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規章制度,實現常規管理精細化
依據《紅橋區中國小德育工作管理條例》,各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有目標、有計畫、有措施、有檢查、職責明確、運轉暢通的科學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強有力的德育操作、評估系統,努力實現制度的科學化、人性化;抓好制度的貫徹與落實,切實發揮各項管理制度的規範、保障和導向作用,提高德育
管理效能。
過程管理要堅持常抓不懈,從基礎性工作抓起,細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真”和“實”上下功夫,即:在管理過程上講究一個“真”字,在管理結果上講究一個“實”字。要從各校實際出發,從班風、學風抓起,以管理促落實,做到不走過場,不搞
形式主義,使管理過程成為互動過程和教育過程,努力實現全時空、全方位的常規管理。
夯實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為提升我區廣大青少年文明素養,將學生的
養成教育作為重點,注重行為訓練,樹立學生“舉止文明行為美;儀表端莊形象佳”的良好形象。
強化道德認知
以“行為規範教育月”( 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為契機,各校集中時間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要通過校園櫥窗、校園廣播、班級板報、校刊校報、校會、
主題班會等多種途徑積極深入地宣傳,並組織學生學習《天津市中國小德育規程》、《
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文明禮儀讀本》等內容,做到“人人知規範”“人人明禮儀”。
加強行為訓練
進行行為習慣的
養成教育要注重和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從小事抓起,從細節做起,有針對性地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組織學生通過自查、互查等方式,查找自身和身邊陋習,了解陋習的危害,自覺改掉陋習。針對“自尊自愛,注重儀表,誠實守信,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樸,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等要求集中進行反覆的強化訓練。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在
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良好的
學習習慣;發揮家庭、社會育人功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學生的
公民意識,培養良好的
社會公德。
注重實踐體驗
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中,各校要結合本校特點,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及民族傳統節日等教育契機,精心設計、組織開展針對性強、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容易被學生接受的
道德實踐活動。開展學生良好形象大討論、社會調查、
道德法庭、辯論會、知識競賽等活動,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注重發揮學生的
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廣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增強體驗和感受,在活動中不斷提升道德認知水平。
典型示範引領
在學生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中要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中的行為表現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同時,結合市區級行為規範示範校、市區校級“文明學生”等評選活動,注重挖掘和樹立集體、個人等先進典型,對在行為規範教育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
要積極宣傳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好榜樣,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在班級和學校中形成“樹立典型,學習榜樣”的良好氛圍。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狠抓師德建設
教師應恪守職業道德規範,要做到“
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樹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員育人思想,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高尚情操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隊伍培訓
班主任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幹教師,是班集體建設的組織者、指導者、引領者,
班主任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應成為師德建設的標兵和典範。為了提高班主任整體素質,依據《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班主任工作的意見》,切實搞好班主任崗前、崗位培訓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切實搞好
校本培訓,通過培訓夯實內功。繼續開展班主任擂台賽、青年教師德育論壇、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不斷提高班主任的
政治素質、
業務素質、心理素質、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
努力培育名師
充分利用我區“三名工程”這一有效載體,結合“千百十”骨幹教師打造工程,以第四屆名班主任評選活動為平台,以逐步實現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為發展方向,加強骨幹班主任、名班主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德育專家、歷屆名班主任、骨幹班主任作用,採用多種形式,積極營造“互助幫教”氛圍。要立足崗位培養,重點培養優秀青年班主任,為他們提供發揮才能、展現魅力、嶄露頭角的實踐平台,逐步搞好班主任隊伍的梯隊建設。
狠抓班集體評價
狠抓班集體評價是最佳化班集體建設的重要環節,是落實常規管理不可或缺的抓手,是形成良好校風、
班風、學風的需要,是營造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重要舉措,是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有效手段。抓好班集體評價要嚴格把握評價的內容和原則,要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把握班集體評價的內容和原則
各校應緊緊圍繞班集體建設的五要素即:目標、班風、組織、人際關係和活動,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重點突出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班風、學風的建設,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創建文明、民主、和諧、充滿活力的現代班集體。各校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要本著“
以人為本”、“科學務實”的宗旨,遵循
主體性、發展性、激勵性、差異性等原則,客觀全面的評價班集體建設工作。
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
各校要不斷完善班集體建設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建立科學的指標,運用多元評價方式,通過自查、互查、抽查相結合的評價手段,藉助
問卷調查、材料匯報、評估量化等評價載體,對班集體的建設與發展狀況進行科學評價,切實提高班集體建設水平。
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涉及到物質、制度、精神、行為等幾個層面,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學校建構起來的師生共同的世界觀及思維和行為方式,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精髓,體現著學校的實力和競爭力。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整體規劃,科學實施;需要與辦學特色相匹配;需要
以人為本,讓師生成為
校園文化的主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充分挖掘歷史資源及自然資源,從自身優勢出發,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來設計、規劃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內容,揚長避短,與時俱進,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增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
打造學校德育特色
進一步加強德育特色建設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需要。深化德育特色要注重歷史與現狀的結合,從本校的實際和優勢出發,找準德育特色確立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依據;要注重目標的合理規劃,制定比較具體的實施和保障措施,減少工作的盲目性,使德育特色工作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注重經驗的總結與反思,不斷提升特色工作水平。各校要根據新形勢,賦予德育特色以
時代精神,設計並開展好富有傳統、相對穩定、特色鮮明、有益於提高青少年素質並為社會認可的典型的系列教育活動,形成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品牌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