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火(醫學症狀)

掛火(醫學症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掛火,即上火的意思,中醫里有火療治療疾病上火是中醫術語,意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症狀。而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而常見的上火症狀則有“心火”和“肝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掛火
  • 1:心火
  • 2:肺火
  • 3:胃火
理論,分類,火療,誤區,預防,食療,

理論

人體裡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常意義上說來火在一定的範圍內是必須的,超過正常範圍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對於實火來說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這樣就顯示為實火。另一種情況陽是正常的陰偏少,顯得陽過亢,這樣就顯示為虛火。
按中醫理論,五臟六腑皆有陰陽之氣,陰陽失衡的話就會有所謂的陽火或虛火上升的表現了,具體還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定。
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呆的時間過長,然後體溫也會升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感火熱症。一般來說內生的火熱情況比外感火熱多。比如現在人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吃點藥或者自我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上火有的情況下比較輕,是可以自己調節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分類

1.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舌苔黃膩。
4.肝火: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症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5.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症見高熱,頭痛,目赤,渴喜冷飲,煩躁,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舌紅苔黃乾或起芒刺,脈數實,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療上宜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火療

行經火療是在傳統中醫“火灸療法”的基礎上,結合西方先進的手法;採用生物技術、納米科技、經皮給藥、靶向給藥原理合成的名貴中藥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保健健身項目。傳統火灸療法的適應症在300種以上,行經火療科技從中挑選了一些療效顯著、針對性強、操作簡便的幾種進行開發研究,主要適應於: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關節炎、胃痛、腹痛、月經不調、痛經;因腎虧引起的腰膝酸軟、失眠多夢、盜汗等;行經火療科技較傳統方法其特點是:針對性更強、過程更輕鬆、療效更為顯著、滲透性更強、無任何毒副作用。因此,行經火療成立一來,倍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認可。
火療養生是通過全身燃燒大火的形式來達到減肥、局部塑身、身體五行療養、強健體內器髒、祛病強身的一種新方法。它按摩師通過點、推、揉、旋、拉等技術動作並加以藥敷火療,使體內血液加速循環,增加機體代謝,讓脂肪有效轉化、分解,增強體內器髒的作用。該項目包括養腎火療、健胃火療、卵巢保養火療、開背火療、手足火療等項目。
火療養生的功效:
減肥,驅寒,化解疲勞,對緩解腰部酸脹、肩椎炎、脊椎炎、頭昏、腦脹、失眠、腎虧、腎虛、胃寒、胃脹、排毒養顏、風濕疼痛、痛經、宮冷、宮寒等症狀非常有效。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誤區

緩解胃火過盛症狀
患者一般除了嘴裡有味以外還有大便乾燥、口苦、打嗝等問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部,會導致慢性胃炎,產生胃潰瘍。中醫認為一般都是胃火過盛,但是有時候也表現為肝火過盛。調理主要還是飲食調理,要多飲水,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黃片等藥,如果出現肝火可以用丹參逍遙等。
上火涼茶是否有用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做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治療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製作涼茶所使用的草藥能有效去除人體的毒素,起到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禦細菌病毒的感染,平衡陰陽、柔潤肌膚的作用。除了清熱解毒外,涼茶還可去濕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等,還可治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疔瘡腫毒和高血壓,夏天完全可以當清涼飲料飲用。上火的原因是多樣的,不同原因,涼茶的配方也不一樣。
春季上火如何選藥
立春以後,天氣逐漸轉暖,隨著氣溫的回升,人也容易因“上火”引發一些疾病。按照中醫理論,小兒、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和婦女在春天時所表現的“上火”各有特點,藥店藥師熟悉、掌握這些特點,才能為他們對症薦藥。
降火藥物適用人群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病人是肝火旺還是肺火旺或者別的類型,所以藥物不要隨便吃,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鳳梨、桂圓、石榴、芒果等。食品中的蔥、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燙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乾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記憶體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小兒肺火
有些孩子在春天動不動就發熱,只要受一點兒涼,有一點兒風吹草動,體溫立刻就會升高,令人防不勝防,這令他們的媽媽苦惱不已。這是什麼原因呢?
中醫學的角度看,小兒發熱多是由於肺衛感受外邪所致。小兒之所以反覆受到外邪的侵犯,主要是由於肺衛正氣不足,陰陽失於平衡。有些家長常說小孩春天“火”大,容易患感冒咳嗽以及哮喘,實際上就是肺衛陰陽的平衡失調。
怎樣判定孩子春天是否有“火”呢?一般來說,“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乾、手足心熱、喜食冷飲,且食慾一般都比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快。
對這種“火”大的孩子,應給予中藥對證治療,如肺熱鬱閉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草湯。同時應該注意平時的調養,平時應給孩子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類及朱古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預防

寶寶出生後最好給予母乳餵養並保證充足的母乳量,因為母乳是嬰兒理想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低聚糖的濃度很高,達8-12g/升或更多,其種類多達130多種,尤其是低聚半乳糖含量最多,其次是低聚果糖,它們以短鏈糖的形式存在於腸道中,在腸道中可以快速提高有益菌的繁殖,不會讓寶寶上火。
寶寶的身體機能還沒發育完善,上火生病不能自我調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寶寶抵抗力下降,導致咽喉炎、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在選用去火藥品的時候,可嘗試使用天然植物製成的清火輔食,3、注意日常飲食
平時我們對寶寶的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如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芹菜、萵筍、茄子、等。要忌辛辣、油膩、高熱量的食物,要注意給寶寶少吃大蔥、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類、朱古力以及油炸類等熱量高的食物。在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注意一下營養搭配,對於寶寶來說更是一舉兩得。
同時呢,還可以做一些去火湯之類的,比如說綠豆湯,這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還有如荸薺丸子湯、紅棗枸杞子橘皮湯等。本來上火的時候寶寶們就食欲不振,或者是飲食困難,這樣一來在飲食方面我們的寶寶就不會因上火而缺乏營養了。
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且能夠幫助消化,經常性的讓孩子多吃水果,特別是應季性的水果是有利於寶寶成長發育的。我們還可以用水果做成美味的水果沙拉來吸引孩子吃。

食療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