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國家的信貸政策。影響貸款項目收益的情況比較複雜,既有經營和管理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在客觀因素中,既有自然條件方面的原因,也在歷史方面的原因等。銀行在選擇貸款項目時,不能單純考慮項目收益一個因素,還要結合著各種自然的歷史的因素,依據國家政策作出決策。一定時期的信貸政策應充分體現產業發展的意圖,最大程度地矯正自然與歷史原因造成的行業投資在效益上的反差。以價格來說,由於歷史形成的產品不合理比價關係,工業中一部分基礎產業部門和一般加工工業部門的產品收入水平形成很大差別。基礎產業部門投資效益雖然不如加工工業投資,但卻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必須給以保證。在比價關係沒有理順之前,國家要通過一定的政策,指導資金投向。例如在信貸政策方面,對基礎產業部門實行有差別的低利率政策等,以增加它們吸收和消化貸款的能力。而對於一般的加工工業,由於其產品在價格上評價偏高,儘管微觀效益較好,但由於其中有不少是長線產品,國家卻要在政策上給以限制,以避免信貸資金盲目投放。在這方面,信貸政策應該是一個指示器。③經濟槓桿的靈敏度。指導信貸資金投向,還必須有使信貸政策付諸實施的手段。這就是經濟槓桿的運用。為了使國家信貸政策有效地實施誘導資金使用的目標,經濟槓桿的反應要高度靈敏。通過價格、稅收、利率等各種槓桿的協調一致的動作,體現國家支持和限制發展某些產業的政策意圖,約束和指導銀行的信貸行為。如果銀行信貸活動中經濟槓桿反應遲鈍,甚至出現負方向指導,那么即使有再好的信貸政策,也難以最佳化貸款結構。④預算資金吸貸作用的強弱。國家預算資金是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的無償性資金,使它有可能在指導社會資金使用和信貸資金投向方面發揮特殊作用。國家預算資金應更多地用於貼息或彌補銀行實行差別利率而發生的經濟損失,以便充分利用預算資金,帶動信貸投向,最佳化投資結構。這種最佳化作用的大小,直接取決於預算資金的安排狀況,採取不同的方案,其吸貸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根據中國情況,最佳化投資貸款結構,一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制定投資政策和投資貸款政策。國家投資政策確定後,中央銀行要根據產業政策和投資政策的要求,及時地制定和修正信貸政策,指明信貸支持的方向和限制的對象,以及支持和限制的措施。對於不執行國家信貸政策的行為,有關部門應予以經濟和行政的制裁。對於專業銀行執行信貸政策確有實際困難的,則要實事求是地加以調整,以便使國家的信貸政策真正成為專業銀行的自覺要求和行動。二要運用經濟槓桿,調節貸款分配。也就是通過調整投資主體和銀行的物質利益調節指導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和銀行的貸款行為。通過經濟槓桿的套用,使國家能夠及時矯正微觀投資和投資信貸活動,調節社會的投資方向和貸款方向。三要增強國家預算資金吸引信貸資金的能力,把更多的信貸資金用於巨觀效益好、企業效益不夠好的項目建設,促使投資結構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