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主根據地報刊

抗日民主根據地報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中、華南等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內創辦的大量報刊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抗日民主根據地報刊
  • 主管單位: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
  • 主辦單位: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
  • 出版周期:1937
簡介,報刊種類,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作用,

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華北、華中、華南等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同時,在這些根據地內創辦了大量報刊。
1937~1939年間,華北、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約有700種報刊。這些報刊都是由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的各級黨委及其領導的政府、軍隊和民眾團體創辦的。大多數是油印小報,少數是鉛印或石印的。1939年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對報刊進行整頓,集中力量建立各級黨委的機關報,報刊數量縮減,質量提高,布局更為合理。

報刊種類

華北地區

華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刊 在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北版)1939年1月1日在山西省沁縣創刊。社長兼總編輯先後是何雲、 陳克寒。 此報培養並為各地輸送了大批新聞幹部和技術骨幹,為發展和壯大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聞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報還創辦了對敵占區進行宣傳的報紙《中國人》周刊。1943年10月, 《新華日報》(華北版)改為《新華日報》(太行版), 成為太行區黨委機關報。晉冀豫區黨委辦有《晉冀日報》,其前身是《勝利報》。太岳區黨委辦有《太岳日報》,其前身為《黃河日報》,後改為《新華日報》(太岳版)。冀魯豫區黨委辦有《冀魯豫日報》, 由《魯西日報》和《衛河日報》合併而成。冀南區黨委辦有《冀南日報》。晉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主要刊物有 《戰鬥》、 《抗戰生活》、《華北文化》、《新華周刊》等。
在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機關報《晉察冀日報》於1940年11月 7日由《抗敵報》改名而成立。晉察冀軍區政治部辦有《抗敵三日刊》。晉察冀邊區政府辦有《救國報》。冀中區黨委辦有《冀中導報》。冀東黨委辦有 《救國報》 。平西根據地辦有《挺進報》,後遷至平北出版,曾發行到北平(今北京)城內。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創辦的《晉察冀畫報》,是抗日民主根據地第 1份新聞攝影畫報。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主要刊物有《新長城》、《抗敵周報》、《民眾雜誌》等。
在晉綏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機關報《抗戰日報》創刊於1940年 9月18日。原為晉西區黨委機關報,後改名《晉綏日報》。還辦有通俗報紙《晉西大眾報》,後改名《晉綏大眾報》。晉綏軍區政治部辦有《戰鬥報》和《戰鬥月刊》。
在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1939年1月1日創刊。八路軍山東軍區政治部辦有《戰士》。膠東地區黨委辦有《大眾報》。其他地區辦有《魯中日報》、《濱海時報》、《魯南時報》、《渤海日報》。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主要刊物有《大眾》、《山東文化》等。

華中地區

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刊 中共中央華中局機關報《江淮日報》1940年12月 2日創刊。新四軍軍部辦有《抗敵報》。新四軍第四師辦有《拂曉報》,後為淮北區黨委機關報。鹽阜地區黨委辦有《鹽阜報》、《鹽阜大眾》報。鄂豫邊區黨委辦有《七七報》。新四軍第五師辦有《挺進報》。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主要刊物有《江淮》、《實踐》、《江淮文化》、《抗敵》雜誌等。

華南地區

華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報刊 廣東東江抗日民主根據地辦有《新百姓》報,後改為《東江民報》。廣東人民游擊隊東江縱隊辦有機關報《前進報》。在海南島,中共瓊崖特委辦有《抗日新聞》。

作用

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報刊是在農村和戰爭的環境中創辦的。由於受到日偽及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進攻、經濟封鎖和日本侵略軍的殘酷“掃蕩”,辦報條件極其艱苦。敵後廣大新聞工作者不怕流血犧牲,堅持辦報,很多人獻出了生命。他們還參加大生產運動,厲行節約,保證供給,並且自己生產辦報用品。這些報刊經歷了整風運動,在延安《解放日報》(延安)的帶動下,聯繫實際,聯繫民眾,在反映和指導敵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抗戰和建設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