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占庭式建築
- 外文名:Byzantine architecture
- 別名:拜占庭式建築
- 定義:一種建築的藝術形式
- 背景:基督教
- 突出特點:高大的穹頂型建築
- 形制:拜占庭式
- 發展:4-15世紀
藝術簡介,藝術形成,發展階段,建築特點,內部裝飾,東正教教堂,
藝術簡介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羅馬帝國東西分治,德國史學家稱帝國東部(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其統治延續到15世紀,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東羅馬帝國的版圖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包括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和北非、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以古羅馬的貴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為基礎。由於貿易往來,使之融合了東方阿拉伯、波斯文化色彩,形成獨自的拜占庭藝術。
藝術形成
發展階段
拜占庭原是古希臘與羅馬的殖民城市,其建築按國家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6世紀),主要是按古羅馬城的外形來建設君士坦丁堡,在6世紀出現了規模宏大的以一個穹隆為中心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建築特點
東羅馬式建築的特點是十字架橫向與豎向長度差異較小,其交點上為一大型圓穹頂。穹頂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蓋穹頂,並把重量落在四個獨立的支柱上,這對歐洲建築發展是一大貢獻。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築。其堂基與羅馬式建築的一樣,呈長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頂由一巨大圓形穹窿和前後各一個半圓形穹窿組合而成。
在建築及室內裝飾上,最早的成就表現在基督教堂上,最初也是沿襲巴西 利卡式的形制。但到5世紀時,他們創立了一種新的建築形制,即集中式形制。這種形制的特點是把穹頂支撐在四個或更多的獨立支柱上的結構形式,並以帆拱作為中介連線。同時可以使成組的圓頂集合在一起,形成廣闊而有變化的新型空間形象。與古羅馬的拱頂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總的來說可以概況為四點
第一個特點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
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築中,建築構圖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定一些與之協調的小部件。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