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劇理論

擬劇理論是指美國學者提出的一種解釋人類行為的理論。代表人物是戈夫曼。該理論認為,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員,要努力展示自己,以各種方式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其核心概念是“印象管理”(亦稱“印象整飾”),意即在人際互動過程中,行動者總是有意無意地運用某種技巧塑造自己給人的印象,選擇適當的言辭、表情或動作來製造印象,使他人形成對自己的特定看法,並據此作出符合行動者願望的反應。

概述,內容,

概述

他把社會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利用各種的道具——符號(語言、文字,非語言肢體或者表情等等)預先設計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來進行表演,並努力獲取好的效果。這種通過虛擬戲劇方式來研究社會互動的理論就叫做“擬劇理論”。
“擬劇理論”將注意力集中在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符號互動,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運用符號預先設計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如何利用符號進行表演,並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

內容

擬劇論包括以下幾點:
1)人通過符號進行表演,目的是贏得觀眾的認可。
2)表演分類,主要為“前台行為”和“幕後行為”。
擬劇論的實質是人們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個理想形像的策略,戈夫曼據此提出了印象管理的幾種策略,具體如下:
1)表演者要掩飾那些與社會公認的價值、規範、標準不一致的行動,而努力表現出一致。
2)使別人產生錯覺的表演。(即“誤解表演”)
3)神秘化表演,也就是與別人保持一定距離,從而使他人對其產生一種崇敬心理。
4)補救表演。
“擬劇理論”是一種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人際傳播情景論,滲透於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正如莎士比亞皆大歡喜》中所述的那樣:“整個世界是一個舞台,所有男女不過是這舞台上的演員,他們各有自己的活動場所,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