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學數學模型
- 出處:心理學大辭典(下卷)
心理學數學模型是心理模型的一種。用邏輯符號和數學方程來表示某種心理現象的主要特徵、規律或某種行為的機制。如美國新行為主義者赫爾認為,機體完成某一行為的力量,即“反應勢能”(sEr),是由某種行為方式的牢固程度,即“習慣強...
麥卡洛克一匹茲模型(McCulloch-Pitts model 簡稱MP模型,一種早期的神經元網路模型.由美國心理學家麥卡洛克(McCulloch, W.)和數學家匹茲 Q B是第i個神經元的閡值,W;;是神經元i與神經元J 之間的連結強度,是可調的實數.學習就是...
麥卡洛克-皮特斯模型是一個神經元網路模型。麥卡洛克-皮特斯模型簡稱MP模型一種神經元網路模型.它是在1943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麥卡洛克(McCulloch, W. S. )和數學家皮特斯((Puts , W.)等提出的利用神經元網路對信息進行處理的數學模型...
《心理數量表征:計算模型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陳琦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在最近的認知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中,數量表征是一個引起廣泛關注的研究主題;研究者通過單神經元記錄、神經影像以及發展心理研究等不...
1943年,心理學家W.S.McCulloch和數理邏輯學家W.Pitts建立了神經網路和數學模型,稱為MP模型。他們通過MP模型提出了神經元的形式化數學描述和網路結構方法,證明了單個神經元能執行邏輯功能,從而開創了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時代。1949年,...
3M認知模型是人類對真實世界認知過程的闡述,所以它既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認知未知的事物、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我們還可以借用認知模型創造解決事情的方法、診斷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工智慧系統 在50年代以前,心理學中有影響的行為主義學派,...
項目研究工作注重設計和選擇心理量表,注重質性分析和心理隱式測評,注重對涉及心理危機數學模型的基礎理論開展研究,結合校園心理輔導網路系統和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實現心理危機的零漏篩查,針對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作出互動效應、中介效應與調節...
心理模型(mental model)是用於解釋人的內部心理活動過程而構造的一種比擬性的描述或表示。可描述和闡明一個心理過程或事件。可由實物構成或由數學方程、圖表構成。在知覺、注意、記憶等領域中,有影響的心理模型有:用於解釋人類識別客體...
模擬神經元中的電活動建立的知識表征和運用模型。麥克庫洛什和皮茨1943年提出。以神解剖學為基礎進行數學抽象和邏輯運算,是具有一定學習和自組織能力的智慧型機構。利用生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特性以及心理學、生理學實驗,採用統計學原理和計算機...
1943年,心理學家Warren McCulloch和數理邏輯學家Walter Pitts在合作的《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論文中提出並給出了人工神經網路的概念及人工神經元的數學模型,從而開創了人工神經網路研究的時代。
通過建立一個與研究對象相類似的模型來探索心理特徵和規律的心理學研究方法。模擬的方法有多種:從建立的模型看,最常用的有潛在特徵模型、數學模型、圖解模型、控制論模型等。從模擬的對象看,包含對人的心理過程或行為的模擬和對環境的...
激變模型 激變模型(catastrophe model)是2014年公布的心理學名詞。定義 哈迪(L. Hardy)和法耶(J. Fazey)以突變理論的數學模型為基礎提出的解釋生理喚醒、認知焦慮和操作成績三者關係的理論。出處 《心理學名詞》第二版。
直觀地理解這個概念:數學建模是一個讓純粹數學家(指只研究數學,而不關心數學在實際中的套用的數學家)變成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甚至心理學家等等的過程。數學模型一般是實際事物的一種數學簡化。它常常是以某種意義上接近實際...
傑爾姆·R.布斯邁耶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Bloomington分校心理與腦科學系的教授。他的研究內容是學習和決策的數學模型,他提出了一個人類決策的動態理論,稱為決策場理論。布斯邁耶教授在認知和決策科學期刊(包括《心理學評論》)上,發表了...
通過與工程學的合作,將實驗心理學套用於人機系統,使設計的機器能較符合人體的結構和功能,從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將數學進一步套用於心理學,通過實驗對人類行為作出量的假設以後,就可以製作數學模型,如根據機率論預測學習...
模型及假設 數學模型 觀察分數用X表示,E表示測量誤差,則真分數的基本方程式為:X = T + E。T和E是線性的關係,這裡的誤差只包括隨機誤差,系統誤差是包含在真分數里的。假設 根據公式我們可推導出三個相互關聯的假設公理:第一,...
長期以來,正統經濟學一直以“理性人”為理論基礎,通過一個個精密的數學模型構築起的理論體系。而卡尼曼教授等人的行為經濟學研究則從實證出發,從人自身的心理特質、行為特徵出發,去揭示影響選擇行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其矛頭直指正統經濟...
綜上,理性人假設下的期望效用理論屬於傳統經濟學,是規範性的經濟學,教導人們應該怎樣做;而展望理論則屬於行為經濟學,是實證性的經濟學,描述人們事實上是怎樣做的。數學模型 根據前面的研究結果,人做決策時的效用得失函式滿足 Δ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