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97年,
徐州醫學院充分利用已有的
臨床醫學專業這一堅實的醫學教育基礎,開設藥學和醫學完美結合的五年制
臨床藥學專業方向,並面向全國招生,是徐州醫學院最早創建的藥學相關專業。至今已培養了13屆臨床藥學專業方向畢業生。
在專業建設中,我院積極探索符合本院實際情況的臨床藥學專業教學模式,合理設定人才培養方案,側重培養既懂醫又懂藥的醫藥套用型複合性人才,在總結臨床藥學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於2002年成功申報三年製藥學(專科)專業。2003年,我院又成功申報四年製藥學(本科)專業,並獲得理學專業本科辦學權。藥學專業的成功申報,豐富和完善了我院的專業設定門類,使徐州醫學院從單純的醫學院校向醫藥類院校發展。
2003年9月,藥學(本科)專業正式招生。當今社會,“以人為本,藥學服務”的理念已經被廣泛接受,社會對醫藥兼備的複合型實踐型藥學人材的需求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據此,我院人才培養模式開始由傳統的“化學-藥物” 藥學教育模式向“生物-醫學-藥學-社會”模式轉變,我們以藥學專業為基礎;臨床藥學專業是特色與重點,使之成為徐州醫學院辦學新的增長點。
10十餘年來,藥學院始終堅持以專業建設推動學科發展的策略。2008年,我校以臨床藥學為內涵的藥學專業先後被
江蘇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評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及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09年,臨床藥學專業方向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為臨床藥學專業;2010年,藥物製劑專業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同年,我校藥學特色專業建設點經江蘇省教育廳驗收後,正式成為省特色專業。至此,學院已由最初一個專業方向發展為現在的藥學、
藥物製劑、臨床藥學三個本科專業,目前在校學生1000餘人。
辦學條件
藥學院設有
藥理學、
臨床藥理學、
藥物分析學、
藥物化學、
中藥學、藥劑學6個教研室和1個藥學實驗中心。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專任教師46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28人、在讀博士學位4人,占60.87%。現有江蘇省“333”工程二層次培養對象1人,三層次培養對象2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次,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5人次。
目前擁有省級精品課程—《
臨床藥理學》;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出版專著2部,參編國家級教材11部。“醫藥兼備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編的《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教材,《藥劑學課件》獲全國高校多媒體課件二等獎。2011年,藥學教學實驗中心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近年來,藥學院的學科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目前,藥學院有進站博士後研究人員3名,與
南京醫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藥學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等3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同年,
糖尿病併發症的藥物防治成為江蘇省優勢學科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藥理學和藥物分析學為校級重點學科。
校級重點實驗室——新藥與臨床套用實驗室,該實驗室為徐州市新藥創製與臨床試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Agilent6460液相色譜/三級四極桿液相色譜
質譜聯用儀、
氣質聯用儀、高效毛細管電泳儀、
高效液相色譜儀、
氣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等高端精密儀器。該實驗室的臨床藥理學和藥物分析學部分,與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共同構成了國家
藥物臨床試驗機構Ⅰ期臨床實驗室。此外,藥物分析實驗室為徐州市藥物體內及體外質量評價公共服務平台,藥物化學實驗室為徐州市新藥創製與研究公共服務平台,這些實驗室不僅為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個先進的技術平台,而且為專業實驗教學提供全方位服務。
經過十年的積累,藥學院已經形成了藥物的體內過程及臨床藥學;重要臟器疾病機制及藥物治療;藥物合成與製藥新技術;中藥配伍機理及藥效物質基礎等4個穩定的科研方向。近年來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江蘇省高校
自然科學基金10項;近3年來發表科研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51篇,獲得或申請專利10餘項,獲市廳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藥學院有進站博士後研究人員4名,與
南京醫科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近三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7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14項;近3年來發表科研論文130餘篇,其中SCI、EI收錄51篇,獲得市廳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9項,獲得或申請專利10餘項,科研成果轉讓4項。
在教學成果方面,《醫藥兼備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榮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成為“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省級精品教材,《臨床藥理學》成為江蘇省級精品課程,《藥學概論》成為江蘇省研究生優秀課程。藥學教學實驗中心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藥理學教研室
徐州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創建於1958年。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點。首任教研室主任為王建華教授;現任教研室主任為谷淑玲教授,副主任為夏安周副教授。有教職工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4人;第一學歷專業背景:醫學專業7人、藥學專業3人、
中藥學專業2人。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6名,講師4名、主管技師1名。教研室在歷代藥理學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得到了不斷發展,藥理學先後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徐州醫學院重點學科和徐州醫學院學院精品課程。
藥理學是醫學院校專業主幹課程之一。教研室從建校起即承擔全校藥理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目前承擔本科藥理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醫學影像學、放射治療、
醫學影像工程、
康復治療學、眼視光學、護理學專業)、機能實驗學(
臨床醫學專業)、人體疾病學(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成教藥理學(臨床、麻醉、護理、預防專業)、研究生藥理學進展(相關專業)多專業、以及留學生藥理學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多年來藥理學教學工作一直受到院主管部門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專家的好評,教學質量也得到學生的認可。
我室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礎,先後承擔國家、省廳級、市級課題50餘項。近5年並發表SCI、國家核心期刊和省級以上期刊論文50餘篇。主編或參編教材10餘部。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和省市級多項科技進步獎。我們根據專業優勢開展橫向科研協作,為藥廠的新藥開發提供藥效學、毒理學等臨床前實驗研究,並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血藥濃度檢測,為病人安全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臨床藥理學教研室
臨床藥理學教研室成立於2006年4月。首任教研室主任為印曉星教授,現任教研室主任為魏群利教授。徐醫附院藥劑科主任呂冬梅主任藥師任教研室副主任,現有工作人員7人。專業背景(本科):藥學專業2人、臨床藥學專業2人、醫學專業3人;職稱構成: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
目前臨床藥理學教研室承擔的課程:藥理學、生物藥劑學與藥動學、臨床藥物治療學,2008年《臨床藥理學》被評為徐州醫學院精品課程。教研室依託藥學院和藥學實驗中心,完成國家課題1項、省級科研課題3項、完成橫向課題10餘項。印曉星教授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各1項。目前在研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5項,橫向課題多項。
教材建設方面,2006年,印曉星教授被衛生部聘為首屆
臨床藥學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2007年印曉星教授和吳雲明副教授分別參編了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醫藥規劃教材《臨床藥理學》和《臨床藥物治療學》教材。2009年,印曉星教授主編了科學出版社案例版《
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教材;2009年吳雲明副教授參編了科學出版社案例版《臨床藥物治療學》教材以及《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教材;2010年吳雲明副教授參編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醫藥規劃教材《臨床醫學概論》。2011年,印曉星教授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和學術專著《治療藥物監測》;2011年,魏群利教授主編學術專著《
時辰藥理學與時辰治療學》;2013年,魯茜副教授參編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學校醫藥學成人學歷教育教材《藥理學》。
教學改革情況, 2005年,印曉星教授“把握需求發揮優勢,複合型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獲徐州醫學院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同年吳雲明副教授“拓寬知識面與自學能力培養的《臨床藥理學》教學模式” 獲徐州醫學院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007年,印曉星教授“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獲得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課題;2009年,印曉星教授“緊扣臨床藥學人才培養目標的‘臨床藥理課程群’”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11年,印曉星教授“醫藥兼備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同年,印曉星教授主編的國家級規劃教材《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被遴選為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藥物分析教研室
藥物分析教研室成立於2005年,2012年起招收藥物分析碩士研究生。首任教研室主任為
湯道權副院長,現任教研室主任為楊冬芝副教授。湯道權副院長為藥物分析學科帶頭人。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副教授4人,講師4人,博士7人,碩士1人。目前,擁有海外訪學經歷1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數人。
在科研方面,藥分教研室在中藥複方及物質基礎研究、納米生物探針研究及藥物分析和藥物質量標準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近5年,已承擔科研課題20項,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
江蘇省教育廳項目15項,橫向課題多項。共發表論文70餘篇,SCI源期刊49篇,最高影響因子為11.336。實驗室目前擁有GC、HPLC-DAD、LC-MS、電化學工作站等大型儀器,具備建立藥物質量標準和檢測體內藥物的能力,2010年成立對徐州市開放的藥物體內及體外質量評價公共服務平台。
目前藥物分析教研室現承擔的課程:藥物分析、分析化學、臨床藥物監測。其中分析化學課程為徐州醫學院院級精品課程。2007年藥物分析學科被徐州醫學院確定為院級重點學科建設點。在教材建設方面,湯道權副教授作為副主編編寫
人民軍醫出版社《治療藥物監測》教材。湯道權副教授、楊冬芝博士分別參編了科學出版社案例版教材《藥物分析》、《分析化學》。楊冬芝副教授參編專著《
無機納米探針的製備及其生物套用》、《無機納米光學探針的製備與套用》。此外,結合藥學院實際情況,教研室自編了雙語教材《藥物分析化學實驗指導》。
藥物化學教研室
藥物化學教研室成立於2000年,承擔藥學院藥學、臨床藥學和藥物製劑等專業方向的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藥物化學四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現有專職教師10人,其中副教授6人,講師4人,博士7人,博士在讀2人,碩士1人,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是一支年輕教師為主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梯隊。
在教學中,藥物化學教研室結合藥學院專業特點,探討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改革;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自編了《
有機化學實驗指導》、《
物理化學實驗指導》、《
藥物化學實驗指導》三套實驗講義供教學使用,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有機化學》課件和《有機化學實驗指導》獲院教學成果三等獎。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近年來共發表教學論文11篇,獲得校級教改課題2項。在科研方面,逐步形成了以藥物有機合成為主的比較穩定的科研方向,並主動和製藥企業合作,從事藥物的研製和開發以及製藥工藝的改進。其中劉毅老師的“Ⅱ型糖尿病藥那格列奈關鍵中間體D-苯丙氨酸製備技術”、“非甾體抗炎藥D-萘普生手性拆分製備技術”和“D-萘普生及其新劑型生產技術開發與套用”已實現成果轉讓。徐州市科技計畫項目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徐州地區新藥創製與研究公共服務平台正在建設中。近幾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其中SCI收錄47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科學基金3項,江蘇省博士後基金1項,市廳級項目10餘項,橫向課題多項。獲得徐州市十大青年科技獎、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淮海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
藥劑學教研室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和內涵建設,注重提高教學質量。近5年參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藥劑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1部,《藥劑學》(科學技術出版社)、《工業藥劑學》(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部。2007年《藥劑學》課程被評為徐州醫學院精品課程。先後自編了《GLP/GCP/GMP/GSP政策與法規》、《藥品管理教程》、《科研思路與新藥開發》等課程講義,《
藥劑學實驗指導》第一版至第三版、《藥物新劑型實驗指導》第一版等實驗講義供各專業教學使用。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了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好評。“固體製劑教學課件”獲2008年高等學校優秀教學課件二等獎。“藥劑學課件”獲2011年第11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醫學組二等獎及最佳教學設計獎。指導本科生獲得省優秀畢業論文三等獎2項,獲江蘇省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多項。
在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注重和加強科研工作。近3年教研室教師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市科技計畫項目3項,校科研課題5項,校教改課題1項,橫向課題多項。以第一作者在各級各類期刊上共發表科研論文數十篇,其中單篇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大於7。
中藥學教研室
中藥學教研室成立於2002年,教研室有專職教師5人,專業背景(本科):藥學專業3人、醫學專業1人,博士學位4人,1人在讀,李岩博士任教研室主任。
中藥學教研室主要承擔我院臨床藥學、藥學專業的《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
天然藥物化學》的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2005年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改革獲院教學成果獎,2007年《天然藥物化學》成為院精品課程。在教材建設方面,王健慧老師參編了科學出版社案例版教材《天然藥物化學》,此外,結合藥學院實際情況,教研室自編了臨床藥學專業的《
生藥學》講義,發表相關教學論文10篇。
科研方面,本教研室在糖尿病防治天然藥物以及鎮痛抗炎類天然藥物研發和傳統藥物的活性成分相關研究方面開展了研究,目前主持
國家自然基金三項,院長專項人才基金2項。
藥學實驗中心
藥學實驗中心成立於2001年12月,是
徐州醫學院藥學及相關專業的教學、科研實驗平台。2003年1月通過江蘇省高校基礎課合格實驗室評估,2009年6月獲批為江蘇省基礎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點。2011年底由
江蘇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綜合網上評議和實地考察,經省教育廳審定,於2012年5月順利通過驗收,獲批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3年8月在學校擇優推薦基礎上,經專家網路初評與評審委員會評審、公示和省教育廳審核,被遴選為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
藥學實驗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0名,高級職稱1名,中級職稱6名,初級職稱3名,均獲藥學相關專業碩士學歷。近五年實驗中心共承擔各級各類縱向課題10項,其中市廳級課題2項;獲得國家專利5項,發表科研論文40餘篇。實驗中心主要承擔藥學院藥學相關專業有機化學、藥物化學、物理化學、藥劑學、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分析化學、藥物分析、臨床藥物監測、藥理學、生物製劑與藥物動力學和藥學綜合技能實驗、藥學專業特色實驗等十餘門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實驗教學任務。中心通過整合教學與科研資源,初步建立了由基礎實驗技能訓練-綜合實驗能力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多層次構成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即以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為基礎,加強學生基礎實驗技能訓練;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以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為契機,強化學生早期科研能力的訓練。
目前藥學實驗中心教學部分分設11個學生實驗室、1個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室、1個天平室、1個比色室、2個精密儀器室、1個藥品庫房,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擁有包括高效液相色譜儀、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儀、質譜儀等在內的一大批高精端科研儀器,單價1,000元以上儀器設備700多台(套),總價值1000餘萬元。完全滿足藥學、臨床藥學和
藥物製劑專業本科生實驗教學及相關科學研究的需求。
藥學實驗中心積極做好藥學院的GCP和GLP軟硬體建設,在2005年的國家藥品臨床試驗機構的申報中,藥學實驗中心與徐醫附院密切配合,協助完成了徐醫附院新藥Ⅰ期臨床試驗機構的申報工作。2009年以藥學院臨床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科、藥學實驗中心為主要班底所建立的Ⅰ期臨床研究室已經過SFDA驗收。藥學實驗中心與徐州化工研究所合作建設的藥物合成實驗室是徐州醫學院第一個由企業投入建設的實驗室;在此基礎上又與江蘇恩華藥業集團進行橫向合作,共同建設校企合作實驗室,進行麻醉與鎮痛藥物的研究和開發,這是我校第一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科研實驗室,該實驗室現已成為江蘇省麻醉與鎮痛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亦被獲批為校級重點實驗室——新藥與臨床套用實驗室。
文化傳統
藥學院始終發揚“敢想、敢為、創業、創新”的精神,致力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以“以人為本,藥學服務”的現代藥學教育理念為先導,以教學改革、科學研究為重點,力爭把藥學院建設成為立足蘇北、服務江蘇、輻射全國的具有鮮明特色的藥學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服務平台。
學院領導
藥學院聯繫校領導:
印曉星,男,徐州醫學院副校長。1966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藥理學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指導教師。1988年畢業於
中國藥科大學藥學專業,1998~1999年香港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2004年畢業於
南京醫科大學,獲藥理學
專業博士學位。
現任徐州醫學院副院長,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
中國藥理學會第八屆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麻醉藥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救援醫學會副會長、中國藥理學會理事、江蘇省藥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藥理學會新藥臨床前藥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藥學會理事等。
主要從事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病機制及其防治藥物的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以及其他省廳級課題多項。近幾年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糖尿病併發症領域系列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8篇。研究成果獲淮海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1、第2)、徐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1、第2)、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2)。申請專利10項,其中授權4項。SCI期刊Acta Pharmaco Sin、Phytother Res、Lat Am J Pharm等國際雜誌審稿人,核心期刊《
中國藥理學通報》雜誌編委及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主編專著及教材3部,參編4部,其中《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獲得“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及江蘇省精品教材。
藥學院黨委書記:
白雲娜,女,徐州醫學院藥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副教授,曾任徐州醫學院學生工作處(部)處(部)長、校團委書記。近年來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江蘇優秀共青團幹部,徐州醫學院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主要研究領域:高等教育;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基礎醫學;
藥學院黨委副書記:
高軍紅,女,徐州醫學院藥學院黨委副書記、助理研究員,現主要負責藥學院黨政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近年來先後年被評為江蘇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徐州醫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徐州醫學院優秀輔導員,徐州市
新長征突擊手。
藥學院副院長:
湯道權,男,徐州醫學院藥學院副院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2.12-2013.12在
新加坡國立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藥複方生物效應物質基礎及藥物臨床前研究。現任徐州醫學院藥學院副院長,藥物分析方向學科帶頭人。江蘇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徐州醫學院“師資振興計畫”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全國高等教育醫學會藥學分會委員,江蘇省藥理學會理事,江蘇省高等學校醫藥教育研究理事,徐州藥學會理事,淮海科技獎專家庫成員,徐州市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藥複方生物效應物質基礎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等各級各類課題5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均排名第2);承擔企業合作項目5項;主持第九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主持或完成市廳級項目8項,近5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32篇,其中SCI論文23篇。獲淮海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徐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均排名第一),參編教材1部,副主編專著1部;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為SCI期刊J Chromatogr A、Biomed Chromatogr、J Chromatogr Sci、Lat Am J Pharm等審稿人。
藥學院副院長:
劉毅,男,徐州醫學院藥學院副院長,1972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藥學院副院長、江蘇省麻醉與鎮痛套用技術重點實驗室麻醉與鎮痛藥物合成研究室主任,徐州醫學院新藥與臨床套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獲得者、徐州醫學院“優秀人才”、 江蘇省藥理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藥理學會新藥與臨床前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州市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神經藥理學和
化學生物學。1996年本科畢業於
昆明理工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精細化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96年至2000年在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精細化工車間工作,負責生產線工藝管理工作。2000年起師從宗志敏教授在
中國礦業大學化學工藝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課題是“光化學合成方法在香蘭素及其衍生物製備中的套用”,2003年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起師從焦慶才教授在南京大學植物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研究課題是“化學生物耦合法製備D-胺基酸”,2006年畢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自2006年起在徐州醫學院任教。目前為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與南京醫科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後,導師為胡剛教授和印曉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精神神經系統藥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mTOR對
糖尿病腦病db/db小鼠突觸可塑性的調節作用及
木犀草素的保護機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含有木犀草素結構的硫化氫供體藥物的研製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神經保護作用研究)、江蘇省博士後基金(慢性炎症在肥胖狀態下瘦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木犀草素的干預作用)、江蘇省第八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腦卒中病理生理狀態下AMPK信號對神經元自噬和凋亡的調控及茶氨酸類防治藥物研發,2011-YY-13)、徐州市科技計畫項目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徐州地區新藥創製與研究公共服務平台,XF11C037)、江蘇省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推進項目(新型七氟烷靜脈納米乳的生產技術),已完成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L-茶氨酸的二肽化合物腦神經保護生理活性研究,BK2009253)、(化學生物轉化法製備
D型胺基酸生產技術的開發與套用,JHZD09-23)、
江蘇省腦病生物信息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具有腦神經保護活性的茶氨酸及茶氨酸二肽化合物的製備,JSBL0803),指導研究生完成徐州醫學院研究生科技創新計畫項目(茶氨酸對谷氨酸興奮性毒性損傷所致氧化應激導致神經細胞損傷的活性研究,XYCX200913)1項。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共發表SCI、EI論文20餘篇,中文核心論文20餘篇,參編專著1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2項,其中6項已獲授權,獲得徐州醫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徐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淮海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徐州市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1項。完成橫向課題5項,;成果轉讓7項。
合作企業
專業介紹
藥學專業
始於1997年設立的
臨床藥學專業方向,2003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正式設立藥學專業,2008年,徐州醫學院以“醫藥兼備的複合型藥學人才”為培養模式的藥學專業相繼被評為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及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歷經10餘年的建設,專業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師資隊伍數量增加,結構合理;教學基本設施完善,教學管理規範,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已為社會培養了8屆畢業生,累計畢業生總人數已達400餘名,他(她)們植根蘇北、服務江蘇、輻射全國,為醫藥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目前,在校本科生373名。
學校十分重視藥學專業的學科建設,不斷提升辦學層次。2010年藥學學科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先後與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等單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藥學教學實驗中心於2009年被遴選為江蘇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擁有徐州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藥物體內及體外質量控制公共服務平台、校級重點實驗室-新藥與臨床評價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以來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師資素質高,整體優勢突顯;重視教學研究,教學成果豐碩;狠抓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卓著;加強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成績突出;學生整體素質優良,社會評價高。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鑑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製劑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藥學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藥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藥物製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能力,能夠勝任新藥研究與開發、新藥臨床評價及藥物推廣與行銷等方面的工作,能夠從事藥品開發生產、行銷及藥學服務等工作。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基礎藥學、臨床藥學、社會藥學。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事管理、臨床醫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安排2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繼續攻讀相關專業研究生、出國深造。
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在科研院所、藥廠、醫院藥學部門、社會連鎖藥房、藥品流通企業等。
臨床藥學
本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及江蘇省特色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醫學和藥學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鑑定、藥物設計、一般藥物製劑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藥學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藥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臨床藥學工作能力,具有藥物製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能力,能夠勝任新藥研究與開發、新藥臨床評價及藥物推廣與行銷等方面的工作,能夠從事藥品開發生產、行銷及藥學服務等工作。
主幹學科: 基礎醫學,基礎藥學,臨床藥學,社會藥學。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藥物化學,分析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理學,臨床藥物治療學,藥事管理學,內科學,診斷學。
修業年限: 五年(本科)。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繼續攻讀相關專業研究生、出國深造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醫學、藥學及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出國深造。學生就業方向: 醫院、醫藥公司、藥廠、藥品流通企業、藥品監督部門。
藥物製劑
本專業為2011年新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紮實的藥物製劑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人際交流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掌握新藥開發研製與生產、質量控制、行銷 、流通、管理以及臨床合理用藥的基本流程和技能,成為從事藥物劑型研究、開發、生產及其質量管理、行銷和使用的藥學專業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要求學習藥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藥學實驗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藥物製備、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的基本能力,能夠勝任新藥研究與開發、新藥臨床評價及藥物推廣與行銷等方面的工作,能夠從事藥品開發生產、行銷及藥學服務等工作。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基礎藥學、臨床藥學、製藥工程。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工業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藥理學、藥物分析、藥事管理、臨床醫學概論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安排2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繼續攻讀相關專業研究生、出國深造。
學生就業方向:主要在科研院所、藥廠、醫院藥學部門、社會連鎖藥房、藥品流通企業等。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區銅山路209號教學實驗主樓F8東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