普爾小姐的6個故事和2個靈異故事。
註:另外1960年的《雪地上的女屍》收錄了6個探案故事,其中有1篇是馬普爾的,另外5篇是波洛的。
3.以 湯米和塔彭絲夫婦 為主角 5部
主角簡介:
全名:托馬斯·貝雷斯福德、普魯登絲·考利
人稱:湯米、塔彭絲(原稱杜本絲)
國籍:英國
職業:夫妻同是英國間諜
成就:破獲多起間諜案件,多次挽救英國於水深火熱之中,確保了英國政府的統治地位,從而保證了英國社會秩序的穩定。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備註
初次登場:1922
暗藏殺機》(又譯《年輕冒險家》《秘密對手》《隱身魔鬼》)
The Secret Adversary
傑普探長出場
再次聯手:1929
犯罪團伙》(又譯《同謀者》《鴛鴦神探》)
Partners in Crime

已有兒女:1941
密碼》(又譯《桑蘇西來客》)
N or M?

兒孫滿堂:1968
煦陽嶺的疑雲》(又譯《顫刺的預兆》)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從此書正文開始第46頁可以看到塔彭絲對《犯罪團伙》和《桑蘇西來客》時的回憶
收山之作:1973
命運之門》(又譯《死亡暗道》)
Postern of Fate

4.以業餘偵探為主角及一些短篇小說集、懸疑小說 18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其他主角
1924
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雷斯上校
1925
名苑獵凶》(又譯《煙囪大廈的秘密》《煙囪的秘密》)
The Secret of Chimneys
巴特爾警監
1929
七面鐘之謎》(又譯《七鐘面之謎》《七鐘面》)
The Seven Dials Mystery
巴特爾警監
1931
斯塔福特疑案》(又譯《神秘的西塔福特》《西塔佛命案》)
The Sittaford Mystery 、 Murder at Hazelmoor

1934
懸崖上的謀殺》(又譯《為什麼不找伊文思?》)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 The Boomerang Clue

1939
Murder Is Easy 、 Easy to Kill
巴特爾警監
1939
無人生還》(又譯《十個印第安小人》《孤島奇案》《十個小黑人》《一個都不留》)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 Ten Little Indians、Niggers
首創“孤島模式”
1944
零時》(又譯《走向決定性的時刻》《本末倒置》)
Towards Zero
巴特爾警監
1945
死的懷念》(又譯《閃光的氰化物》《萬靈節之死》《魂縈舊恨》)
Sparkling Cyanide 、 Remembered Death
雷斯上校、巴特爾警督的繼任人肯普
1945
死亡終局》(又譯《死亡終有時》)
Death Comes as the End
埃及古代懸疑小說
1949
怪屋》(又譯《畸形屋》《畸屋》)
Crooked House

1950
捕鼠器》舞台劇(另有小說版)


1951
他們來到巴格達》(又譯《巴格達風雲》)
They Came to Baghdad

1954
地獄之旅》(又譯《目的地不明》《未知的旅途》)
Destination Unknown 、 So Many Steps to Death

1958
奉命謀殺》(又譯《無妄之災》《無辜者的試煉》)
Ordeal by Innocence

1961
白馬酒店》(又譯《白馬酒館》)
The Pale Horse
奧利弗太太
1967
長夜》(又譯《無盡長夜》《此夜綿綿》《無盡的夜》)
Endless Night

1970
天涯過客》(又譯《法蘭克福機場怪客》)
Passenger to Frankfurt

7. 其他5部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備註
1930
神秘的奎恩先生》(又譯《謎樣的鬼艷先生》)
The Mysterious Mr. Quin
以哈里·奎恩、Harley Quin為主角華麗探案集
1933
The Hound of Death
收錄了12個具有神秘、靈異色彩的探案故事。
1934
金色的機遇》(又譯《李斯特岱奇案》)
The Listerdale Mystery
收錄了12個沒有名偵探的輕鬆浪漫故事集。
1934
驚險的浪漫》(又譯《帕克潘調查簿》)
Parker Pyne Investigates 、 Mr. Parker Pyne Detective
(奧利弗太太、李蒙小姐)阿加莎筆下另一偵探帕克·派恩的華麗探案集,波洛的老搭檔奧利弗太太和秘書李蒙小姐此時都被派恩先生聘用。
1950
捕鼠器》(又譯《三隻瞎老鼠及其他》)
Three Blind Mice and Other Stories
全球首版為美國Dodd Mead的1950版。英國版、中國貴州版及台版均未收錄。中文首版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2010 版(2010.09鄭濤,石航 譯),譯名《捕鼠器
1991
神秘的第三者》(又譯《情牽波倫沙》)
Problem at Pollensa Bay
此書是一部收錄了8篇阿加莎的短篇小說集。這本書里不僅有偵探小說(波洛、帕克·派恩、哈里·奎恩各有2篇),還有懸念小說以及情感小說。
1997
燈火闌珊》(又譯《殘光夜影》)
While the Light Lasts
此書共收錄了9篇阿加莎的短篇小說集,其中2篇是波洛的。

其他作品

年份
中文名
英文名
體裁
備註
1924
《夢幻之路》
The Road of Dreams
詩集

1930
《撒旦的情歌》
Giant's Bread
小說
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
1931
《漂浮的上將》
The Floating Admiral

1934
Unfinished Portrait
小說
1944
《幸福假面》
Absent in the Spring
小說
1946
Come,Tell Me How You Live
遊記
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
1948
《玫瑰與紫杉》
The Rose and the Yew Tree
小說
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
1952
《母親的女兒》
A Daughter's a Daughter
小說
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
1956
《愛的重量》
The Burden
小說
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
1965
《伯利恆之星》
Star over Bethlehem

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
1973

Poems
詩集

1978

The Mousetrap and Other Plays
劇本集

1983
《屏風背後》
Behind the Screen
長篇小說
寫於1930年,與The Scoop合集出版,與偵探俱樂部(Detective Club)的會員作家們合寫
1983
《獨家新聞》
The Scoop
長篇小說
寫於1931年,與Behind the Screen合集出版,與偵探俱樂部(Detective Club)的會員作家們合寫
1993

The Mousetrap and Selected Plays
劇本集

1993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Selected Plays
劇本集



自傳
貴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阿加莎·克里斯蒂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3年3月
《羅傑疑案》內容簡介:金斯艾伯特村里坐落著兩座豪宅,“皇家圍場”是其中之一,而居住其中的弗拉爾斯太太剛剛過世。此後不久,她的情人,也就是住在另一所大宅里的羅傑·艾克羅伊德先生便得知,弗拉爾斯太太一年前殺害了自己的丈夫,最終因愧疚而自殺。更重要的是,羅傑還發現她在死之前一直被一個神秘人敲詐。他展...

創作特點

布局特點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在布局與情節上很有特點。作品一開卷就疑雲密布,奇事迭出,讓讀者產生了迷惑與好奇心。讀克里斯蒂的作品,高潮迭起,令讀者欲罷不能,緊緊盯著她時,也猜不出克里斯蒂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當讀者稍一疏忽,她就會讓你大吃一驚。作者熟悉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在兩次世界大戰時她還在醫院中工作過,對藥劑(尤其是毒藥)很有研究,這也為克里斯蒂設計兇手作案提供了條件。
在有名偵探作為主角的作品當中,往往結局是由名偵探召集所有活著的人來揭示真相,這一模式被廣為採用。但是作者眾多的作品當中也有不少題材重複的,特別是謀求遺產這一殺人動機幾乎在她所有的作品當中屢試不爽。

心理描寫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每部偵探小說都是心理學在文學上的巧妙運用。她筆下的波洛的頭腦里有無數“灰色細胞”,“灰色細胞”就是這位矮個子偵探對每個人的心理到動作科學推理的因子。波洛擅長從對方的服飾、舉止、愛好、經歷和人生觀諸方面作綜合分析,然後進行邏輯推理。波洛幾乎沒有與任何兇犯搏鬥過,他總是慢吞吞很悠閒,像一隻經驗豐富的老貓觀察一群嘻鬧的老鼠,從中找到作案是哪一隻“老鼠”,把它繩之以法。克里斯蒂筆下另一位女偵探馬普爾小姐,表面上是一位愛扯鬧的老姑娘,外號叫“老貓”,其實,馬普爾小姐利用閒扯來進行推理,她總是把無關緊要的閒話與有意的謀殺聯繫在一起,透過罪犯的某些細節與不尋常的舉止來窺視其內心的秘密。她和波洛一樣,都是心理學家。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波洛對12個旅客的心理活動作了推測,並了解了每個人歷史,從中得出了殺死雷切特的正是12個人共同作的案,原來他們是要為無辜的孩子復仇。在《迷霧》一書,雪柏醫生表演得極其出色,但波洛並沒有被假象所迷惑,他精於推理,終於將雪柏醫生繩之以法。在《偷寶石的貓》中,波洛對梅多班克學校作詳細調查,運用嚴密的推理揭露了真兇安·沙普蘭的真面目。馬普爾小姐則在《牧師住宅兇殺案》和《書房的死屍》兩案中,有驚人的表現,以她的智慧與心理學知識,讓迷霧中的真兇從幕後走到了幕前,充分顯示心理推理在偵探小說中的魅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儘管寫了兇殺與男女之情,但她創作的態度是嚴肅的,沒有渲染暴行,更沒有色情描寫,文筆相當潔淨。

語言特色

阿加莎·克里斯蒂儘管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但她的文字精巧優美,語言流暢自然,明顯地受到狄更斯小說的影響。她的小說在結構上超過了柯南道爾。柯南道爾擅長寫短篇,而克里斯蒂則駕馭眾多人物與複雜情節,致力構思長篇偵探小說。她小說中的伏筆與線索也比柯南道爾的多。克里斯蒂擅長用多側面的表現手法來反映社會現實,並在每一樁兇殺案的背後插入時代背景與風俗人情的描寫。如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用優美的文筆描繪水上風情和名勝古蹟;而在《偷寶石的貓》一書中,則對中東的地理環境與當地風俗描寫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在描寫兇殺案發生後,每個與案件有牽連的人的心理活動,可謂惟妙惟肖。克里斯蒂的語言風格也頗具現代主義意蘊。她的語言含義豐富,有著廣闊的闡釋空間。讀者在達到結局之前,根本無法確定她語言符號的真正所指。這種描繪的模糊性正與偵探小說這一文體的敘事口標相一致,促使讀者懷疑每個人物的動機,增強了懸念。

獲獎記錄

文學類

1954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傑出作家獎
獲獎

榮譽類

1971
不列顛帝國女爵士勳章DBE
獲獎
1956
CBE勳章
獲獎

人物影響

法國總統戴高樂自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迷”,英國皇太后瑪麗也把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作為一種最好的享受。在瑪麗王后80歲生日時,英國BBC電台為女王祝壽,瑪麗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
老年時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1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美國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1971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中國。
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歐美甚至日本很多偵探作品也是使用了這一模式。

人物評價

克里斯蒂的作品具有永久的價值。(偵探小說家程小青《論偵探小說》評)
克里斯蒂在社會背景、人物描寫和對話上表現出的敏銳觀察力無人能及。(歷史學家C·V·韋洽伍德評)
克里斯蒂是將“殺人”這一情節遊戲化的第一人,因為此前,柯南道爾以謀殺為主題的小說多充滿了血腥和恐怖,而克里斯蒂的小說中殺人既不壓抑也不血腥,真正做到遊戲化和娛樂化。克里斯蒂的懸疑小說無人可比,事實上讀克里斯蒂的作品,讀者能找到一種和作家對弈的快感,可惜的是在每個回合里,讀者都會落下風,最好的結果也是打個平手。(作家馬原評)

世界紀錄

最暢銷的小說家:世界最暢銷小說家是已故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爵士,她的78部犯罪小說以44種語言出版,估計售出約20億冊。(金氏世界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