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中緣

《意中緣》,清代戲劇家李漁戲曲,李漁後來和其他作品合在一起成《笠翁十種曲》刊印,現存康熙年刻本。此劇系李漁將歷史真實人物按照作者的才子佳人觀扭合而作,他將林天素(即林雪)配於陳繼儒楊雲友(即成岫)配於董其昌,後人多誤傳,以為是正史。

本劇塑造了楊雲友、林天素兩位女性形象,表達了李漁"休將怯弱笑裙釵"的女性觀,達到了明清戲曲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新高度;同時本劇通過諷刺醜類、調笑浪漫婚姻中的男女主人公、用兒戲化手法營造鬧劇氣氛達成了非凡的喜劇效果,反映出李漁風情喜劇的特色及成就,堪稱李漁戲曲代表作之一。

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劇情敘寫,戲劇人物,劇本場次,藝術特點,女性形象的塑造,風情喜劇創作手法,“密針線”原則,衍生作品,

創作背景

根據黃介(黃媛介)《意中緣序》和董康曲海總目提要》,林天素之於陳繼儒楊雲友之於董其昌,她們雖然初和後者相識相知但最終沒有成為其妻妾,李漁知道清軍進軍杭州後,婦女必然嫁於清兵,實為遺憾,李漁認為二女子都擅長作畫,而天下才士擅長作畫的沒人超過董、陳,於是按照李漁的才子佳人觀念,奮筆疾書,作《意中緣》,將林天素配於陳繼儒楊雲友配於董其昌。據黃介言,董、陳雖然仰慕楊、林,但“求為捉刀人而不得”,求後者為其代表都不可,也談不上模仿二人作畫賣錢了。至於二人生卒,後事如何,大概或者困頓食貧以終老,要不嫁為良人婦(楊後來嫁人,家境不好,丈夫還是她買的官,當時的杭州人都知道)。而後人則誤以為真,誤認為是董、陳之妾。

劇情敘寫

楊雲友、林天素。都寄居在西湖。楊能偽作董其昌的書畫;林能偽作陳繼儒的書畫。起初本與兩公不相識。後嘗見之。於是甘心為其侍妾。楊雲友為人所欺騙,以至於流落不堪,但終能自衛,潔己不污,以嫁給董。
杭州貧女楊雲友色才雙絕, 尤擅長模仿董其昌的畫,並以賣畫謀生; 另有福建名妓林天素寄居杭州,也以賣畫為生, 模仿陳繼儒筆法尤為絕妙; 楊雲友、林天素兩人的丹青皆在和尚是空開的古董店裡寄賣。楊父曰楊象夏。本是老秀才。因為負債不能歸還,而且不能葬親。依靠女兒畫畫以度日。是空和尚千方百計圖謀楊雲友。明末大名士董其昌與陳繼儒以書畫名當世,求字求畫者盈門,這頗令兩人感到勞神費力,不堪其苦。董、陳二人為逃名,相約到杭州朋友江秋明(字懷一)處遊玩與好友江秋明至西湖觀畫。
一天, 董、陳二人遊玩到是空古董店中。發現了楊雲友假冒董的畫、林天素假冒陳的畫。董、陳見了很喜歡。陳繼儒很快尋訪到林天素, 並讓江秋明做媒與林天素定議成婚。而董觀楊扇題詩,認出是女性手筆後更是讚嘆不已, 遂生才子佳人之想,於是問是空。是空怕讓董知道了而娶楊,騙他說不知道誰作。董於是托江訪此女蹤跡。坐船先回松江府。而是空假託董的名字欲娶楊,以二百金為聘禮。使黃天監冒充作董,娶她上船就帶她去京城。江與陳不知,都懷疑董娶了,事後才知道不是這樣。黃天監,生來就是隱宮(天閹)。雲友見其貌不揚,用詩畫試他,黃天監一無所知。是空買一婢女妙香服侍雲友。妙香起初沒有受到是空欺騙,很恨他。於是共同與黃計畫,灌醉是空和尚而沉他河中。跟著黃到了京師,垂簾賣畫,名震一時。用錢給黃找了一職銜好讓他走。又回到他家找父親沒見到。
林天素告別陳回福建葬親,女扮男裝,被海寇劉香劫入營中被迫成為書記。林天素遣僕人尋找江秋明,找到陳札與閩將,攻打海寇殺了劉香,奪回林天素歸還於陳。陳與江知楊雲友已回家,想為董作合。於是讓林天素改裝作男子娶雲友為室。娶回後才告訴她緣故。楊雲友心裡很高興。原來楊父當初嫁女兒,說是其在董宅,到了松江尋訪竟然說她沒嫁來,大驚而哭。董於是留下他居住,讓他當宗伯。董的班役到了松江,回報他京師賣畫馳名女子楊雲友之事。董於是和楊父一同北上,到了京都,女兒已經返鄉了。董資助楊父南返需找女兒,遇到了就告訴她緣故。於是拿著陳繼儒和江秋明的書信,送女兒去京都,成為董其昌的家室。

戲劇人物

董其昌(小生),明代畫家
陳眉公(小生),明代畫家
楊雲友(小旦),杭州貧女
林天素(小旦),福建名妓
楊象夏(淨),窮秀才。
是空(淨),原為匪徒,後出家
黃天監(醜)
翡翠(小旦),丫鬟
妙香(小旦),丫鬟
江秋明(淨),字懷一
劉香
債主(醜)

劇本場次

此劇有二序,一為范驤1659年(順治已亥)作,一為黃媛介作。有徐林鴻作。共有三十齣:
  1. 第一出 大意
  2. 第二出 名逋
  3. 第三出 毒餌
  4. 第四出寄扇
  5. 第五出 畫遇
  6. 第六出 奸囮
  7. 第七出 自媒
  8. 第八出 先訂
  9. 第九出移寨
  10. 第十齣 囑婢
  11. 第十一出 賺婚
  12. 第十二出 錯怪
  13. 第十三出 送行
  14. 第十四出 露醜
  15. 第十五出 入幕
  16. 第十六出 悟詐
  17. 第十七出 毒誆
  18. 第十八出 沉奸
  19. 第十九出 求援
  20. 第二十齣 借兵
  21. 第二十一出 捲簾
  22. 第二十二出 救美
  23. 第二十三出 返棹
  24. 第二十四出 赴任
  25. 第二十五出 遣媒
  26. 第二十六出 拒妁
  27. 第二十七出 設計
  28. 第二十八出 誑姻
  29. 第二十九出 見父
  30. 第三十齣 會真

藝術特點

女性形象的塑造

在李漁的風情喜劇中,主角多為才子佳人,《意中緣》就著重刻畫了楊、林兩個極具個性魅力的女性形象。明末清初出現了很多才子佳人劇,主要從女子突破封建禮教,積極主動追求愛情和幸福的角度來塑造形象,具有一定的個性解放意識。李漁《意中緣》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並更突出表現女性的聰明才智、膽量見識,這是此劇超出一般才子佳人劇的地方。這與晚明心學不僅強調個性自由,也非常重視個人的智慧和膽識有關。而之所以這種思想會在兩位女性身上展現,是因為李漁把女子也當做(男性)文人一樣看待,認為男女在智慧膽識上是平等的。楊雲友自豪地表白:“休將怯懦笑裙釵”,無疑是古代戲曲中描摹女性形象最為光彩的一筆。
楊雲友與林天素兩位女性的形象特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她們是有才有貌的佳人。楊雲友和林天素不僅姿容絕世,而且有著非凡的藝術才能。作者一再渲染兩位女性的才學,顛覆了程朱理學以及俗世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昧觀念。
最為獨特之處是楊雲友被是空所騙,以為真的是嫁給自己所欽慕的董其昌,心裡非常高興,但看到她沒有因為貧家女的身份而妄自菲薄,而是自信地說自己”德貌俱堪配”,表現出相當的自尊自重,當她看到黃天監假冒的”董其昌”,不禁叫苦,沒想到風流才子“董其昌”如此的粗鄙,醜陋。難得的是,楊雲友沒有僅悲嘆了事,她很快就想到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劇中用一支“黃龍袞”和大段獨白來刻畫她此時的心理活動——楊雲友覺察到這個“董其昌”很可疑,即使說相貌難看些,這是天生的沒有辦法,但不至於氣質也猥瑣。她當然沒想到有人冒充董其昌,只是懷疑董其昌沒有真才實學,所以準備先試試他再說。如果確有真才實學,相貌倒在其次;如果浪得虛名,她暗下決心就算死也決不與這樣的俗人成親。這一段心理刻畫,寫楊雲友身處意料之外的情形下,不驚慌失措。而能快速謀劃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突出了楊雲友的智慧和見識。

風情喜劇創作手法

意中緣》的喜劇構成首先就表現為那些“壞人”的出乖或露醜,落個倒霉下場。例如是空,這個花和尚費盡心思要騙婚,把楊雲友騙到了船上,可連面都不敢見,只好呆在一隻小船上尾隨其後。壞人出乖露醜製造喜劇效果在劇中比比皆是,以達到諷刺目的。第十四出“露醜”,楊雲友想試探眼前的“董其昌”是否有真才實學,便以自己畫的梅花請教。他找妙香幫忙,那知妙香故意讓他出醜,早已躲了出去。他看雲友在磨墨仿佛在磨自己的骨頭,然後放聲大哭,發出珍珠雖好卻不如淚珠這般實用的滑稽說法。作者以誇張的手法,淋漓盡致地描寫黃的窘態,纖毫必至地揭露出醜角的心理。對其不學無術進行挖苦諷刺 ,形成強烈的喜劇效果。
除諷刺喜劇外,此劇還具有鬧劇的性質與特點。中國戲曲的鬧劇主要由丑角的插科打諢構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黃與是空兩個主要丑角外,劇中隨時穿插淨、丑角的戲,營造鬧劇氣氛,最為常用的是類似兒戲的鬧劇設定,如第十八出“入幕”,寫林天素遭遇山賊吉凶難測,在最驚險的時節就設定鬧劇來調劑氣氛,作者在此處安排了醜、淨的大段科諢,眾山賊想辦法試林天素的才學,而這些山賊是不會吟詩作賦的,於是:
(共坐想介)(淨)有法子了,待我拿一件東西出來。(下,取大稱上)
(眾)這是一把稱,怎么樣試他?
(淨)自古道,一字千斤,待我稱它一稱,看有多重,那裡有字沒字就知道了。
(醜)我有個法子極妙,也拿一件東西出來,(下,取索上)
(眾)這是根繩子,要它何用?
(醜)我聞得人說,肚裡有墨水的,就是好秀才。我如今吊他在樹上,且看肚子裡是否有墨水流出來。
這裡處處體現他“一夫不笑是吾憂”的創作理念,達到了很高妙的喜劇效果。

“密針線”原則

李漁對戲曲創作十分看重“針線緊密”的“埋伏照應”。他說“編戲有如裁衣,其初則似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湊成之功,全在針線緊密。”所謂“針線”類似鋪墊伏筆和前後照應,在戲曲傳奇中,這樣一種緊湊的銜接,環環相扣,就形成一種情節的鏈條。這些細緻的埋伏照應、相互呼應給戲曲帶來了引人入勝的“機趣”和情感碰撞,讓人在戲中得到美的意蘊。
(一)埋伏:根據在場次中的明暗情節處理,可以看出明場與暗場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
所謂暗場伏筆指在字裡行間未直接透露給觀眾而在情節發展中逐漸呈現的情節。明場伏筆即是在觀眾熟知而劇中角色不知的情況下的情節。如第三出“毒餌”中,是空居心叵測,巧遇楊家債主索門逼債,伸手解囊的舉動引起楊向夏的好感,也使得是空做媒成為可能。而楊雲友的畫中作詩也成為董思白在是空店看後認為是女子家貧賣生的依據。這一伏筆不知不覺,令人稱妙。明場伏筆表現為:《意中緣》中,黃天鑒和妙香的出場都為情節的緊張發展埋下伏筆,而這人物的出場在觀眾的推理之內卻在劇中角色的意料之外。二十八出“誑姻”中,林天素女扮男裝求娶楊雲友,“我倒要露些意思,藏在詩中,待她後來識破的時節,才好藉口。”為以後暴露身份後的辯解埋下伏筆,而這一情節也是觀眾已知而楊雲友不知的。
(二)照應:語言的前後統一和情節的上承下接在本劇中隨處可見。比如,平頭寄扇一出,林天素吩咐她寄扇和詢問江懷一兩件事情,等想起來又回來是空店中與狐疑的董陳江相遇,促成了“先訂”一折的情節發展。又如對楊雲友兩次婚姻情節的設計,第一次是是空和尚說媒,第二次是道姑說媒,第一次是娶親送京,第二次也是娶親送京,這就為第二次說媒的失敗尋到依據。真真假假,假假不定。

衍生作品

清代中篇白話才子佳人小說,十二回。現存悅花樓藏板本,書名為《新刊意中緣》。題“南陵居士戲蝶逸人編次”,“松竹草廬愛月主人評閱”。每頁八行,每行二十字。此書孫目未著錄,作者姓名與創作刊刻期不詳。無序、跋、總目、圖像。書牌三豎欄,右欄偏上方鐫“新鋟”,中欄題“意中緣”,左欄編下方鐫“悅花樓藏板”。正文卷端題“新刊意中緣”。半葉八行,行二十字。故事寫的也是董其昌楊雲友等人之事。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
此劇後改編為多種地方戲,如蒲劇川劇越劇等。
川劇最早由名鼓師楊吉亭改編,原分上中下三本,是川劇中的一個傳統節目。民國初年川劇“長樂班”演出本劇。後來留傳給了“三慶會”,由唐廣體,蔣潤堂,劉芷美等擔任劇中幾位主要角色。“三慶會”散後,此劇也就不常演出了。1955年前後,周企何改編成為彈戲,主題有很大變動。
中國評劇院演出的同名評劇《意中緣》,2013年電視劇《上錯花轎之三嫁奇緣》也改編自此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