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

人體部位名。即指筋,附著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筋性堅韌剛勁,對骨節肌肉等運動組織有約束和保護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筋膜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中醫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即指筋,附著於骨而聚於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

中醫解讀

肌肉的堅韌部分。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是聯絡關節、肌肉而主司運動的組織。《靈樞·筋脈》:“筋為剛”。筋為肝所主,並有賴於肝血的滋養,肝血充足,才能養筋。《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

中醫套用

一、肝主筋
肝血不足、肝風內動均可出現筋膜的病變。肝主管全身的筋膜,筋要賴肝的精氣滋養才能活動有力。《靈樞·九針》:“肝主筋”;《素問·六節藏象論》:“肝者……其充在筋。”肝不養筋,則動作遲鈍,活動不靈。《素問·上古天真論》:“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肝陰不足可致筋痿不用;肝風內動則可出現拘攣抽筋。
《素問·五藏生成篇》:“諸筋者皆屬於節。”筋的收縮、弛張,可使骨節運動自如。但如果運動過久、過劇,則可使筋力衰弱而疲勞,甚至疲勞,甚至筋傷不能屈伸,所以《宣明五氣篇》又有“久行傷津”之說。《靈樞·九針》:“肝主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肝生筋”,說明肝與筋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能主筋是由於筋的營養來源於肝,因為肝的精血充足才能養筋,筋得其所養,方能活動有力,《平人氣象論》:“肝藏筋膜之氣”,即這個意思。如果肝的精血衰少,不能供給筋以充分的營養,則筋的活動力就會減退。誠如《脈要精微論》所說:“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老年人的動作遲緩,行動不便,就是由於肝氣不養筋所致。《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如果肝血不足,筋得不到肝血的濡養,而致血不養筋,即可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熱邪劫傷津血,血不營筋而見四肢抽搐,甚則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稱為“肝風內動”。《至真要大論》所說的“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都是對肝筋病變的高度概括。古人所說的筋,除指關節周圍的韌帶、滑膜外,似包括運動神經的功能在內。
二、肝合筋
五臟與五體相合,肝主要合於筋。《素問·五藏生成篇》:“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筋束骨,繫於關節,維持正常的屈伸運動,須賴肝的精氣濡養。《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肝的精氣足則筋力勁強,關節屈伸有力而靈活;肝竇精氣衰則筋力疲憊,屈伸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