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學(中國部分)(第2版)

憲法學(中國部分)(第2版)

該教材是國家教委文科類專業教材編寫計畫中的重點教材之一,其編寫工作被列為國家教委“八五”社會科學研究重點課題。許崇德 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憲法學(中國部分)(第2版)
  • 作者:許崇德 編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7月1日
  • 頁數:536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16063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憲法學:中國部分(第2版)》由我國研究憲法學的專家學者編寫,在介紹我國憲法與憲法學產生及發展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系統而詳盡地論述了我國憲法各項基本制度及相關理論,並適時地吸收反映了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有關的重大理論發展以及八屆人大、九屆人大、十屆人大對憲法修改後的新內容。
《憲法學:中國部分(第2版)》作為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教材,適於相應層次本專科生閱讀,並可供其他法律工作者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憲法總論
第一章 憲法學導論
第一節 憲法學概念、分類與研究對象
一、憲法學概念
二、憲法學分類
三、憲法學研究對象
第二節 憲法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外國主要國家憲法學的產生與發展
二、中國憲法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憲法學體系與研究方法
一、憲法學體系
二、憲法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憲法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憲法學是法學的首位學科
二、憲法學是一門重要的法學基礎課
三、憲法學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礎
四、憲法學為科學的決策活動提供統一的基礎
第二章 憲法基本原理
第一節 憲法的概念與分類
一、憲法的概念
二、憲法的分類
第二節 憲法的產生與發展
一、憲法產生的基本條件
二、憲法的發展
第三節 憲法結構
一、憲法結構體系
二、憲法規範
三、憲法淵源
第四節 憲法作用
一、憲法作用的前提條件
二、憲法對經濟制度的作用
三、憲法對政治制度的作用
四、憲法對法制的作用
第五節 憲法修改
一、憲法修改概說
二、憲法修改的限制
三、憲法修改的方式
四、憲法修改程式
第六節 監督憲法實施
一、憲法解釋
二、憲法監督
第三章 中國憲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憲法史
一、憲政問題在中國歷史上的提出
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憲法
三、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府頒布的憲法
四、人民革命根據地的憲法性檔案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
二、1954年憲法
三、1975年憲法
四、1978年憲法
五、1982年憲法
第二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制度(上)
第四章 人民民主專政制度
第一節 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
二、人民民主專政的歷史發展
三、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
第二節 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基礎
一、人民的概念和範圍
二、工人階級的地位
三、農民階級的地位
四、知識分子的地位
第三節 人民民主專政的內容
一、對人民實行民主
二、對敵人實行專政
三、民主與專政的關係
第四節 人民民主專政的基本特點
第五章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第一節 中國各政黨
一、中國共產黨
二、中國各民主黨派
三、政黨和政黨制度
第二節 多黨合作制度
一、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前提
二、中共對民主黨派的十六字方針
三、多黨合作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現
四、民主黨派在同共產黨合作中發展進步
第三節 政治協商制度
一、政治協商制度的概念和特點
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容
第四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一、性質和組織
二、任務和主要職能
第六章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第一節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概念和地位
一、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概念
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地位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一、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三、與所有制相適應的分配製度
第七章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憲法與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節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第三節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第四節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第三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本制度(下)
第一節 有中國特色的政權組織形式
一、政權組織形式的含義
二、政權組織形式的類型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一、民主革命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二、新中國成立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
第三節 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我國國家性質相適應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徑
第四節 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提高認識、保障人大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職權
二、加強和完善人大常委會的組織機構
三、加強和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
四、提高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素質
五、完善人大監督制度,加強監督工作
第九章 選舉制度
第一節 選舉制度的基本原理
一、選舉制度的概念與性質
二、新中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發展與基本功能
三、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選區劃分與選民登記
一、選區劃分
二、選民登記
三、選舉投票
四、代表辭職
第三節 候選人制度
一、候選人提名權主體
二、候選人提名方式
三、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的確定程式
四、候選人介紹制度
第四節 選舉管理制度
一、選舉管理的基本原則
二、選舉機構的設定與括動形式
第五節 罷免制度
一、罷免制度的理論基礎
二、選民和選舉單位的罷免權
三、人民代表對國家機關領導人的罷免權
第十章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一節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一、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與分類
二、中國實行單一制的原因
三、中國實行的單一制特點
第二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內容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類型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稱
第五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一、自治機關的性質與地位
二、民族自治機關的組成
第六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治權
一、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權
二、使用和發展民族語言文字權
三、財政自治權
四、經濟建設管理權
五、公共事務的管理權
六、組織公安部隊權
第十一章 一國兩制
第一節 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
一、一國兩制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二、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
第二節 一國兩制是香港、澳門基本法的指導方針
一、港澳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制定
二、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基本法中的體現
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
第十二章 國家象徵
第一節 國旗和國徽
一、國旗
二、國徽
第二節 國歌
第三節 首都
第四編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十三章 權利義務概述
第一節 公民與國籍
一、公民的概念與特徵
二、公民的要件
第二節 權利義務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一、權利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二、義務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第三節 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
一、國家權力的概念與特徵
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關係
第四節 人權與公民權利
一、人權的概念
二、人權與公民權利的關係
第五節 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發展
一、共同綱領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
二、1954年憲法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
三、1975年憲法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
四、1978年憲法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
五、現行憲法與公民基本權利義務
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
第一節 基本權利概述
一、基本權利概念與特徵
二、基本權利的憲法地位
三、基本權利的分類
四、基本權利的保障與界限
第二節 平等權
一、平等權概念與特徵
二、平等權的憲法地位
三、平等權的內容
第三節 政治權利
一、政治權利的概念
二、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
一、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
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
三、國家的基本宗教政策
第五節 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
二、人身自由的內容
一、社會經濟權利的概念與特徵
二、公民個人財產權
三、勞動權
四、休息權
五、退休權和獲得物質幫助權
第七節 文化教育權利
一、文化教育權利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二、受教育權
三、文化權利
第八節 監督權
一、監督權概述
二、批評、建議權
三、檢舉權
第九節 請求權
一、請求權概述
二、申訴權
三、控告權
四、取得賠償權
第十節 特定主體權利
一、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權利
二、殘疾人權益受保護
三、華僑、歸僑、僑眷的合法權利受保護
四、被告人有獲得辯護的權利
五、犯人享有的權利
第十五章 公民的基本義務
第一節 公民基本義務概述
一、基本義務的概念和特徵
二、公民基本義務分類
第二節 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
一、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
三、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四、保衛祖國和依法服兵役的義務
五、依法納稅的義務
六、其他義務
第五編 國家機構
第十六章 國家機構的沿革和原則
第一節 概述
一、國家機構的本質特徵
二、國家機關分類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的歷史變化
一、建國初期的國家機構體系
二、年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體系
三、年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體系
四、年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體系
五、年憲法規定的國家機構體系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
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
三、適應並推動經濟發展原則
四、分工與協調原則
五、責任制原則
六、活力和效率原則
七、反腐倡廉原則
八、民族平等、團結原則
九、依靠人民為人民服務原則
十、堅持共產黨領導原則
第十七章 中央國家機關
一、性質與地位
二、組成與任期
三、職權
四、工作程式
五、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第二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一、性質與組成
二、任期
三、職權
四、工作程式
五、委員長會議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乖國主席
一、產生和任期
二、職權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法律地位
第四節 國務院
一、性質和組成
二、領導體制
三、職權和會議制度
四、國務院各部門及所屬其他行政機構
一、性質和地位
二、組成和任期
三、職權
四、領導體制
第六節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第十八章 地方國家機關
第一節 行政區劃
一、行政區劃的概念與原則
二、我國現行行政區劃
第二節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
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
第三節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一、性質和地位
二、組成和任期
三、職權
四、領導體制
五、所屬各工作部門
六、派出機關
第四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一、新中國成立後鄉鎮政權的歷史演變
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
三、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
四、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第五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第六節 特別行政區的政權機關
一、特別行政區和特別行政區政權
二、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三、特別行政區政府
五、特別行政區司法機關
六、行政長官負責制筒析
第十九章 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第一節 人民司法機關的建立和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人民司法機關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第二節 審判機關
一、人民法院的性質和任務
二、人民法院的組織系統、職權和領導監督體制
三、人民法院的組成和任期
四、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制度
五、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憲法原則
第三節 檢察機關
一、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和任務
二、人民檢察院的組織系統和領導體制
三、人民檢察院的組成和任期
四、人民檢察院的職權
五、各級人民檢察院的職責劃分
六、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原則
七、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制度
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關係
後記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