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之後,在20世紀20~30年代,社會心理學在蘇聯是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的,並有一定發展。當時的整個蘇聯心理學都面臨著改造傳統心理學、建立馬克思主義心理科學的任務。在這種總的形勢下,也對社會心理學的存在權利、學科性質、研究領域等問題進行了尖銳爭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社會心理學
- 外文名: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Soviet Union
發展簡史,學科地位和研究領域,方法論問題,群體問題,
發展簡史
當時的各主要心理學派別,如傳統心理學的維護者、反射學、反應學、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等都提出了各自的社會心理學觀點。在這一時期,也進行過一些具體研究,如關於群體與個人的關係、社會主義競賽、管理問題等;發表過一些著作,如Β.Μ.別赫捷列夫的《集體反射學》、B.A.華格納的《群體心理學和集體心理學》。到1936年7月, 聯共(布)中央發布《關於教育人民委員部系統中兒童學的謬誤的決定》,兒童學受到批判,社會心理學也被視為偽科學。據Α.Α.斯米爾諾夫在其蘇聯心理學史著作(1975)中分析,這一時期的蘇聯社會心理學存在3個方面的失誤:①由於蘇聯心理學者未能足夠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導致了機械論、生物學化等錯誤觀點;②當時有些心理學者認為,人既然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那么關於人的整個心理學就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此外不應當再有其他什麼專門的社會心理學。這種觀點當然不利於社會心理學作為獨立分支學科的發展;③當時的研究方法、途徑也是有問題的,如反應學者企圖通過研究屬於某一社會群體的個體的反應強度、速度和變動情況,來研究複雜的社會心理現象,這是不可能的。
從30年代後期到50年代末,社會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在蘇聯被根本否定,把它看作是反動的偽科學。當然,在這一時期,關於一些本來屬於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實際問題,如集體對個性發展的影響,交往在兒童言語、思維發展中的作用、A.C.馬卡連柯的工學團工作經驗等,也還有過較多研究,但這都只是作為其他學科(如兒童和教育心理學)的課題來研究的。
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特別是由蘇聯科學院、蘇聯醫學科學院、蘇聯教育科學院、蘇聯高教部共同召開關於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哲學問題聯席會議(1962.5)、蘇聯心理學會第2次代表大會(1963.6)之後,社會心理學作為獨立學科的地位才重新得到承認,停頓了20餘年的蘇聯社會心理學才進入重新發展階段。這一次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到今天,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蘇聯心理學中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
學科地位和研究領域
60年代初,社會心理學在蘇聯重新發展時,曾就它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過爭論。關於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和地位,爭論中有過3種意見:①它是社會學的一個部分;②它是心理學的一個部分;③它是社會學和心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對其邊緣性質也還有不同理解)。象這樣涉及與若干其他學科的關係、劃界的複雜的科學問題,當然不可能馬上形成完全一致的觀點。目前還只能說是一般認為:社會心理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雖然具有邊緣性質,但畢竟是心理學的一個部分;在現實的研究中,實際上存在著兩種傾向的社會心理學,即一種主要與“社會學”問題相聯繫,一種則主要與“心理學”問題相聯繫。
關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問題,也有3種意見:一種認為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客體是個性心理;另一種認為社會心理學應當研究社會群體中的心理特徵,或者說是社會心理現象;第3種觀點具有綜合性質,比較符合近年來蘇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實際。例如,Α.Β.彼得羅夫斯基提出,社會心理學應當包括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①大群體中的社會心理現象──階級、民族心理,社會心境、趣味、時尚,廣播、電視、報刊等大眾傳播方面的心理學問題;②小群體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心理相容和人際關係,群體氣氛,領導和被領導者的心理學;③特殊群體(家庭、班級、生產班組)中的社會心理現象;④個性在和群體相互關係中的心理表現。
蘇聯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是蘇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心,負責組織和協調全蘇的有關研究。該所的研究工作在蘇聯具有代表性。它自1972年建所以來,所開展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工作可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①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問題;②行為的社會調節的心理學問題,個性的社會心理學,管理的社會心理學方面;③集體的社會心理學問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適應社會心理氣氛;④俄國和蘇聯社會心理學史,對西方社會心理學現狀的分析。至於社會心理學的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主要是在以下領域:工業生產、大眾傳播和宣傳工作、反社會行為、婚姻家庭問題等。
80年代以來,蘇聯社會心理學面臨新的要求。1986年11月召開了“關於社會心理學的當前迫切問題”全蘇討論會。會議決議:①在理論和方法論領域,繼續探討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和理論問題;集中探討套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原理;和鄰近學科合作研究“改造階段加速社會發展中的人的因素”問題。②首先對以下方面進行經驗研究:大群體(階級、民族、人口共同體、職業和社會-人口群體)心理學,加速科學技術進展的社會心理學問題,群體和集體心理學,群際關係,個性社會心理學,教學和教育的社會心理學保證。③在套用研究領域,注意研究社會公正、主人翁感、勞動集體、消極社會現象等問題。④在現階段,蘇聯社會心理學應當首先解決的是人的因素積極化問題。
方法論問題
蘇聯社會心理學一貫重視探討自己的方法論問題,把它看作一個重要研究領域。Ε.Β.肖洛霍娃在總結蘇聯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時指出,該所所進行的全部社會心理學研究工作,都遵循著以下4組方法論原則:①科學世界觀的一些一般性原則,如黨性原則、人道主義原則、社會發展原則、理論與實踐統一原則。②普通心理學中所已形成的一些原則,如決定論原則、反映原則、意識和活動統一原則、發展原則。③70年代以來進入蘇聯心理學中的一些一般科學觀點,即綜合觀點、系統觀點、個性觀點。④具有方法論意義的以下4個範疇:社會關係、生活方式、交往、活動;它們本來是被研究的客體,但是隨著分析研究的深入,逐漸形成為對社會心理現象進行方法論分析的手段,規定著進行研究的方法、途徑。г.Μ.安德烈耶娃在一本分析西方現代社會心理學的著作中,從另外的角度談到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心理學的3個基本方法論原則:①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際關係時,不能把它看成獨立的實體,而是要看作社會關係的體現,正是社會關係決定著人際關係。②社會心理學要在現實群體的背景中進行研究;它所研究的應該首先是現實的社會群體,而不是實驗室群體。③要從活動原則出發進行研究。總的說來,蘇聯社會心理學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重視研究的現實性;在研究方法上,強調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研究,重視現場研究。
80年代以來,蘇聯心理學界討論交往和活動的關係問題。意識和活動統一原則是整個蘇聯心理科學的基本觀點和理論基石。它也體現在社會心理學中,即所謂活動原則,蘇聯社會心理學研究各方面問題,都是以活動原則為依據。但是,心理學中考察活動,傳統地都是分析個體的活動。而這對社會心理學就顯得不夠了,因為它所涉及的主要是人們的共同活動、人與人的相互作用。這樣就提出了交往問題,並就交往和活動的關係展開爭論。交往論者強調交往之不同於活動的特殊性、交往在人的心理發生髮展中的作用。例如,Β.Ф.洛莫夫認為,人的心理決定於人的社會存在,而人的社會存在並不僅僅是活動,交往也是其重要方面。活動和交往的基本內容不同:活動的模式是“主體-客體”,是人與對象的關係,其結果是對象的改造。交往的模式是“主體-主體(們)”,是人與人的關係,其結果是人與人關係的改變,所以不能把交往看作活動的局部情況,這樣只會把人的現實生活簡單化。心理學應當加強交往問題研究,而且,隨著社會心理學的發展,交往問題將會成為這一學科的某種邏輯中心。活動論者則維護傳統的活動觀點。例如,Α.Н.列昂節夫認為,交往和活動具有共同的特點:兩者都是有目的方向的過程,都是由一定動機所推動的,都具有社會性。所以,活動是根本性的範疇,交往只是它的一種局部情況。這一爭論是在方法論水平上進行的,還在持續著。無論爭論結果如何,交往問題的提出,兩者關係問題的討論,將會對蘇聯社會心理學的理論發展發生影響。
群體問題
蘇聯社會心理學一直比較重視研究群體、特別是集體問題,這自然與蘇聯社會的現實生活有關。實際上,象集體這樣的問題,也確實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有現象,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心理學的特殊研究課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形成的人際關係活動中介理論是蘇聯當前最有代表性的群體理論。它以群體是活動的主體、群體成員參加共同活動,共同活動中介著群體中的一切內部過程為中心思想,來說明群體的形成、群體的發展(由鬆散群體到集體)、群體的類型、群體心理的產生、群體中人際關係的動態等。這一理論還考慮到群體所從事共同活動的社會方向性因素──有助於社會進步的活動還是反社會的活動,從而把高度發展水平的集體和反社會的犯罪團伙區分開來。人際關係活動中介理論比較符合現實社會群體的實際情況,它已為蘇聯心理學界所公認。
總的來說,蘇聯社會心理學還處於形成階段,正在發展中。第五屆蘇聯心理學會的總結報告(1977)指出,蘇聯社會心理學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存在以下問題:和社會學的界限混淆不清;抄襲西方社會心理學觀點;從馬克思主義立場探討這一領域的問題不夠。因此,它號召蘇聯社會心理學者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立場從根本上探討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問題。在1986年11月召開的關於社會心理學的當前迫切問題全蘇討論會,也對蘇聯社會心理學的發展狀況進行了估計。會議認為,值得肯定的方面是:在理論領域,已經系統地形成了社會心理學的原則、範疇;關於社會主義勞動集體、人際知覺、共同勞動活動、交往、意識形態活動,進行了理論和經驗研究,研究了國內外社會心理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套用領域,廣泛研究了社會心理氣氛,社會主義競賽,青年職工的適應,新勞動組織形式,教育過程,宣傳工作的有效條件,管理的風格和方法。屬於不足的方面是:研究選題偏於細小、狹隘;社會心理學和鄰近學科聯繫較弱,參加重大社會問題的綜合研究不夠;無足夠根據地搬用國外研究方法,對探討自己的方法注意不夠;套用研究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聯繫不夠密切。以上問題已引起一些蘇聯社會心理學家的關注,提出了某些改進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