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康仲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
- 作者:康仲德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7 頁
- ISBN:9787543853553
- 定價:28.00 元
《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康仲德
《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康仲德...
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 《我讀《論語》之孔子的教育思想與教學實踐》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仲德
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他對後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學說和他的事跡,弟子們各有記錄,後來彙編成一本書,名為《論語》,這是 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簡介 全書篇幅不大,但較全面地從孔子的世界觀、關於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內容、教學...
孔子的教育主張。孔子一生教學,提出“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的主張。“類”指族類或種類,何晏的《論語集解》注引馬融說:“言人所在見教,無有種類。”黃侃疏:“人乃有貴殘,同宜資教,不可以其種族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則善,本無類也。”謂不同種族、等級類別的人,雖有貴賤之分,都適宜...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作者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
”(《論語·為政》)孔子的這些思想,後經《禮記》的《學記》篇用“教學相長”一詞加以概括,成為儒家教育中有關教學原則的重要思想。教學相長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既矛盾又統一的辯證關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了教學過程的雙邊活動。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學生是教學的...
①子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2歲。②冉子:冉有,在《論語》中被孔子弟子稱為“子”的只有四五個人,冉有即其中之一。③粟:在古文中,粟與米連用時,粟指帶殼的穀粒,去殼以後叫做米;粟字單用時,就是指米了。④釜(fǔ):古代量名,一釜約等於六斗四升。⑤庾(yǔ):古代...
孔子提出學思並重的思想,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成為儒家一致贊同和普遍遵循的原則。後來王夫之全面發揮孔子的思想,指出:“學非有礙于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思正有功於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船山遺書·四書訓義》)④循序漸進。孔子在教學中注意“循循然善誘人”...
《孔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發展》是一本書籍,定價18.00元,ISBN為9787564301002。內容介紹 《孔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發展》首先回顧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歷史淵源,認為孔子教育思想並非孔子所獨創,而是中國古代先哲集體智慧的結晶。全書重點揭示了孔子教育思想中所蘊涵的當代教育改革與發展中有關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諧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陬邑(zōu yì)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仁”,以“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後來被尊稱為“聖人”。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為“亞聖”。論語 ...
本書是《國學思想名著名篇》之《論語》,重點闡述了《論語》著作和文章中包含的教育哲學內涵。讓我們站在中華民族教育思想家的肩膀上,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展開創造性的教育人生。目錄 緒論關於《論語》一、孔子與《論語》二、《論語》的主要內容 三、《論語》中的教育智慧 第一章教育目的(端正態度辨明為誰而...
《論語·子罕》是春秋戰國的語錄體散文,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議論。此外,還記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動。作品簡介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歲寒,然後知松柏...
孔子與《論語》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歷代統治者稱為“聖人”。(詳見《史記·孔子世家》)《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孔子教育思想論》是2016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南安。內容簡介 《孔子教育思想論》主要論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其全民教育思想、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學生論、教師論、學習方法論、教學方法論、教育評估論、教學語言特色論,並對孔子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也進行了闡述。通過對孔子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
《孔子的精神世界:《論語》思想的體系化解讀》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維森。內容簡介 趙維森編著的這本《孔子的精神世界(論語思想的體系化解讀)》對《論語》思想的解讀,既突破了傳統學者對字、詞、句義的繁瑣註疏考證,又突破了千篇一律的“原文+注釋+譯文”的機械分列式的現代教學模式...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輯錄、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2018年12月,我推薦她參加北京博雅教育創新研究院在廣州舉辦的新修訂的高中語文課標關於學習任務群的研討大會,並在會上發言介紹《論語》教學的經驗,引起了與會者和媒體的關注,她多年的努力、辛勤的探索得到認可和好評。圖書目錄 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課程目標及確定依據 二、課程內容及課 程規劃 三、課程實施及實踐...
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母語教育(代序)/1 大學語文·君子·邊緣化——讀“半部《論語》”有感/1 一、語文關係君子/2 二、有些邊緣化/6 三、語文培養君子/8 跟孔子學語文之道——2008年元月2日在南京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15 一、對象的廣泛性/16 二、方法的靈活性/20 三、態度的堅定性/28 問同答異——孔子...
《論語》自宋代以後,被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內容簡介 《論語》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
如子夏言博學近思,《中庸》言博學慎思,都認為學思不可偏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機敏而(生動的)善於學習,不在乎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求教學問。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文子,衛大夫。“文”是他...
1. 時刻自我反思的孔子 2. 獨立思考很重要 3. 富貴於我如浮雲 4. 孔子是天才嗎 5. 孔子不會提到的話題 6. 孔子的老師 7. 孔子的教學內容 8. 孔子竟包庇國君 9. 君子要有寬廣的胸懷 泰伯第八 禮是一切的標準 1. 曾子得病了 2. 曾子的遺囑 3. 為萬世開太平 4. 千古迷句 5. 明哲保身知進退 ...
《論語》闡述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教育理論與方法以及完善自我學以致用的道理。孔子終身把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和最高目標,一生實踐“有教無類”教育服務全體人民的思想,重視對弟子進行包括天地萬物、治國經邦、交際應酬的“六經”、“六藝”以及“文、行、忠、信”等內容的教學,培養人性獲得全面發展、具有理想人格...
孔子 “在少年時代除了跟隨母親學習之外,很可能在私學中受到過比較系統的訓練” [11] 。孔子曾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論語·為政》 ) 。子貢讚揚孔丘“學無常師” ,說明在孔丘辦私學之前,已經有人以私人的資格在傳授文化知識了。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成語典故 出 處:《論語·先進篇》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
第二講 關於孔子和《論語》及儒家學派 一、孔子的身世(21)二、孔子的從政經歷(24)三、孔子的教學活動(29)四、孔子晚年對古代文獻的研究與整理(30)五、《論語》的成書(32)六、儒家學派的來源(34)第三講 孔子的為政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為政以德,愛民為本(42)(一)“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
“述而”語出《論語·述而》,是孔子的自我評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其字面意思是僅傳述既有內容而不進行創始性的工作。但事實上,正如孔子的有關工作所顯示的,在他對既有內容的傳述過程中實際上包含了創始性的義涵。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
《孟子書》:即《孟子》,儒家經典之一。一般認為是孟軻和他的學生萬章等共同編著。主要記載孟軻的政治學說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廢:放下。夫子罕言利:《論語·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夫子,指孔子。原:本源,根源。引語出自《論語·里仁》。放,通“仿”,依照、依據。通“弊”。弊病。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