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據地報刊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又稱蘇維埃地區,簡稱蘇區)出版的報刊。革命根據地報刊是在敵人封鎖、交通閉塞、筆墨紙張缺乏、印製設備簡陋的條件下出版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命根據地報刊
- 類別:報刊
- 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 闡述:革命根據地出版的報刊
簡介,參考書目,
簡介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又稱蘇維埃地區,簡稱蘇區)出版的報刊。
出版概況1928年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毛澤東曾編輯新聞簡訊,向紅軍進行時事教育。1929年12月紅四軍中共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決定在紅軍中出版,刊載紅軍作戰訊息、國際國內政治訊息、友軍訊息等,並寫成大字報在村莊路口張貼,有的編成油印小報。1929年9月,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在創建湘鄂贛根據地時,出版石印4開的報紙報。1929年底,鄧小平、張雲逸在發動廣西百色起義,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時,出版鉛印的 。1930年7月28日,彭德懷等率領紅三軍團攻占長沙,於7月29日出版(8月5日紅軍撤出長沙時停刊)。
1931年11月 7日,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此後,在瑞金出版34種中央級報刊,主要有: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HTK〗《紅色中華》,中國共產黨紅色區域中央局機關報周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紅色區域中央局機關報《青年實話》,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機關報〖HTK〗《紅星報》(中國),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機關報《紅軍報》、《革命與戰爭》、《政治工作》,中華全國總工會紅色區域中央執行局機關報《蘇區工人》,中央蘇區前敵委員會總軍醫處主辦的《健康》報等。部隊的報刊數量最多,除《紅星報》等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紅色戰場》、《鐵拳》,紅五軍團的《猛進》,福建軍區的《紅色戰線》,紅一軍團的《戰士》快報,紅二軍團的《戰士的話》,紅三軍團的《戰士報》等。各革命根據地都出版了機關報,主要有:湘鄂西根據地的《列寧》、《紅旗日報》、《工農日報》,湘贛根據地的《湘贛紅旗》,鄂豫皖根據地的《紅旗報》、《鄂豫皖蘇維埃報》,湘鄂贛根據地的《紅旗》報,閩浙贛根據地的《工農報》、《紅色東北》,川陝根據地的《戰場日報》、《赤化全川》、《血花》等。1934年10月中央工農紅軍開始長征,長征途中仍堅持出版《紅星報》、《前進》報、《戰士》報、《不勝不休》報等。
報刊宣傳和新聞業務工作革命根據地報刊在“一切為了戰爭”的口號下,宣傳中國共產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政策,為推動武裝鬥爭、政權建設、奪取革命勝利服務。這些報刊採用多種形式宣傳民眾、組織民眾,成為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完成中心工作的有力工具。還注意發揮報刊的輿論監督作用,辟有“鐵拳”、“黑板”、“輕騎兵”、“突擊隊”等專欄,批評一些運動中的錯誤傾向,揭露幹部的官僚主義和某些貪污腐化的現象。
革命根據地報刊的主要讀者對象是農民、戰士和來自農村的幹部。為適應這種情況,報刊上的文章力求通俗、簡短和口語化,有的還採用山歌的形式。設有“軍事常識”“衛生常識”“俱樂部”“紅色藝林”“工農民主法庭”等欄目和〖HTK〗副刊,以滿足讀者的各種需要。這些報刊都重視組織通訊員網,採取多種方式對通訊員進行思想教育和新聞業務的培訓。共產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的領導人也經常為報刊寫稿,幫助報刊總結經驗改進工作。
革命根據地報刊是在敵人封鎖、交通閉塞、筆墨紙張缺乏、印製設備簡陋的條件下出版的。一家報紙經常只有一二人或十來人擔負採訪、編輯、刻印、校對、發行等全部工作。這些報刊很受民眾歡迎,報紙發行量:《紅色中華》4.5萬份,《青年實話》28萬份,《鬥爭》2.7萬份,《紅星報》1.7萬份。
參考書目
方漢奇、陳業劭、張之華:《中國新聞事業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83。
丁淦林:《簡明中國新聞史》,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