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

2022年2月,成都市民政局與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多項惠民生、暖民心、解民憂的改革舉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市“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
  • 發布單位:成都市民政局與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內容解讀
《規劃》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基本民生保障、基層治理、養老服務和專項社會服務四大體系建設為主線,以十項重點工程為支撐,設定了19個主要發展指標。這些指標精準落點到“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能力提升工程上並明確了任務目標,譬如,到2025年,使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保障集中供養率由40%達到60%;公益慈善類組織增加至400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鎮(街道)覆蓋率由10%達到100%等。
救助
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
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
到2025年,分級分類、統籌兼顧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對此,《規劃》提出,使城鄉低保標準年度增速不低於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費支出增速;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0%,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
同時,要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實現精神障礙康復站點鎮(街道)覆蓋率100%;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基本養育標準和生活補貼自然增長機制,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畫”項目,特殊困難兒童實現多維度專項保障。
要整合大數據資源,提高救助科學性、精準性。依託社會關愛援助體系及各級社工服務站(室),統籌基層社會救助服務力量和資源,增強社會救助綜合服務能力。
養老
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開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
《規劃》明確,要保障提升基本養老公共服務。對獨居、高齡、空巢、農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定期巡訪探視和關愛服務,加快建立農村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強化公辦養老機構保障作用,重點為特困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托養、護理服務,實現農村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應養盡養”、社會失能老年人“需托盡托”。
要加快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支持發展家庭“喘息服務”,開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讓老年人在不離開熟悉環境和親情陪伴下,就近便利地享有養老服務。到2025年,全市建設家庭照護床位6000張,每個街道及有條件的鎮至少建有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鎮(街道)範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不低於60%,全市新增普惠性養老床位達1萬張以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60%以上。
還要營造老年友好社會環境,積極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養老服務+行業”“智慧養老服務”等創新服務機制,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者。制定養老服務監管責任清單,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機構實施聯合懲戒。
服務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蓋
培育品牌型社會組織不少於20個
建設高品質便民利民基本社會服務體系是成都民政工作重點。聚焦未成年人保護,《規劃》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實現全覆蓋,開展心理健康專業服務項目達70%以上;到2025年,全市四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點)實現全覆蓋。
在婚姻登記服務方面,要實施婚姻登記服務創新工程,建設公園式婚姻登記生態生活新場景,打造與本土婚俗文化、生態景觀相結合的特色街區。
在殯葬服務方面,實施《成都市綠色殯葬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到2025年,綠色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80%;城鄉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縣級覆蓋率達到100%。
此外,還要堅持黨建引領,讓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願服務有效參與社會治理,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發揮的作用顯著增強。到2025年,培育品牌型社會組織不少於20個;全市持證社工達到3.5萬人;公益慈善類組織達到400家,志願服務站點社區覆蓋率達到100%。
協同
支持成德眉資
養老服務同城化發展
高質量推動民政服務協同發展,《規劃》明確,要全方位構建成都都市圈合作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作的區域民政服務新格局。
具體而言,要建立成都、德陽、眉山、資陽救助對象經濟狀況核對信息共享機制,推進社會救助跨區域通辦,協同開展跨區域社會救助;推動養老服務合作共建,支持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養老服務同城化發展;加強婚姻登記服務聯動共享,不斷拓展天府市民雲“成都婚事通”預約預審功能服務,為成都都市圈居民辦理婚姻登記提供高效服務保障;落實完善基本殯葬服務補貼,進一步暢通異地辦理渠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