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附屬醫院,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校園文化,校徽,校訓,現任領導,傑出校友,
歷史沿革
1934年,江蘇省立醫政學院成立。建校時即設有衛生行政管理科、衛生教育科及醫科專業,是我國最早開展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的高等院校。
1938年,因抗戰遷至湖南沅陵,合併南通學院醫科,改名國立江蘇醫學院,胡定安任院長。
1939年,遷至重慶北碚。
1946年,遷回鎮江。
1957年,學校由鎮江遷至南京,正式更名為南京醫學院。
1962年,學校被列為全國首批改為六年制的醫藥院校之一。
1970年,南京醫學院合併組建江蘇新醫學院;
1972年,揚州衛生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並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
1976年,江蘇省鎮江地區衛生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並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撤銷。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中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南京中醫學院,現發展為
南京中醫藥大學。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
南京醫學院,現發展為南京醫科大學。;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揚州分院)後發展成為
揚州大學醫學院(揚州醫學專科學校)。
1978年,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更名為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後發展成為
江蘇大學醫學院(鎮江醫學專科學校,鎮江中醫專科學校)。
1981年11月,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3年,南京醫學院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2005年,南京市雨花醫院併入南京醫科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2017年3月,學校設有22個學院(部)和1個獨立學院——
康達學院,共有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文學等5個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24個、2個六年制雙學位專業和5個七年制專業(方向)。
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醫政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康復醫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康達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第四臨床醫學院、鼓樓臨床醫學院、青島臨床醫學院、上海十院臨床醫學院、連雲港臨床醫學院、無錫臨床醫學院、金陵臨床醫學院、上海東方臨床醫學院。
五年制預防醫學、五年制醫學影像學、五年制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兒科醫學)、五年制臨床藥學、五年制口腔醫學、五年制基礎醫學、四年制套用統計學(生物統計學)、四年制英語、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四年製藥學、四年制眼視光學、四年制衛生檢驗與檢疫、四年制生物醫學工程、四年制生物信息學、四年制康復治療學、四年制護理學、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醫藥貿易與管理)、四年制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七年制臨床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七年制臨床醫學(臨床病理診斷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兒科醫學)、七年制口腔醫學、六年制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與法學)、六年製法醫學(醫學司法鑑定)
師資力量
截止2015年9月,學校有在職教職工1600多人,其中學校編制專任教師784人。有教授169人、副教授229人,有博士生導師422人、碩士生導師1746人(含附屬醫院)。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名,國家“千人計畫”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7人,“江蘇特聘教授”1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學校是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畫——“
333工程”培訓基地。教育人才工作多次獲得江蘇省教育廳表彰。
學科建設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人文醫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學位授權點已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3個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是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 學校附屬醫院中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8個。4個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簡稱ESI)全球前1%。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在全國54所參評高校中獲評A+等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獲B+等級,藥學獲評B等級。
內科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藥理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學科名稱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學科代碼 |
---|
1001 | 基礎醫學 | 1002 | 臨床醫學 |
1003 | 口腔醫學 | 1004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1007 | 藥學 | 1009 | 醫學 |
1011 | 護理學 | 1022 | 人文醫學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
0402 | 心理學 | 0710 | 生物學 |
0831 | 生物醫學工程 | 1001 | 基礎醫學 |
1002 | 臨床醫學 | 1003 | 口腔醫學 |
1004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1005 | 中醫學 |
1007 | 藥學 | 1009 | 護理學 |
1204 | 公共管理 | | |
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次學科評估中,南京醫科大學共有5個一級學科參評,結果如下:
學科代碼 | 學科名稱 | 全國排名 |
---|
1004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3 |
1003 | 口腔醫學 | 6 |
1001 | 基礎醫學 | 7 |
1011 | 護理學 | 8 |
1002 | 臨床醫學 | 18 |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等
教學建設
截止2015年9月,學校建成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3門省級精品課程,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9箇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建高校教學實驗室、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主編6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衛生毒理學、機能實驗學、人體結構學、醫學形態實驗學、口腔正畸學。
生理學、康復醫學、醫學統計學、口腔頜面外科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口腔修復學、診斷學、醫患溝通學、病理學、外科學總論、醫學寄生蟲學等。
護理學、口腔醫學、康復治療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康復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實驗示範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預防醫學教學團隊、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群教學團隊等
附屬醫院
| | | |
| | | |
| | |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 | |
| | | |
|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上海松江中心醫院 |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杭州醫院 |
對外交流
截止2015年9月,學校與美國代頓大學、美國聖約瑟夫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西班牙的CTO醫學培訓中心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並聘請了一批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學校於2002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學校有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500多人。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5年,學校的科研水平不斷躍升,承擔了多項國家“863”、“973”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斷實現新突破,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及論文影響因子迅猛增長。2014年,該校獲得23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連續四次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經費超過1.25億元,名列全國高校第23位。發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SCI論文1200多篇。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2017年,我校獲得29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數位居獨立設定醫科大學第1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科研機構
截止2017年9月,學校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4個部級重點實驗室、2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現代毒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抗體技術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活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
國家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預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惡性腫瘤生物標誌物與防治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神經退行性疾病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現代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套用毒理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人類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基因表達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區域衛生信息化工程中心
江蘇省基因藥物技術中心
江蘇省醫藥動物實驗基地
江蘇省醫藥、農藥、獸藥安全性評價與研究中心
南京醫科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南京醫科大學醫患溝通研究中心
南京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江蘇省心血管病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
學術資源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6年,月刊,ISSN1007-4368,CN32-1442/R,連續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3、4、5、6版,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JSTChina)等著名檢索工具收錄。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創刊於2000年底,雙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為醫療衛生事業服務的辦刊宗旨,本著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的原則,刊登與醫療衛生事業相關的社科類學術論文,如衛生服務、社會醫學、生命倫理、健康管理、醫學教育等領域,結合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以及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設立重點欄目為衛生服務、金陵醫史和醫患溝通,為全國各級醫藥類高等院校師生及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前身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於1987年,2010年改刊名為此,雙月刊,ISSN1674-8301,CN32-1810/R。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館藏書刊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生物學為收藏重點,同時收藏化學、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管理學、社會科學及文藝類書刊等。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95萬餘冊,資料庫62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56萬餘冊,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約 38000餘種。
校園文化
校徽
蛇杖代表醫業和醫學的神聖,是國際通用的醫學標誌,辟邪是南京的象徵,表明地理位置,與其他在寧高校相統一。書卷代表教學科研,象徵高校,盾,古代防護之兵器,盾形既傳統又威嚴。發射的光芒,寓意前程似錦,蒸蒸日上。一深一淺,既給人視覺享受,又體現剛柔相濟、陰陽糅合。1934特指創校時期。
校訓
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博學,意指學問豐富。至是達到。精,精深、完美之意。博學至精,指通過廣泛的學習,掌握廣博的知識,達到精通專業、臻於完美的境界。
明德,意指通曉道德,至是達到。善,善良、高尚之意。明德至善,指通過品德修養,明確道德責任,達到高尚的境界。
博學、明德,是寄望師生既在學業學術上有所成就,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學兼優、德術雙馨。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學、明德的目標,以激勵師生不斷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鍥而不捨、追求卓越,努力達到完善之境界。
現任領導
副校長:
張竹繁、唐金海、夏有兵、沈洪兵、
王瑞新、魯翔、王林、李建清、徐珊
副校級調研員: 范健
傑出校友
鄭國錩: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我國細胞生物學界深孚眾望,為我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1980年被選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資深院士)。
顧東風:
中國科學院院士,預防心臟病學與流行病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
俞守義:
南方醫科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將軍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蔣作君: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
宋三泰:全軍腫瘤中心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兼任中國抗癌協會乳癌專委會名譽主委等職。
周 珉: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江一清:曾任空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文職一級,技術二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女醫師終生成就獎”獲得者。
陳明倫:曾任南京市第一醫院常務副院長、業務院長。兼任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理事、南京分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雷射、光學會委員、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南京市雷射醫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南京分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消化內鏡雜誌》常務編委,《江蘇醫藥》雜誌編委,《南京醫學》雜誌副主編,《醫學科技進展要覽》南京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