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坪鄉(重慶武隆縣轄鄉)

後坪鄉(重慶武隆縣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後坪鄉一地,在我國重慶市武隆縣、重慶市酉陽縣以及貴州省沿河縣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坪鄉
  • 別名:後坪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重慶武隆縣
  • 電話區號:023(+86)
  • 地理位置:武隆縣的東北角
  • 面積:87.3平方公里
  • 人口:7319人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車牌代碼:渝G
地理優勢,歷史沿革,旅遊資源,特色產業,地圖信息,

地理優勢

後坪鄉位於武隆縣的東北角,是武隆與豐都、彭水三縣的交界處。全鄉主要為高山叢林地貌,海拔450—1700米,全年平均降雨量為1080mm,無霜期為240天。
全鄉面積87.3平方公里,轄高坪、文鳳、中嶺、白石、雙聯、白鶴6個行政村、33個農業社,鄉政府駐地文鳳村三組後坪壩,海拔1200米,距縣城108公里。總人口7319人、1845戶,其中農業人口7066人、農業戶數1811戶,有勞動力3765個。全鄉有耕地10984畝,其中田2953畝,土8031畝,人均占有耕地1.55畝,有天然林62600畝,覆蓋率為57%。其中
後坪鄉
文鳳村位於後坪鄉政府所在地,東臨高坪村、南抵雙聯村、西鄰中嶺村。區域面積14.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6個村民組,345戶,人口1328人,有正式黨員55名,黨小組6個,全村現有耕地面積1918畝,林地面積11535.5畝,森林覆蓋率達51.9%.
全村產業發展:烤菸800畝、蔬菜500畝、山羊養殖800隻,生豬年出欄1000頭,鄉村旅遊接待戶50戶。
整體規劃:以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為契機、發展鄉村旅遊接待戶50以上,並配套發展經果林;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發展以烤菸為主導的增收產業。

歷史沿革

後坪鄉於2003年12月18日全縣鄉鎮建制調整時,由原魚子鄉與原後坪鄉合併而成。
1953年以前,魚子鄉洪流村屬彭水縣的合理鄉轄(現彭水縣鹿鳴鄉),大橋村屬桐梓鄉轄。1960年魚子公社合併於後坪公社,1963年又劃出單設魚子公社,1986年為桐梓區轄鄉,1992年10月合併於桐梓鎮,1995年10月復置魚子鄉,屬桐梓片區。自建國以來設定原後坪鄉,1960—1963年與魚子公社合併為後坪公社,其政府駐地在河壩(現文鳳村一組),1986年為桐梓區轄鄉,1993年4月隸屬火爐桐梓片區,年底屬火爐片區,1994年12月屬桐梓片區,2003年12月魚子、後坪兩鄉合併為現在的後坪鄉。

旅遊資源

在重慶市武隆縣後坪東、西、北三面的姚家壩、二王洞、土魚溪、板廠壩、老梁子、山王敦約20平方公里的面積上,有著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神奇的麻灣洞、規模宏大的溶洞、狹長幽深的地縫峽谷、罕見的天坑群、巍然挺立的石柱、風景如畫的紅山人工湖、古老的原始森林、險峻秀麗的人頭山、寬廣美麗的山王敦、蘇維埃政權遺址渾然一體,風景獨特,形成一組奇特的風景區,可謂世界少有,是旅遊、探險、度假的人間仙境。
神奇的麻灣洞
麻灣洞是木棕河的發源地,源頭水源從地下泉眼湧出,形成水勢兇猛的河流,有史以來,木棕河畔的莊稼人引用麻灣洞的水灌溉農田、解決人畜飲水,新中國成立後,無數企業家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在木棕河上建起了三座電站,總裝機容量近20000KW,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地下化石走廊——二王洞
麻灣洞以北1公里是二王洞,二王洞有二王洞屯、灶孔眼兩個洞口,二王洞屯洞口寬20米、高6米,洞體長3000米,是通往箐口天坑底部的唯一通道,有兩個叉道,呈“Y”型,左道直達箐口天坑底部,右道通往天坑絕壁洞口。從洞口進入向北200米處有一大廳,長寬約200米,高約100米,晴天,陽光從灶孔眼頂部直射而下,蔚為壯觀,大廳四周鐘乳林立,形狀各異。再向北,通過鐘乳林立的走廊到達箐口天坑。
宏大的藝術宮殿——三王洞
在二王洞向北750米,就到達三王洞,為牛鼻子洞一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通道,目前探測的通道為化石洞穴,入口在閻王溝乾穀穀壁上,海拔940米,洋機探測總長10.1KM,洞體總高差236.5米,洞道較為複雜,支洞繁多,相互串通,總體呈“Y”字型,結點處為環行洞道,主洞洞體宏大,洞內除部分地段為斜坡外,洞底較為平坦,鐘乳石遍布、粗大,形狀各異,直徑在1—8米,高在3—100米之間,最大的直徑達15米,有雄獅、蛤蟆、鱷魚、石水母、仙人指路、人生起點、欲罷不能、芝麻元宵、海獅覓食、天狗望月等眾多景觀,壁流石似簾幕自高垂異,琳琅滿目。英美專家已7次入洞考察,目前尚未探明支洞分布情況。三王洞集旅遊、科考於一體,極具觀賞和科考價值。
狹長幽深的地縫峽谷——閻王溝
閻王溝峽谷尾部緊靠三王洞口,自北端的上大灣至南端的灶孔眼,全長2300米,兩岸山脈最高峰1320米,峽谷最低點海拔842米,峽谷深度496米。
根據峽谷的窄長程度和發育變化,閻王溝可分為上部較開闊的岩溶峽谷和下部的地縫式峽谷。上部的岩溶峽谷寬約在300米至600米之間,深度400米,下部的地縫式峽谷深度近100米,寬度不足100米,最窄處僅數米。
閻王溝峽谷目前是盲谷式現代峽谷,峽谷在雨季匯集的地表水從南端的灶孔眼匯入二王洞地下水排水系統中,最終在其南部的麻灣洞泉排出地表,而閻王溝發育的早期,地表溝水是經其上部峽谷從地表經過二王洞屯排往木棕河,後來由於閻王溝的下切和位置更低的地下排水道排水,因此,又可將這一段峽谷看作盲谷。閻王溝峽穀穀深林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靠近灶孔眼段,谷底深切,兩岸近乎垂直,寬度小,氣勢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別樣。
罕見的天坑群
在面積不到15萬平方米的寺院堡周圍,共聚集了5個天坑(箐口天坑、石王洞天坑、天平廟天坑、大落凼天坑和牛鼻子天坑),朱學穩教授考察後認為,5個天坑全為地表水沖蝕型天坑,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沖蝕型天坑,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態完美,可通過3000米長的二王洞直達天坑底部,屬世界罕見。天坑上部數條瀑布似銀河倒掛,轟鳴作響,極為壯觀,瀑布匯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從麻灣洞湧出。天坑絕壁萬丈,形態呈圓桶型,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20米,天坑深度300餘米。專家指出,天坑中蘊含的大量珍稀野生動植物,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巍然挺立的石柱
在大落凼天坑的東北側,有一岩溶石柱,柱高100餘米,直徑50米,巍然挺立於天坑邊上,似天坑的守護神,偉岸挺立的高大石柱與深不見底的、神秘莫測的大落凼天坑形成鮮明對比,陽剛與陰柔並存,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風景如畫的人工湖——紅山湖
紅山湖位於後坪鄉政府以北3公里處,由一、二級水庫構成,面積200餘畝,容量80萬立方,修建於70年代。湖水碧綠,微風吹來,水波蕩漾,水庫四周風景秀麗,有軍艦啟航、龜免賽跑、孔雀開屏、魚跳龍門、寶塔石林等景觀,四周景觀倒映湖面,風景迷人,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古老的原始森林
在紅山水庫以北,是面積約1.5萬畝的原始森林,森林中,各種珍貴動植物眾多,樹大而高,樹冠呈寶塔型,最大直徑1米以上,乾枯巨木漫山遍野,林中小溪縱橫,氣候清涼,微風習習,鳥語花香,如果一對情人騎上駿馬在林內並肩而行,觀賞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森林的最高處海拔1700餘米,登高而望,周圍豐都、彭水、武隆三縣近500平方公里的美景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奇、險、峻、秀的人頭山、山王敦
人頭山位於後坪鄉政府西部4公里處,因山頂酷似人頭而得名,海拔1450米,人頭由三塊巨石組成,面積僅100餘平方米,人頭上細長的小草,如細長的頭髮,微風吹來,髮絲飄逸。在頭山還有一段傳說:在彭水鹿鳴鄉有一座石山,酷似黃牛(解放前鹿鳴鄉又稱牛牽鋪),在人頭山和牛牽鋪之間有一座山形狀酷似犁(農村人稱之鏵口)故名鏵頭岩,當地人說,是很早以前,張果老從豐都耕地到了後坪時,突然雞叫演變而成。
在後坪以東與人頭山隔岩相望的是山王敦。山王敦海拔1600餘米,因山王敦前面的一岩石象虎頭(有人說是三塊石柱)而得名,山王敦上是面積約500畝的緩坡,森林繁茂,景色迷人,可作度假之地。

特色產業

近年來後坪鄉黨委政府結合實際,大力實施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全鄉以種植烤菸、中藥材、天然香料和生豬發展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另外黃籽油菜、黃豆、山羊、油桐等也是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後坪鄉水力資源豐富,已引資修建了5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9000千瓦,年發電量為4800萬KWH,爭創利稅50餘萬元,現鄉黨委政府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繼續開發其它項目,特別是開採儲量豐富的重晶石礦,瑩石礦,方解石礦。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武隆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