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貼

感冒貼

感冒貼是中醫內病外治的一種有效方法。其使用方法是利用中藥組方,後把藥粉碎成極細粉末後做成方便的膏藥貼在肚臍上的一種治療方法。通常也稱為臍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冒貼
  • 治療:中醫內病外治
  • 方法:膏藥貼在肚臍
  • 形狀:長方形和正方形
臍療發展,臍療原理,鑑別,批文,形狀,

臍療發展

臍療法通常稱為臍療,是祖國醫學寶貴遺產中的一朵鮮艷的奇葩,是中藥外治療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以中醫經絡學說和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根據不同病症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製成有丸,散,膏,丹,糊等符合病情需要的劑型。以達到預防,治療疾病的目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臍療藥物是通過對臍部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經過皮膚透入,經絡傳導,激發經脈之氣,協調人體各臟腑之間的功能,疏通經絡。促進臟腑氣血運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臍療法和祖國醫學其他療法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大量的醫療經驗。1973年湖南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文物----春秋戰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我國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醫學著作,該書已整理的283個方子中,約半數為外治方法,其中就有臍療方法。實現了開臍療法之先河。
在秦漢時期及以後陸續有臍療法記載:如《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素問·氣穴論》《金匱要略·雜療方》《肘後備急方·治卒霍亂諸急方》《針灸甲乙經》等幾十部著作。
臍療的治病優勢:中醫治病分內治和外治兩種,都是通過藥物的相應藥理作用而發揮其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臟腑氣血盛衰的作用。正如明代名醫徐大椿在說明包括臍療等外治方法的作用時所述:“湯藥不足盡病,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腠里,或托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胚藥尤為有力”。近人研究證實,臍療藥物分子可以通過臍部皮膚的滲透和吸收作用而彌散入人體,通過全身。辛香藥物除本身具有的治療作用外,還可以削弱臍部表皮的角質層的屏障作用,加強藥物的滲透性。

臍療原理

肚臍是神闕穴的俗稱,是胎兒出生前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這條通道其實是人體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穴位就是調節人體平衡陰陽培補元氣的神闕穴。
何謂“神闕穴”?
肚臍漢方醫學又稱神闕穴,位於“任脈”經絡上,是身體與健康的中心,也是體力精神及青春美麗的泉源!人未出生之時,胚胎與胎盤僅一帶之連,氣血經此傳送輸入循環,胎兒由它得到母體一切營養與氧氣等等,因此神闕穴是人出生前的命脈。人出生後,經脈會取此,經氣盈虧由此輸入,直接統轄子宮、卵巢、腎、命門及各內分泌系統,若能時常保健得法,神闕是青春活力泉源。因此神闕穴,是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後天之根蒂,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穴位。神闕穴位於任脈,而任脈屬陰脈之海,與都脈相表里,共同司管人體諸經之百脈,神闕穴又為沖任循行之所,而且任脈、督脈沖脈為“一源三岐”,故三脈經氣相通。故神闕穴保健可達到:健脾強腎、和胃理腸、回陽救逆、開竅復甦、活血調經、行氣利水、散結通滯的功效。另外,臍部的神經較敏感,通過藥熨、艾灸、電磁、雷射等刺激和調節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改善臟器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肚臍受風寒容易感冒
這是一種來自傳統醫學的說法,不過也不是沒有根據的,臍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處,表皮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無脂肪組織。皮膚和筋膜腹膜直接相連。臍下腹膜還帶有豐富的靜脈網,淺部和腹壁淺靜脈、胸腹壁靜脈相吻合,深部和腹壁上下靜脈相連,腹下動脈分支也通過臍部,因此對外界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溫度劇烈的變化會造成抵抗力的下降,因此肚臍過度受寒的確容易感冒,而當下流行的臍療法也具備了溫熱的原理,再加上類似刺激穴道的概念,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可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起到人體保健的作用。

鑑別

批文

批文有國藥、器械、保健品之分。感冒貼沒有國藥的,只有器械和保健品,選擇時要選器械批文的。如( )食藥監械(準)字( )第( )號。保健品是沒有療效的。

形狀

有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一般是凝膠,貼額頭;正方形一般是黑膏藥,貼肚臍。不要選擇貼額頭的,因為貼額頭是輔助退熱,不能治療感冒,沒有療效。請選擇醫療器械批文貼肚臍的感冒貼,因為是中藥成分,通過肚臍吸收,具有治療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