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制》是唐代李湛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授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制
- 作者:李湛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授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制》是唐代李湛創作的一篇散文。
《授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制》是唐代李湛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授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制門下:朕恭承大統,屬當平寧。方委心輔臣,厘齊法度,垂茂績於百代,建休風於一時。有深畏滿盈,雅懷止足,體陰陽迭敘之旨,全進退居正之心,抗詞不...
)。牛僧孺(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擔任武昌軍節度使期間,最大的政績是重建了鄂州城。鄂州城牆原為夯土築板而成,每年都得修繕,需要十幾萬錢,牛僧孺將城牆改為磚砌,用了五年時間(《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二·牛僧孺》:“江夏城風土散惡,難立垣墉,每年加板築,賦青茆以覆之。吏緣為奸,蠹弊綿歲。僧孺至,...
寶曆元年(825),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領鄂、岳、蘄、安、申、光等6州。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員,整肅吏治,減輕民賦,頗有政聲。其間,他奏請廢沔州,並漢陽、漢川於鄂州,開始將漢陽、江夏納入同一行政區。江夏縣原為土城,牛僧孺分期將其建為磚城,使之北臨沙湖,南抵紫陽湖,...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寶曆元年,牛僧孺以宰相的身份出任武昌軍節度使,上任路過襄陽,柳公綽身著全套戎裝提前到館舍迎接。他的部下認為襄陽的地位高於武昌,這種禮節未免有些過於隆重了。柳公綽說:我們方鎮以隆重的禮節迎接宰相,是為了尊重朝庭。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數年之前朝廷征討幽、鎮未果,藩鎮勢力重新抬頭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柳公...
同年,以宰相牛僧孺為鄂州刺史,充武昌軍節度使,鄂岳沔蘄黃察使。牛僧孺(公元779—847年),貞元進士。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因批評時政,為宰相李吉甫所斥,長久不得敘用。致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故牛僧孺出領鄂州,是為中樞要臣出守重鎮。僧孺至鄂後,在裁簡冗員,減輕民賦方面,採取過一些...
825年(唐寶曆元年)牛僧孺任武昌軍節度使,以磚結構(瓮以陶甓)代替夯土結構擴建鄂州城垣,歷時5年乃成。復請取消沔州建制,將漢陽、漢川兩縣劃歸鄂州,首次形成兩岸合一的行政建制。846年(唐會昌六年)唐朝為增加財政收入敕部分地區“置官沽酒”,鄂州實行酒類官賣。874—879年(唐乾符年間)鄂州大飢,巨商劉本德出米...
牛僧孺出任武昌軍節度使 宰相牛僧孺以敬宗荒淫奢侈,信用左右小人,而又懼怕得罪,不敢言事,因上表求外任。寶曆元年(八二五)正月十一日,敬宗命於鄂州(今湖北武漢)特置武昌軍,以牛僧孺為武昌軍節度使。李願卒 李願,隴右臨洮(今甘肅臨潭)人,中唐名將李晟長子。德宗朝,以父蔭入仕,拜銀青光祿大夫、太子...
牛僧孺為武昌節度使,奏章先達銀台,授殿中侍御史、內供奉、武昌掌書記。徵歸御史府。韋處厚秉政,一見笑曰:「清廟器,豈擊搏材乎?」擢拜禮部員外,改吏部員外。李宗閔為相,以品流程式為己任,擢掌書命,改司勛員外、庫部郎中。文宗召充翰林學士。珏風格端肅,屬詞敏贍,恩傾一時。累遷戶部侍郎承旨,許...
李珏以數諫不得留內,出為下酆令。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辟署置幕,聘珏署掌書記。待文宗即位,珏還朝為殿中侍御史,宰相韋處厚說:“天子祭祖之器,豈論劾之才?”遂授禮部員外郎。為相三年 李珏居相位僅三年,頗受眷寵,然陷於朋黨之爭,左右掣肘,屢次求退不準。帝方委用李、楊,乃罷鄭覃、夷行知政事。
830年,農曆庚戌年(狗年)。唐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太和四年。歷史大事 牛僧孺拜相 太和四年(八三0)正月六日,武昌(今湖北武漢)節度使牛僧孺入朝。時僧孺為宰相李宗閔引薦,十六日,拜為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於是二人排斥李德裕之黨,李黨在朝者多所貶逐。山南西軍亂 太和三年(八二九)十一月,南詔大舉入...
太和四年(八三0)正月六日,武昌(今湖北武漢)節度使牛僧孺入朝。時僧孺為宰相李宗閔引薦,十六日,拜為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於是二人排斥李德裕之黨,李黨在朝者多所貶逐。山南西軍亂 太和三年(八二九)十一月,南詔大舉入犯西川(今四川成都),山南西(今陝西漢中)節度使李絳奉詔募兵千人赴援,未至成都...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拒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賄賂,得穆宗讚賞,長慶三年(八二三),拜同平章事。寶曆元年(八二五),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四年(八三0),李宗閔當政,薦引僧孺再入朝為相。時朝臣各為朋黨,牛僧孺與李宗閔為牛黨領袖,排擠李德裕及其黨羽,在政見上也屢發生分歧。對於河朔藩鎮長期世襲割據和吐蕃侵占唐大片...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所。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後期之作,傷於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餘首。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拒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賄賂,得穆宗讚賞,長慶三年(八二三),拜同平章事。寶曆元年(八二五),出任武昌軍節度使。太和四年(八三0),李宗閔當政,薦引僧孺再入朝為相。時朝臣各為朋黨,牛僧孺與李宗閔為牛黨領袖,排擠李德裕及其黨羽,在政見上也屢發生分歧。對於河朔藩鎮長期世襲割據和吐蕃侵占唐大片...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寶曆元年,牛僧孺闢為武昌軍掌書記,此後成為牛黨重要成員。太和四年(八三0),僧孺入相,擢為翰林學士。開成(八三六—八四0)年間,得楊嗣復薦引拜相,與李黨鄭覃、陳夷行等屢為攻訐。武宗即位,李德裕當政,再貶為昭州(今廣西平樂)刺史。宣宗即位,牛黨白敏中等執政,內徙諸州刺史。遷河陽節度使。移鎮...
李德裕:劉從諫據上黨十年。太和中,入朝。牛僧孺、李宗閔執政,不留之。加宰相縱去,以成今日之患,竭天下力乃能取之,皆二人之罪也。李德裕:汝趣白本使,五台僧為將必不如幽州將,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為虛取容納之名,染於人口!獨不見近日劉從諫招聚無算閒人,竟有何益!家族成員 曾祖 劉正臣,...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登進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後除河南尉,遷監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曆初,出為武昌軍節度使。大...
文宗召集宰相商議對策,牛僧孺認為,幽州自安史之黨割據以來,非國所有,前節度使劉總獻地歸顧,朝廷費錢八十萬緡,而無所獲。今日誌誠得之,猶如前日載義得之。不如授以節制,使其遏制北狄,不必計較其對朝廷逆順。文宗從其言,二月廿三日,以楊志誠為幽州留後。載義自易州赴京師,以為太保,仍同平章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