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理論

意識理論

意識理論是研究者們關於意識的認識和看法,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是物質的一種高級有序組織形式,它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心理學中關於意識的較常見的理論是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識理論
  • 外文名:Consciousness theory
  • 學科:心理學
概述,簡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概述

現代心理學界對意識的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意識概念認定,意識是賦予現實的心理現象總體,是個人直接經驗的主觀現象,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狹義意識概念則指人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覺察與關注程度。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意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簡介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理論:
弗洛伊德的意識層次結構理論闡述了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弗洛伊德認為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個層次。
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卻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前意識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無意識是原始的衝動和各種本能、通過遺傳得到的人類早期經驗以及個人遺忘了的童年時期的經驗和創傷性經驗、不合倫理的各種欲望和感情。

意識

意識即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比如如果我問你:你正在乾什麼,你會馬上回答你正在進行的活動,這就是意識,即我們能夠隨意而清楚地覺察到的主觀經驗。弗洛伊德認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這部分屬於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卻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前意識

前意識,是人們能夠提前預知他人或自己事態的發生及後果的意識。前意識則可能進入意識,所以從前意識到意識儘管有界限,但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前意識處於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擔負著“稽察者”的任務,不準無意識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識之中。但是,當前意識喪失警惕時,有時被壓抑的本能或欲望也會通過偽裝而迂迴地滲入意識。

無意識

無意識是指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進入意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懼等。主要的無意識情況有:①確實沒有意識到,如視而不見,聽而未聞;②曾有所意識但沒有與別的意識片段聯繫起來,因而一過去就喪失了;③對個別情況的意識被組織在一較大片段的意識活動中而沒有特別顯示出其存在。出於無意識層面的原始衝動和本能以及之後的種種欲望,由於社會標準不容許,得不到滿足而被壓抑到意識之中,但它們並沒有消滅,而在無意識中積極活動。因此,無意識是人們經驗的大儲存庫,由許多遺忘了的欲望組成。根據“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 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僅占1/7),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6/7)卻對其餘部分產生影響(無意識)。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主動地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壓力 和影響。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領域時運用了決定論的原則,認為事出必因。 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夢、口誤和筆誤,都是由大腦中潛在原因決定的,只不過是以為一種 偽裝的形式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