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籙傳度

授籙傳度

天師道的授籙傳度源遠流長。按《太真科》及《赤松子歷》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明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這是符籙的根源和符錄的開端。據傳說約當晉末,張道陵天師四世孫張盛遷居江西省貴溪龍虎山,於是該地成為正一派的宗壇所在地。張盛將授籙制度也帶到龍虎山。據說當時便確定了三元日授籙的制度。與張天師創道同時或稍後,形成了許多其它或大或小的道派。不過起初,它們都實行拜師學道的辦法,師弟子間設下盟誓,表示道心不變,不得違逆師長。這種辦法,比較適合單線的傳承,對於教團的穩固和擴張,顯然不相適應。所以後來各道派都看到了正一盟威道授籙方法的優越性,南北朝時形成的上清、靈寶等道派,也都擬定了自己的法籙,並且也採取授籙收弟子的辦法。到了隋唐時代,諸派道教各有宗壇,但又在社會上以統一的宗教的面貌出現,以與其它宗教(例如佛教)相區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授籙傳度
  • 所屬:天師道
  • 起源:漢代
  • 始祖:張天師
歷史記載,授籙作用,授籙必要性,法籙總匯,祖庭授籙,授籙程式,職牒內容,授籙職牒,法名取得,授道等級,唐代法籙,授籙意義,

歷史記載

在《《道德經》的傳授、誦讀與道教法位階次》里有詳細的說明授道的程式。另一方面,南北朝末以後出現了不屬於三洞四輔的新法位,例如升玄法位、高玄法位、洞淵法位、北帝法位、三洞部、大洞部等。這些新法位也有相應的儀式,如南北朝末期問世的《升玄內教經》(敦煌寫本P.2445)記載了傳授升玄法位經籙的登壇告盟儀式,東晉南朝朝問世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四《法次儀》、《傳授經戒儀注訣》記載了高玄法位。唐代出現了洞淵神咒齋儀(DZ 525《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懺謝儀》、DZ 526《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清旦行道儀》、DZ 527《太上洞淵三昧神咒齋十方懺儀》),DZ 1430《道藏闕經目錄》著錄了北帝法位儀式。總之,中古道教的法位制度與《道藏》的三洞四輔分類體系並不完全對應。
又據《正統道藏。正一法文外籙儀》說:凡授《更金》(籙)五年,得進《一將軍》(籙),四年《十將軍》,三年《七十五將軍》。二年《百五十將軍》。一年若治行庸愚,無長進者,悉又倍年。三倍無功,不知見德,直置而已,都不合遷。其中聰明才智秀異,功德超群,不計年限。這說明授籙的級別和授錄的條件。

授籙作用

為什麼授籙,籙有何作用?據道書解釋說,各種籙都有神靈,授籙之後,可以召請(所謂籙中吏兵即天兵天將),以治精鬼,消滅災禍。《正一法文科戒品》對籙的作用解釋說:“總統天地一切神鬼,誅服邪魔,斬滅妖精,征靈召氣,制御山川,滌蕩氣穢,章奏傳驛,達通神仙,莫先乎正一。”在使用方面,例如:唐末度光庭集《太上閱籙儀》。隨品出籙中吏兵,“謹出《太上正一百五十將軍籙》籙中左上仙,右上籙,功曹將軍,騎吏使者,甲卒等,為臣辟斥四方不正之人鬼,禍害永消”。又謹出《太上正一右靈召百鬼籙》、籙中功曹、護身將軍、金童玉女等,為臣收斬身中,集天下魑魅魍魎,無害於人“。做什麼道場需要解決哪方面問題,就用什麼籙,請出籙中的吏兵,給予效力。

授籙必要性

作為正一道士必須授籙。不授籙就不能做道場,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三洞修道儀》說:授正一法籙,方可以為人章醮。因為只有得授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道教稱“名籙天曹,乃有道位”。有了道位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到天庭,才能得神靈的佑護。授了籙還必須熟讀背誦籙文中排列的眾多天仙、地祇名號,作為做法師得憑仗,隨時召請。授了籙,才算進入道階,名籙神真之境,成為真正的道士。
授籙傳度

法籙總匯

授籙弟子 王麗香 節錄自《中國龍虎山天師道》
籙的名目繁多,《正一盟威法籙》是東漢以後,南北朝隋唐各代正一天師門下法籙的總匯集,計一百二十階,主要的如天師二十四治、二十四氣、配二十四籙的籙,見下表:
二十四治二十四籙二十四炁表
籙 名治名治 職地 區
太上正一童子將軍籙陽平治左平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十將軍籙鹿堂治右平炁祭酒漢州綿竹縣
上仙百五十將軍籙鶴鳴治左長炁祭酒邛州大邑縣
三將軍籙漓沅治右長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上靈百鬼召籙葛貴治左都領炁祭酒彭州九隴縣
元命混濁赤籙庚除治右都領炁祭酒漢州綿竹縣
上仙百鬼召籙秦中治左領神炁祭酒漢州德陽縣
九州社令籙真多治右領神炁祭酒漢州金堂縣
步皇綱五斗籙昌利治左都監炁祭酒懷安軍金堂縣
河圖保命籙隸上治右都監炁祭酒漢州德陽縣
解六害神符籙湧泉治左監神氣祭酒漢州德陽縣
九鳳破穢籙稠稉治右臨神氣祭酒蜀州新津縣
都章畢印籙北平治左監察炁祭酒眉州彭山縣
斬邪華蓋籙本竹治右監察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九天兵符籙蒙秦治左領功炁祭酒燮州台登縣
九宮捍厄籙平蓋治右領功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八卦護身籙雲台治左監貢炁祭酒閬州倉溪縣
三五考召籙盡口治右監貢炁祭酒興元府西縣
斬邪赤籙後城治左都炁祭酒漢州什方縣
辟邪大籙公慕治右都炁祭酒漢州什方縣
四部禁炁籙平岡治左貢炁祭酒蜀州新津縣
斬河邪籙主簿治右貢炁祭酒卭州蒲江縣
五三功曹籙玉局治左察炁祭酒益州成都縣
延生保命籙北邙治右察炁祭酒洛京洛陽縣

祖庭授籙

龍虎山天師道祖庭的授籙,遠在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自陜西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今上清宮地址),建傳籙壇,遇三元日升壇授籙,宏揚道教,開創了龍虎山升壇授籙的先例。同時張盛還在龍虎山張道陵煉丹遺址、立祠祀祖,闡道演法,為天師道在南方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唐、宋以降,天師道得到統治階層的信奉,並備受尊崇。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賜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先生”號,吏部尚書王欽若奏請於汴京為正一天師立授籙院,就是例證。歷代王朝對張天師也多有封賜,許多朝代的天師曾經官居一品,位極人臣,掛金印,著蟒袍,其封號有國師、法師、先生、真君、大夫、大真人等,並發幣銀,修建宮觀,御賜良田,蠲免賦稅。尤其是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朝廷以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主領三山(茅山閣皂山龍虎山符籙,並賜封“正一教主”,使天師道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授籙程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立前,龍虎山天師祖庭的授籙,向由歷代天師主持科儀,講經說戒,進行傳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91年,恢復了對海外(主要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地區等)道徒的授籙,授籙科儀由天師祖庭嗣漢天師府主持。其授籙程式是:
一、先由要求授籙人,填寫《授籙申請表》,並由所在地的宮觀、廟、院,或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在表上籤注介紹意見,報送天師祖庭嗣漢天師府
二、天師府就申請授籙表,進行審查考核,然後通知授籙弟子定期來府參加授籙醮儀。
三、來府授籙期間,天師府根據授籙弟子應具備的授籙條件進行培養訓練(主要是齋醮科儀,早晚功課等),時間一般為2至3天,大型的為7天。
四、授錄醮儀,主要由三師(傳度師、保舉師、監度師)分別給授籙弟子,講經說戒演法,並舉行隆重的傳度法事。
五、禮成,受給授錄弟子職牒(也叫籙牒)、經書、法噐(天師法印)、法劍、令旗、號令、笏板(朝簡)、拷鬼桃杖、天蓬尺、道服、道帽等。

職牒內容

籙生(道徒)取得職牒、法噐,便成了合法的正式道士,有了執法的權利,因為職牒是天師祖庭萬法宗壇)代天庭頒發給道士的“任命書”,在“任命書”里,天師賦予了道士執法權力。
職牒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鄉住址,生辰八字,誠心向道,皈依道門,要求在天師門下,奏授法職,用以弘道宣化,濟物利人,懇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與以收錄。天師祖庭萬法宗壇)根據他的要求,申報天庭並依《天壇玉格》(相當於銓敘部門的級別條例,從一品到九品,有正、有從)的有關規定,奏受,× × ×經籙,× ×仙官之職;補充;擔任 × × 部門某某事為任;奏立 × × 壇, × × 靖, × ×治, × × 炁,作為活動地點。這個壇、靖是屬於天師二十四治中的什麼治,什麼靖。並當壇串立契約,分環破卷為證,(即傳度契約,一分為二,一半貼職牒上付授籙人佩帶,一半在申奏天庭時燒掉)最後授給各種法噐,撥派 × × 天將,作他的護身保衛,勉勵他們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壇、靖中用遠駐紮,執行職務,不得藉職牒學習邪教。巫蠱厭魅,上乾天憲,罪累非輕。

授籙職牒

授籙和職牒中的有關事項

法名取得

授籙弟子依據“三山滴血字派”五十字輩,取得法名。其五十字為“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合,至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三山裕興振,福海啟洪波,穹窿揚妙法,寰宇證仙都”。這是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於清順治十五年所寫的《天壇玉格》上的字派。據該書載:此字派乃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授與正一派薩祖師,凡有學道者,奏名之初,當依此派循序而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可也。

授道等級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正六七品銜頭);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此正四五品銜頭);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正三品銜頭);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二品銜頭),再加《上清大洞經籙》(此正一品銜頭),看授何品經籙,蓋五品以上稱仙卿,五品以下稱仙官。若授三洞五雷者,須看此人品行清潔、德重者有身份的方可,若無德行福份,妄欲職籙高大,反遭上神遣責。現按傳統規定,每三年可晉升一級,如初授《都功經籙》,三年後可升《盟威經籙》。
天師的會真三十壇
壇為道教祀天拜表,發號施另之址,原無定所,多屬臨時而建,後張道陵天師定會壇凡三十,其命名為“靈真應妙,靈應通真、應妙合英,三界集神,三界混真,三界集真,玄一守真,玄妙通真,通玄會真,玄妙應真,雷霆應化,玉堂贊化,飛捷報應,守玄靜一,玄真通妙,凝神定性,英化普照,坎離合元,合妙混元,百神集應,神妙通玄,三界混元,靈一守玄,正一玄妙,三台保護,道一守玄,飛魔演慶,觀靜清虛,璇璣應化,玉堂靜玄”。
天師的通真六十靖
靖者靖廬也,為治中之靖室,道士於此,朝夕靜坐練功,乃清修之所也。張道陵天師,既立二十八治,乃設會真壇與通真竟以供徒重之用。凡授籙弟子接撥付壇靖,而壇靖皆設有神將以監護之稱為盟師也。通真靖有六十,系按六十甲子之序而列,計為: 通玄致真,復性澄真,通真澄化,洞真自然,元一保真,澄心復真,保性宏真,登真明性,混合明真,清虛自然,致真通玄,降真集靈,混元致真,虛一通真,集真洞化,與道合真,超元洞真,涵虛復真,自然成真,元照虛真,清真正性,澄性成真,保真湛然,虛白通真,自然合真,虛一守真,湛真宏化,保真會一,沖虛會真,攝真召靈,成真集靈,制魔澄真,通真會應,飛神達真,存真守一,念性守真,葆真混元,韜光固真,混合會真,與聖合真,靈虛自然,契真保元,澄心皈真,無為契真,真元知化,皈真安然,玉真洞靈,修真知性,通真洞清,真光變化,體道會真,法天成真,玉神練真,保真洞微,純素沖真,至一通真,太華澄真,太素頤真,會元合真,通真會元。
三皈、九戒、十二願
再授籙醮儀中,籙生要表示決心,中生遵奉“三皈九戒”。 “三皈”即皈依道、經、師“三寶”。
九戒”即: 一者克勤,愛國守法,是念真戒;
二者敬讓,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身戒;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驕,傲乎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籙生在掌儀道長的領導下,於道壇上要發“十二願”。其內容是:一願乾坤明素;二願氣象清圓;三願主躬康泰;四願融洽八埏;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籙生授福;十二願正教興行。

唐代法籙

唐代道教的法籙傳授籙通常是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 施行法術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所以,道教中又稱為法籙,法籙文牒中一般 必有相關的符圖,道教經典中有時又統稱符籙。道教法師們認為籙文是由道氣演衍的文字, 是太上老君的靈文,九天眾聖的法言。因此,符圖的繪製採用象徵雲霞煙霧的篆體,文中排 列眾多天仙地祗名號,要求受籙道士熟讀背誦,成為做法事的憑仗。 籙文實際上開創於張道 陵。隋唐以來,道士推崇符咒術,他們堅信奉受太上所傳的法籙,背誦籙文中的天官功曹姓 名,自然界的一切均受治於我,天神保我,吏兵護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擾,在道門內 將符員視為瑰寶。並制定了嚴格的授受規則,程式。唐代三洞法籙分屬於洞神,洞玄,洞真 ,三洞之間有高低之分但沒有門戶隔閡。
正一盟威法籙:它是南北朝以來正一天 師門下法籙的總匯集。它又稱做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太為最大最高者,上是指太上老君 ,三者指天地人三才,五者為黃中總數,元精固守。正一法籙始自張道陵,經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的整理使法籙適用於道教各派的傳薪,齋醮活動。
太上童子一將軍籙-它是張天師正一派入道最初必受的籙文
太上正一仙官七十五將軍籙-為陽籙授予男子
太上正一靈官七十五將軍籙-為陰 籙授予女子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統帥陰陽
太上三五正 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 威步星罡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 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 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正一四品治籙
洞神三皇部 法籙(天皇,地皇,人皇經文內容已省略)
高玄部法 籙
靈寶部法籙
靈寶五符
老君六甲秘符
司疤焓
諸天內音
上清部法籙
太上神虎符籙
太上飛步空常籙
太上三景三奔籙
太上黽山元籙
上清 靈飛六甲籙
太玄河圖九星籙
上清曲素決詞籙
送召龍籙
招靈致真攝魔籙
豁落七無真籙
三元玉檢籙
學術界稱唐 代為道教外丹的黃金時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道 教的服餌仙術,這極大的信推動了道教外丹的發展,但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道教外丹術的歷史 發展本身。因為在某些重大原則問題上的分歧,特別是以什麼藥物作為還丹原料這一問題上 主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丹道流派,最重視煉製和服餌黃金,丹砂的金砂派;主張以鉛汞為至 寶大藥的鉛汞派;以及硫汞轉煉合成的硫汞派。很多煉丹實踐成果在古代化學史上具有重要意 義。其中以神符白雪丹,黃帝九鼎丹,老君還丹最為著名。

授籙意義

天師道的授籙活動,規模較為隆重,場面較為壯觀,是正一派用獨特的方式方法,為道徒宣揚各類自律戒規的一種傳度制度和儀式。“三皈、九戒、十二願”是正一派道士宣示奉持“清規戒律”的信念和決心的規定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