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拉利貝拉處於地勢比較高的衣索比亞中的拉斯塔山脈,依傍著山脈的最高峰——4117米的阿布那·其斯山,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350千米的地方。這座城原名為洛罕,以後改成現名,以紀念這裡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拉力貝拉。這個王朝於1173年-1270年統治衣索比亞。據說,這位國王剛誕生時,即被一群蜜蜂圍住,母親欣喜地為他取名為拉力貝拉,意為“蜜蜂認可他的君主權力”。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始建於公元12世紀後期拉利貝拉國王統治時期。有“非洲奇蹟”之稱。是12和13世紀基督教文明在衣索比亞繁榮發展的非凡產物。

教堂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 外文名: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 地理位置:衣索比亞拉利貝拉
  • 建造年代:13世紀
歷史沿革,建造傳說,建築結構,梅德哈尼阿萊姆,耶穌基督教堂,聖瑪利亞教堂,開鑿工程,宗教祭典,世界遺產,

歷史沿革

聖·喬治在英國受到尊敬,在衣索比亞也有同樣的地位。建造聖·喬治教堂的整塊巨型岩石被雕鑿成正十字形。平面的屋頂上也雕刻了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從空中俯瞰,這座教堂猶如一個巨大的十字架矗立於大地上。這座教堂坐落在一個很深的岩石坑內,一個地下通道連線著它的入口,其內部裝飾和陳設都極為樸素而莊嚴。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埃塞俄比亞除了曾被義大利占領過不多的幾年外,一直保持著國家的獨立。基督教是該國的主要宗教,他們的國王往往就是虔誠的基督教。這在非洲,都是很獨特的。早在公元2世紀時,埃瑟俄比亞北部以阿克蘇姆為中心就建立了一個獨立國家。據衣索比亞的傳說,美麗的希巴皇后,曾拜訪具有無與倫比的智慧的所羅門王,當她與她的隨從人員一起,帶著滿載華貴禮品的797頭駱駝、無數頭騾和驢到達耶路撒冷所羅門隆重地接待了她,並於她相愛。他們生下了兒子麥納克里,麥納克里就我衣索比亞王國的皇室奠基人。麥那裡克的皇城建在衣索比亞北部的啊克蘇姆。據說麥納里克從耶路撒冷的教堂中取走了“約櫃”,並一直將其秘密地保存在阿克蘇姆的聖·瑪利亞教堂。阿克蘇姆王朝在公元3世紀~公元6世紀極盛一時,其勢力向東北擴張到阿拉伯人地區。11世紀末,國力漸衰,後被扎格王朝取代,扎格王朝的國都定在羅哈既後來的拉利貝拉
替代阿克蘇姆王朝的扎格王朝的新國王拉利貝拉同樣篤信基督教,為求得上帝的庇佑,徵調5000匠人,用30年時間鑿成“同大地連成一體,建築根植於地,上連天體,上下界渾為一體”的獨石教堂城。這座教堂城兼有宗教、政治、軍事3項功用,它既是王室的住地,也是信徒們祈禱的場所,在敵情到來的時候,它還是堅固的防禦要塞
13世紀末,不同世系組成的耶庫諾集團勢力日益強大,紹啊王朝取代了扎格王朝,政治重心遂逐漸南移。14世紀初,王朝都城自拉利貝拉遷至紹阿,拉利貝拉漸漸被湮沒、遺忘於深山密林中。
拉利貝拉教堂是扎格王朝建築的豐碑,也是衣索比亞人信奉基督教的見證。“這是世界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當我親眼目睹時,我充滿著驚詫和欣喜。”一位參觀過拉利貝拉教堂的作家如此向人們訴說自己的心情。拉利貝拉已經重新修整,1000多名教士在這裡侍奉上帝。它的周圍,漸漸形成一個市鎮,因為,到這裡來祈禱和旅遊的人太多了。繁華在一定程度上攪擾了靜修。不過,對於基督徒來說,自處也好、在熱鬧的人群中也好,上帝之愛總會降臨於他,並通過他向世間的所有地方傳送。

建造傳說

據說,12世紀衣索比亞第七代國王拉利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說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時候,一群蜂圍著他的襁褓飛來飛去,驅之不去。拉利貝拉的母親認準了那是兒子未來王權的象徵,便給他起名拉利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權”。當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壞心想要毒殺他,被灌了毒藥的拉利貝拉三天長睡不醒,在夢裡,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聖,並得神諭:“在衣索比亞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拉利貝拉按照神諭在衣索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裡稱為拉利貝拉。從此,拉利貝拉成為衣索比亞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衣索比亞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匯集於此。

建築結構

拉利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為3群,彼此間由地道和迴廊連為一個整體。每座教堂占地幾十到幾百平方米,相當於三四層樓房之高。
由於教堂完全鑿建在山體岩石內,工程異常艱難。首先要在山坡上尋找合適的完整的沒有裂縫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層浮土和軟岩,然後把四周鑿出12米~15米深的溝槽,使其與整個山體完全脫離。爾後在巨岩石內預留牆體、屋頂、祭壇、廊柱、門和窗,再極其艱難而小心地將岩石內不要的石塊一點一點鑿掉,形成空間,接著,在石壁上精雕細鏤,最後成為一座具有特殊質感和觀感的教堂。

梅德哈尼阿萊姆

在這些山岩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萊姆”,意為救世主教堂,這座教堂由一塊長33米、寬23.7米、高11.5米的紅岩鑿成,面積搭782平方米。它擁有5箇中殿和一個長方形的廊柱大廳,28根石柱,仔細琢磨後雕上了幾何圖案。屋頂為何克蘇姆式尖頂,窗欞也縷雕成阿克蘇姆的石碑式欞格。啊克蘇姆文化的元素在這裡得到了保持。

耶穌基督教堂

拉利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許是耶穌基督教堂,它長33米,寬23米,高11米,精雕細刻的飛檐由34根方柱 支撐。這是衣索比亞唯一一個有五個中殿的教堂,據16世紀葡萄牙使館派往所羅門宮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爾瓦雷斯教父說,過去的阿克蘇姆大教堂也有五個中殿。
根據基督教的慣例,有三個分別面向東、北和南的門通向教堂內部。這是按長方形廊柱大廳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東西向,隔成八間,28根支撐半圓形拱頂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間。

聖瑪利亞教堂

相鄰的聖瑪麗亞教堂比耶穌基督教堂的面積小些,高度為9米。牆上的窗戶為阿克蘇姆風格,裡面有三個中殿,其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從上到下都覆蓋著代表幾何圖案(希臘十字、萬字飾、星形和圓花飾)和動物(鴿子鳳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駱駝)的裝飾性繪畫及按福音書描繪耶穌瑪麗亞生活場景的壁畫,但大多均已損壞。一些專家認為這些繪畫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國王(1434~1465)統治時期。主門之上是一個描繪兩個騎手殺死一條龍的淺浮雕,由於衣索比亞的聖所中很少有動畫雕刻(實際上,在基督教的中東地區都是這樣),所以這幅雕塑屬珍品之列。

開鑿工程

拉利貝拉有11箇中世紀的教堂和小教堂,它們在一條大部分乾涸的溪流――約旦河兩邊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這些 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幾乎沒有高出地平面。精雕細琢的教堂像龐大的雕塑,與埃洛拉的廟宇一樣從堅硬的岩石中開鑿而成。它們外觀造型驚人,內部裝修獨特。其中四個是在整塊石頭上開鑿的,其餘的則要小些,要么用半塊石頭鑿成,要么開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標示其位置。每個群體都是一個由某種圍牆圍繞著的有機整體,遊客在裡面可沿著在石灰華上開鑿的小徑和隧道網四處漫遊。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獨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狀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溝將高原的其他部分與之分離出來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來的。雕刻自頂部(穹頂、天花板、拱門和上層窗戶)始,一直延續到底部(地板、門和基石)。為了使夏季影響這一地區的滂沱大雨能通暢地排掉,用這種方法創造的空間平面呈輕度傾斜狀。建築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頂、檐溝、飛檐、過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視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開鑿工程顯然分幾個階段進行,這樣,建築師、工人和手工藝人可平視工作,不用樹腳手架。一些人負責開鑿獨石,將它與周圍岩石分離,別外一些人則負責製作成型。碎石是通過開口(如窗戶和門)搬運的,使用的工具很簡單――用鎬和槓桿挖掘,用小斧和鑿子進行細部加工。

宗教祭典

每當到了“德姆卡多”這一天,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周圍的岩壁上,就會擠滿成千上萬聽祭司說教的人群。因為這一天是基督教洗禮之日的祭典。凡是參加“德姆卡多”祭典的少年們,都必須盛裝打扮地來參加。在少女們的低聲祈祝中,他們雙手捧著神具,跟隨著大人進入設在廣場上的小木屋裡。人們還夜宿於此,做虔誠的祈禱。每當教堂的晨鐘在黎明時分響起時,修道士們就開始對巡禮者說教。由祭司將祝聖過的聖水分灑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隨後的祭祀活動上,一個稱為“達玻多”的十誡木板從教堂裡面運出,象徵著摩西從耶穌那兒得到了十誡。在木板的中央,還有一幅聖徒降服巨龍的圖畫。最後,這個十誡木板要被安置在廣場上搭建的小木屋裡。“德姆卡多”祭典一共要連續舉行三天,是衣索比亞高原上最大的宗教性活動。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世界遺產

1978年,拉利貝拉岩石教堂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1) 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
(2) 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3) 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