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
心肌炎、
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傳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絹等物品。
2.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污染的水和食物。
4.透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
特點
首先,是紅疹所出現的部位。手足口病的紅疹顧名思義一定是長在手、足和口上的,而且這些部位的紅疹幾乎是同一時間出現的。“手足口病的紅疹不會光出現在四肢上,患兒的舌下、口腔黏膜、咽喉部都會出現類似症狀,而水痘則主要出現在患兒的臉上。”
其次,手足口病的紅疹是一些薄壁的水皰,而幼兒出水痘時所長的水皰壁則相對較厚。
第三,手足口病的水皰一般有米粒或綠豆樣大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無明顯瘙癢感。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
預防
手足口病對嬰幼兒普遍易感。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等特徵,多數患者可以自愈。疾控專家建議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托幼機構和家長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採取控制措施。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國小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國小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食療方
中醫辨證治療:部分省、市預防手足口病的藥方
(1)《廣東省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臨床技術指南(試行)》提出: 小兒預防手足口病方:
①金銀花茶,材料:
金銀花6g,
大青葉6g,
綿茵陳15g,
生苡仁10g,生甘草3g。用法:水煎服。服法:一日2次。作用:有清熱解毒、健脾化濕之功能,適用於易感人群預防。
②百合銀耳粥,材料: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
服法:一日2-3次,每次1碗。作用:養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健脾之用。
(2)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發布“手足口病”預防處方:
①生薏米、赤小豆、 綠豆各3份,生甘草1份。用法:生甘草加水適量,煎煮10分鐘後去渣,加入生薏米、赤小豆、綠豆,煮粥食用。
②銀花6克,白菊花6克,生山楂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加冰糖適量,以沸水500亳浸泡後頻飲。
(3)《浙江省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技術指導方案》指出:對於無手足口病發生的區域:
(一)個人預防:1.做到“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
2.兒童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二)家庭和托幼機構等環境:
1.居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2.兒童的衣被物品要勤洗曬;
3.對公共玩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對於有手足口病發生的區域:
① 白菊花6克、金銀花6克、生甘草3克,沸水200毫升沖泡,可加適量冰糖,代茶飲。
② 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綠豆10克煮粥食用。
③ 佩帶中藥香囊。組成:藿香、艾葉、肉桂、山萘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化濁辟穢,清熱利濕解毒。製法:將處方中各味藥潔淨處理,去除雜質,烘箱60度下乾燥後,在潔淨區內將藥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條件者粉碎至1000目(採用微粉粉碎法),將粉碎的藥粉包裝成4克/袋,再製成香囊袋劑。用法:每人1個(3.5克/個),每天掛前胸佩帶,晚上睡覺時放置枕邊。
(4)《江蘇省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指南(試行)》提出,預防手足口病的藥方:
①雙花防毒飲:金銀花10g,野菊花10g,蚤休15g,茯苓 10g,甘草3g。上藥加水300ml,浸泡30分鐘,以武火(大火)煎煮沸騰,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鐘,煎成藥液150ml。每日1劑,藥液分 2~3次服,連續服用7~10天。3歲以下嬰幼兒可減量服用。
②玉屏風口服液合板藍根沖劑,連續服用7~10天。
(5)《青島市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臨床技術方案(試行)》指出,個人預防:
①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後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
②使用中藥藥枕。組成: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製法:將處方中各味藥潔淨處理,去除雜質,製成藥枕使用。功效:芳香化濁,利濕解毒。
③中藥漱口法。組成:金銀花10克、荷葉5克。製法:加水煎藥汁漱口。功效:清熱解毒、疏風化濕。
(6)《安徽省中醫藥防治手足口病臨床技術方案(試行)》建議參考使用中藥預防措施:
金銀花6克、蘆根10克、淡竹葉3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用7天-10天。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3歲-6歲可服用本劑量;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7)山東省臨沂市發布手足口病中醫防治方案,在手足口病中醫預防方面:
需要黃芪12克、防風9克、蒼朮9克、升麻9克、藿香6克、板藍根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劑,連用5天。
(8)武漢市中醫醫院:
結合十餘年來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和此次暴發的手足口病的發病及症候特點,認為以下方劑可以預防手足口病。
組方:金銀花10g連翹10g蘆根15g竹葉6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用7天-10天。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3歲-6歲可服用本劑量;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功用:清熱解毒,生津化濕。
(9)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專家開出手足口病中藥預防方案:
黃芪12克,防風9克,蒼朮9克,升麻9克,藿香6克,板藍根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用5天。
(10)衛生部駐阜陽時專家組提供預防建議:
本病流行期間,推薦以下方藥:①白菊花6克、藿香6克、生甘草3克、生山楂10克,上方加水200毫升加冰糖適量,煎至100毫升後頻飲。②生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綠豆15克、生甘草5克, 煮粥調服。
(11)上海市中醫醫院院長虞堅爾教授提出,在預防手足口病時,市民可服用雙黃連等中成藥,食用米仁粥、銀花茶、金銀花露等。在加強兒童預防時,家長可用適量菖蒲、藿香、白芷、艾葉製作香袋,給孩子佩帶胸前。
(12)廣東省中醫院兒科楊麗新主任醫師推薦:
將金銀花、茵陳、生薏仁、大青葉(即板藍根的葉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開後20分鐘倒出,當茶飲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體虛、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13)預防手足口病的食療方。理論依據:
2008年是戊子年,主運是火運有餘,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其病發生於今年的二之氣-少陰君火,中醫認為“諸痛癢瘡,皆屬心火。”又因為小兒生機旺盛,其性為少陽,所以這個病多發於小兒,病機主要是屬火。同時去年又是一個暖冬,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預防: 用三豆飲加白菜心冰糖:
黃豆50粒,綠豆30粒,黑豆20粒,白菜心100克,冰糖20克。黃豆大生肝液,綠豆清熱解毒養陰,黑豆以補益腎水,白菜心養陰清熱利水,清心火,冰糖性涼最養胃陰,諸藥並用可以增液清火,又都為平時之食物,最不損人正氣。故為預防手足口病之良藥
(14)青島市衛生局近日公布防治手足口病中藥藥枕的藥方。有關負責人介紹,藥枕使用的中藥有藿香、艾葉、白菊花三種,都是常見的中藥材,沒有刺激性氣味,將這些藥物塞進枕頭中,在幼兒休息時使用,就可以起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
(15)2008年《海南省防治手足口病中醫藥臨床技術方案(試行)》中指出,除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做到“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等預防措施外,還建議參考使用以下中藥預防措施(組方):
金銀花6g、板藍根10g、蘆根10g、淡竹葉3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用7-10天,每次50毫升。
服用注意:3歲以內嬰幼兒可減量服用;3至6歲幼兒可服用本劑量;6歲以上者可適當加量服用。
(16)中醫認為濕熱體質的小兒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比較概括地說,濕熱體質的主要表現有:性情急躁,思維不夠敏捷,肢體懶惰,不愛運動,口中常可聞到異味,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黃,喜歡吃煎炸燒烤食物及甜食,愛喝含糖飲料,很少飲用足量的涼白開水,進食水果與蔬菜也很少,時有皮膚瘡癤等病發生,經常出現上火症狀。
對那些具備濕熱體質的少兒作為預防手足口病的重點人群,採取以下預防措施:飲食必須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通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西紅柿、各類食用菌、薏苡仁、荸薺等。少食或不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比如各類甜食、煎炸食物。每天堅持飲用足量的涼白開水,不要喝含糖飲料,儘量保持充分的睡眠。
(17)中成藥治療:可以套用炎琥寧、熱毒寧、醒腦靜等藥物靜脈滴注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