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配

美國著名會計學家查爾斯·T·霍恩格倫認為,成本分配是“把一項成本或者一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給一個或幾個成本目標”。 進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於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成本計算和財務評價的需要,也是基於財務報告和合理確定成本補償標準的需要。縱觀成本會計的發展史,成本會計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與成本分配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本法
  • 外文名:cost method
英文表達,成本分配介紹,範圍,原則,基本步驟,計算方法,

英文表達

成本分配(Cost assignment )

成本分配介紹

就拿作業成本會計來講,它也是以成本分配作為突破口的。作業成本會計認為,傳統的成本分配嚴重歪曲了成本計算結果,造成成本信息失真。西方會計界對於成本分配雖有不少建樹,但忽視成本分配問題的現象依然存在。
成本分配基礎的理想標準是成本與分配對象的因果關係。成本分配對象的存在是成本分配得以發生的基礎。目前大多數的成本分配,特別是那些間接費用的分配,都是建立在因果關係很不明確的分配標準上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成本分配對象與所發生成本之間的因果關係,取得更有效的分配標準,採取更科學的分配方法,才能最終解決成本計算失真的問題。
現行的成本分配基礎和成本分配方法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假設基礎上的,對各種間接成本的分配、歸集、再分配,使各項成本都失去了它們的個性,再也看不清成本項目與分配對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如果長期維持現狀,那么成本的精確計算只能是一句空話。
成本分配的首要目標是使成本信息精確合理;其次,成本分配在正確計算成本的基礎上,要有助於經濟決策,有利於激勵員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範圍

成本分配用於變動成本法
對成本分配而言,區分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確定貢獻毛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可用於經營決策,也可用於業績評價;它強調成本性態模型,強調某組織或個人對企業整體的貢獻。變動成本的分配通常比較簡單,固定成本在一般情況下可不予分配。但為了一些特殊目的,也可能要對固定成本進行分配,而這種成本分配有時就比較複雜。
成本分配用於確定各責任單位的業績
許多成本可通過分配直接追溯到各責任單位、各產品。為了確定各責任單位的業績,需要進行成本分配,但有些成本分配到各責任單位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那些間接成本或約束性固定成本。因此從成本分配的精確性角度來分析,往往會陷入困境。但如果通過成本分配,在明確責任單位業績的同時起到了激勵作用,則成本分配的主要目標就算達到了。當然有些成本本身是可以不分配的,要針對責任單位的性質作具體分析。
成本分配用於經濟決策
企事業單位的許多經濟決策都與成本分配密切相關,為了決定生產什麼產品,必須預測總成本,而總成本、單位成本的多少又受成本分配的影響。完全成本法之所以還被企業普遍接受,就與人們對成本分配的某種認識有關,即把全部成本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作為各產品“真實的”或“實際的”成本近似值,藉此來對付不確定因素,會增強經濟決策的穩健性。
成本分配用於資產計價和確定損益
企事業單位中各項資產的計價一般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基礎上的,而各項資產歷史成本的確定離不開成本分配。確定損益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會計工作,而損益的確定是在產品與勞務成本確定的基礎上進行的,各產品和勞務成本的確定也離不開成本分配。從目前現有的技術來看,成本分配又面臨著諸多困難,如許多固定成本如何進行有效分配就是一道難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有待時機成熟,目前主要取決於管理當局的認識程度及對特定決策的正確理解。目前成本分配中主觀隨意性之所以還很顯著,主要原因之一還是成本效益比問題,那就是,進行精確的成本分配的代價是昂貴的,而且幾乎是辦不到的,例行的成本分配,往往與會計人員的經驗有關,而不是科學的成本分配本身。
成本分配用於培養員工的成本意識
管理當局為什麼進行各種形式的成本分配,原因之一是通過成本分配使員工樹立強烈的成本意識。儘管有些成本分配本身並不存在因果關係,把一些基本的費用在各經營部門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就會使各部門關心該項活動。相反如果不進行成本分配,就會失去員工的警覺與關心,最終造成成本上升而引起各方面的不滿。

原則

受益性原則
成本分配的受益性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誰受益、誰負擔;負擔多少,視受益程度而定。這一原則,要求選用的分配標準能夠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及時性原則
是指要及時將各項成本費用分配給受益對象,反對將本應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費用分配給本期。不及時分配成本費用必然會影響到成本的及時計算和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必然會影響成本信息的質量,造成經濟決策的失誤。
成本效益性原則
成本分配也要講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帶來的效益要遠大於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當然這種成本效益比不太好計算,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成本分配工作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些意義不大的數據收集和計算上,而且要注意成本分配能帶來何種效果。
基礎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準確的原始記錄為依據,不能憑主觀臆斷亂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亂成本分配秩序,製造虛假成本信息。如果各項基礎工作做不好,必然使成本分配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管理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有利於企事業單位加強成本管理。成本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既可以用它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決策,又可以用它來編製成本計畫,考核各部門的業績,因此提高成本分配的科學性,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極為有利的。
多元性原則
成本分配標準是多元的,成本分配方法是多樣化的,成本分配的目的也是多元的。因此在進行成本分配時,要靈活地加以套用,不能固定不變地採用一個分配標準、一種分配方法。成本分配只有遵循多元性原則,才能逐步科學化,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基本步驟

確定成本對象
企業必須確定向什麼部門、產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對象常常是企業中的分部。如果企業中的一個分部被授予一些決策權,並成為成本對象,那么會計系統將對該分部進行業績評價。
歸集共同成本
歸集共同成本並分配到成本對象中。
選擇成本分配基礎
成本分配基礎是與將要分配計人成本對象的共同成本有關的作業指標。共同成本通常是通過成本分配基礎分配計入成本對象。成本分配基礎能夠大致反映成本對象對共同資源的消耗方式。

計算方法

一、製造成本的核算對象製造成本的核算對象,是指成本核算過程中,為歸集生產費用而確定承擔費用的客體。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是成本核算的核心。製造成本核算對象具有層次性,必須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確定,具體情況如下:
1) 單步驟生產的產品應以最終產品為成本核算對象。
2) 多步驟小批或單價生產的企業,應以每件、每批或定單產品為核算的對象。
3) 連續或多步驟生產和裝配或多步驟大批生產,應以其生產步驟、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為成本核算對象。
4) 多品種大量大批生產的企業,應以類別生產為成本核算對象。

二、製造成本的項目成本項目,是指對產品成本內容構成所作的分類,其大類包括:
1)直接材料,是指構成產品實體,或有助於形成產品的各種材料。細類主要有:主要材料、原料、輔助材料、備用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材料。
2)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的製造的生產工人的工資費用。主要有: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和福利。
3)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方式的各項費用。其細類主要有: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用固定資產折舊費、資源有償使用費、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勞保費、季節性修理期內的停工損失以及其他製造費用。
直接成本包括產品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屬於間接成本。

三、製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賬戶製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賬戶有:"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的明細核算按"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及其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設定明細賬。製造費用按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間接費用項目設定明細賬戶。"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的明細賬(表),一般可按成本費用項目設計成多欄式。發生各項生產費用,借記"生產成本"及其有關明細賬,結轉已完工並驗收入庫的產成品、半成品及已提供的勞務,貸記“生產成本"及其有關明細賬;"生產成本"的餘額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產品成本。發生製造費用,借記"製造費用"及其有關明細賬;分配製造費用,貸記"製造費用"及其有關明細賬,期末無餘額。
四、基本生產成本的賬務處理1.直接材料費用的賬務處理程式
1) 填到領料憑證並附註領料部門和用途。
2) 月末編制"耗用材料匯總表"並送至財會部門。
3) 財會部門編制記賬憑證。
4) 外購動力中直接耗用於生產的部分,也應作"直接材料"處理。
5) 如果企業採用計畫成本進行材料核算,則在計入生產成本時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