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感覺是客觀刺激作用於感覺器官所產生的對事物個別屬性的
反映。
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最簡單的認識形式。例如當
鳳梨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時,我們通過視覺可以反映它的
顏色;通過
味覺可以反映它的酸甜味;通過
嗅覺可以反映它的清香氣味,
同時,通過觸覺可以反映它的粗糙的凸起。人類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各種感覺認識到事物的各種屬性。
感覺不僅反映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且也反映我們身體各部分的運動和狀態。例如,我們可以感覺到雙手在舉起,感覺到身體的傾斜,以及感覺到腸胃的劇烈收縮等等。
感覺雖然是一種極簡單的心理過程,可是它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有了感覺,我們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種事物的屬性,因此才能分辨顏色,聲音、軟硬、粗細、重量、溫度、味道、氣味等,有了感覺,我們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運動、姿勢、飢餓、心跳,有了感覺,我們才能進行其它複雜的認識過程。失去感覺,就不能分辨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自身狀態。因此,我們說,感覺是各種複雜的
心理過程(如知覺、記憶、思維)的基礎,就這個意義來說,感覺是人關於世界的一切
知識的
源泉。
感覺器是腦的工具,腦是藉助於感覺器來反映外部世界的。
感覺是指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感覺是一種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從空間上看,感覺所反映的事物,是人的感官直接觸及的範圍;從時間上看,感覺所反映的對象是此時此刻正作用於感官的事物,而不是過去或將來的事物。
其次,感覺所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且任何一種感覺都是腦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宇宙哲學對感覺的定義::
感覺是生命體對“值質空時”的歸屬性反應。
“公值、質料、空間、時間”簡稱“值質空時”
“值質空時”的定義分別如下表所示:
意義
由赫布、貝克斯頓 [加] 1954年首次報告。[美]
普林斯頓大學做過55名被試的實驗。
實驗說明:
2)保證了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
3)感覺是認識過程的開端,是一切較高級複雜
心理現象的基礎。
分類
感覺分類我們可以把感覺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是外部感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膚覺五種。這類感覺的
感受器位於身體表面,或接近身體表面的地方。
視覺,人類可以看得到從0.77-0.39微米的波長之間的
電磁波。
聽覺,人類能聽到物體振動所發出的20-20000HZ的
聲波。可以分辨出聲音的
音調(高低)、
音強(大小)和
音色(波形的特點),通過音色我們可以分辨出哪是火車的聲音,哪是汽車的聲音,能夠分辨出熟人的說話聲,甚至走路聲。
還可以確定聲源的位置、距離和移動。
嗅覺是揮發性物質的分子作用於嗅覺器官的結果。通過嗅覺我們也可以分辨物體。味覺溶於水的物質作用於味覺器官(舌)產生的。味覺有甜、酸、鹹、苦等四種不同的性質。
膚覺也稱觸覺,是具有機械的和溫度的特性物體作用於膚覺器官,引起的感覺。分為痛、溫、冷、觸(壓)四種
基本感覺。
第二類感覺是反映機體本身各部分運動或內部
器官發生的變化,這類感覺的感覺器位於各有關組織的深處(如肌肉)或內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呼吸道)。這類感覺有
運動覺、
平衡覺和
機體覺。
運動覺反映我們四肢的位置、運動以及肌肉收縮的程度,運動覺的感受器是肌肉、筋腱和關節表面上的
感覺神經末梢。
平衡覺反映頭部的位置和身體平衡狀態的感覺。平衡覺的感受器位於內耳的
半規管和前庭。
機體覺反映機體內部狀態和各種器官的狀態。它的感受器多半位於內部器官,分布在食道、胃腸、肺、血管以及其它器官。
據刺激的來源分
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
據感受器位置分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覺(觸覺、溫覺、
冷覺、
痛覺)
據刺激能量性質分
電磁能的、機械能的、化學的、熱能的
臨床的分類
生理機制
感覺是分析器活動的結果。
三個環節:對感受器的刺激,
傳入神經的活動,神經中樞的活動。
刺激→ 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近刺激,遠刺激,內部刺激,外部刺激
感覺的編碼——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
能量轉換為神經系統可以接受與傳導的
神經衝動的過程。
特異化理論:不同性質的感覺是由不同的
神經元來傳遞信息的。
模式理論:編碼是由整組神經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過某種
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大,而其它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小。
現象
當刺激對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後,我們對刺激的感覺並沒有立即停止,而是繼續維持一段很短的時間,這種現象叫感覺後象。
當刺激持續地作用於人的感官時,人對刺激的感覺能力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在視覺和嗅覺中最為明顯。
3、感覺對比
當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時,其感覺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對比。
功能評定
大頭釘若干個(一端尖,一端鈍)
兩支測試管及試管架
一些棉花、紙巾或軟刷。
4-5件常見物:鑰匙、錢幣、鉛筆、湯勺等。
感覺喪失測量器或心電圖測徑器頭、紙夾和尺子。
一套形狀、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件
幾塊不同質地的布。
音*(256HZ)
輕觸覺:讓患者閉目,檢查者用棉花或軟毛筆對其體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觸,詢問患者有無感覺,並且在兩側對稱的部位進行比較。刺激的動作要輕,刺激不應過頻。檢查四肢時刺激的方向應與長軸平行,檢查胸腹部的方向應與肋骨平行。檢查順序為面部、頸部、上肢、軀幹、下肢。
痛覺:讓患者閉目,檢查者用大頭針或尖銳的物品(叩診錘的針尖)輕輕刺激皮膚,詢問患者有無疼痛感覺。先檢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後進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較,確定刺激的強弱。對痛覺減退的患者要從有障礙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檢查,而對
痛覺過敏的患者要從正常的部位向有障礙的部位檢查,這樣容易確定異常感覺範圍的大小。
壓覺:讓患者閉眼,檢查者用大拇指使勁地去擠壓肌肉或
肌腱請患者指出感覺。對癱瘓的病人壓覺檢查常從有障礙部位到正常的部位。
溫度覺:包括冷覺與溫覺。冷覺用裝有5—10 c的冷水試管,溫覺用40一45C的溫水試管。在閉目的情況下交替接觸患者皮膚,囑患者說出冷或熱的感覺。選用的試管直徑要小。管底面積與皮膚接觸面不要過大,接觸時間以2—3秒為宜,檢查時兩側部位要對稱。
關節覺:是指關節所處的角度和運動方向的感覺,包括位置覺和運動覺。
位置覺: 患者閉目,檢查者將患者
手指、腳趾或一側肢體被動擺在一個位置上,讓患者說出肢體所處的位置,或用另一側肢體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運動覺:患者閉目,檢查者以手指夾住患者手指或足趾兩側,上下移動5度左右,讓患者辨別是否有運動及移動方向,如不明確可加大幅度或測試較大關節,讓患者說出肢體運動的方向。
患肢做4—5次位置的
變化,記錄準確回答的次數,將檢查的次數做為分母.準確地模仿出關節位置的次數做為分子記錄(如上肢關節覺4/5)。
震動覺: 讓患者閉目,用每秒震動128或256次的音*置於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請患者指出音*有無震動和持續時間並作兩側、上下對比。檢查時常選擇的骨突部位:胸骨,鎖骨,肩峰,鷹嘴,橈、尺骨小頭,棘突,髂前上棘,股骨粗隆、腓骨小頭,內外踝等。
複合感覺:大腦皮質(頂葉)對感覺刺激的綜合、分析、統一與判斷的能力,因此又稱為皮層感覺。必須在深、淺感覺均正常時.檢查才有意義。
兩點辨別覺: 用特製的兩點辨別尺或雙腳規或叩診錘兩尖端,兩點分開至一定距離,同時輕觸患者皮膚,患者在閉目的情況下,若感到兩點時,再縮小距離,直至兩接觸點被感覺為一點為止。測出兩點間最小的距離。兩點必須同時刺激,用力相等。正常人全身各部位的數值不同,正常值:口唇為2—3mm;指尖為3一6mm;手掌、足底為15—20mm:手背、足背為30mm;脛骨前緣為40mm;背部為40一50mm。
圖形覺:患者閉目,用
鉛筆或火柴棒在患者皮膚上寫數字或畫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詢問患者能否感覺並辨認,也應雙側對照。
實體覺:患者閉目,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某物品放於患者手中(如火柴盒、刀子、鉛筆、手錶等)。讓患者辨認該物的名稱、大小及形狀等。兩手比較。
定位覺:讓患者閉目,檢查者用手指或棉簽輕觸一處皮膚,請患者說出或指出受觸的部位,然後測量並記錄與刺激部位的距離。正常誤差手部小於3.5mm,軀幹部小於1cm。
重量識別覺:給患者有一定重量差別的數種物品,輕其用單手掂量後,比較、判斷各物品的輕重。
質地識別覺:分別將棉、毛、絲、橡皮等不同質地的物質放入患者手中,讓患者分辨。
注意事項
檢查者需耐心細緻,使患者了解檢查方法並充分配合,注意調整患者的
注意力。
患者體位合適,檢查部位應鬆弛,以提高檢查準確性
先檢查正常的一側,使患者知道什麼是“正常”。
然後讓患者閉上眼,或用東西遮上。
在兩個測試之間,請患者睜眼,再告訴新的指令。
根據感覺神經和它們支配和分布的皮區去檢查。
採取左右、前後、遠近端對比的原則,必要時多次重複檢查。
避免任何暗示性問話,以獲取準確的臨床資料。
所給的刺激以不規則的方法由遠而近。
先檢查整個部位,如果一旦找到
感覺障礙的部位,就要仔細找出那個部位的範圍。
將檢查的結果按感覺的種類,障礙的程度和範圍.分別記錄在身體感覺分布圖上。感覺障礙的程度.可按感覺消失、感覺減低、
感覺過敏、
感覺異常四類分別用虛線、實線、點線、曲線表示,還可根據感覺種類的不同使用不向顏色的筆.如觸覺用黑筆,痛覺用藍筆,溫度覺用紅筆,
本體覺用黃筆等。
通過對感覺檢查的結果分析,應能判斷引起感覺變化的原因,感覺障礙對日常生活、功能活動及使用輔助具的影響,以及採取哪些安全措施可防止患者由於感覺上的變化而再受損傷,要能預測將來的變化,判斷何時需要再次檢查。
感覺功能
聽覺、視覺
胎兒在母腹中有著優裕的生活條件。他們生活在
羊水的海洋里,
外面的世界層層設防,除了羊水、羊膜外,還有絨毛膜,最後又加上子宮。如此"深宅大院",自然是一般光線很難光顧的角落。因此,子宮世界充滿了黑暗。胎兒在這黑暗的條件下沒有看東西的需要,也不可能看見什麼東西。
然而,胎兒的眼睛並不是完全看不見東西。在
妊娠第2個月時,胎兒的眼睛就已開始發育,到了第4個月時用光線有節奏地照射孕婦的腹部,發現胎兒會睜開雙眼,把臉轉向光亮的墳,胎兒的心率也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而且,胎兒出生後不到10分鐘就能發揮視覺的作用,不但能看見母親的臉,並且還具有認識模型和判斷圖形的能力。有人發現,新生兒的視力只關心30-40厘米以內的東西。這恰好與他在子宮內位置的長度相等,說明新生兒還保留著子宮內生活的習慣。當然,胎兒的神經系統還不夠發達,大概要到出生後7歲
左右才能全部完成。所以說胎兒的視覺功能還是很不完善的。
其他感覺功能
上面已經介紹了胎兒的聽覺和視覺,其實,胎兒的感覺功能遠不止這些,同時還具有
皮膚感覺(觸覺)、嗅覺、以及味覺等感覺功能。
胎兒的觸覺出現得早,甚至早於感覺功能中最為發這的聽覺。由於黑暗的宮內環境限制了視力的發展,所以胎兒的觸覺和聽覺就更為發達。妊娠第2個月時,胎兒就能扭動頭部、四肢和身體。4個月時,當母親的手在腹部摸觸到胎兒的臉時,他就會做出皺眉、眯眼等動作。如果在腹部稍微施加一些壓力時,他立刻就會伸小手或者小腳回敬一下。有人通過胎兒鏡觀察發現,當接觸到胎兒的手心時,他馬上就能握緊拳頭作出反應,而接觸到其嘴唇時,他又媽起小嘴作出吮吸反應。更為有趣的是,國外一些研究人員根據超音波圖像報導,生活在子宮內的男性胎兒
陰莖居然能夠勃起。這一切都充分地說明了胎兒觸覺功能的存在。
胎兒的鼻子早在妊娠第2個月就開始發育,到了第7個月,鼻孔就能與外界相互溝通。但是,由於被羊水所包圍,所以他雖然已經具備了嗅覺,卻無法一展身手,自然其嗅覺功能也就不可能得到較大的發展。儘管如此,胎兒的嗅覺一出生就能派上用場,新生兒在吃奶時能聞出母體的氣味,而且以後只要他一接近母親就能辨別出來。
同鼻子一樣,胎兒的嘴巴也發育於妊娠第2個月。在妊娠4個月時,胎兒
舌頭上的
味蕾已發育完全。儘管羊水稍具
鹹味,胎兒還是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嘗。紐西蘭科學家艾伯特·利萊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胎兒的味覺在4個月時已經出現。他在孕婦的羊水裡加入了
糖精,發現胎兒下正以高於正常一倍的速度吸入羊水。而當他向子宮內注入一種味道不好的油時,胎兒立即停止吸入羊水,並開始在腹內亂動,明顯地表示抗議。
感覺統合失調與心理障礙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呢?
專家已給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即外部感覺信息進入神經中樞後並不能很好地組合,整個機體不能和諧運作,使
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削弱,學習或工作效率低下。時間長了,這種不和諧運作與所產生的低能表現
必然導致心理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一般分為5種
。
(1)視覺統合失調:常發生讀書跳行,翻書錯頁,抄錯題目或丟三落四等。學習成績持久低下,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
(2)聽覺統合失調: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給人的印象是這樣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剛講過的就沒記住。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可能厭學逃學。(3)觸覺統合失調:經常害怕受驚擾,常躁動不安,瞻前顧後,連洗頭也十分恐懼。
(4)平衡統合失調:分不清左右使
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將
襪子穿翻,寫字時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劃線歪等。長久的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對各種
新鮮事物的學習興趣。
(5)本體統合失調:常表現走路順拐,唱歌跑調,讀英語時結巴等,會使孩子對這些課喪失信心。
為什麼會發生感覺統合失調呢?
專家指出,關鍵因孩子的
成長空間相對狹窄,各種感覺刺激機會大幅度減少。學齡兒童大多只在家與書桌前的小天地中,每天重複著起床、洗漱、吃飯、上學,放學、自習、上床睡覺,生活過於單調乏味。他們所接受的感覺刺激不外是爸媽的督促、老師的講授、課間短暫的活動、自習時同學間的互相幫助。有的大城市的調查發現,學齡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
感覺統合失調竟達30%以上。這樣的孩子得不到充分鍛鍊,依賴性強,獨自生活能力其實很差,一旦遭遇父母離異或家庭不幸等特殊情況,他們的心理更容易失衡,嚴重的心理失衡反過來又削弱感覺統合能力。 過分開發孩子的某一種能力,也會不同程度地排擠其他能力的提高。二釗便屬於過度開發視覺功能,從而削弱了其他各功能。家長強加給孩子學習任務,或放縱孩子偏科,都將造成感覺統合失調。
發現感覺統合失調之後怎么辦呢?
以下四種辦法很有效:
1.讓孩子走出小書房,走入小夥伴之中,讓孩子走出孤獨與乏味,從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中強化各類感覺統合能力。
2.凡孩子可以做好或學習做好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做,以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勞動興趣與綜合
心理素質。
3.讓孩子定期參加活動,包括各類體育活動,對平衡等感覺統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將促進各個統合能力的提高。
4.美、日等國家早已興起了遊戲治療法。走獨木橋、跳
沙坑、
捉迷藏、丟手絹、賽跑等對提高各種感覺統合能力都十分有效。
簡單觀察法
1. 感覺統合能力觀察方式
最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JAMP
適用:二到六歲
需要時間:約四十分鐘
(2)TPA語言學習能力診斷檢查
適用:三到八歲十一個月
需要時間:六十到八十分鐘
適用:四到八歲
需要時間:三十到四十分鐘
適用:四到十歲十一個月
需要時間:七十五到九十分鐘
不過目前為止,由已故南加州感覺統合大師愛爾絲博士所設計的日常臨床觀察法,仍是最廣為採用的,此法不需要特別設計的工具,只要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即可。由於沒有標準可依循,觀察者主觀因素成很大的差異,所以需要較多的專業知識來做統計和分析,才能免於被誤導。
其實關於感覺統合的研究,只有二十五年時間,似乎仍處草創階段,尚未建立精細的標準。不過一般有經驗的治療師及研究人員,仍認為愛爾絲博士這種核對表的觀察設計,是比較周延而富實用性的。
愛爾絲博士提供一些可直接觀察幼兒行為的簡單方式,去發現有關感覺統合的問題,她將工作交給為經訓練的父母親,要他們憑知覺填寫觀察記錄,再交由專家分析及追蹤,以便對孩子的問題有初步的掌握。
行動的觀察大概可分為
(1) 感覺及感覺神經組織;
(2) 肌肉的反射運作狀態;
(3) 運動行為的整體觀察;
(4) 其他相關學習行為追蹤。
2.感覺神經失常的反應狀態及其判斷法
◆觸覺:觸覺防禦過當的孩子討厭或害怕被人碰觸,拒絕人多或陌生的場合,另外,有些對疼痛反應差、冷熱辨識能力不足的孩子,則屬觸覺反應遲鈍,這兩種現象也常發生在同一個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在被觸摸身體後,可以正確說出被觸摸的部位,或是當他用手摸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並正確判斷出物體的形狀,即表示他的觸覺辨認能力相當正常。
◆前庭感覺:當孩子的頭部發生移置變化時,他的反應過強或遲鈍都不是好現象。反應遲鈍的孩子,從事強烈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時,既不會暈眩也不會害怕;而有些反應過強的孩子,只要站在懸吊遊樂設施上,就已經暈頭轉向了,甚至有人只看到別人旋轉,自己也跟著頭暈,這些都是前庭感覺不良的症狀。比較仔細的判斷方式,包括讓孩子走直線、曲線、迴旋運動、身體傾斜等試測。或是使用儀器,觀察孩子在旋轉後眼睛振動變化的情形。正常的孩子,眼睛回振動五到三十秒鐘,低於五秒者既表示前庭感覺不足,超過三十秒以上則屬於敏感。
味覺和嗅覺:對某種氣味或口腔內部酸甜苦辣的反映特殊,例如,聞到某些氣味就頭痛、噁心、暈眩或特別執著某種氣味,都是感覺不良的現象。簡單的判斷方式:觀察孩子對苦辣食品的接受度,如果孩子會排斥或特別喜歡是很正常的。反之,只是淡淡的味道就極端排斥,甚至有嘔吐現象,則屬味覺不良,日後更會有偏食、挑食、厭食等問題產生。
◆視覺:觀察孩子對光線反應的敏感度,及對形狀、位置、方向的辨認能力。包括雙眼焦距是否協調,眼睛容不容易酸痛,以及對身體形象的認知能力。從孩子動筆畫線、抄寫、既可看出他的手眼協調能力是否成熟。
◆聽覺:觀察孩子對聲音大小、方向和距離的判斷;對語言的了解,包括對自己的名字、物體的名稱、動作行為及某種狀況的認識,以及用語言表達正確的意義;還有對事物的用途、屬性、位置、大小及數字的了解,理解必要的指示,以及語言的記誦能力等等。
肌肉反射運作狀態
◆肌肉的緊縮和頸部張力;嬰幼兒趴著可以把頭部抬高,以聯繫頭部張力:嬰幼兒趴著可以把頭部抬高,以練習頭部張力,頭部若抬不起來,即可看出頭部張力不足,這可能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體系的發展。坐著時,身體的肌肉會適度緊縮,緊縮度低的幼兒,全身較柔軟,關節的曲度也較大,活力比較敏捷。緊縮度太高的,則會全身僵硬,顯得反應遲鈍。
◆身體肌肉同時收縮情形:觀察孩子在伸筋及屈筋時,身體以同是協調收縮的成熟度。成熟度較高的孩子,關節比較能固定住,可以維持較穩定的坐姿,頭部及腕部也比較能保持長時間不動。因身體平穩高度,視覺空間和焦距都較能掌握,通常孩子在七歲左右都有此能力,坐的時間也可以超過一小時以上。
◆非對稱
性緊張的頭部反射能力(ATIVR):這也是一種人類原始的反射能力。頸部移動時,關節受到刺激,全身感覺接收系統會立刻做出必要的反應。通常嬰兒在出生六個月後,幾乎已有能力做到
這樣的自我控制。控制不良時,也會影響全身的運
動機能。
◆不隨意運動的掌握度:嬰幼兒的身體動作靈活與否,身體四肢的協調好不好,會不會做有計畫的運動,都來身於不隨意運動的掌握成熟與否。可以觀察孩子手指和手腕的痙攣情形,讓孩子閉上眼睛,以免注意力過份集中在手指上,要他折手指唱歌,從一數到十,再扳開手指數到二十,或做吐舌頭及舌頭的動作,或者只觀察他唱數時,手指的反應動作。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經由畫線或用筆時的使力狀況,來觀察孩子不隨意運動的民展及掌握情形。
肢體動作
反應狀態
直立站姿的反應
以一般站立姿勢站好,頭和身體保持直立,再讓幼兒將身體傾斜,觀察頭部能否直接反射,保持身體不跌倒。例如孩子身體右傾時,頭部也會自然右傾,這時眼和內耳神經感應器受到刺激,頭部自然會反射還原,使身體不至跌倒,從這種
反應能力中,可以看出孩子平衡感的成熟度。
保護性伸展
反應能力
通常身體喪失平衡時會造成跌倒的剎那間,手、腳會自然伸出來保護頭部,這便是保護性伸展反應能力,這種能力不佳的孩子比較容易受傷,他們也屬平衡感反應不佳者。
通常孩子在出生六個月前後,這種反應能力逐漸成長,並且將持續一生。
抗衡地心引力
姿勢保持力
當孩子的
平衡能力成長一定階段時,大約三歲前後,孩子便會控制自己的身體,保持某種姿態,以胸部去撐,頭、手、腳同時抬高。或者以背著地,手腳向上,身體彎成弓形。頭、手、腳上舉,可以使筋肉產生張力,維持身體均衡,六歲左右的孩子,通常可持續這個動作二下到三十秒。
重力的穩定度
改變頭部位置時,孩子平衡感會喪失,前庭感覺因此受到嚴重刺激,但大部分孩子都能主動調適,以和地心引力保持協調。但有些孩子因過份害怕,反而慌亂地造成失敗,這顯示孩子前庭感覺的調不佳。
運動企劃能力
在做從未做過的活動時,大腦會將過去相關的動作來個記憶總動員,並從這些印象中尋找做這個動作可能需要的實施方法及步驟,再依這種秩序來執行,這種能力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是所 的運動企劃。
以下的遊戲,可以協助孩子順利且積極地發展出他們需要的運動企劃能力。
(1) 使力運動:相扶、角力、切西瓜、邦腳踏車打氣、鋸東西。
(2) 節奏性的全身運動:雙腳跳、單腳跳、跳繩、跳舞等等。
(3)
旋律遊戲:使用樂器和歌曲來配合做遊戲,動作必須和旋律符合。
(4) 精巧運動:扣扣子、綁鞋帶、打蛋、自己別小別針等。
(5) 使用道具的動作:用叉子、湯匙、剪刀,以及縫紉、寫字等等。
如果執行以上動作時,孩子顯得笨手笨腳的,都是運動企劃能力有問題上。
雙側協調能力
人類的精巧動作,幾乎沒有單手可以完成的,所以雙手協調使用非常重要,一隻手能否配合另一隻手做出附屬動作,對孩子身體動作的成熟有很大的感覺。雙側不協調,手的靈活度必然不佳,顯示孩子對左右的知覺也有問題。
交叉運動能力
由兩眼的中間穿過,沿著鼻樑行為表現下延伸的直線,稱為中間線。雙手有超越中間線去進行某種特定的行動,便是中線交叉運動。
慣用右手者,右半身比較靈活,左半腦也較發達;慣用左手都,左半身較靈活,右半腦也較發達。而且當某隻手較靈活時,另一隻手便顯得較遲鈍。
慣用手成熟度
孩子在使用手的過程中,會逐漸成用得比較順的手,這便是慣用手,也有人稱為優勢手。手順了,手眼協調了會更好,大腦對環境的掌握也就著靈活了。最令人擔心的是如果到了三歲,仍未建立慣用手,將使左右腦在發展上呈現機能
性反應不足的現象。
身體形象
又稱為身體地圖(Body Map),也就是所謂的本體感。人類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在
潛意識中自然形成一張地圖,如眼、鼻、口、耳、手等,不用看也能指出它的位置。缺乏這種能力,不但顯得笨手笨腳,而且左右腦的發展也會受到障礙。
要想判定感覺統合的情況,對以下幾種數據,最好也能作具體的了解。
◆懷孕的狀態:由胎位不正以及懷孕時間,可以了解幼兒在胎內時,平衡感的學習情況。
◆生育的過程:早產、剖腹生產以及其它的手術情況,可了解幼兒最重要的觸覺學習。
◆注意力集中程度:視覺整合不佳、焦慮不成熟、前庭覺發展不良、大肌肉不佳(頭、頸和中樞神經、
脊髓體系協調不好)、觸覺不佳等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現象,宜注意觀察其原因。
◆
人際關係:平衡感不良會有心煩氣燥,喜歡惹事生非的現象。觸覺不良則有怕生、人多,不喜歡別人碰觸等反應。從不良的人際關係中,可發現感覺統合不足的現象。
◆爬行的時間:爬是幼兒成長非常重要的過程,它會影響頭頸部和前庭覺的成熟,而其它的手眼協調、視覺空間辨認、個有感覺(肌肉及關節伸屈感)、本體感和前庭平衡,在足夠的爬行中,都可獲得健全的發展。
◆讀、寫、算術等學習情形:雙眼焦距成熟及視覺移動的平衡與否,會影響閱讀、計算及寫字的技巧,手眼協調也會造成寫字的困難。
◆獨立能力: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穿衣褲、鞋子,以及自己處理大小便的能力。
◆身高、體重、翻身、坐立、爬行(包括乳爬及四肢爬)、攀爬、走路,說話及二個以上辭彙組織的能力。
知覺
感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知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兩者的區別
(1)產生的來源不同.感覺是介於心理和生理之間的活動,它的產生主要來源於感覺器官的生理活動以及客觀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進行綜合和解釋的
心理活動過程,表現出了人的知識經驗和主觀因素的參與.
(2)反映的具體內容不同.感覺是人腦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則是對客觀事物的各個屬性的綜合整體的反映.
(3)生理機制不同.感覺是單一分析器活動的結果,知覺是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對複雜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綜合的結果.
兩者的聯繫
(1)感覺是知覺產生的基礎.感覺是知覺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知覺產生的基本條件,沒有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反映的感覺,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觀事物整體的知覺.
(2)知覺是感覺的深入與發展.一般來說,若能對某客觀事物或現象感覺到的個別屬性越豐富,越完善,那么對該事物的知覺就越完整,越準確.
(3)知覺是高於感覺的心理活動,但並非是感覺的簡單相加之總和,它是在個體知識經驗的參與下,以及個體心理特徵,如:需要,動機,興趣,
情緒狀態等影響下產生的.
釋義
心理學定義
是刺激作用於
感覺器官,經過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所產生的對該刺激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感覺分兩部分:
一是
欲望,它是動物體的一種“需要”,動物們需要性刺激,需要食物,需要排泄,需要睡眠等等。欲望也可分兩部分:一是心理欲,二是行為欲。心理欲使你產生一種驅動,行為欲使你專心專一去做。這在吸毒的人們中已經看到了。但是在其它領域還沒有佐證,在性交中,有時你很想要,但是你的
陽具就是硬不起,這就是心理欲和行為欲脫節的有力證明。一般的感覺都可以分為“心理欲”和“行為欲”。所謂“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驚”就是心理欲在起作用。那些暈血、
暈針、怕蟲、怕花等行為的出現就是心理欲作用的結果。
二是感知,它是動物的一種“知道”。沒有這類感覺,動物就不會產生滿足,就是得到排泄,也還會有尿意,就是得到食物,飢餓感還會長存,就是有人陷害你,你也會孰視無睹,聽之任之,而不會用動怒或威脅等手段來消除這種陷害。感知又分兩部分:一是產生感塊,二是產生知覺。感塊可以直接成為記塊,但不能成為思塊(思維過程產生的結果叫思塊),比如說你在聚精會神地看書,旁邊有人輕輕地唱歌,雖然你還在看你的書,雖然你沒有注意他的所唱,但是你卻在你的大腦里產生過共鳴,也就是說該歌在你的大腦里產生過投影;知覺可直接成為記塊(感覺在大腦內被儲存叫記塊),也可直接成為思塊。知道其實就是一種思維,只不過是低級思維。
淺表感覺
淺表感覺共有二十五種。就是五官和內臟的感覺。屬於生命過程,它又分為生存感覺和提示感覺。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以前所說的欲望其實就是感覺,比如食慾:就是要食的一種感覺。
1、生存感覺有十四種,是
生命個體為了適應外界環境而必須有的,它分為呼喚欲和排洩慾。
呼喚欲是生命個體想得到而且必須得到的,有七種,它們是食慾、渴欲、嗅欲、望欲、聽欲、觸欲和物慾。
排洩慾有七種,它是生命個體必須定時排出,不定時排出人體就會表現異常的一種感覺,它們包括:便欲、噴欲、咳欲、呵欲、伸欲、嗝欲和
性慾。
2、提示感覺有十一種,是生命個體在生存過程中為了保護身體提示病變而產生的,包刮痛、癢、麻、軟、酸、木、脹、暈、昏、辣、悶。
淺表感覺具有以下特徵:
1、“感覺移動”:感覺是一種移動後的結果,沒有移動就沒有感覺,不是感覺器官的移動就是
原塊的移動,比如用手去觸摸一樣東西時,必須源源不斷地移動你的手才能感受到這種物體的特徵,只要你的手停下來,就失去了感覺,你的手就是放在這個物體上,也不能感受到這個物體的存在,除非有溫度等刺激附帶在上面(溫度也是一種刺激源)。外界的光線也是源源不斷地刺激人的眼睛,人才有
視覺,如果沒有光線,人就不會在眼睛內產生外界物體的投影,大家知道,光線是光子流動的結果,人的眼睛就是接受了這種光子的移動刺激才產生了視覺。人們常常嗅不到氣味,但是只要你猛吸一口氣,外面的氣味就會被感覺到,這也是氣流帶著氣味經過嗅覺器官的結果。人的所有感覺器官都可以暫時關閉,這也是進化的結果,只要用舌頂住口腔的上部,鼻腔就被關閉了;將手停住,觸覺就關閉。
2、“感覺單一”:淺表感覺不是
總體性的,是單一的感受過程。對感覺受體來說,感苦的只感苦,感甜的只感甜,感溫的感溫,感痛的感痛,它們的功能終生不變,它們是我們的相同器官的不同
感覺神經的不同結果,由此可知,感覺神經在同一個感覺器官內也是有功能差別的,它們不是同一的。
3、“感覺同時”:淺表感覺發生時,可以在很多同時存在的原塊中只感受一種原塊,比如一個人聽人說話,必定有很多其它聲音同時存在,可是該人在感受那些聲音時,可以只聽這個人的說話,聽的同時,還要產生與此有關的思維,又比如,人看東西時,在一個視野里,至少有上萬數的原塊同時被看到,但是為什麼只對其中的一種或兩種產生視覺呢,這就是感覺同時的功能。
4、“感覺獨立”:感覺是因為原塊刺激而產生的,它不依其它人命過程而產生,感覺一旦產生就可影響人命過程的其他方面,比如記塊、憶塊、思塊、行塊和語塊,感覺也具有獨立“成相”的功能,看到“貓”馬上在你的相應地方有了貓的投影,觸到“涼”馬上就有冷的感覺,這種刺激性就是感覺的獨立性。
5、感知是思維的前奏。這一點在思塊一章中專門論述。
附帶說一下,
人腦是因為和人體結合在一起才完美的,電腦之所以不完美,就是因為沒有感覺的三點功能,沒有
生物鐘的四點功能,沒一個有象人體一樣可以行動自如的“電體”,解決了這幾個問題,電腦就會勝過人類。集成塊的發展將向立體、自動降溫方向發展,而不是所做的向更快更穩更多的方向發展。
深部感覺
深部感覺就是人們所說的
情緒,它分為分享情緒和保護情緒。
1、 分享情緒是人類可以共享的一種情緒,它們是可以“傳染”的。分享情緒包括:樂和憂、善和凶。
2、保護情緒就是用來保護身體的一種情緒。它包括:怕和氣、愛和嫌、快和緩。
淺表感覺和深部感覺的特性:
1、都有它的反面。比如冷和熱,愛和恨,睡和醒;事實上,人體的所有東西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比如餓和飽,行和靜等等。
很早以前人們可能就已經注意到,很多
事物都有正反雙性,比如左和右、上和下、笑和哭、痛和癢等等,古老的中國人將它們冠以一個總稱:陰和陽,中國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陰和陽決定的,所以他們的祖先依此產生了陰陽八卦理論來預測人生。在大腦里,為了方便和節約空間,利用陰陽來處理感覺或其它各個方面是最簡單不過的了,就象計算機使用的二進制一樣。比如笑和哭,兩者可能處於同一個位置,並且可能還是某種“鏈”與神經細胞結合就是笑否則就是哭,但是,如果功能中樞沒有連通到哭笑中樞,那么無論這鏈是分離還是結合,對人體來說,都不會表現哭笑現象。大腦區分香和臭的中樞也是一樣,凡是存在對立兩性的都是這樣發揮功能的
2、程度不同。如熱和燙,氣和怒。程度由感覺決定和把握,當你吃了很多飯,還感覺餓時,再添飯你就有一個量的把握,只能吃小碗或平碗了。當你看到一件物體時,你可以在沒有提的情況下就知道該物體你是提得起還是提不起。這些其實是一種類式於眼睛區分貓和狗一樣的初級思維。其實人的所有感官都有這種模糊的數量概念。人的一生至少要看見100萬人(特殊職業除外),主要憑眼睛將他們區分,當你看到一個陌生人,主要是看他的五官的距離(這種區分不是純數學概念,而是在總體上的一個大概)、五官的高矮、五官的生相,再是看皮膚的黑白、光潔度,再是人的高矮、衣著、聲音等等,就是憑藉這種模糊,人才得以區分世界,如果用精確來區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人體感覺熱,不是感覺熱1、熱2等概念,而是熱,很熱,燙人等來表示的,只要說熱或者很熱,人體就知道是個什麼概念了,如果你聽到攝氏40度,也會知道這是很熱了,不過這是一種精確的稱呼。又比喻吃飯前的那種情況,在你第二次去盛飯時,你的手可能出現一種奇特的情況,比喻還加一點點,抑或是在已盛的飯里減去一點點,這也是一種大腦對胃內容物有一種模糊的數量概念的依據,這種概念,不是食慾樞對血中刀糖檢驗的結果,還是胃 強力盛受的提示。3、長期刺激可引起人體病變。比如愛得深而得不到可引發
精神病,戀得深而得不到就得相思病。分辨異性美醜也是一種感覺,一個人在發育以前是不能辨別異性美醜的,一旦發育開始,人的第一“
性行為”就是能夠辨別異性的美醜,再就是其他“性特徵”,如男孩長鬍須等。男人在十幾歲發育時,即開始對美麗的女性目不轉睛,對醜女不屑一顧。女性也是一樣,其發育時即開始對有才氣的男性心懷好感,真正做到了心繫之、情念之,但同時女性還表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即愛對方又羞於表達,只是默默地承受著感情的煎熬,所以古書上記載的相思病女性遠比男性多,現代社會因為人口太多,造成對異性的判斷和選擇機率大增。因此要得古書上記載的相思病的機率大減,再者,因為刺激太多,使人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深深地想或愛一個人,依此,相思病是可以用另外的刺激來治好的,比如用打牌、上網,也可因某次外部的刺激而改變這種病態。相思病其實是一種源刺激過度的疾病。每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的發生過相思病,比喻對某一女人的思念,或對身處他鄉的
愛人的思念。如果還能自控,其人就不會出現任何症候,如果不能,就會出現厭食消瘦、軟弱慮脫、目光呆滯、萎靡不振等病症,久而久之就會死亡。精神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愛情引起,它與相思病不同之處在於:相思病的對象可能知曉對方的愛或不知曉而由病人
單相思而發生,它是客體主觀上願意而因意外致使這份情感得不到延續或不知主體的心態所造成。而精神病是主體願意而客觀拒絕或其它因素強制干預而發生。精神病是外刺激所造成。動物也得相思病,我在動物醫院期間就遇到過一隻雞得相思病的事情,當時一個50多歲的老人來到動物醫院,他說他的一隻雞已經20來天沒有進食了,又沒有任何症狀,我就問他,這隻雞以前是不是有一個伴,他說是的,我又問另只雞是不是被殺了,他說是的,是殺了以後才發病的嗎?他說是的,由此看來這隻雞是得了相思病,後來我就建議他,要不給它配個伴,要不就是殺了算了。我們也可從報紙上看到某地方的一條狗,因為主人死了,它就一直守在主人的墳前,要不是思念主人,它守在那裡做什麼?
4、感覺可以調整感覺、思維和行為。比如今天你心情特別好(樂),你就會出現說話和善、面部紅潤、面帶微笑、說話節奏很快等等表現,那么,你就不可能出現發怒,這是感覺影響感覺的例子;當你發怒時,你的思維就停滯了,這是感覺影響思維的例子;當你感覺
好時,你可能出現手舞足蹈、話語連篇的情形,這是感覺影響行為的例子。感塊可以控制思塊的產生,比如發怒的人就失去了思維,他們採用了人類最本源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去攻擊對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思維可以引起人類的行為和語言的產生,但是,還有一個中樞可以控制所有中樞,那就是靜止中樞。反過來,思維等也可調整感覺。
5、情感延時。比如你中了福利彩的特獎,你不但當時興奮,而且晚上可能還興奮得睡不了覺,並且這種興奮還有可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感覺當然還有感覺立即,那就是當發什麼感覺,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發,想控制一般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可以逐步地控制情感的流露,要發的脾氣可以不發,不該發時他又可以大發特發,比如說那些政治家或將軍等等人物就是這樣。
6、感覺必須表達。表達可以是行為也可以是語言。比如在受打時不由自主的“啊喲”;受驚時的“啊”;看不起人時的“啐”;發怒時的緊握雙拳或者蹬腳,抑或是怒目而視;對人滿面春風,睸眼勾人;用手輕摸對方的肌體等等,淺表感覺中的痛、凍、強光、餓、尿閉等刺激發生時,也會產生各種行為的表達。又比喻一個人處在悲傷時,他就沒有了食慾,在這裡悲傷是一種感覺,食慾也是一種感覺。感覺不能表達,就會使人生病。當你受了大的打擊時,你的什麼感覺都可能在欺騙你,所以在心情不好時,不要輕易地相信你的感覺!
7、感覺的家族性。感覺在一個姓氏或一個家族內是基本恆定的,有些家族的人本真膽小,沒有一個特別狡詐的,有些家族的人一般忠誠,這些特徵的遺傳性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
楊家將就真誠。
8、感覺的直接投影。從感覺來的東西,一般都是直接投影到中樞,使你立即可以明了該感覺的性質,比喻你聽到一句使你光火的話,你就會立即發火,比如你看到
自由女神,你就會立即知道他的模樣等詳細情況,而這種直接投影就是人的一級思維,所以思維和感覺是相連的。
9、都是遺傳的結果,但更是社會的表現。沒有人類社會的共鳴,個人的情緒只會是初級的,遺傳來的不會被深化,只有高級的情緒才使人完美,才體現出人類的
修養出來,深部感覺發展得越好智商就越高,但是智商高不等於
情商高。動物有淺表感覺,同時也有深部感覺,比喻我們經常看到狗的害怕,老鼠被貓捉到時的戰抖和休克,雞見到老鷹時的尖叫和飛跑等等,都是深部感覺作用的結果,但是他們不會因為群居而使得深部感覺得以發達。
感覺的種類依據信息的來源分為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兩大類。外部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膚覺。膚覺又可細分為溫覺、冷覺、觸覺和痛覺。內部感覺反映機體本身的狀態,包括動覺、平衡覺和機體覺。由於視覺和聽覺在人們日常活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所以感覺心理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動覺對行為的自我調節控制和言語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對它的研究也有了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