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動因分析法

成本動因是指引起成本發生的原因。是作業成本法的前提。多個成本動因結合起來便決定一項既定活動的成本。企業的特點不同,具有戰略地位的成本動因也不同。因此,識別每項價值活動的成本動因,明確每種價值活動的成本地位形成和變化的原因,為改善價值活動和強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途徑。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由美國著名會計學教授卡普蘭等所倡導的作業成本計算法,在美國、加拿大的許多先進制造企業成功套用,結果發現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成本扭曲問題,而且它提供的相關信息為企業進行成本分析與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本動因分析法
  • 外文名:Cost driver analysis
  • 提出者:卡普蘭等
  • 定義:引起成本發生的原因
  • 地位:作業成本計算法的核心概念
  • 內容:執行性、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
介紹,內容,

介紹

雖然,成本動因是作業成本計算法的核心概念,但並不專屬於作業成本計算法模式。因為從戰略成本管理的高度來看,成本動因不僅包括這一模式下圍繞企業的作業概念展開的、微觀層次上的執行性成本動因,而且包括決定企業整體成本定位的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這兩個層次的成本動因,有助於企業全面地把握其成本動態,並發掘有效路徑來獲取成本優勢。

內容

執行性成本動因分析
執行性成本動因分析包括對每項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作業動因資源動因分析。作業動因是指作業貢獻於最終產品的方式與原因,如購貨作業動因是傳送購貨單數量。可通過分析作業動因與最終產出的聯繫,來判斷作業的增值性:為生產最終產品所需的且不可替代的作業或為最終產品提供獨特價值的作業為增值作業;反之,則為非增值作業。一般企業的購貨加工、裝配等均為增值作業,而大部分的倉儲、搬運、檢驗,以及供、產、銷環節的等待與延誤等,由於並未增加產出價值,為非增值作業,應減少直至消除,以使產品成本在保證產出價值的前提下得以降低。資源動因是指資源被各作業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是把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的基本依據。如購貨作業的資源動因是從事這一活動的職工人數。對資源動因的分析,有利於反映和改進作業效率。在確定作業效率高低時,可將本企業的作業與同行業類似作業進行比較,然後通過資源動因的分析與控制,尋求提高作業效率的有效途徑,尤其應注意分析與控制在總成本中占有重大比例或比例正在逐步增長的價值活動的資源動因。如可通過減少作業人數、降低作業時間、提高設備利用率等措施來減少資源消耗,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產品成本。
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
結構性成本動因分析,當我們將視角從企業的各項具體活動轉向企業整體時,就會發現大部分企業成本在其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展開之前就已被確定,這部分成本的影響因素即稱結構性成本動因。波特認為,影響企業價值活動的十種結構性成本驅動因素分別是:規模經濟、學習。生產能力利用模式、聯繫、相互關係、整合、時機選擇、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機構因素。結構性成本動因從深層次上來影響企業的成本地位。如產業政策、規模是否適度、廠址的選擇、關於市場定位、工藝技術與產品組合決策等,將會長久地決定其成本地位。為了創建長期成本優勢,應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控制這類成本動因。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將其服務定位在特定航線而非全面航線的短途飛行,避免從事大型機場業務,採取取消用餐、定座等特殊服務,以及設立自動售票系統等措施來降低成本。結果其每日發出的眾多航班與低廉的價格吸引了眾多的短程旅行者,成本領先優勢得以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