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後坪木器製作工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漢代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武隆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後坪木器製作工藝主要分布在高坪村、文鳳村、中嶺村、白石村、雙聯村和白鶴村,其中高坪村、文鳳村、白石村為重點工藝村。木器製作的原料都是用當地生長的樹木,材質結構緊密細膩,經過匠人們的精巧構思,精雕細琢而成,木質輕巧,十分耐用。其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後坪木器製作工藝是該鄉苗族土家族人民在幾千年生存繁衍過程中,與惡劣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較量中的一項重要的發明創造,就像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石塊作器具,滿足自己生存和生活所需一樣。在木器製作工藝上,充分體現了後坪百姓的聰明才智。
歷史淵源
後坪木器製品從漢代開始出現。為了滿足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人們開始學習和借鑑相鄰地區民間的木工技藝,紛紛拜師學藝,利用當地豐富的木材資源,通過師傅帶徒傳授技術和自行摸索試製,逐漸自創了一系列木器加工製品。唐代以後,隨著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民間的木器製作更大量推廣普及,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後坪鄉木器生產的輝煌時期,據當地老年木工回憶,全鄉有名的木匠師傅有30餘人,師徒總數近100人。高坪村一王姓師傅帶的徒弟達6人之多。凡是生產生活中能用木料製作的物品,他們均能加工製作。
基本內容
木器製作工藝按所用工具分為車床類(如木製車床、木樁磴等)和工具類(如斧頭、彎刀等)。木器製品分為生產生活類(如犁鏵、耙子、撻斗、連枷、糞桶、糞瓢等),祭祀類(如木魚、木香缽等),工藝類(如木馬、木牛、木人、木花瓶等),其中以生活日常用品(如木缽、木甑、木蓋、木桶、木水瓢、木碗、木凳、木椅、木床、木桌等)最為常見。後坪木器的加工方式主要有車工和挖工兩類,加工方式因製品類型而定。
基本特徵
製作一件木器製品往往刻畫3000多刀,其間還要根據不同階段及部位要求變換採用寬窄不同的刻刀、尖刀、銼刀等多種工具,只有這樣做出來的木製品,才光滑美觀、經久耐用。木器製作的主要工具是“車床”。“車床”採用腳蹬兩個木棍牽引皮帶作為動力,隨著木料飛速旋轉,用各種刀具進行切、削、刻等操作,由於經常加工堅硬木料,刀易鈍,故在車床上都配置有磨刀石,以便隨時磨刀利器。木器製作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講究。以製作木碗為例,一般就地取材,都是用當地生長的樹木,材質結構緊密細膩,如白楊、杉木、青槓、紅椿等為原料,以節大、疙瘩多的樹根或樹疙瘩為佳,這些木頭有韌性、無毒、無異味、不易變形,製作出來的成品也耐用。選好材料後,將採伐的木料鋸成短節,根據製作不同的木器成品而定,一般長度為1尺至3尺;然後把木材根據大小、形狀、材質等進行制坯,完成粗略的輪廓。雕磨是最費功夫的,也是最要勁兒的活兒,這一工序要精工細作、用心雕磨,做到厚薄勻稱、劃線曲美、碗底平穩。
瀕危狀況
木器製作技藝是一門古老的民間技藝,幾經歲月沖刷、沉澱,已融入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層面。然而,現在會木器製作技藝的人越來越少。木器已經漸漸退出當地人的生活。如今,在後坪修房造屋用的多以鋼筋水泥為主,房屋裝修用的是壓模膠板,門窗用的鋁製化工產品。以生活類用品為例,除煮飯使用的木甑,休息所用的一些木椅、木凳外,大多被鐵制、瓷製產品所代替。一些工藝類產品瀕臨斷代滅藝。不少有此技藝的木工大多年歲已高,年輕人又不願學藝繼承,加上製品在山鄉不被人們看好,沒有市場,老藝人門庭冷清,他們在無望中轉行從事它業。目前只有兩位老人還保存了木器傳統製作的工具,製作的木器製品數量很有限,因此亟待保護。
保護措施
後坪木器具有珍貴的價值和獨特性,因此當地政府制定了有效的保護措施:通過全面普查將目前還在從事木器製作的傳承人建立系列檔案名冊,做好分類記錄;開展木器製作工藝重要性的宣傳,動員廣大幹群關心、熱愛它,增強保護意識;做好年輕人拜師學藝的工作,將老藝人的技藝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每年在鄉民族廣場舉辦一次木器製品展覽,挑選精品參加市、縣“非遺”物品展示;在鄉文體活動中心建立一間“後坪木器陳列室”,每年由鄉政府統一安排一定的保護經費,對傳承人進行補助。