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
“成功焦慮症”的實質是,人們懷著功利的心態,希望能迅速達到社會認可的成功標準。從小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小孩,真正面臨就業時,症狀愈發嚴重。學的東西都是速成的,經不起考驗;眼光卻是很高的,工資要高,地位也要高。
病因
病因:“成功”文化催生成功焦慮症
從文化傳統來說,“成王敗寇”、“建功立業”等文化觀念長期占據人們意識形態的頂峰。一個孩子剛生下來,就被灌輸了這樣的觀念,而且在每一個細節中進行強化,從此,一個人的人生觀便被徹底地綁上了追逐“成功”的戰車。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很多人都患上“完美主義”病症,用一切完美的標準要求自己,容不得半點瑕疵和失敗,除了成功,個人的喜怒哀樂已不足與外人道也。
當前社會風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獨木橋上涌,社會評價標準是單一的,就是人人都做CEO,人人都大富大貴、出人頭地。成功學的泛濫,帶來的後果是,為了所謂的成功人們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於犧牲人倫、正義。在這樣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不惜踐踏尊嚴、破壞法紀。商人不踏踏實實做生意,樹品牌,而是整天盤算著如何巧取豪奪,日進斗金;學者不是想著板凳一坐10年冷,而是夢想著一夜之間盛名天下,不惜趨附弄巧,剽竊抄襲。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人們失去了平和、中正之心,穿上那雙據說能帶來奇蹟的“紅舞鞋”,不停地跳,但一旦奇蹟沒有出現,心理便開始嚴重失衡。
當代青年多有“成功焦慮”,是社會巨變在他們身上的折射。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技術、觀念、信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異,因此比爾・蓋茨要說:正是這種“時不我待”的環境,給了現在的年輕人“饑渴成功”的主觀體驗,讓他們產生生存、發展、成功的壓力。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一批年輕的富人、年輕的行業領航人、新的高知群,讓其他那些更多的普通年輕人,看到了年輕人可以成功的實例,燃起強烈的成功欲望,一旦受阻,焦慮感便愈來愈強烈。
基於狹隘的成功標準,普通人實現自己的理想就顯得困難重重,民眾心理上存在著“被社會邊緣化”的危機感。同時,一個社會當中,如果社會資源配置多向強者積聚,普通人就會有一種危機感和不安全感,這就迫使他們更急切地去追求所謂的成功。法國的朱力安說:“相比來說,中國人更渴望成功,因為美國是已開發國家,已開發國家的人對成功的渴望不大,對好的生活品質的渴望更大。中國人總覺得,我的錢多,我就能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治療
治療:人生舞台上做好自己就是成功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大大小小各種角色,無論是主角、配角還是跑龍套的,他們對於整部戲都是不可或缺的。無需羨慕主角的風光,因為在這個舞台上,每個人最適合的角色就是自己,每個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演好。成功的標準不只有一種,這不是奧林匹克競技場,一定要分出金牌、銀牌、銅牌,而更多的運動員似乎成了失敗者。
成功雖然有外在的評價指標,但更多地取決於當事者的內在感受;一個人對自己的成功認可度,與其所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寡,並無必然聯繫。世界上既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既有萬眾矚目的榮耀,也有清虛自守的安寧。在各自的領域和地域,建立起了不同層次和程度的功業的公民,都應有自己的尊嚴和成就感。由於稟賦、性格、成長環境、發展機遇的差異,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不可能成為比爾・蓋茨,但只要踏踏實實走好生活的每一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無悔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