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和

劉恩和

劉恩和,男,土家族,中共黨員,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後坪鄉茨壩國小校長,國小高級教師,中共十六大代表。他長期在偏遠山區學校任教。獲得榮譽後,其獎金全部用於學校建設和公益事業,曾資助學生近500人。他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恩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族
  • 出生地: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出生日期:1951年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全國勞動模範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1973年他到茨壩國小任教,隨後又從思南師範學校讀書畢業。1977年秋,劉恩和奉命調到石界完小參與組建國中部。他除了一人統攬數理化音體美等課程以外,他還兼管學校後勤事務。籌經費,購木料,整修國中班教室,他幹得津津有味。劉恩和為人樸實可靠,工作能力強。縣裡為了創造條件爭取世行貸款建校,1993年9月,劉恩和被調回茨壩村小任校長。劉恩和深知身上的擔子不輕,但他並未被重擔壓倒。
劉恩和
在發動民眾集資投勞建校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說:“村里集資幾萬元修電站都沒有成功,今天又來集資修學校,明顯是在騙人。”村民要求劉老師拿他的工資和家產擔保。劉恩和十分理解村民們的心。一萬元的匹配資金上面要求分兩次限期完成。第一期限到時,村民卻無動於衷。劉恩和只好悄悄背著妻子把家中八年的積蓄取出5000元墊交,其中1000元註明系他個人捐款。發動民眾集資,他挨家挨戶、白日夜晚作思想工作。他的真誠行動打動了一個個村民。村民們紛紛捐款。但在第二期限到時,尚有1250元的缺口。劉恩和又只好“公事私辦”,用家中的積蓄補足,終於完成上面安排的匹配資金。經他帶動,從放牛娃到過路人,從老師到學生,從家長再到其他村民,幾乎“全民皆兵”,紛紛背起了背兜,苦戰在山村小道上。沒過多久,70多噸建築材料全部背到了建校工地。這所“背來的學校”,其中竟有17餘噸物資是劉恩和的身體馱運來的。劉恩和在那條10多公里的山路上,平均背著一百斤擔子,走了350多趟,往返行程達7000多公里。1997年8月,教學樓建成。
1998年9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劉恩和“希望工程園丁獎”,同年,他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他先後獲得各級各類表彰20多項。

人物事跡

他視教書如命,愛生如子;他不圖名利,不計得失,甚至不惜犧牲親情。有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可他自己很清楚。
當代“愚公”
1993年秋,劉恩和從後坪國小調到茨壩國小任校長。當他冒著風雨趕到茨壩國小時,呈現在他眼前的是怎樣一所學校啊:學校沒有圍牆、沒有宿舍、沒有操場,是一個典型的“三無”學校;再看教室,窗戶沒有玻璃,四壁皆空,晴挨曬,雨挨淋;課堂上,幾十個孩子稚嫩的身軀在寒風中不斷地顫抖。此情此景令這位40多歲的老教師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於是,他操起了刀斧,從家中搬來木料、磚瓦,開始對學校修修補補,一乾就是3年。1996年冬,劉恩和盼來了一個天大的喜訊:可用世行貸款在茨壩修學校,不過有關部門要求茨壩國小必須在5天內籌集到5000元匹配資金。5000元,對於大山深處的一所鄉村國小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劉恩和沉思良久,斬釘截鐵地說:“乾!”
當時,村子裡剛剛集資修電站,民眾已經拿不出錢來,劉恩和只得找到信用社主任馮應祥,但是個人貸款最多只能貸3000元,離5000元還差2000元。劉恩和毫不猶豫地取出了自己即將到期的1300元定期存款,這已經是他的全部積蓄。
1997年1月,在他的努力下,項目資金終於全部到位,可是出現一個棘手的問題,沒有一家施工隊願意接受這個活,都嫌工地偏僻、工價太低。
無奈之下,他去央求一位長期在當地做活的包工頭董長兵。董長兵被劉恩和的執著深深感動了,決定接這個活兒。
茨壩不通公路,鋼材、水泥等全靠人翻山越嶺從8公里外的鎮上背進山里,背一趟活兒來回要花兩個半小時。劉恩和此後每天雞叫頭遍就上路背回一趟才上課;放學後,再背一趟才歸家;星期天,居然一天背3趟!就這樣,4個月他走爛了5雙解放鞋,建校用的60噸水泥、6噸鋼材、12噸石灰,他一人就背了20多噸,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山路。
傳說中愚公的精神感動了上蒼,而劉恩和的精神感動了全校師生和父老鄉親,全村200多人參加了義務勞動。60多歲的老漢田維清說:“校長累成這樣不歇腳是為了啥?為給子孫造福!”1997年8月底,442平方米、擁有8個教室的兩層教學樓屹立在茨壩村齊家山腳下,孩子們坐進了嶄新的教室。
愛生如子,愛校如家
劉恩和常說:“作為教師對學生,應當像父母對子女一樣。”
有一次,學生汪國安淋巴發炎,劉恩和硬是背著他跑了十幾里的山路為他看病,替他交藥費、找醫生。回來的山路上,汪國安滿眼淚水地對他說:“劉老師,你比我的爸爸還要親哩!長這么大,我爸也沒這樣背過我。”
山區農民生活窘迫,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劉恩和每年都要擠出一兩個月的工資為困難學生墊付學費。後坪鄉一位曾是劉恩和學生的年輕教師動情地說:“這26年來,劉老師在後坪、石界、茨壩3所國小,用他微薄的工資先後為400多個學生墊交學費1萬多元,80多名面臨失學的孩子在他的資助下考上了大中專院校,凡是他教過書的鄉村沒有人不敬重他。”
實際上,劉恩和的經濟條件並不寬裕。1998年,劉恩和的女兒考入思南師範學校,家中一時湊不齊學費,只得貸款送女兒上學。
劉恩和當鄉村教師多年,大量精力都是用在琢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儘可能讓每個山裡的娃都成才上了。
1977年,在石界國小國中部擔任骨幹教師的劉恩和,一人擔起了國中一年級數、理、化三門課的教學任務。由於從未教過國中課程,有些問題他分析不透,他就常常利用晚上的時間跋涉20多公里,來回8個多小時趕到塘壩中學向有關教師請教。
有一段時間,劉恩和發現不少村民因貧窮不願讓孩子繼續上學,急得直撓頭。為了提高入學率,他主持制定了教師跟班、包班制,包班教師必須從學習、生活、思想各方面指導學生,決不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失學;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入學獎、鞏固獎和教學質量獎。劉恩和欣慰地說:“現在入學率已達100%!”
教學>家庭
在劉恩和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教學工作。
1982年,33歲的劉恩和終於成家了。第二年,妻子臨產前,母親千叮嚀萬囑咐:“山里接生條件差,到時你可得早點回來。”他點點頭,可一轉身又扎進工作中。當他上完課趕回家時,女兒已經生下來了。但由於醫療條件差,妻子難產,以致小孩頭一天生下來,胎盤第二天才脫落,妻子整整在木凳上蹲了20多個小時。他剛踏進房門,妻子便傷心地大哭起來。
面對剛剛降生的女兒,望著妻子產後虛弱的身體,劉恩和心裡深深的歉疚油然而生。可是就在1988年5月,兒子降生時,因不想耽誤學生的課,劉恩和還是沒能守在妻子身邊。對此,善良的老母親都在一旁不依不饒,哭著罵道:“生女兒不回,生兒子不回來,恐怕哪天你老娘死了,你也不會回來啊!”
劉恩和的母親在講這句話時,大概不會想到幾年後自己臨終前真的沒能見上兒子一面。1992年9月12日,重病臥床的母親深知自己年壽已高,托人帶信到學校讓劉恩和無論如何也要回家見她。9月14日,家裡又派人來催他馬上回去,說母親病危。可是他仍然堅持上完全天的課才往回趕,想不到晚了一步。老人彌留之際,一遍又一遍地呼喚:“恩和,恩和……”這位剛強的土家漢子不禁長跪不起,嚎啕大哭。
劉恩和一心撲在教學上,不少人對他的行為不理解,可他自己清楚,要改變山村落後的面貌離不開教育啊!
清貧的“黃金幹部”
當了20多年的教師,劉恩和還是一貧如洗,過著簡樸的生活。多少年了,劉恩和總是用金黃色的玉米面摻土豆、紅薯、南瓜打發日子,大家都戲稱他為“黃金幹部”。
劉恩和寧願自己過苦日子,也要省下錢資助學生;視教書如命,愛生如子;為了教學甚至不惜犧牲親情……有人對這些行為不理解。但是當你了解到他的過去、他的幼年,你不僅能理解,而且會對他越發敬重。
劉恩和出生於1949年。10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一人拉扯著他們兄弟三人。那個年代糧食不夠吃,兄弟三人不得不經常去山裡采野果、挖野菜,以填飽肚子。一直到13歲,他才跨進茨壩國小就讀一年級。負責報名的田井銀老師被面前這位年齡最大、面如菜色、下身僅穿一條破舊的短褲的孩子驚呆了,隨後將自己一條半新的褲子送給劉恩和,並對他說:“好好讀書,將來多作點貢獻。”這句話後來成為劉恩和一輩子的座右銘。
1974年,劉恩和被推薦到思南師範學校讀書。去學校報到的那一天,他穿的是一身破舊的衣服,腳下是一雙草鞋。一位叫陳朝武的同學悄悄給他一條褲子,班主任謝紹碧送給他一件棉衣。20多年過去了,當年老師、同學幫助他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令他終身難忘。
從踏上講台那一刻起,劉恩和就暗暗立下誓言: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盡心盡力做好工作,一輩子教書育人。
《教育愚公劉恩和》正式出版
日前,由貴州日報記者部副主任楊龍主編的《教育愚公劉恩和》一書由貴州多彩山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光明日報出版社聯合出版,並於7月20日下午,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舉行了首發儀式。
全書分學習篇、事跡篇、反響篇三個部分。共收錄43位作者的37篇文章。該書全面、客觀地再現了沿河縣後坪鄉茨壩村國小校長劉恩和30年來愛校如家、愛生如子,1997年連續3個月行程1800多公里,背運水泥、鋼材17噸修建茨壩村國小,改善山區辦學條件的先進感人事跡。原貴州省省長石秀詩和貴州省教育廳廳長孔令中分別為該書作序。
7月20日,楊龍一行三人赴沿河縣參加首發儀式。劉恩和與縣四大班子分管宣傳、教育的領導以及35個縣直單位負責人出席了首發儀式。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席寧號召大家繼續學習和發揚劉恩和苦幹實幹的創業精神,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學為家、嚴格執教的愛崗敬業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