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治(復旦大學建設的慕課)

思想道德與法治(復旦大學建設的慕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思想道德與法治是由復旦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於2015年春季首次在智慧樹網平台開課,授課教師為高國希陳大文潘偉傑陳果等。據2021年8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4學期,累計選課77.56萬人,累計學校462所,累計互動322.63萬次。

該課程共六章,主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來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思想道德與法治
  • 外文名:Value,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 別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授課教師:高國希、陳大文、潘偉傑、陳果等
  • 建設院校:復旦大學
  • 首開時間:2015年春季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課程建設,課程性質,課程背景,適應專業,課程簡介,課程大綱,開課信息,課程特色,教學目標,學習預備,考核標準,教師簡介,

課程建設

2014年春才檔葛季,復旦大學聯合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和多位思政專家共同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線上課程,該課程是全中國首先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2017年12月26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精品婆榆嚷龍線上開放課程”。
2020年11月24日,該課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自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更名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當代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該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創新實踐、創新理論融入教學體系之中,引導青年大學生在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我;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認識中華民族波瀾壯闊恥巴滲紋的復興進程,認清自己所肩負的重任,增強拼搏、擔當和奉獻的自覺意識,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適應專業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面向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學生學習。

課程簡介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於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該課程共六章,緒章主要讓學生們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一章以“怎樣才能不虛度人生”為問題,使大學生要學會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第二章主要讓學生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這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第三章主要說明了中國精神作為興國強國之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拘料第四遙永葛章主要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第五章主要讓大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自覺記煉乃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和中國革命道德,積極吸收借鑑人類優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準則,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實踐中不斷提高道德品質;最後一章則是讓大學生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不僅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養。

課程大綱

  • 第一版大綱
2015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該課程大綱
緒章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0.1適應人生新階段
0.1.1大學與人生
0.1.2大學之道
0.1.3好奇心
0.1.4批判性思維
0.2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0.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科學價值觀
0.4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1.1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1.2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1.3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第二章 弘揚中國精神 共築精神家園
2.1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價值
2.1.1中國精神,中國何以為中國
2.1.2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2.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2.2.1愛國主義的證成
2.2.2做忠誠的愛國者
2.3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3.1時代精神
2.3.2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3.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2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3.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3.3.1大學生如何與人交往(上)
3.3.2大學生如何與人交往(下)
3.3.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第四章 學習道德理論 注重道德實踐
4.1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4.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4.3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第五章 遵守行為規範 錘鍊高尚品格
5.1社會公德
5.2職業道德
5.3家庭美德
5.3.1愛情
5.3.2愛情道德
5.3.3家庭
5.4個人品德
第六章 學習憲法法律 建設法治體系
6.1法律的概念及發展
6.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
6.3我國憲法與法律部門
6.3.1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6.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6.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6.4.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法治的歷程
6.4.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第七章 樹立法治理念 維護法律權威
7.1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7.2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7.3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第八章 行使法律權利 履行法律義務
8.1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
8.2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
8.3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第九章 結束語
9.1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 第二版大綱
2018年秋季起該課程大綱
緒章 做擔當民族復興大她愚妹任的時代新人
0.1大學之道 如何成人
0.2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問
1.1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總看法
1.1.1人生與人生觀
1.2正確的人生觀
1.2.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2.2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1.3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1.3.1人生觀辨析
1.3.2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
2.1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
2.1.1青春與理想
2.1.2什麼是理想信念
2.1.3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2.2崇高的理想信念
2.2.1科學的信仰之道
2.2.2遠大理想、共同理想與“中國夢”
2.3 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2.3.1理想與現實
2.3.2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第三章 弘揚中國精神
3.1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
3.1.1重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3.1.2中國精神
3.2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
3.2.1愛國主義的內涵
3.2.2愛國主義的證成
3.2.3新時代的愛國主義
3.2.4總體國家安全觀
3.3讓改革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3.3.1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第四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1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4.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概念
4.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及意義
4.2堅定價值觀自信
4.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無源之水
4.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根據(一)
4.2.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根據(二)
4.2.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性和道義性
4.3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4.3.1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5.1道德及其變化發展
5.1.1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5.1.2道德的功能
5.1.3道德的作用
5.1.4道德發展
5.2吸收借鑑優秀道德成果
5.2.1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5.2.2中國的革命道德
5.2.3借鑑人類文明優秀道德成果
5.3遵守公民道德準則
5.3.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
5.3.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與原則
5.3.3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一)
5.3.4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二)
5.3.5公共生活的定義及特徵
5.3.6好的公共生活是怎樣的
5.3.7網路公共生活領域的秩序與規範
5.3.8職業道德
5.3.9家庭美德
5.3.10個人品德
5.4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5.4.1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第六章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6.1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徵和運行
6.1.1法律及其歷史發展
6.1.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徵
6.1.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創製
6.1.4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
6.2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6.2.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地位
6.2.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原則
6.2.3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發展
6.2.4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制度
6.2.5我國的實體法法律部門
6.2.6我國的程式法法律部門
6.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6.3.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意義
6.3.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
6.3.3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6.4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6.4.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6.4.2人民主體地位
6.4.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4.4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6.5培養法治思維
6.5.1法治思維及其內涵
6.5.2法治思維有哪些價值訴求
6.5.3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
6.5.4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
6.5.5怎樣培養法治思維
6.6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6.6.1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
6.6.2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
6.6.3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5春夏
高國希、陳大文、潘偉傑、陳果、王賢卿、任帥軍、王付欣、葉慧娟、崔涵冰、李健、陳文娟、唐明燕、沈逸、張奇峰、張曉燕、胡志輝、張秀
40學時
9121人
第2次開課
2015秋冬
37668人
第3次開課
2016春夏
42學時
14962人
第4次開課
2016秋冬
97705人
第5次開課
2017春夏
11247人
第6次開課
2017秋冬
48675人
第7次開課
2018春夏
25991人
第8次開課
2018秋冬
128000人
第9次開課
2019春夏
25881人
第10次開課
2019秋冬
109381人
第11次開課
2020春夏
107985人
第12次開課
2020秋冬
134571人
第13次開課
2021春夏
24406人
第14次開課
2021秋冬
48學時
待定

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原則
1、該課程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構建高標準線上思政課程體系。課程採取線上授課、直播面授、分組討論、助教引導、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習熱情。
2、該課程以理論分析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針對每個小節的學習主題,教學團隊會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引導思考”的路逕啟發學生思維,體會教材的觀點與要求,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思考社會和規劃人生。
3、該課程由多所高校共同策劃並由多名教師共同教學。由復旦大學聯合多所高校與教師來策劃課程、不斷提升,形成優質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為大學生打造第一堂“人生基礎課”。

教學目標

1、該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精神食糧,引導學生從理論學術方面去探究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問題,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識大局、尊法治、修美德。
2、通過批判性學術思維的鍛鍊,引導學生認同教材的重要判斷與命題,啟發學生通過思考與探究,超越既有知識框架,生髮出新的思考、知識,從而轉化為德性、信念。
3、在風格上既體現理論課的學理性特點,同時又提供學術前沿的研究述評,對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做探究,啟發學生思考。

學習預備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該書編寫組
2018年1月1日
高等教育出版社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緒論 單元測試
19
0.9
第一章 單元測試
26
1.2
第二章 單元測試
38
1.7
第三章 單元測試
25
1.1
第四章 單元測試
27
1.2
第五章 單元測試
28
1.3
第六章 單元測試
56
2.6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思修》第一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二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三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四次見面課
5.0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1.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2.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 試卷:教程考試。

教師簡介

陳大文,男,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偉傑,男,1971年12月生,浙江桐廬人,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果,女,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級講師。
王賢卿,女,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帥軍,男,1984年8月生,山西河津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王付欣,男,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
葉慧娟,女,河南寶豐人,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副研究員。
崔涵冰,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李健,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文娟,女,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明燕,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奇峰,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教師。
張曉燕,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上海市法學會行政法學會理事。
胡志輝,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張秀,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教師。
2015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該課程大綱
緒章 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
0.1適應人生新階段
0.1.1大學與人生
0.1.2大學之道
0.1.3好奇心
0.1.4批判性思維
0.2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0.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科學價值觀
0.4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
1.1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1.2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1.3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第二章 弘揚中國精神 共築精神家園
2.1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價值
2.1.1中國精神,中國何以為中國
2.1.2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
2.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2.2.1愛國主義的證成
2.2.2做忠誠的愛國者
2.3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3.1時代精神
2.3.2新時期的愛國主義
第三章 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
3.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2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3.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3.3.1大學生如何與人交往(上)
3.3.2大學生如何與人交往(下)
3.3.3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第四章 學習道德理論 注重道德實踐
4.1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4.2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4.3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第五章 遵守行為規範 錘鍊高尚品格
5.1社會公德
5.2職業道德
5.3家庭美德
5.3.1愛情
5.3.2愛情道德
5.3.3家庭
5.4個人品德
第六章 學習憲法法律 建設法治體系
6.1法律的概念及發展
6.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
6.3我國憲法與法律部門
6.3.1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6.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6.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6.4.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法治的歷程
6.4.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第七章 樹立法治理念 維護法律權威
7.1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7.2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7.3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第八章 行使法律權利 履行法律義務
8.1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
8.2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
8.3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第九章 結束語
9.1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 第二版大綱
2018年秋季起該課程大綱
緒章 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0.1大學之道 如何成人
0.2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問
1.1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總看法
1.1.1人生與人生觀
1.2正確的人生觀
1.2.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2.2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1.3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1.3.1人生觀辨析
1.3.2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第二章 堅定理想信念
2.1理想信念的內涵及重要性
2.1.1青春與理想
2.1.2什麼是理想信念
2.1.3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2.2崇高的理想信念
2.2.1科學的信仰之道
2.2.2遠大理想、共同理想與“中國夢”
2.3 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2.3.1理想與現實
2.3.2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
第三章 弘揚中國精神
3.1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
3.1.1重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3.1.2中國精神
3.2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
3.2.1愛國主義的內涵
3.2.2愛國主義的證成
3.2.3新時代的愛國主義
3.2.4總體國家安全觀
3.3讓改革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3.3.1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第四章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1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4.1.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概念
4.1.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及意義
4.2堅定價值觀自信
4.2.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無源之水
4.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根據(一)
4.2.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根據(二)
4.2.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性和道義性
4.3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4.3.1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5.1道德及其變化發展
5.1.1道德及其歷史發展
5.1.2道德的功能
5.1.3道德的作用
5.1.4道德發展
5.2吸收借鑑優秀道德成果
5.2.1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5.2.2中國的革命道德
5.2.3借鑑人類文明優秀道德成果
5.3遵守公民道德準則
5.3.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
5.3.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與原則
5.3.3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一)
5.3.4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二)
5.3.5公共生活的定義及特徵
5.3.6好的公共生活是怎樣的
5.3.7網路公共生活領域的秩序與規範
5.3.8職業道德
5.3.9家庭美德
5.3.10個人品德
5.4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5.4.1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第六章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6.1社會主義法律的特徵和運行
6.1.1法律及其歷史發展
6.1.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特徵
6.1.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創製
6.1.4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
6.2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6.2.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地位
6.2.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原則
6.2.3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發展
6.2.4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的制度
6.2.5我國的實體法法律部門
6.2.6我國的程式法法律部門
6.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6.3.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意義
6.3.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
6.3.3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6.4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6.4.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6.4.2人民主體地位
6.4.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4.4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6.5培養法治思維
6.5.1法治思維及其內涵
6.5.2法治思維有哪些價值訴求
6.5.3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
6.5.4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
6.5.5怎樣培養法治思維
6.6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6.6.1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
6.6.2我國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
6.6.3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註: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授課教師
學時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15春夏
高國希、陳大文、潘偉傑、陳果、王賢卿、任帥軍、王付欣、葉慧娟、崔涵冰、李健、陳文娟、唐明燕、沈逸、張奇峰、張曉燕、胡志輝、張秀
40學時
9121人
第2次開課
2015秋冬
37668人
第3次開課
2016春夏
42學時
14962人
第4次開課
2016秋冬
97705人
第5次開課
2017春夏
11247人
第6次開課
2017秋冬
48675人
第7次開課
2018春夏
25991人
第8次開課
2018秋冬
128000人
第9次開課
2019春夏
25881人
第10次開課
2019秋冬
109381人
第11次開課
2020春夏
107985人
第12次開課
2020秋冬
134571人
第13次開課
2021春夏
24406人
第14次開課
2021秋冬
48學時
待定

課程特色

課程設計原則
1、該課程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構建高標準線上思政課程體系。課程採取線上授課、直播面授、分組討論、助教引導、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和創造力,調動學習熱情。
2、該課程以理論分析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針對每個小節的學習主題,教學團隊會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引導思考”的路逕啟發學生思維,體會教材的觀點與要求,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思考社會和規劃人生。
3、該課程由多所高校共同策劃並由多名教師共同教學。由復旦大學聯合多所高校與教師來策劃課程、不斷提升,形成優質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為大學生打造第一堂“人生基礎課”。

教學目標

1、該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精神食糧,引導學生從理論學術方面去探究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問題,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識大局、尊法治、修美德。
2、通過批判性學術思維的鍛鍊,引導學生認同教材的重要判斷與命題,啟發學生通過思考與探究,超越既有知識框架,生髮出新的思考、知識,從而轉化為德性、信念。
3、在風格上既體現理論課的學理性特點,同時又提供學術前沿的研究述評,對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做探究,啟發學生思考。

學習預備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社
該書編寫組
2018年1月1日
高等教育出版社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3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5.0分)+學習行為分(25.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緒論 單元測試
19
0.9
第一章 單元測試
26
1.2
第二章 單元測試
38
1.7
第三章 單元測試
25
1.1
第四章 單元測試
27
1.2
第五章 單元測試
28
1.3
第六章 單元測試
56
2.6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見面課成績20分
見面課成績得分=見面課實際得分/見面課總分*權值。
單項類目名稱
單項滿分
《思修》第一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二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三次見面課
5.0
《思修》第四次見面課
5.0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1.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2.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3. 試卷:教程考試。

教師簡介

陳大文,男,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偉傑,男,1971年12月生,浙江桐廬人,復旦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果,女,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級講師。
王賢卿,女,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帥軍,男,1984年8月生,山西河津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王付欣,男,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
葉慧娟,女,河南寶豐人,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副研究員。
崔涵冰,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李健,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文娟,女,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明燕,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奇峰,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教師。
張曉燕,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上海市法學會行政法學會理事。
胡志輝,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張秀,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