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克拉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總統
華盛頓 的傳記Aspire to the Heavens,但銷路 很差。她決定改變寫作方向,運用自己特殊的親身經驗、加上無限的想像力,改寫懸疑推理小說:她的第二本小說Where Are the Children?使她從此確立了懸疑推理小說的發展之路,此書不但一舉成名、還改編成電影,克拉克的寫作風格也開始確立,如她在《
消逝中的女人 》里,運用了讀者熟悉的經驗(聽廣播節目、社會聚會、度假、戀愛、死亡)來做直接的文學溝通,使讀者如臨現場、隨即可以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空間。由她的暢銷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情迷殺機”(You Me),“
多重殺機 ”(Around the Town),“前世恨未了”(Haven t We Met Before)都收到了不菲的票房。
克拉克的小說不僅賣座,而且多次獲獎,得到了文學界、推理小說界的支持與認同。她在2000年獲得了美國懸疑推理小說最高榮譽“愛倫坡”獎,頒布此獎的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 還於2001年發起了以
克拉克 為名、
西蒙 舒斯特出版集團贊助的獎項,用以鼓勵作品風格最近似於“克拉克傳統”的作家。
成長背景 她出身於貧苦的
愛爾蘭 移民之家,秉承了那個民族最堅定的信仰——希望。她7歲時立志成為作家,多舛的命運和悲苦的人生不能磨滅這個熱望。她憑著百折不撓、鍥而不捨的努力,46歲時實現童年的理想,50歲時拿到第一個大學文憑,70歲時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作家。她就是美國的懸念小說作家瑪麗.希金斯.克拉克.
上個世紀30年代,當你通過停靠著笨重駁船的哈萊姆河的寬闊水面,
布朗克斯 就映入眼帘,它比繁榮的
曼哈頓 更大,卻呈現一派全然相反的平靜。法國小說家
保羅 .莫朗曾把它描寫成一個“(郊外)毫無特色的區,一塊活人的墓地”。一條似乎永無盡頭的馬路縱向穿過,兩側高樓林立。而在那些橫向的街巷裡,一眼望去,全是住著移民的低矮房屋,模樣單調乏味。來自同一國家的人相對集中,組成一個個小居住區,同時帶來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呂克·希金斯和妻子諾拉來自
愛爾蘭 ,經營著一個家鄉常見的小酒館,旁邊毗鄰一家法國咖啡館和一家美國酒吧。為了買下這塊與同胞共棲的彈丸之地,他們負債累累。
1929年12月24日,由於兩個月前的股市暴跌,美國的聖誕夜籠罩在濃重的憂鬱之中,但希金斯家卻有快樂的理由:朋友們紛至沓來,5歲的兒子約瑟夫收到一些玩具,最重要的是諾拉肚裡的第二個孩子選擇這個夜晚來到人世。她就是瑪麗。
大蕭條像勢不可當的海嘯吞噬了整個國家,
希金斯 一家頑強地挺過了艱辛時世。他們的第三個孩子約翰隨著“
羅斯福新政 ”一同誕生,給全家人帶來了希望——這是愛爾蘭人代代傳承的情感,無論怎樣的困境都無法使之熄滅。何況為了還清債務、為了使日益長大的子女接受穩定的教育,決不能放棄希望。
約瑟夫已經上中學,希金斯夫婦決定把女兒送進一家收費昂貴的教會學校。小瑪麗活潑聰明,7歲時就立志成為作家,並開始在作業本上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愛爾蘭人都是天生的故事家,呂克和諾拉把女兒的雄心視為合情合理,而在其他淪落異鄉的貧困父母眼中,這絕對是瘋狂念頭。
1939年,根據當時的說法,美國完全陷入“亂七八糟”的境地。人們對遙遠的歐洲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普遍懷著宿命情緒,不知道明天會怎樣。但移民群體始終保持著頑強的樂觀主義:美國在1929年已經觸到黑暗的谷底,此後再怎樣糟糕,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羅斯福是個充滿信心與熱情的執政者,國家應該變好。好萊塢則通過其特有的手段對這種樂觀予以確認:每部新片都更加美妙絕倫、引人入勝。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永遠只有四位,那就是代表著成熟魅力的蒂龍.鮑爾、斯潘塞.特蕾西和代表青春與活力的米基.魯尼、秀蘭.鄧波兒。10歲的瑪麗只比最後一位明星小一歲,學業出色,也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姑娘,希金斯夫婦為之驕傲,甚至暫時忘卻女兒進入中學後自己將承受的節儉日子。
然而,1939年不僅改變了世界的命運,也改變了瑪麗的命運。那年9月,在納粹的鐵蹄踐踏波蘭的日子裡,有一天,三個酷似秀蘭.鄧波兒的小女孩兒放學回家,一路歡笑雀躍,在人行道上模仿小童星的舞步。對於她們來說,戰爭並不存在。突然,三人中的瑪麗停下來,吃驚地看著自家門前的一大群人,其中還有消防隊員和警察。她急忙跑過去,發現哥哥約瑟夫穿著禮拜天的衣裳,不禁失聲叫道:“喬?”她只喊出這樣一個帶著疑問語氣的暱稱,仿佛潛意識在提醒她不要問得太多。“約尼,你,你告訴她吧。”哥哥一邊吩咐小弟弟一邊低下頭,竭力掩飾自己的慌亂。於是約翰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想是爸爸死了。”呂克.
希金斯 剛剛死於心臟病發作。
瑪麗的世界在那一瞬間坍塌了。這是她第一次與粗暴的死亡遭遇,但還不是最後一次。成為寡婦的母親沒有任何補助金,不能繼續支付女兒的學費,她只好輟學,改學速記。全家人先是棲身於小旅店,後來租了一套公寓,好歹有了固定居所。1944年,15歲的瑪麗應聘為雷明頓.
蘭德公司 秘書,開始掙錢養家。
轉過年來,戰爭結束了,這個曾在絕境中掙扎的國家一下子充滿光明。像許多年輕人一樣,約瑟夫懷著無限憧憬,開始制定自己的生活計畫。但有一天,他突然嘔吐、頭痛,不得不臥床休息。他的朋友瓦倫.
克拉克 前來探望。瑪麗去上班時,看見他們在聊天。第二天,瓦倫還守在那裡,約瑟夫卻不再說話。第三天,約瑟夫死於急性腦膜炎。這件事給瑪麗很大觸動,她後來說:“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懷著這樣一種念頭:最糟糕的事總是在人們最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降臨。”
沒有了約瑟夫的收入,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約翰還在上學,每月需要支付房租,養家活口的重擔幾乎全落在瑪麗肩上。“為了媽媽,必須挺住。”她不斷對自己這樣說,同時更加辛苦地工作。雷明頓.
蘭德公司 是一家不錯的廣告事務所,老闆是一對熱心腸的夫婦,十分欣賞這個小姑娘的勇氣與勤奮。瑪麗得到一次晉升,成為“廣告助理”,終於使自己的創造力有了小小的施展空間。
這時,瑪麗的一個朋友通過考試成為空姐,每次從紐約回來後,都向她講述自己的旅途見聞,大大激發了她的想像力。她利用晚上的時間偷偷學習,希望也能通過那種考試打開世界的大門。1949年,她如願成為
泛美航空公司 的空中乘務員。
瑪麗向老闆提出辭職,老闆十分想留住這個雇員,請她到家中吃飯。那天晚上,瑪麗趕到老闆家中,看見一個年輕人正呆在那裡,並自然而然地共進晚餐。他不是別人,正是在約瑟夫彌留之際守在其床邊的瓦倫.
克拉克 。當年,瑪麗就發現哥哥的這個朋友十分可靠,與自己意氣相投,但後者比她大9歲,只把她當成一個孩子。這次重逢使四年前的情感復甦,瑪麗心中再次泛起愛的漣漪,而且更加強烈,因為瓦倫在那個晚上對她有了回應,把她當成一個女人而不是朋友的小妹妹看待。“晚飯後,我們到酒吧喝了一杯。聊了一會兒,他開始在一塊小紙片兒上寫字。我問他寫什麼,他說:‘我們婚禮的邀請名單’。”
寫作背景 1949年,他們結婚了。但瑪麗不會讓自己的願望半途而廢。她要成為空中小姐,結婚與否都不能改變這一決定。“這個職業使我得以週遊世界,甚至到達了正處於革命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後來,為了撫養五個孩子,我必須停止這份工作。”1952至1960年,瑪麗先後生了五個兒女,組成一個熱鬧幸福的大家庭。她一面投身於相夫教子的“事業”,一面堅持每天5點起床,伏在廚房的桌子上寫故事。當孩子們上學或者有了點兒空閒時間,她就去參加一些寫作研究會,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寫作熱情。她堅持不懈地給一些報刊投稿,遭到40多次拒絕後,終於在《EXTENSION》雜誌發表了一篇小說,得到100美元稿酬。
這時,死神再次光顧瑪麗的平靜生活。首先是弟弟約翰的第一個孩子剛剛15個月時,從視窗摔下去死了,她非常悲傷。當她好不容易從這場意外中恢復過來,想正兒八經地慶祝第15個結婚紀念日時,年僅44歲的丈夫瓦倫突發心臟病,像她的父親那樣,瞬間撒手人寰。她則像母親一樣成為寡婦,面臨嚴酷的生計問題。她不能帶著五個年幼的孩子去當空姐,於是重新乾起打字員的營生。為了把孩子們救出苦海,她更加勤奮地寫作。“我開始為廣播電台提供歷史連續劇。一切都進展不錯,但不足以使我和孩子們衣食無憂。一天,我向自己提出一個挑戰:我能寫一本書嗎?由於對連續劇的研究把我帶到歷史領域,我寫出了華盛頓傳記。我找到一個出版商,他卻是個騙子。”
但富於恆心的瑪麗總是想到事情的積極一面。她不僅贏得了自我挑戰,成功地寫出一本書,而且經過5年的周折與等待後最終使之問世:1969年,那本傳記出版了,反響不錯,但還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她要使自己和孩子們的未來得到保障。“我必須出版傳記之外的東西,公眾喜愛的東西。我仔細查看家裡的書櫃,發現大多數隔板上都擺著懸念小說,我對自己說:開始吧!於是寫出《孩子們在哪裡?》,它一下子成為暢銷書。”
《孩子們在哪裡?》的手稿曾遭到兩家出版社的拒絕,最後於1975年由西蒙-舒斯特公司出版,立刻風靡全球。46歲的瑪麗從此再不用擔心自己和孩子們的生存;經歷了歲月磨難和重重逆境,她終於使孩提時代的夢想變為現實,並因此受到公眾承認。而對於一個鍥而不捨的人,這還遠遠不夠。
當年,因為父親的突然亡故,瑪麗不得不輟學,但她從未屈服於這種不公平的命運。儘管已過不惑之年,儘管第一本小說取得了美國式的成功,儘管有五個孩子,她還是在紐約的弗德姆大學註冊。在撫養孩子、堅持寫作的同時,她非常勤奮地修完了全部課程。1977年,《狐狸之夜》在全世界售出5000萬冊,並被譯成多種語言,獲得巨大成功。1979年,瑪麗最終完成四年學業,獲得弗德姆大學的哲學碩士文憑。“為了慶祝,我舉辦了一個招待會。我在請柬上這樣寫:這個晚會本來應該在25年前舉行,請幫助我證明它永遠都不嫌太晚。”
是的,一切都不算晚,而瑪麗無須任何人來證明這一點。她出版第一部小說時46歲,成為百萬富翁時48歲,拿到第一個大學文憑時50歲。但作為一個女人,她始終沒有獲得完整的生活。直至67歲那年,富有的約翰.肯海尼使她重新找到愛情。1996年,他們結婚,共同組成一個有9個兒女、15個孫子孫女以及數億美元財富的幸福家庭。
相關作品 勿忘 年輕英俊的斯科特和繼承了百萬家產的維維安結婚僅三個月,新娘就在一次和丈夫的潛水中遭遇
風暴 而溺斃,斯科特繼承了龐大的家產,但警察和維維安的家人均認為這是一起謀殺而非意外。兒時常在海邊度假的紐約律師亞當·尼科爾斯攜妻門莉和女兒漢娜住進“勿忘小屋”度假,目的是修復破裂的夫妻關係,因為他們的初生兒子因門莉的失職夭折了。“勿忘小屋”是一座建於十八世紀的古屋,因為有著神秘而恐怖的歷史而著稱,門莉,作為一名兒童冒險類暢銷書的作家,也對“勿忘小屋”產生了很大興趣,希望能仔細研究它的傳說、來歷和秘密,為自己下一本書積累素材,也試著忘掉自己的喪子之痛與自責之心。
勿忘
與此同時,門莉說服並支持丈夫做斯科特的辯護律師。亞當能否幫斯科特打贏官司?斯科特的撲朔迷離的殺妻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勿忘小屋”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詛咒 經歷了離婚創傷的辯護律師艾米莉離開
曼哈頓 來到春湖小鎮,她買了位於
海邊度假村 的一處維多利亞式的老房子,這座房子實際上是艾米莉家族的祖屋,由於當時的家人失蹤才在1892年被賣掉。
艾米莉對這座房子進行重新裝修,在挖游泳池的時候,發現了一具屍骨,經確認是幾年前在度假村失蹤的年輕姑娘,令人驚訝的是,她的手中卻攥著另一個女人的手指頭,上面還戴著艾米莉家族的戒指--為什麼相差一百多年的屍體會被埋到了一起,為什麼上個世紀失蹤的三個女人都會跟現在的漂亮姑娘死在一起?難道是跨越世紀的不詳詛咒,還是那個連環兇手又復活了
為了搞清兩起跨越世紀兇案的真相,艾米莉鋌而走險,但是她卻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犧牲品——
冷血醫生 著名婦產科海利大夫妄圖以"
韋斯特萊克 生育法"獲取諾貝爾獎金,為此不惜以病人的生命為代價進行實驗。他為了不讓事情敗露,毒殺了孕婦
范琪 ,並製造了她自殺身亡的假象。在刑偵部門受理此案時,他又相繼謀殺了可能會揭露案情真相的醫生接待員和另一位曾共事過的醫生。女檢察官凱蒂偶然在議員看到了海利搬運范琪屍體時的場景,海里大夫便又設計去殺害她。負責刑偵工作的驗屍官理察傾心凱蒂,他注意到了事件之間的不協調。在所有懷疑都指向那個無辜的男人一一僅僅是愛上了另一個女人的范琪的丈夫。就在海利大夫即將逍遙法外,凱蒂性命垂危之際,事情發生了怎樣的轉機?
主要作品 《Aspire to the Heavens》
《Where Are the Children?》
《冷血醫生》《詛咒》
《貓頭鷹的死亡遊戲》
《握不到你的手》
《春日湖百年謀殺記事》
《愛神與死神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