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拗九
- 時間:農曆正月二十九
- 地址:福建福州
- 作用:以示對父母的孝敬
簡介,民俗,
簡介
福建當地民俗中,把正月分為三個“九”,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二十九為“後九”。“後九”這天喝粥,怎么又叫“拗九”了呢?
原來也和佛教文化有關,源自於“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的母親是個悍婦,虐待孩子,得罪街坊,死後被關到地獄挨餓。目連不計嫌,給母親送飯,可是都被小鬼給吃了。有一天,他想到辦法,送了一碗黝黑的稀飯,都是雜糧糯米煮的,拌了紅糖,撒了黑芝麻。小鬼瞧粥太黑,就問:“這是什麼?”目連答:“黝垢粥。”福州話的“垢”與“九”音近,因此諧音。小鬼便認為這粥很髒,於是這粥才能送達母親手裡。
民俗
這一年,目連的母親正好二十九歲,喝到粥這天剛好是“後九”。福州地方稱其為“拗九”。佛經故事傳到民間,就演化為美好的食文化,有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拗九節”,也是“後九節”,嫁出的女兒給娘家送粥,又稱“孝順節”。延伸到家裡人逢“正九”(歲數中逢9的生日)和“暗九”(歲數中逢9的倍數的生日),也舉家慶賀。成為獨特的地方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